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认识“告、诉、城”等13个生字,会写“广、升”2个字。认识偏旁“心”。
2.初步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新生字和新偏旁,并能初步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长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训练说话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课文,题目叫——我多想去看看。请学生跟读。
2.在这个题目中有一个新的生字——“想”。谁能来读好它?它有个新的偏旁,叫“心字底”。你还认识哪些有心字底的字?(念,思等)。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办法识记,如(相+心=想)同时学习“心”字底。用上“心”字底是因为想一件事情要用心去想。
3.让我们再读一读课题,什么叫“多想”?多字可以换成什么?(非常,很),那你该怎么来读这个题目呢?再带着感情来读一读。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看着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文中的“我”是谁?他想去哪里看看?他为什么要去那里看看?)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的小诗里。先听老师读课文,听老师读课文的时候不但要听清字音,而且要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你们能做到吗?(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那个小朋友学习特别聪明,他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会自己读准课文呢!你们行吗?请小朋友们自己认真读一读,划出生字词语。
3.认读生字
大家读得这么高兴,生字宝宝也来凑热闹了!看,他们出来了,让我们来和他们交朋友吧!特别注意“能,京,城,升”四个后鼻音的发音。
刚才同学们读得又响亮又正确,真棒,下面老师把拼音去掉,请同学们再来认认它们,行吗?(集体读,指名读,当小老师带读)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什么生字?
生字宝宝现在带来了他们的朋友,他们站在一起,谁来认一认?(读词语练习,注意不拖长音)
4.读课文
现在生字宝宝们躲到了课文的句子中间,同桌互相读句子给对方听,看看能不能不错字,不加字,不漏字。并数一数共几句话,给句子标上序号。(请学生分句子朗读,小组比赛朗读,当小老师带读等)
指导朗读:在课文里,有许多难读的长句子,来看看老师是怎么读,怎么停顿的。(课件显示停顿,老师范读)请你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
注意: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读出停顿。
生字学习,指导书写
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好,我们还要来看看谁的字写得好!念写字姿势歌:头放正,肩放平,背挺直,脚分开。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面约一拳。从小养成好习惯,体态优美人人夸,写出汉字才好看。
1.观察“广、升”,撇笔的运行方向及长短、平撇与竖撇的区别。描红、书空。
2.巡视学生自己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从同学出现的实际问题中发现写字中的优点或问题。好的方面得到强化,不足之处得以改进。
3.展示优秀作业,点评。
四.理解课文内容
现在你能告诉老师,题目中的我是谁吗?(大山里的孩子)他多想去看看什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为什么想去看呢?(因为妈妈告诉它,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口头填空:( )的孩子非常想去看看( ),因为妈妈告诉他,( )非常壮观。所以他说( ),( )。
小结
升旗仪式到底有多么壮观呢?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正确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
大山 北京 天安门广场 升旗仪式
【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思考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我从疑问入手,然后通过互动交流,集体讨论,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孩子们在教中学,在学中乐,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孩子们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事情,“要我学”成为“我要学”。孩子们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如设计《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的教案时,我设计了三个课文的导入: 1.让学生观看北京的美丽风光,然后引入课题。 2.让学生谈谈自己参加的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感受,再引入课题。 3.从课题入手,从“想”字的教学出发,拓展课题内容,充实课题,从而引出学生的思考。 思前想后,第1个方案,因为第二课时我还要出示北京风光,因此推翻了。第2个方案虽然能通过谈话的方式,以了解学生对升旗的感受,但学生没有主动参与文本。因此,我选择了第3个方案。课文的题目本身就带有疑问,并不是很明确地告诉孩子答案。因势利导,当我问他们有什么问题时,小手如林。有的说:“真奇怪,他想去看什么呢?”有的说:“他想去哪儿看看呢?”有的说:“他为什么想去看看呢?”孩子们一个个进入“探索者”的角色之中。让他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孩子们的情绪高涨,学得积极主动。
二、学生字,学词语,学写字,不刻板,不拘泥
学生字是一年级的重点。怎样让生字学习更有效果更让学生容易接受呢?我从带拼音识字出发,先从简单的开始,鼓励学生采取当小老师,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产生自信心,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记这些生字。其实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有许多时候能产生出智慧的火花,那是老师都没有预想到的。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然后取长补短,讨论出最佳记忆方法。 在读句子的时候,有些长句子比较难读,我就用斜杠的标志来帮助他们掌握朗读的停顿,并用拍手,点头等辅助动作来帮助他们加深记忆。和老师比赛着读更让他们觉得自信满满。 在学生字的时候,摆脱了老师讲、学生写的模式,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给其他同学提个醒,说说哪些地方比较难写,哪些笔画的位置需要注意。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再回到孩子们身上,他们不仅听得牢,而且记得住,收效好。
三、用填空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因为是第一教时,在梳理课文大概内容时,我又回到最初提出的问题,从问题的答案入手,把答案串联起来形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口头填空后既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对课文的思想和内容有了整体把握。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学情进行调整优化,以更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的13个生字,会写“足,走”2个字。
2.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遥远,壮观”等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你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吗?(学生回答)你们学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还是来学习11课,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生齐读《我多想去看看》)
口头补充:
( )多想去看看。( )多想去看看( )。
沿着弯弯的山路,读准这些词的字音,我们就可以和山村里的小朋友去北京城啦!(齐读、男女读、指名读。)
北京究竟有什么东西吸引这小朋友这么想去看看呢?让我们跟着作者去课文中找一找。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一句话。
出示第1句: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1.齐读句子
2.正因为他是一位山里的孩子,从来没有到过北京,大山里没有那么壮观的升旗仪式,没有那么美的风景。所以他才会说“我多想去看看”。谁能读好第一句话?
3.写字
① 有个生字宝宝藏在句子里呢!它是谁?
② 比较字形,识记汉字。我们俩长得挺像,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足、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 指名板演并评议,指导书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要提醒大家吗?
④ 范写,学生书写,展示优秀作业。 (二)学习第2句话。
出示: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1.指名读句子。理解“遥远”。
什么叫遥远?(非常远)看地图演示,如果做车去北京的话,要坐多久?如果走路呢?去北京是件容易的事吗?(不容易)
谁能读好这句话?
2.理解“壮观”(放视频)
① 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遥远的天安门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开始了,你看到了什么?
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很庄重。每个早晨都有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看升旗仪式,连外国人也都要驻足仰望我们国家的国旗冉冉升起。看有关升旗仪式的图片。老师解说。(课件)
② 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很壮观,很有气势,场面很大)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的感觉?理解“壮观”。
③ 当五星红旗跟太阳一同升起的时候,过路的工人、农民、学生都停了下来,向我们的国旗致敬,这时的场面非常壮观呀!让我们读好这个句子吧!(自由读、指名读)
④齐读这一句话。
⑤ 创设情境:小朋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这么壮观,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的话,你会怎么做?
(三)学习第三句话。
1.这位山里的孩子家离北京那么遥远,他从来也没有去过北京城,北京城里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又是如此地壮观,怪不得这位山里的孩子这么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升旗仪式呀,让我们把这种迫切的愿望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读好第3句话)
2.这里为什么说了两遍“我多想去看看”呢?(说明这位小朋友非常想去。)这两遍的感情怎么样?(一次比一次强烈)那么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请你读一读(自由读、比赛读、齐读)。
三、朗读、背诵全文
小朋友,北京那么美,升旗仪式那么壮观,让我们用心记下这首小诗,带着感情来背诵一下全文。
四、回顾拓展
1.小朋友,我们的首都北京除了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之外,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名胜古迹,现在,我还想当一次导游,和你们一起再去游览游览?(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这是美丽的颐和园;故宫,明清的皇宫;距今580多年历史的天坛;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满目秋叶的香山公园。我们到了这么多地方,欣赏了这么多美景后,现在,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吗?
2.出示句子:北京,我想对你说( )。
小结:是呀,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北京,我们爱国旗,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3.我想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现在让我们的男孩子们从心底里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的女孩子甜甜地向着北京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满怀对北京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
4.小朋友们还用歌声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北京的喜爱,听(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会唱的同学跟着唱。
五、小结
同学们,现在的北京,祖国是那么美丽,让我们自豪。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将来会有更多的外国人会说出这句话——我多想去(中国)看看!
【作业布置】
1.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图片,办一个美丽祖国的画展。
2.结合音乐和美术课,学习歌唱祖国的歌曲,画一画心中的祖国。
【板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
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北京,我想对你说( )。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因此,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并随着国歌声的响起肃立,那种气氛,俨然自己也在其中。后来,当我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时,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我让他们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背完课文就结束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