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两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古诗两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2 14:4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总第( 1 )课时
课题(内容) 17.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能力 1、会认1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过程 与方法 开课时信息交流;介绍生字的学习方法,自主识字;自择方式朗读展示,看图与朗读相结合,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收集曾经读背过的诗句。
远资使用 资源编号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应急预案
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李白、杜甫的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现在,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效果,谁愿意读一读? 2、请看大屏幕。 3、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 学生进行观察。 纷纷举手,朗读古诗 看屏幕 相机板书课题。 教师相机指导。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应急预案
4、请同学们之间互相比一比,谁最快记住这些字? 5、出示生字卡片,抽认生字。 三、细读课文 品味感悟 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 谁来读读这首诗的题目? 什么是瀑布 请同学们看课件。 庐山在什么地方?谁知道? 请同学们继续欣赏瀑布,然后分小组讨论:结合诗句你欣赏到了什么?诗中还有哪些词句弄不懂? 小组派代表汇报。 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体会很深,有什么词句不懂吗? 有谁知道?快来帮帮他。 同学们的理解能力真强,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首诗,出示课件。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同学之间交流识字情况,课堂气氛活跃 全班抢认 听讲 抢读 看课件欣赏瀑布 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交流自己体会。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自由抢答 边听老师范读,边看屏幕。 相机纠正 错误读音 鼓励学生 出示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应急预案
10、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边读边体会庐山瀑布壮丽的境像 四、拓展升华 归纳总结 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 有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首诗吗? 2、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 有感情地跟老师读古诗 边想像瀑布的壮丽境像边背诵。 收集背诵古诗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鼓励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 学 板 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 反思 通过这首节课的学习,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欣赏了庐山瀑布的壮丽境像,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课时备课
总第( 2 )课时
课题(内容) 17.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过程 与方法 自择方式朗读展示,看图与朗读相结合,读中感悟, 举一反三学《绝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 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远资使用 资源编号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应急预案
一、复习导入 明确内容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背诵古诗 引导回顾上节课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应急预案
二、领悟表达 积累运用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3、听老师朗读。 4、粗略体会诗句美。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从诗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那么诗人是怎样用诗句把这些景物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写成一首优美的诗呢, 5、细细品位诗句美。 (1)学习第一句: 自由读,说说读出了什么美?(颜色美、声音美)从哪里读出来? (2)学习第二句诗,这句话有颜色美吗?(白鹭、青天)读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 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对字意的理解,识记。 学生用心欣赏,边听边想像作者那种 喜悦的心情 学生用欢快地、自由自在地感情 读第一句诗。 体会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 教师巡视 检查自读 效果 师示范朗读 引导学生 从读中悟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应急预案
(4)学习第四句诗 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边贴船只边叙述:船只不在航行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哪个词可以看出它们行驶的路途遥远?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 三、归纳总结 课外延伸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伴教锦囊: 3、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 泊 万里 欢快、愉悦、舒畅 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汇报 小组内召开“诗歌朗诵会”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随机板书 师参与小组 评价 表杨 教师补充说明
教 学 板 书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学 反思 一首写景的好诗就是一副美丽的画。这两首诗都是美丽的画卷,特别是《绝句》每行诗都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画面,而且诗中字里行间都描绘出了颜色美,声音美,景物远近结合表现了诗人那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