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1 14:5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世界近代史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知识小卡片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呢,还是有害呢?
●世界近代史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
2
3
了解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
通过分析史料,探究城市化出现的原因及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正确认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通过史料分析,探究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认识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素养目标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读图,指出工业革命给西方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1.人口的增长
●工业化: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其显著特征。
变化:人口迅速增长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阅读课本并结合材料,分析推动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1.人口的增长
材料研读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小昀《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人口更是每五十年翻一番。1801年,英国有830万人;19世纪前50年増加到1800万,在1901年增加到3050万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相关史事
原因:①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根本);②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 死亡率下降;③政局稳定。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2.劳动力结构变化
●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结构指劳动就业人口在不同产业的分布,即不同产业的劳动就业人口在总劳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材料一:英国的就业结构表(占总就业人数的%)
整理自[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700年
1820年
1890年
56
22
22
30
41
33
37
16
43
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女工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女话务员
根据上述材料思考:当时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就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劳动力结构变化,就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
·工业革命促进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①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②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19世纪,从事工业及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均超过农业就业人数。妇女成为工业及服务业劳动者。
工业革命使女性成为独立劳动者,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解放了妇女。她们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1
2
2.劳动力结构变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1)大众教育的推广的原因
3.大众教育
人物扫描
姓名:
父亲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早逝。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
家庭介绍:
1867年
出生时间: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 19世纪妇女运动最有意义的突破是争取到了妇女读大学和获得专业资格的权利。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2)时间:
19世纪中期以后
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第一人)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3)大众教育的推广的经过
3.大众教育
19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中等教育—1802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系统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通过立法、增加经费、强制入学、发放补助金、鼓励教会和私人办学。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的增长与大众教育
3.大众教育
大众教育的推广
19世纪以后,欧洲推广大众教育
初等
学校
中等
学校
大学
德 国
法 国
1802年通过法律
开设政府资助的
中等学校
英国
法国
1870年以后,英
法实行儿童免费
义务教育
(4)大众教育推广的意义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图为近代法国课堂
图为晚清私塾
第二章
城市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二 、城市化
城市化
●定义: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关系: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背景: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城市人口比例越大。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城市化表现
①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市人口迅速增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工业化
城市化
推进
工业
城市
农业
乡村
促进
工业革命
②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早期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卫生、居住等状况很差。
狭窄肮脏的伦敦街道
二 、城市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城市化
二 、城市化
19世纪40年代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描述英国城镇的卫生状况:“在城镇的最热闹地区,也正是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铺、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美国大域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城市人口増长太快,住房也就变得拥挤不堪,低救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1850年的巴黎街道狭窄而幽暗,许多居民区都是名副其实的贫民窟,很容易引发流行病。
相关史事
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
城市缺乏统一规划而十分拥挤,城市环境也很差。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城市化
二 、城市化
知识拓展:英国东印度公司
19 世纪中期,城市的环境开始受到重视。英国、美国、法国等先后开展了改善城市环境的运动。人们开始用砖块、石子铺设城市的街道。19 世纪 70 年代,大城市的街道已经有了煤气灯。电灯发明后,城市照明才得到彻底改善。随着排污管道的铺设,以往街道上污水横流的现象越来越少。马车曾经是城市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19 世纪中期以后,城市中出现了有轨电车和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19 世纪末,城市面貌已大为改观。
在 城 市 环 境 改 善 的同时,家庭卫生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1890 年,伦敦的一些富人家庭已安装了抽水马桶。但浴室还没有进入家庭,人们想洗澡就必须到公共浴室去。
城市环境与家庭卫生条件的改善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城市化
城市化的提升
19 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二 、城市化
第三章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材料研读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问题。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1.环境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环境污染严重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2.贫富分化加剧
成因:资本家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和市场垄断,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广大工人获得的收入却难以养家糊口。
思考:这幅漫画和材料反映什么问题?你认为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016年调查报告,美国前10%的富有家庭拥有51万亿美元财富,约占美国家庭总财富的四分之三。
贫富分化加剧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2.贫富分化加剧
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中讽刺流水线工作模式是对工人的压迫
他快乐吗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同时,工人生活愈加贫困。例如工人每天要劳动15到16个小时……尽管终年劳累,没有星期天等节假日,工资却少得可怜,难以维持一日三餐……不少工人只能睡在机器下面,或露宿在街头巷尾。工人子女的生活同样悲惨,他们没有幸福的童年……甚至六七岁就被迫给资本家当童工,任其宰割。超负荷的劳动使这些童工面黄肌瘦,一些人不到十岁就被折磨死了。——纪录片《马克思主义诞生》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2.贫富分化加剧
贫富分化加剧,
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工人反抗斗争强烈
工业革命后的穷人
英国纺织厂里的童工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王,故名。
工人运动兴起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2.贫富分化加剧
人物扫描:马尔萨斯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对当时英国人口快速增长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在《人口原理》中提出:人口增长到生活资料仅能维持人类生存的极限时,社会就会出现饥馑、战争和疾病。
但他把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劳动群众的失业和贫困,都归咎于人口增长的过多。
在英国,许多中产阶级的家主的收入是一个技术工人的3—4倍。在19世纪20年代晚期的巴黎,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因为他们几乎一文不名,且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一名律师起草遗嘱的费用……英国是第一个制定国家贫困救助政策的国家。
——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著,焦阳等译《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上册)》
出谋划策:结合所学和以上材料,谈谈工业化国家要如何应对发展中的问题?
素养提升:如何评价工业化时代呢?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 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
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
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双城记》
解读:狄更斯描述了工业化时期社会的变化。工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
课堂小结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口方面变化
教育方面的变化
城市化
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
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推广大众化教育
城市建设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社会矛盾激化
(贫富分化)
环境污染
有 益 的 变 化
有害的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后,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过很多新的痛苦。依据图示中的材料,请选出对两次工业革命评价最全面的一项
A.工业革命提高人口素质
B.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C.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D.工业革命加重战争伤亡
C
直击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初,建立系统教育体系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直击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D
3.下图为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示意图,导致图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直击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