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三顾茅庐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三顾茅庐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1 21:4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司马徽告曰:“伏龙、凤雏,二人得其一可安天下。”
——《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
罗贯中
学习目标
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重点)
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的人物形象,学习文中层层渲染、反复烘托的写作手法。(难点)
学会以诚待人;关注时事,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重点)
字词识记
拜谒( ) 侥幸( ) 拱立( )
半晌( ) 纶巾( ) 鹤氅( )
甲胄( ) 愧赧( ) 谬举( )
存恤( ) 箪食壶浆( )

jiǎo
ɡǒnɡ
ɡuān
shǎnɡ
chǎnɡ
zhòu
nǎn
miù

dān
字词识记
(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 )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
( )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 )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
( )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
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 )指治理国家的杰出才干。也指具有治理国
家的杰出才能的人。
如雷贯耳
屏人促席
挟天子以令诸侯
思贤如渴
箪食壶浆
茅塞顿开
经世奇才
作者作品简介
罗贯中,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今存署名由他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演义》(即《三国演义》)及《隋唐两朝志传》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背景链接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打听后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草堂,躬耕田亩,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于是专程去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刘备一顾、二顾均未见到诸葛亮。本文讲述的是他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开始
发展
高潮
结果
刘备带领兄弟三顾茅庐
刘备恳求卧龙出山
终见卧龙
献策隆中
孔明卧床刘备静候
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终于在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时,用他的诚心诚意打动了诸葛亮,让他愿意做自己的军师。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2.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波折?又是如何应对的?
波折一:听说诸葛亮在家,结果
波折二:以为诸葛亮起身,结果
波折三:诸葛亮终于醒来,结果
波折四:刘备请教兴国之道,结果
波折五:刘备请卧龙出山,结果
一波三折
诸葛亮昼寝
诸葛亮又睡
诸葛亮更衣
诸葛亮推说自己年幼才疏
诸葛亮推说不能奉命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2.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波折?又是如何应对的?
波折一:听说诸葛亮在家,结果
波折二:以为诸葛亮起身,结果
波折三:诸葛亮终于醒来,结果
波折四:刘备请教兴国之道,结果
波折五:刘备请卧龙出山,结果
诸葛亮昼寝
诸葛亮又睡
诸葛亮更衣
诸葛亮推说自己年幼才疏
诸葛亮推说不能奉命
悬念迭起,一方面为诸葛亮的出场做足了铺垫,突出刘备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
细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1.在见到诸葛亮之前,选文第1段是对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的人物描写,试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其形象。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稳重委婉,顾全大局
细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1.在见到诸葛亮之前,选文第1段是对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的人物描写,试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其形象。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暴躁鲁莽、讲义气
细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1.在见到诸葛亮之前,选文第1段是对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的人物描写,试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其形象。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细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2.鲁迅说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文中哪些地方最能显示出他的过人之处?
分析天下形势:
一论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
二论孙权——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论荆州——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
四论益州——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五论刘备——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细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2.鲁迅说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文中哪些地方最能显示出他的过人之处?
提出战略构想:
建立根据地: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内政:招揽人才,内修政理
外交:安抚西南少数民族,联孙抗曹
图中原:两路出兵北定中原
细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3.除了机智过人之外,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还有什么特征?
心系天下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淡泊名利
细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4.作者在塑造他们时,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各有怎样的作用??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刘备和诸葛亮的动作和语言,以及诸葛亮的外貌。
作用:
刻画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风度,诸葛亮的儒雅风范和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
细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4.作者在塑造他们时,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各有怎样的作用??
侧面描写 作用
张飞的粗率、急躁
反衬刘备的礼贤下士
关羽、张飞的质疑
烘托诸葛亮的才华横溢
诸葛均的“飘然自去”
正衬诸葛亮的淡泊无欲
主旨归纳
本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到诸葛亮草庐拜访诸葛亮,并恳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大业,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