课件39张PPT。导弹军舰护卫舰航母战斗群 1982年10月,正当党的十二大召开之际,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这是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广播稿。
潜艇录音新闻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录音新闻”的特点:
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
更真实、更全面地报道事件。学习目标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2、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
3、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
4、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速读课文,正音正字 参( )数 经纬( ) 停泊( )运载( ) 气氛( )
Shùn 间 沉 jì
重容不迫 欢呼鹊跃 自立更生cānwěibózàifēn瞬寂∕
从∕
雀∕
力出—文中是播放的意思。
混播—指各种声音的混合录音的播放。理清脉络(检查预习)这则新闻报道了什么?以什么为顺序报道的?
[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过程。 ]
[时间为序。 ]
找出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
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录音新闻的特点:1.由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
2.更加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真实性, 使听众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3.比一般广播稿能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
模拟朗读 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
要求: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2、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 ,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3、末段中,负责人的讲话包括几层意思?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
4、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怎样?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理清思路,把握内容本文采用了什么顺序,报道了哪些内容?
一、报道火箭 写火箭发射的准备
发射的情况(1-7) 写火箭的发射
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二、报道火箭 写直升机的测量情况
落水的情况(8-16 ) 写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
三、写对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采访
时间顺序品味语言 体验情感1、这篇课文的解说为什么给人印象很深?结合课文作具体分析。 多处运用描写手法,如写火箭出水:橘红色火焰、雪白的浪花、蔚蓝色的海面,伴以呼啸声、欢呼声,绘声绘色,绚丽多彩。
文中还多次运用比喻,如“像一条大鲸鱼”、“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如同一条出水巨龙”,等,既准确形象又表达作者的感情。(第二题)
口语和书面语的自然结合,既使听众便于接受,又能把有关内容说得准确明白.理清脉络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
(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16段) 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赏析课文第一部选拔一小组,模拟播音第一部分。
大家赏评。试给第一部分层次小组讨论,分出层次:
第一层(§ 1)总体介绍,吸引听众。
第二层(§ 2-4)写火箭发射的准备。
第三层(§ 5-7)写火箭的发射。讨论探究题1、第二段用12个字写发射区的景色有什么作用?播音时应用怎样的情感、语调、语速?[既写出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人们的美好心情,也从侧面说明发射时间和地点的精心选择。]讨论探究题 2、第三段写“一小时准备”,用了哪些表时间先后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三段中哪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有何作用?
4、第五、六段描写操作手沉着冷静、果断,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气质?讨论探究题2、[“首先、接着、最后、不一会”等词语]
[使条理清楚。]3、[“像一条大鲸鱼”;具体、准确、形象。 ] 4、[熟练而有信心。]重点分析第7段小组阅读、讨论:
1、本段三句话是按什么顺序组织的?
2、本段中的比喻句分别写出了什么景象?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重点欣赏第7段
火箭刚出海面
升高了,腾空而去
越飞越高,直至消失 时空顺序欣赏比喻句2、前一句写出了火箭尾部火焰使海水翻腾的壮观景象。后一句写火箭腾空直上的壮观景象。
比喻恰当、形象。体悟第7段如果你是播音员,看到如此景象,会以怎样的感情、语速来播音呢?
[充满激动之情,语速渐快,语调趋兴奋]
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后全班齐读。分析课文第二部试给第二部分层次:
第一层(8、9)
第二层(10-11)
第三层(13)
第四层(14、15)过渡段,总介下文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写直升机的测量情况写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探究第二部分这部分中哪些文字表示是现场直播?有什么作用?
[“实况”、“混播”部分。在报道的同时播放录音,更增添了新闻的真实感。 ]
播放“汽笛声”、“国歌声”的作用是什么?
[烘托严肃的气氛。 ]讨论第三部分讲话的含义讲话共有哪三层意思? [三句话的关键词:“很成功”, “独立自主、团结奋战”, “更大的贡献” ]总结本文的特点一、写作特点:
1、录音新闻的特点。
2、合理安排顺序,使条理清楚。
二、语言特点——
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 第8-15段两位记者不同的播音尤其体现了这一点。
刘长乐多口语,麻振铎多说术语,这由报道的侧重点不同决定的。语言训练运用恰当的感情、语速、语调来模拟播诵8—10段和14、15段。注意找准感觉。结合运用口语和书面语,模拟现场报道——星期一早晨本校升国旗仪式的场面。第一: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1---7)
讨论课文的总体结构
第一层(第1段),交代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在广播时有引起听众注意的作用。第二层(第2至4段),写火箭发射的准备。第三层(第5至7段,含第5段前括号中的内容),写火箭的发射。 这一部分写火箭发射,以时间为序,由海面到水下,再由水下写到海面和天空。
第二:报道火箭落水的情景。
(8---15)
第一层(8、9):在全文结构上, 过渡段。
第二层(10--12):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
第三层(13):写直升机的测量情况。第四层(14、15:写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 通过描述了现场人们激动的情景,对事 件进行议论,说明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意义。
第三(16):写对发射海区 指挥所负责人的采访。
赏析课文1、讨论解决“探究·练习”二。2、课文第二段用12个字写发射区的景色有什么作用?①能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②既形象地
描写了运载火箭尾部喷出橘红色火焰的情形,也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既写出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了人们的心情,也从侧面说明发射时间和地点的精心选择。3、第三段写“一小时准备”,用了哪些表时间先后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时间的词语:“首先” “接着” “最后” “不一会儿”。好处:条理清楚。①时间和空间顺序:火箭刚出海面 升高了,腾空而去,越飞越高,直至消失 ②恰当、形象
③这段描写运载火箭出水升空的过程。看到这个场面,一定会令人激动兴奋,朗读时应充满激动之情,但语速也不宜很快,以表现其“过程”,但末句应加快,以体现其速度。
4、反复朗读第7段,思考:①三句话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②一、二两句中所用的比喻好在哪里?③这一段在播音时应有怎样的感情、语速、语调?
5、课文最后一段中,发射区指挥所负责人的讲话包含几层意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发射成功;二是强调成功发射是由于贯彻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是由于全体人员的团结奋战;
三是表达全体人员再作更大贡献的决心。
布置课后活动(供选择)1、模拟记者现场报道的口吻,采写一则短新闻。
2、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课文为主要材料,举行模拟现场报道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