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1 14:3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全卷共两大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我国学者在云南元谋发掘出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材料说
明元谋人 ( )
A.已经开始建造房屋 B.会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
C.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D.会使用火
2.我国原始文化,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
A.使用火的水平 B.农作物的种类
C.石器制作技术 D.房屋建筑样式
3.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
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4.“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
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由此可见,华夏民族的形成的特点是
( )
A.由多部族交融而来 B.由单一的华夏族演变而来
C.靠部落战争统一而来 D.融合中完全保留了各部族的差异性
5.《史记》中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材料中“禹即
天子位”的方法是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分封制
6.西周王朝用鼎制度中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这体现了西周 ( )
A.社会腐败严重 B.经济发展不均衡
C.社会等级森严 D.论功行赏奖罚分明
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思想繁荣。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石器制作技术的提高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
8.《三字经》“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
秋,终战国。”“周辙东”指的是 ( )
A.盘庚迁殷 B.嬴秦东进 C.诸侯争霸 D.平王东迁
9.下列选项中,发生在下图所述时期的是 ( )
A.武王伐纣 B.长平之战 C.阪泉之战 D.文景之治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1页(共6页)
10.“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中的“天府”之名源于
( )
A.都江堰的修建 B.灵渠的修建 C.秦朝的统一 D.长城的修建
1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中的观点属
于 (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12.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能相互转化,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他的学说主要集中在 一书中 ( )
A.《论语》 B.《道德经》 C.《春秋》 D.《诗经》
13.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远古时代,我国的祖先们就发现了一些动植物可以解
除病痛。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
百草”“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于战国时期问世的,被称为中医学奠基之
作的是 (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千金方》
14.如图是一片刻有文字的龟腹甲,上面刻写了一些有关占卜的内容,这片龟腹甲最有可
能出土自 ( )
A.云南元谋人遗址 B.浙江良渚古城遗址
C.河南二里头遗址 D.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15.《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材料说明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 ( )
A.刘邦实力一直强于项羽 B.刘邦个人战斗力高于项羽
C.刘邦重视民心,善用人才 D.项羽居功自傲
16.《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
半。”这反应西汉初期的社会 ( )
A.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食物匮乏,人口锐减 D.连年灾荒,起义不断
二、非选择题(17题12分,18题16分,19题14分,20题10分,共52分)
17.(12分)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各地丰富的考古揭示了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概况,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我国原始社会不断的变化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以下
问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dù)》
材料二 我国是农业的起源地之一,距今约两万年,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
进行管理…人们砍去树木,铲除荆棘和杂草,晒干后焚毁,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进行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2页(共6页)
简单的松土平整后即行播种,这种原始农业通常称之为刀耕火种。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图1:《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图2:《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四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
———孙中山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班固《白虎通义》
(1)材料一反应了我国古人类险恶的生存环境,结合所学回答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2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3页(共6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是世界农业起
源地之一”的原因。(4分)
(3)请分别例举出材料三中图1和图2具有代表性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并结合所学知
识说说图2时期对比图1有什么进步 (4分)
(4)材料四是对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赞美,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2分)
18.(16分)商周时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有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还有精美的
青铜礼器;同时后期的春秋战国也是我国社会剧烈动荡与变革的时期。阅读材料,回
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传统已被打破,文化知识流向民间;掌握学术文化
知识的士人阶层又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
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最终形成“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氛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成功地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
工具:一种是生产工具,为国家增加财富;一种是战争工具,为国家拓展疆土。
———摘编自白效咏、黄朴民《天地大变局与帝国秩序重构》
材料三 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
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
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四
图1利簋(ɡuǐ) 图2 图3何尊 图4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4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4页(共6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商鞅最终落得一个悲剧的结果,由此你认为商
鞅变法是否成功了,为什么 (4分)
(4)材料四所示图片是我国商周时期极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请写出图2与图4的名
称;我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对此谈谈
你的看法。(4分)
19.(14分)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以
下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
《统一文字示意图》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
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 (秦二世)更始作阿旁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是以
陈涉(胜)……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贾谊《过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王扫六合”中的“秦王”是谁,并简述其统一
的历史意义。(4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5页(共6页)
(2)根据材料二说出图片材料中统一的文字叫什么 文字材料还包含了“秦王”巩固
统一中的其他哪些措施 (6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指的是什么事件
并说出该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4分)
20.(10分)我国历史中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的帝国。阅读材料,回
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 汉初
沉重的赋税 解甲归田
繁重的徭役 释奴为民
内容 内容
严苛的刑法 鼓励农桑
残酷的剥削 轻徭薄赋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经济逐步恢复
影响 影响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国家局势稳定
(1)请完善材料一中①②需要填写的内容。(4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材料二中秦汉两朝统治者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从
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通畅,结构完整)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6页(共6页)
2024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1——5:BCDAA 6——10:CBDBA 11——16:CBADCC
17(1)应对:群居生活;制作简易工具;使用火驱赶野兽(答对一点即得 2分)
(2)方式:刀耕火种(2分);原因:距今约两万年前,我国先民便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是世界上已知最早栽培水稻、粟和黍的
国家。(任答一点得 2分)
(3)图 1: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任答一个得 1分)
图 2: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文化、玉蟾岩遗址···(任答一个得 1分)
进步:使用磨制石器;从采集渔猎为主发展到原始种植业(种植农作物);畜牧业有所进步(饲养家畜);手工业有所发展(制
作玉器、骨器、陶器、乐器··)(答对任意 1点即得 2分)
(4)炎帝、黄帝(2分,错字不给分)
18.(1)原因: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局面;知识分子推动了思想学术的繁荣;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
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任答两点得 4分)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答对一点得 2分,共 4分)
(3)变法成功;(1分)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
根本的改变;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任
答 2点得 3分)
(3)图 2:司母戊鼎 图 4:四羊方尊(2分)
启示:青铜器的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我国青铜器的繁荣反应了我国经济文化在古代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体现了我国
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技艺;我们应当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言之有理即得 2分)
19.(1)秦王:嬴政(秦始皇)(2分)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任答一点得 2分)
(2)文字:小篆(2分) 措施:统一法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修筑长城;北击匈奴(任答 2点得 4分)
(3)事件: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2分)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分)
20.(1)①公元前 221年 ②西汉建立
(2) 例: 观点:秦朝的暴政是导致其迅速灭亡的原因
论述:秦暴政的具体表现大致有:
①繁重的徭役:秦法规定,男子从 17岁开始服徭役,直到 60岁才能免除。秦始皇北筑长城、南戍五岭、修建阿房宫和工程,每年
征用人口约占总人口六分之一,给百姓带来极大的负担。
②沉重的赋税:秦朝统治者也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③严苛的刑罚:秦法主张轻罪重罚,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如车裂、腰斩、活埋等;连坐制导致一人犯法,亲属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综上所述,秦朝统治者对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制度,加剧了人民群众和统治者的矛盾,最终爆发秦末农民大起义,导致秦朝的灭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是一个善于向历史学习的民族,统治者应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落实群众路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