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
2024.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下图示意某研究小组为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植被对绿色屋顶径流的调控效益而设计的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绿色屋顶在城市建设中推广应用,将会( )
A. 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B. 减小城区日较差
C. 增加城市内涝频率 D. 减少城区蒸腾量
2. 该实验设计排水孔测量的水量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
A. 降水 B. 地下径流 C. 下渗 D. 地表径流
3. 若在实验中增大植被覆盖率,则会出现的结果是( )
A. 塑料壶中收集到的雨水更多 B. 导流槽中雨水汇集的速度会更快
C. 植被蒸腾损耗的水量会更少 D. 导流槽中径流峰值出现时刻滞后
下龙湾地处越南东北部,拥有典型的海上喀斯特景观,小明同学假期期间前往该地研学旅行。下图示意下龙湾主要岩溶洞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石灰岩地层经历( )
A. 一次地壳抬升 B. 多次不同时期的地壳抬升
C. 一次地壳下沉 D. 多次不同时期地壳下沉
5. 图中岩溶洞穴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蒸散发通常指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的总和。潜在蒸散发是指在区域供水条件十分充足条件下的区域蒸散发能力。下图示意2000-2014年我国某地区蒸散发、潜在蒸散发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影响该地区蒸散发的主导因素是( )
A. 降水 B. 气温 C. 光照 D. 风速
7. 锋面雨带推进到该地区的时间最可能是( )
A. 3月 B. 5月 C. 7月 D. 9月
8. 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 )
A. 华北平原 B. 太湖平原 C. 东北平原 D. 成都平原
塔希提岛是南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群岛118个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积1042km2,(以主峰为界)该岛南部湿润,年降雨量2500mm以上,北部较干燥,年降雨量约1800mm,该岛气候有较明显的干、湿季,下图示意塔希提岛位置、地形和河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断塔希提岛的岛屿类型是( )
A. 大陆岛 B. 火山岛 C. 冲积岛 D. 珊瑚岛
10. 推断岛屿北部降水量较大时段( )
A. 3至5月 B. 6至8月 C. 9至11月 D. 12至次年2月
11. 与北部相比,塔希提岛南部降水量更大,造成该现象的大气环流是( )
A. 东南信风 B. 盛行西风带 C. 东南季风 D. 赤道低气压带
巴伦支海是北冰洋的陆缘海之一,与喀拉海以新地岛为界,在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两海域海水性质差异较大。每年夏天,众多微型冰山从新地岛上脱落并跌入巴伦支海。下图示意巴伦支海及周边地区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喀拉海相比,巴伦支海表层海水盐度较高,其主要因素是( )
①气候②地表径流③洋流④海域封闭程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众多微型冰山脱落并跌入巴伦支海,对其产生的影响有( )
A. 海水蒸发潜热增强 B. 海洋与大气间水分交换活跃
C. 海水中溶解的CO2增加 D. 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增加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夏至日和M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夏至日太阳位于该城市天顶时,北京时间为12:28。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城市最可能是( )
A. 上海 B. 昆明 C. 广州 D. 重庆
15. M日可能处于( )
A. 1月上旬 B. 5月上旬 C. 7月上旬 D. 11月上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巴山地位于中国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受地形起伏以及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同海拔处不同山区的气温差异显著,从而造成该区域气温水平变化较其他山地特殊。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2m,南坡植被覆盖率明显高于北坡。下图示意秦巴山地107.8°E剖面线海拔1500m处年均气温变化。
(1)指出太白山在海拔1500m处与同海拔汉江谷地上空气温高低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气温直减率是指气温的垂直变化与高度的线性关系。气温直减率的大小与大气运动、水汽含量、潜热(如水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等密切相关,分析夏季太白山北坡的气温直减率高于南坡的原因。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谷被誉为“中亚湿岛”,其干流伊犁河发源于我国天山山脉。该河谷的山前倾斜平原上,发育有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被称为辫状水系。下图示意伊犁河部分流域和辫状水系景观。
(1)说明伊犁河谷山前倾斜平原上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
(2)伊犁河谷3-4月洪水多发。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2008-2017年间,我国气象局对境内伊犁河流域降水情况进行监测,发现该河流域夏季夜晚降水多、频次高。分析我国伊犁河流域夏季夜晚降水多、频次高的原因。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一植被一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区西部断块带,山势陡峭。冬季,高黎贡山海拔上升到1600-2800米的地区气温仍较高。下图示意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
(1)高黎贡山海拔1600-2800米的地区冬季气温仍较高。说明其主要原因。
(2)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地区土壤肥力低。分析其自然原因。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暴是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伴有雷击、闪电、强风、强降水或冰雹和龙卷风。雷暴的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2小时,作为中小尺度的强天气现象,其准确预报是一大难题。雷暴的发生除满足充沛的水汽、强烈的抬升和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等条件外,还与地表下垫面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山峰雷暴发生于气流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时。海南岛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是全国著名的“雷都”之一。海陆风对海南岛全岛影响显著。下图为海南岛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
(1)概括雷暴天气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
(2)分析海南岛雷暴多发的位置原因。1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
2024.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1. B2. B3. D
【答案】4. B5. D
【答案】6. B7. C8. A
【答案】9. B10. D11. A
【答案】12. C13. C
【答案】14. C15.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答案】(1)太白山在海拔1500m处的气温低于同海拔汉江谷地。太白山海拔较高,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气温较低。而汉江谷地地势较低,气温较高。谷地的热量积累效应也使得气温相对较高。
(2)北坡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更大,气温直减率较高,夏季时,受到南方温暖湿润气流的影响,气温直减率相对较低;北坡处于背风坡,水汽含量相对较低,气温直减率较高, 南坡处于迎风坡,水汽含量较高,气温直减率较低;北坡的降水较少,潜热效应不明显,气温直减率较高, 南坡的降水较多,导致气温直减率较低。
17.
【答案】(1)伊犁河流量以冰雪融水、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流量不稳定,含沙量大;当洪峰来临,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山前倾斜平原,流速减慢,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浅滩;洪峰退后,浅滩出露,形成若干沙岛及多股的分叉河道;洪水再次来时,在原有的河道中又会形成新的沙岛以及新的河道。
(2)伊犁河谷向西敞开,冬春季节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受地形抬升,降雪量较大;河谷两侧山脉海拔高,气温低,冬季降雪不易融化,积雪量大;三四月份气温回升快,积雪迅速融化;山区落差大,汇水快,造成河流排泄不畅,水位上涨形成洪水。
(3)夏季白天气温高,河谷蒸发旺盛,水汽充足;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下沉,谷地暖湿空气抬升,水汽冷凝,降水相对较多。
18.
【答案】(1)纬度较低;北部巨大的山体(高原)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侵袭。
(2)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区,气流仍会沿山体上升形成降水(迎风坡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强;亚热带气候,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黄壤所在地坡度大,降水较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19.
【答案】(1)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发生的空间尺度较小、影响范围小;影响因素多,突发性强。
(2)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太阳辐射强(太阳高度大),全年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受热带低压(台风)影响的时间长、范围广;海岸线漫长曲折,中小尺度海陆风与大范围季风环流叠加,大气运动复杂多变。
(3)中部山地白天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在山顶附近汇合上升,山顶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的气温,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
PAGE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