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1.扇形统计图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 1教时 备课日期 2月20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分析,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指导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及挂图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新课
谈话:我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地形结构丰富多样,你知道我国的陆地地形大致可以分成几种类型吗?各种地形的面积分别占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几吗?
出示例1中的扇形统计图。
谈话: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扇形统计图。
板书:扇形统计图
二、认识扇形统计图
1.在观察中认识结构。
谈话:请大家仔细观察这里的扇形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从扇形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组织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图中的这个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图形是什么形状?
(2)这个圆表示什么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按地形分,被分成了几类?
(3)扇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的?
(4)怎样根据扇形统计图判断哪种地形的面积最大,哪种地形的面积最小?
小结
这幅扇形统计图中,整个圆表示我国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几。圆心角大的扇形所占的百分比就大,表示这种地形的实际面积也大。圆心角小的扇形所占的百分比就小,表示这种地形的实际面积也小。
2.在比较中感知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扇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的,它有什么特点?
明确: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3.在计算中强化认识。
谈话:我们知道,扇形统计图是用不同的扇形来表示数据的,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根据“我国陆地总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一条件,以及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算出各种地形的面积呢?
提问:请大家比较一下,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与统计表中的数据有什么不同?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出的各种地形面积的大小,和算出的结构一致吗?
明确:扇形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还能直观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提问:这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从统计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问:比较这两幅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能能想到什么?
指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9.6%,但土地资源比较缺乏,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9.9%。我国能用占世界总量9.9%的耕地解决占世界人口总数19.6%的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
2.做练习一第1题。
学生观察题中的两幅统计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认为小华家两天的食物搭配各有什么特点?哪一天的食物搭配更合理一些?
3. 做练习一第2题。
学生观察统计图,并根据花生米的面积大约占果盘总面积的20%,估计其他几种干果大约各占百分之几,再说一说是怎样进行估计的。
4. 做练习一第3题。
除出示题目,提问:这里是我国四大海域面积分布情况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临海海域分为几个部分?它们各占临海海域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谈话:你能根据这里的扇形统计图算出各海域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千米吗?
讨论:什么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表达的信息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总结
提问:你对扇形统计图有哪些认识?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1题。
根据老师的提问,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每个部分是扇形
整个圆表示我国陆地总面积。
用百分数来表示每一种地形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揭示圆心角。圆心角大的扇形所占的百分比就大,表示这种地形的实际面积也大。圆心角小的扇形所占的百分比就小,表示这种地形的实际面积也小。
学生交流。
说说解题思路以及睡昂关系式。
让学生算一算,并把书上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组织学生反馈。
统计表中的数据时表示具体数量,而扇形统计图中不表示具体的数量,但扇形的大小能直观反映数量的多少。
让学生观察题中的两幅统计图。
左边的整个圆表示世界各国的总人口,较小的扇形表示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比;右边的统计图中,整个圆表示世界耕地的总面积,较小的扇形表示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比较缺乏,能用占世界总量9.9%的耕地解决占世界人口总数19.6%的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时了不起的成就。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生共同点评。
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估计时的思考过程。
请学生算一算并把算出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直接出示扇形统计图,同时告诉学生注意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这样引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放手让学生自主分析扇形统计图的信息,并结合交流进行适当的引导,以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扇形统计图,交流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并归纳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标胶、分析和概括能力。
让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表达的信息,计算出各种地形的面积,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的特点,但扇形的大小能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以强化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结构特点的认识。
练习的设计,紧紧抓住扇形统计图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这里的分析,不再停留于对数据信息的直接描述,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和估算,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或解释。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又可以促使学生的数据分析过程逐步走向深刻,促进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板
书
设
计
扇形统计图
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授后反思:
新学期第一课,学生整个状态也还没完全调整过来,所以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统计图的名称及其特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不仅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紧接着出示一幅扇形统计图,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2从扇形统计图上你能清楚地看到什么?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学生不仅掌握了扇形统计图的图形特征,还知道了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课内容简单,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上课时间:2月23日 星期二)
教学课题
2.选择统计图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 2教时 备课日期 2月20 日
教学目标:
1.在分析具体的数据分析中,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各自不同的特征;借助于具体实例,弄清三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时的不同与联系,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3.在分析整理数据信息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时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结合统计图的信息,进行相关的分析。
难点:能够结合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表示数量。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指导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及挂图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能说说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征吗?
2.师:我们以前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他们又各有什么特点呢?
3.练习:请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判断下面几组数据,什么情况下用条形统计图合适,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合适呢?
(1)小明每年体重的变化。(2)我们学校各班男女生人数。
(3)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
(4)图书馆各类书的数量。
4.质疑导入:当我们在运用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时该怎样选择统计图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学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2中的三幅统计图。
(1)谈话:为了了解六年级一班同学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小宇收集了这几个班去年下半年阅读课外书的有关数据,制成了下面的三幅统计图。(课件出示三幅统计图)
(2)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分别是怎样的三幅统计图?
(3)从这三幅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呢?把你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与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
2.扇形统计图。
(1)提问:这幅扇形统计图主要表示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呢?
(2)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随机小结: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但不能看出每个部分具体数量的多少。
3.分析折线统计图。
(1)提问:这幅折线统计图主要表示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呢?
(2)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随机小结: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4.分析条形统计图。
(1)提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主要表示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呢?
(2)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随机小结:从条形统计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5.刚才通过观察三幅不同的统计图,我们从图中获取了不少的信息。如果要寻求下列问题的答案,又该关系哪幅统计图呢?(课件揭示三个问题)
(1)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
(2)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去年下半年各月借书本数的变化情况?
(3)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的多少?
6.结合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你能说一说怎根据需要来合理选择统计图吗?
小结:
(1)要想清楚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
(2)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
(3)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7.刚才我们已经总结出在各种不同的需求下应该选择不同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那你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来举例说一说,在统计什么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分别选择这三种统计图呢?
8.小练习:
判断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择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呢。
(1)小红每年身高的变化。
(2)学校各班男女生人数。(3)班级同学喜欢各种课外书的占比。
(4)一年12个月的降雨量变化情况。
(5)图书馆各类书的数量与图书总量的关系。
(6)学校各个年级借阅图书的本数。
(7)六年级同学参加各类兴趣组的占比情况。
(8)学校近5年来毕业班的人数。
(9)反应股市行情。
(10)一周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11)本学期期中数学测试各分数段的占比情况。
(12)医院里反映病人的体温。
(13)商场统计各种电器卖出数量。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4页“练一练”
组织学生交流问题答案,并说清每个问题的答案分别观察了哪幅统计图。
2. 教材第6页第4题。
请学生先独立判断选用什么统计图,在书上独立完成。
组织学生交流:你怎样评价六年级一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对他们又什么建议?
四、总结与提升。
通过本课学习,你能说一说怎样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吗?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2、3页。
指名回答:(预设:)
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交流后指名回答:(预设)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学生先自己判断后再组织交流。
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与同桌说一说。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与同桌说一说。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与同桌说一说。
组织学生先小组交流,再指名汇报,集体讲评。
指名汇报交流,学生互相点评,充分交流。
引导学生举例。
学生先独立判断,再校对。
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回答题中的四个问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自己的想法。
复习旧知,能比较好地唤醒学生储备的知识记忆,将新知的学习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练习的安排,既复习了旧知,又导入了新课。设疑环节,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放手让学生自主分析每一种统计图的信息,并结合交流进行适当的引导,以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种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
知道学生认真观察三种不同的统计图,充分分析交流从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加深理解感受这三种统计图在表现数据方面各自不同的特点。交流讨论课件揭示的三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明确:解决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统计图,因为不同的统计图表现数据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最后,组织学生练习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及小练习的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认识、假设体会。教学中将这三个环节进行了充足,更好地让学生加深了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与理解。
在例题教学之后,安排相应的练习,以巩固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得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板
书
设
计
选择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授后反思:
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比较中,学生还是比较能分辨它们各自的特点,清楚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统计图。在练习第4题时,我先让学生说出两个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统计图。然后逐步完成统计图,展示和交流中,再让学生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评价六年级一班学生的视力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授课日期:2月24日 星期二)
教学课题
3.扇形统计图练习课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 3教时 备课日期 2月20 日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结构,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培养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分析的能力。
2.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体会不同的统计图在描述数据过程中的作用,初步形成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3.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切实经历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并在这一个过程中,积累一些收集数据、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经验,提高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分析的能力。体会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形成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难点: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分析的能力。活动中的组织秩序及记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指导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及挂图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复习铺垫。
1.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
2.如果想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
3.如果想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用( )统计图。
二、指导练习
1.出示教材第7页的第5题。
(1)提问:题中的扇形统计图表示什么?
(2)图中缺少哪个数据,并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3)根据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出示教材第7页的第6题。
(1)让学生说说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
(2)还可以用什么统计图表示这两组数据?
(3)如果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班女生50米跑各类成绩的人数 ,要先算什么。
3.出示教材第8页的第7题。
(1)让学生说说准备中哪些方面来了解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
(2)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项,设计好调查表。
(3)开始收集整理数据统计各种方法的人数。
提问:你怎样评价自己班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
(4)如果要比较不同班级或不同年级同学的课外阅读喜感,可以怎样开展调查?
4.“动手做”
(1)示范让学生明确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时要注意的问题。
(2)开展活动并进行收集数据。
(3)讨论用哪个数据来比较?
怎样比较男女生的反应速度的差异?
三、总结与提升。
通过本课学习,你能说一说怎样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吗?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4、5页。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指名回答。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表,并交流填表时的思考过程,同时说说表中的“合计”数表示什么,它是怎得到的。
请学生 同桌先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左边一张是班级女生在50米跑中各类成绩的人数百分比;右边一张是顾英一个人在几个学期中的跑步成绩。
左边一张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右边一张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按要求算一算,画一画,并指名展示画出的统计图,组织全班讲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出示题中的四个调查项目。
交流设计好的调查表。
展示交流各组情况。
交流。
请一名学生模拟操作。
要用6次的平均数来比较傲同学反映速度的差异。
可以直接将实验数据分类整理再进行比较。
复习旧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每一种统计图的结构特点。
题中呈现了4种蔬菜种植面积情况的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根据其中一种蔬菜的种植面积,算出其他蔬菜的种植面积,以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结构,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培养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分析的能力。
通过比较和交流,着重帮助学生感受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
通过统计,让学生知道了各种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综合各项调查结果,对本班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作出评价,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或建议。
这个环节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切实经历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并在这一个过程中,积累一些收集数据、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经验,提高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扇形统计图练习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授后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还是在帮助学生区分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在完成第6题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还可以用什么统计图表示这两组数据。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要先算出什么。再按照要求算一算、画一画。完成后,引导学生把制成的统计图与原来的统计图比较,说说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获得哪些信息。重点帮助学生感受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授课日期:2月25日 星期四)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 )统计图。
2、如果要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3、扇形统计图是用( )表示总数,用 ( )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4、如果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5、要反映小明家上个月各项支出占他家总支出的关系,可选用( )统计图。
6、右图是一件毛衣各种毛占总重量的统计图,
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棉的含量占这件衣服的( )%。
(2)( )的含量最多,( )的含量最少。
(3)兔毛含量比涤纶少占总数的( )%。
(4)这件毛衣重400克,羊毛有( )克,兔毛
有( )克。
7、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活动项目
看电视
打球
听音乐
看小说
其他
人数?(人)
80
68
74
56
23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身高?(cm)
125
129
135
140
150
153
?? 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
9、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 )统计图。
10、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 )来表示。
11、条形统计图是用( )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 ),然后把这些(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条形统计图里很容易看出( )。
12、要绘制一幅能反映出全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你认为绘制成( )统计图较好。
二、仔细分析,再解答。
1、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下面是我国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我国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2)各类地形中,什么地形面积最大?什么最小?
(3)请算出各类地形的实际面积,填入下表。
地形种类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平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2、聪聪家2009年11月支出情况统计如下图。聪聪家2009年11月的总支出是3600元。请你回答问题。
(1)这个月哪项支出最多?支出了多少元?
(2)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购买衣物支出了
多少元?
(3)购买衣物的支出比文化教育支出少百分之几?
3、右图是养兔专业户养的黑兔、灰兔、白兔的扇形统计图。
如果这个养兔专业户共养兔3000只,算出三种兔各养了多少只?
4、下图是某学校教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1)实验小学喜欢《走进科学》栏目的老师占百分之几?
(2)喜欢的《大风车》的老师比喜欢《焦点访谈》的多20人,实验小学一共有多少老师?
(3)喜欢《新闻联播》的和喜欢《走进科学》的一共有多少人?
5、下面是林场育苗基地树苗情况统计图。
⑴柳树有2500棵,这些树苗的总数是多少棵?
?⑵柏树和槐树一共有多少棵?
?⑶杨树比松树多百分之几?
6、食品公司2009年上半年生产情况统计图2009年7月
(1)( )月份的产量最高,( )月份的产量最低。
(2)上半年平均月产量是多少吨??
?
(3)六月份产量比一月份增长百分之几?
7、电视机厂去年第四季度产量用下图表示。
已知十月份的产量是十一月份的85%,十二月份比十月份增产25%
(1)十一月、十二月各生产多少台???
(2)在图上标出十一月、十二月的产量,并完成折线统计图。?
三、运《排列、组合》知识解决问题。
1、用2、0、5、7组成四位数。
(1)是2的倍数的四位数有:
(2)是奇数的四位数有:
(3)是5的倍数的四位数有:
2、(1)从5个同学中任选2个参加演讲比赛,有几种不同的选法?
(2)从3个男生、2个女生中,选出1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参加演讲比赛,有几种不同的选法?
练习分析:
1、填空部分,学生对于单式、复式统计图有遗忘。另外对于扇形统计图中,整个圆表示总数,扇形表示各个部分(各个部分占总量的百分比),还不是很清楚。
2、部分同学不能根据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如占比、成绩、男女生人数等,快速的分别选择哪种统计图。
3、学生对于求百分数有关的问题,如“杨树比松树多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和“杨树比松树多百分之几”的区别不注意,单位一改变,计算方法也是不同的。
4、对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个别学生不注意看是已知单位一还是要求单位一。
(练习时间:2016年2月26日星期五)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名称 《扇形统计图》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扇形统计图,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
在前几册教材中教学了条形图和折线图,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有选择地使用。扇形统计图与条形、折线图不同,它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达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因此,教学扇形统计图,使呈现统计数据的形式更多样了。
全单元编排2道例题、一个练习。
例1和练习一的第1至3题,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明确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2和练习一的第4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点,感受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描述数据过程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相应的策略意识。
二、本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经历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知道要根据数据的特点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使学生经历运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对统计数据进行一些合理的分析和解释,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据分析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参与统计活动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明确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点,感受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描述数据过程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相应的策略意识。
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
《统计》共3课时。
1.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要求是看懂图的内容,理解图上的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能利用图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不教学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画扇形比较麻烦,不必把教学精力耗费在画图上。
2.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在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以更加清楚、形象地描述所要说明的问题,更便于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