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幻想(huàn) 贮蓄(chù) 慈善 响晴
B.地毯(tǎn) 着落(zhuó) 害羞 摇篮
C.镶嵌(xiāng) 发髻(jì) 狭窄 宽敝
D.看护(kàn) 济南(jǐ) 水藻 暖和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位选手的表演各得其所,各有各的优点。
B.这些看起来参差不齐的竹竿,事实上是经过刻意排列的,别具风味。
C.为了准备这次比赛,同学们正忙得不亦乐乎。
D.小事不想做,必然大事做不了,对工作拈轻怕重,好高骛远,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记录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阅读这些典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B.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足够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C.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实现在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
D.一些孩子玩了“水晶泥”后,手部、眼部出现红肿的症状,是因为这些产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硼砂的原因。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B.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
C.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D.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 的吧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清晨,我沿着溪边步行,发现阳光正在苏醒,由重重的山与滚滚的云里拉开了弓,万箭齐发地射到人间来。 ; ; ; 。
①原本灰沉的溪水,也浮出金黄的光影
②草叶间的露珠,显现出彩虹的光泽
③那原来沉郁的山景,突然被翡翠染绿了
④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
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6.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
B.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D.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7.描写景物由于观察时的立足点不同,往往采用不同的描写角度。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从上面看下面)
B.“古老的济南……这是张水墨画”(不断改变立足点描写所见景物)
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地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从下面仰视上面)
D.写小雪后的山景,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一一写来。(从下面仰视上面,然后又由上而下,层层铺写)
8.班级组织了以“我为济南添色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设计导游词】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观光,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设计一段导游词。
【拟写宣传语】济南泉水节自2013年开设以来,每年都会举行。请你为今年的泉水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9.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
10. 选文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并请摘录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11. 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从写作特色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赏析(若两句都答,按第一题得分)
(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文中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繁茂夏至生
刘中驰
夏至,自带光芒的质感,像是走路带风的壮汉,无拘无束,敞亮至极。夏至就这么明晃晃地来了,瀑布般倾泻而出,光芒万丈。
院内的柿树浓荫遮蔽,在红墙绿瓦间徘徊,宛如满怀心事的少女,温婉可人。墙角的葡萄藤,妖娆地爬上墙头,嬉皮笑脸地和阳光攀谈。水井清幽,碧清的井水映照着瓦蓝的天空,粼粼闪烁,不时飞来几只鸟儿,对着井口,顾影自怜。
最爱满园的蔷薇,似帘垂下,含吮着耀眼的日光,滤去锐利,留下隐隐的熹微,缓缓摇曳,清润柔软,散发着悠淡的闲情。那次的古镇之旅,蔷薇最是喜人,没皮没脸般开得张扬,打破了古镇的沉寂,很美。“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让人有种骨子里的遐想。蜜蜂、鸟儿嗡嗡喳喳,古镇在低吟浅唱,一切都活泼有趣起来。整个古镇因满墙的蔷薇,变得凉爽,清透,有满怀隐秘的味道。听风,看云影,夏至的轻盈,通过一院蔷薇,让时光摇曳,轻叩生命的安闲宁静。
夏至清亮,总给人磅礴的希望,像是万物的光荣日,太阳也给足了面子,这一天,它不吝啬自己的光芒,长长久久地洒向大地。带家人在公园游玩,女儿和蜻蜓你追我赶,迂回奔跑,在河边,她会掬一捧水,调戏荷叶上欢唱的青蛙,然后开心地绕着我和妻子奔跑,跑得大汗淋漓,也无妨。妻子斜挎着我的手臂,在暖风的熏染下,有些陶醉,看着孩子,说着我们的未来与期许,淡淡地,轻轻地勾画着,犹如这满塘荷色,青绿满目,微波荡漾,偶有残荷,也无妨,生活的小挫折也是有的,放眼开来,一切都是美好的。
夏至若是一本书,定是墨绿书页,线装本张岱的《西湖梦寻》,在四季中,悠悠散发着梦的墨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喜欢这种洒脱与不羁,更爱这梦想照进现实的奋进。母亲用粗布缝制夏天的拖鞋,父亲用芦苇编织凉席,爷爷在晾晒着他的烟叶,在午后,抽一口老烟,闭目小憩,没有什么能给爷爷如此的享受了。庄稼在地里疯狂地拔节,风儿在四野狂奔,不时的阵雨会光顾田野的角角落落。
夏至是故乡田园的令牌,夏至一到,西瓜、香瓜、桃子、杏子、黄瓜、茄子、毛豆等果蔬芬芳登场,色彩斑斓。夏至时节,农人的餐桌是一年中最丰富、养眼的。家家的菜园,像是瞬间膨胀了似的,急切地想表现自己的辉煌。儿时,总喜欢待在菜园,吃着黄瓜,咬着西红柿,怀里还搂着一个绿皮大西瓜,那种开心与满足,无与伦比。
现在,母亲和我一起住在了城里,过段时间她就会问我,现在是什么时节了,我总是凝噎,母亲是怎么了 以前对时节那么敏感的人,居然也会忘记 是年纪大了,糊涂了,还是离开土地太久了 在乡村,自然万物能准确地知道时节的更替,农人心里像是有一本节令的账本,心照不宣,只有在故乡,感知到的才更为精准。在城里,季节的变化只是在日历上,抑或在天气预报里,空调代替了现代人的冷暖,人们淡忘了节气,已无从感知与记起。在心中,念一声夏至,夏至便应声扎根,繁茂空寂的心灵。
(《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3.请根据示例,结合选文,用比喻句概括出夏至的两个特点。
示例:夏至敞亮,像是走路带风的壮汉。
夏至 , 。
夏至 , 。
14.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墙角的葡萄藤,妖娆地爬上墙头,嬉皮笑脸地和阳光攀谈。
1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家家的菜园,像是瞬间膨胀了似的,急切地想表现自己的辉煌。
16.品味文章结尾处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本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 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 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7、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
18、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19、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20、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题。
日 出
刘白羽
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
海涅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
“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像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土壤。”
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
一次是在印度。我们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像在为我们惋惜。
还有一次是登黄山。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深雾弥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声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那是在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第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地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选自刘白羽《红玛瑙集》)
2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日出的喜爱,统领全文。
B.文章写落日的妙处,是想要通过对比,突出日出的美好。
C.文章引用海涅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描写,是为了突出日出的美丽,也流露了作者此前一直没有机会看日出的遗憾。
D.作者在印度和黄山两次看日出,是为后文在飞机上看到日出作铺垫,突出表现作者的喜悦激动心情,使文章更有吸引力。
22.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描写在飞机上看日出的。
23.你如何理解题目中“日出”的含义。
写作
24、老舍先生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济南的冬天”,赋予了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请你发挥想象,用一段文字描写你家乡的冬天。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突出冬天的特征;100字左右。
答案
1、B 2.A 3.A 4.D 5.D 6.D 7.D
8.示例(1)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的冬景非常美,天蓝水绿,温暖如春。这里的水不但不结冰,反而能看到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里的水藻很绿,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柳枝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蓝绿白相接的景色,真是迷人极了!
(2)①感恩泉城,幸福济南;②泉水嘉年华,济南邀天下。
9.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或:薄雪后小山的美景)
10.从上到下或空间顺序 山尖 山坡 山腰
从下到上或空间顺序 河面,空中,半空中,天上
11.(1)“卧”字写村庄,写雪,写他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营造了一种安适、恬静的氛围。
(2)“不忍得”将水人格化,将水富有了灵气;突出了绿 ,写出了“绿”的可贵、可爱、美丽。
12.和“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特定季节下济南特有的美景的热爱与赞美,简洁有力,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13.(示例一)清亮 像是万物的光荣日 宁静 像是摇曳时光的蔷薇
(示例二)丰富 像是故乡田园的令牌 清亮 像是荷叶上欢唱的青蛙
14、“嬉皮笑脸”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葡萄藤人格化,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葡萄藤在夏至快速生长的勃勃生机,流露出作者对葡萄藤的喜爱之情。
15.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至时节家家菜园蓬勃生长的态势,突出了夏至的繁茂,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16.本文通过对夏至各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夏至、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写母亲在城市里询问时节的内容,表达了对自然、乡村生活的向往,对城市生活远离自然的失落之情。
17.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近结尾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
18.“秋天的心”体现在: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
19.(1)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
(2)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岁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20.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忙碌追逐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
21、C.
22.按时间先后顺序作描写。大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一片红海”“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箭一直向上冲”“像小孩子的笑脸”等。情景交融,描写中充满强烈的感彩,渗透了作者惊奇喜悦的情感。采用了“赋”的手法,对日出的过程和情景作了铺排描写。
23、本义,太阳从东边升起。象征义:象征了新中国光明灿烂的前景;象征了建设新中国的充满喜悦自豪青春活力的年轻人。
24、示例:我的家在一个乡村,每到冬天,丰收过后的田野便安静下来。田里蒙上一层薄薄的霜,薄如细纱的白霜下,土地坚硬而干裂。田里的麦苗看起来是那样弱小,原本碧绿的叶子,被冬天贴上了特有的标签,像孩子在冬天被冻坏的脸。田野里北风呼啸,掉光叶子的老树,被风摇晃得咯吱作响,像在悲泣,又像在疯狂地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