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巩固练 2024--2025学年
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某国“不花费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占领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主要占领了我国哪里的领土( )
A.东南和西北 B.中原和南方 C.东北和西北 D.东北和西南
2.《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放弃领土主权最多的条约。此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确认。据俄国记述,中国官员屈服是因为“一则中国虚弱无力,清王朝风雨飘摇,二则他们害怕我们联合英国”。材料反映了( )
A.清朝内外交困无力应对强势外交 B.日本趁火打劫占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加剧 D.俄国在东北占有军事优势
3.鸦片战争后,欧洲人想要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4.下图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漫画杂志《笨拙》1860年12月22 日刊登的漫画《在中国我们应该做什么》。漫画中,骑士手中高扬的铁锤正砸向代表中国的恶龙。该漫画可用于说明( )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B.列强扩大侵略权益的野心
C.中国外在形象的演进过程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属实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的主要力量应付来自东南海疆的英法联军时,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
A.侵占大片领土 B.索要巨额赔款 C.增开通商口岸 D.获得领事裁判权
6.如图为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了沿海地区 B.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沿海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D.仅限东部沿海地区
7.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介绍中国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西方传教士凭借《天津条约》不断深入到中国内陆地区。这些活动( )
A.有利于西方技术的传播 B.为进一步侵略中国服务
C.使中国主动与世界接轨 D.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起步
8.“前后持续了4年。西方列强的蛮横侵略与清王朝的妥协投降,使中国在半殖民地的道路上迅速下滑。沙俄割占大片领土,不仅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极大破坏,而且对以后的中国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据此可知,这次“侵略”的发起国是( )
A.俄国 B.英国、法国
C.英国 D.英、法、美、俄
9.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10.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 B.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
C.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 D.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11.通过以下两封私人信件,可反映出( )
《义称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1839年4月3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私人信件中写道:“鄙见以为中国方面这次可耻的挑衅行为,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害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这样对策的正义性是丝毫不容怀疑的。”
《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得恩于1854年给英国驻华公使包令的信件,希望英同法美通力合作,全面修约,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A.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 B.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
C.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客观评价 D.两次鸦片产生的重要影响
12.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在( )
A.虎门销烟后 B.《望厦条约》签订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英军强占香港岛后
13.武汉的汉口里是浓缩了百年前大汉口历史文化风貌的仿古街区,是老汉口的缩影。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中国出现了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主要是由于( )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末庚子事变的爆发 D.洋务运动的客观推动
14.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个“利益”是指( )
A.大量领土 B.巨额赔款 C.开设工厂 D.驻扎军队
15.“东交民巷从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该对联的寓意是指中国( )
A.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内地已经遭受外国侵略势力的控制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辨析题
16.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王开玺在《英军焚毁圆明园原因辨析》中说“英军焚毁圆明园最终、最根本的原因,即是要对清帝及清政府进行最严厉、最直接、最深刻的精神打击与惩罚“以表明吾人之愤怒”。其最根本的目的则在于,通过这一打击行动,迫使清廷从此彻底对外屈服,使中国彻底变成其殖民地。”因此王开玺认为英法联军是为了对清朝皇帝及清政府进行精神打击,使其对外国人更加驯服才焚毁圆明园的。
请回答:
(1)圆明园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2)你同意王开玺关于圆明园被焚毁的原因所持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在上海订立的“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二、如前所述,俄国攫取得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极其广大的领土,共一百万平方公里有余。……
三、除鸦片战争已开放的五口外,沿海又开放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琼州这七口,并在长江沿线开放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四口。在新疆,对俄也加开了喀什噶尔一口。
四、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
……
八、鸦片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
九、条约中准许华工出国到英、法属地或其他外洋地方作工的规定,当时外国侵略者已经在东南沿海掠卖华工,大批贩运出洋,这种暴虐行为从此得到了“合法”的保障。
十、外国派遣公使以征服者的姿态进驻中国的京城。
——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答出三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项正确;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迫清政府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与“东南和西北,中原和南方,东北和西南”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A
根据题干“《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放弃领土主权最多的条约。此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确认。据俄国记述,中国官员屈服是因为“一则中国虚弱无力,清王朝风雨飘摇,二则他们害怕我们联合英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英法的入侵,因此导致清朝内外交困无力应对强势外交,A项正确;日本侵华始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此时日本尚未侵略中国,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加剧,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没有直接参战,以调停自居,且题干没有显示俄国在东北的军事优势,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发动了二次鸦片战争,与题干所相符,A项正确;1856年,英法炮击广州,挑起战争,1858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的清政府被迫签署《北京条约》,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D项。故选A项。
4.B
根据漫画刊登的时间“1860年”和“《在中国我们应该做什么》”“骑士手中高扬的铁锤正砸向代表中国的恶龙”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以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因此漫画中骑士手中高扬的铁锤正砸向代表中国的“恶龙”,说明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的野心,B项正确;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840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外在形象的演变过程应有不同阶段的对比,材料中无法体现这一点,排除C项;题干中《笨拙》是当时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杂志,其刊登的漫画把中国比喻成“恶龙”,说明杂志是不会证实火烧圆明园的恶行是属实的,排除D项。故选B项。
5.A
根据题干“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所以,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侵占大片领土,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索要巨额赔款和增开通商口岸的是英法等国,排除BC项;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6.B
根据题干“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主要在东南沿海,到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B项正确;近代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沿海扩大到内地,并非“由内地扩大到了沿海地区”,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但此后逐渐深入内地,并非“沿海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排除C项;近代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先沿海后内地,并非“仅限东部沿海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7.B
据题干“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介绍中国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西方传教士凭借《天津条约》不断深入到中国内陆地区。”和所学知识可知,《天津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为进一步侵略中国服务,B项正确;有利于西方技术的传播不符合史实,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没有利于西方技术的传播,是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排除A项;使中国主动与世界接轨说法错误,且更多的是被动,西方列强的目的是侵略中国获得更多利益,排除C项;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与西方列强的侵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8.B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极大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是英法联军,B项正确;俄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帮凶国家,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联军,不止英国,排除C项;得二次鸦片战争的发起国是英国和法国,美国和俄国是帮凶,排除D项。故选B项。
9.D
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C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C项正确;A项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排除A项;在鸦片战争中,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签订条约,鸦片战争结束,排除B项;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并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事件,不是爆发标志,排除D项。
11.A
据题干材料“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两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抢夺中国市场、原材料等权益主动挑起的战争,反映的是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介绍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排除B项;题干材料只涉及了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但没有对其作出“客观评价”,排除C项;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两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西方国家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增开了汉口、南京等通商口岸,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C项正确;虎门销烟后还没有开放通商口岸,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签订《望厦条约》,允许外国的军舰和商船在通商口岸自由航行,但当时通商口岸都在沿海,并没有深入内地,排除B项;英军强占香港岛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在沿海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依据题干“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状态,1856年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汉口、南京等一系列通商口岸,通商口岸的开辟为外资商行的增多创造了条件,因此外资商行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B项正确;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反而对外国商品贸易起到强烈的抵制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清末庚子事变的爆发是指1900年八国联军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的侵华战争,时间与题干中“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不符,排除C项;洋务运动兴起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获取中国巨额赔款,与沙俄不符,排除B项;日本利用《马关条约》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与沙俄不符,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根据题干“从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望洋兴叹,与鬼为邻”体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项正确;外国大使馆的设立便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体现不出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排除A项;东郊民巷位于北京,体现不出内地已经遭受外国侵略势力的控制,排除C项;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的影响,题干涉及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6.(1)第二次鸦片战争
(2)同意。因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期间及战后,英、法获取更多在华利益,俄国侵占中国大量西北东北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开玺关于圆明园被焚毁的原因所持的观点是正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期间及战后,英、法获取更多在华利益,俄国侵占中国大量西北东北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些事实都充分证明了英法联军是为了对清朝皇帝及清政府进行精神打击,使其对外国人更加驯服才焚毁圆明园的。
17.(1)沙俄占领中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增开通商口岸从东南沿海至内地;开通内河航行权;鸦片贸易合法化;掠买华工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每点,任意3点得,不得摘抄原文。)
(2)这些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使中国丧失了北方大片领土;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满清王朝腐朽性进一步暴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有,沙俄占领中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鸦片贸易合法化;掠买华工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使中国丧失了北方大片领土;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立足于材料“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联系所学分析出各题的答案。第一问,可结合材料一可知,沙俄占领中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材料八“鸦片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可知,鸦片贸易合法化;材料十“外国派遣公使以征服者的姿态进驻中国的京城”可知,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第二问,对中国的影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使中国丧失了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