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杠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杠杆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24 08:4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影响杠杆的平衡因素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内容
杠杆概念的建立过程、力臂的探究及认识过程。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力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学生习惯于用力的三要素来分析相关问题,但杠杆中引入的力臂对学生来讲较为突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杠杆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课前已观看了微视频,谁来总结一下力作用在杠杆上的效果?
(板书课题:杠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杠杆
师: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者使用过哪些杠杆?同位间或前后位间互相交流一下。
师:谁起来说一下?
生一:杆称、跷跷板
生二:压井杠、撬撬棒
(教师再补充几个例子并板书出这几种杠杆名称。)
师:由此可见,杠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是我们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杠杆。
(师板书:一、认识杠杆)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杠杆的五要素。
师:谁来说一下?
(1)固定点。 (2)动力(3)阻力(4)动力臂(5)阻力臂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根据杠杆的共同特征给它下个定义呢?
生一: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生二:我认为应该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简要板书杠杆定义。)
[当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地进行点拨和引导,保证了学生探究的顺利进行。]
2、使用杠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杠杆实际就是一个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你看,这个装置是杠杆吗?
(出示实验室杠杆装置。)
生:是杠杆
师:认识了杠杆,想不想使用一下?
生:想。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使用杠杆。
(教师板书:二、使用杠杆,并演示使用杠杆,在杠杆的左侧挂一钩码,右侧用一弹簧称在不同位置拉动杠杆。)
师:你们发现我两次使用杠杆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吗?
生:拉力的大小、位置不同。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呢?
(学生迷惑,不知如何回答。)
师:看来我们要使用杠杆,只知它是“一个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是不够的,要解释上述现象,还需学习杠杆的更多知识。
(演示:使杠杆一端挂钩码,一端用弹簧称拉着,并使杠杆处于静止。)
师:现在杠杆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生:静止
师:我们在物理上就把杠杆处于静止时的状态称为杠杆平衡。
(板书:1、杠杆平衡)
师:现在我再次使用杠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演示弹簧称在不同位置时拉动杠杆的情况,再演示在同一位置用不同方向的拉力拉动杠杆的情况。)
师:两次拉动杠杆时,杠杆处于平衡吗?
生:杠杆处于平衡。
师:每次的实验中有哪些不同现象发生?
生:拉力的大小、拉力的方向、拉力的作用点。
(师板书学生回答内容。)
师:看来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与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为研究杠杆平衡时它们的关系,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杠杆。
师:(1)演示圆盘中通过改变钩码的位置,保持力的大小、方向不变,改变作用点时(保持力臂不变),观察杠杆是否平衡
(2)演示改变力的方向,保持力的大小、作用点不变,观察杠杆是否平衡
师:从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杠杆是否平衡与力的作用点、方向无直接关系
师:(师带头鼓掌)老师鼓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二是回答得非常精彩。请同学们看图,力的方向实际上也就是力的作用线与杠杆的夹角θ,你们看,能把力的方向θ和力的作用点OA两个因素合成一个因素来研究吗?
(学生表现得有点迷惑)
师:你看我作一条辅助线,(过支点O向F1的作用线作垂线,交于点O),现在构成了一个RTΔOAC,角θ和OA、OC能否建立起联系呢?
生:能。Sinθ=OC/OA。
师:很好,上式也可写为OC=SinθOA,这样OC的变化就可代替OA、θ角的变化,我们在物理上把OC称为杠杆的力臂,谁能说一下力臂是怎样作的?
(生重述力臂的作法。)
师:刚才我们所作的是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在物理上称为动力臂,那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称为什么?
生:阻力臂。
(引导生作出阻力臂,并强调力的作用线是可延长或反向延长的,师简要板书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
师: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被称为杠杆的五要素。
(教师用大括号把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括起来,并板书2、杠杆五要素)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生活中常见杠杆的五要素描述出来。
(师投出生活中常见杠杆实物图,学生练习杠杆五要素的画法,教师评析并矫正学生的不当做法。)
力臂的引入合情合理,学生很容易地认识到了力臂引入的必要性,学生学会了简化处理问题的方法
3、探究杠杆
投影一幅漫画:大力士与小男孩比赛推门。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是不是有点累了?现在大家放松一下,看一幅漫画,请你充当裁判,看看谁将获胜?
(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生:小男孩
师:现在我是一名记者,来采访一下你们:你充当他们两人的裁判有什么迷惑的地方?
生:为什么大力士推不过一个小男孩?
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小男孩有特异功能?请同位间交流一下。
(学生积极讨论,热情高涨。)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是什么?
生一:大力士和小男孩作用在门上的作用点不同,导致了大力士的失败。
生二:他们作用在门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也是造成小男孩获胜的原因。
生三:门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他们两人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和力臂不相同,这是造成小男孩获胜的原因。
学生参入到漫画所创设的情景中,激起学习的热情。
师:你能上来画出门的示意图并标出杠杆五要素吗?
(学生三上黑板画出杠杆示意图。)
师:从杠杆示意图和小男孩获胜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生:力臂越长,所用的力可能越小,力臂越短,所用的力可能越大。
师:由此看来,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存在着某一关系时,杠杆才会平衡。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探究。
师:本堂课已接近尾声,到了我们谈收获的时侯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没有解决?说出来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生一:我知道了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平衡的条件。
生三:我懂得了用实验验证猜想的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来描述几个量之间的关系。
生四:我有一个迷惑的地方:在实验时为什么要用这装置?使用别的杠杆不行吗?
师: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你们先小组间交流一下。
(小组间进行积极交流。)
生一:因为这一装置简单,并且可以直接挂钩码,通过钩码的重力来表示作用力。
生二:因为这一装置可以方便读取数据,例如可以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度。不过,也可以用其它的杠杆来做此实验,例如,我们可以把杠杆的支点放在一端,另一端用弹簧称向上拉,钩码可以挂在杠杆的不同位置上。
师:(面向其他同学)你们说可以吗?
生:可以(有部分生说不可以)。
师:可以用此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不过,向下的阻力还应包含杠杆的重力。
(听到这里,一生马上举手,想必是有疑问。)
生:我们做实验时的那个杠杆的重力为什么没算进去?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你所说的那个杠杆的支点在它的中点上,杠杆左右两端的重力及其力臂都相等,所以不影响杠杆平衡,也可以这样理解:整个杠杆的重心在它的中点上,而支点也在中点上,其重力的力臂为零,杠杆的重力与力臂的乘积也为零,因此不会影响杠杆平衡。
师: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生:(响亮地、自信地回答)没有了!
师:这节课我们师生齐心协力地合作,顺利地完成了关于杠杆的学习任务,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去发现物理中蕴含的乐趣,不断追求,不断探索,努力攀登科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