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主题分类范文题解(审题立意)25 个人品德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主题分类范文题解(审题立意)25 个人品德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1 13: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个人品德
写作技巧
1. 审题立意:首先,你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题目,明确题目要求你探讨的品德主题是什么。然后, 你 需要确定你的立场和观点,即你对这个品德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2. 构建框架:在开始写作之前,你需要构建一个清晰的框架,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部分应该 引入主题,提出你的观点;主体部分应该详细论述你的观点,提供支持你的论据;结尾部分应该总结你的 观点,并可能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
3. 使用例证:例证是支持你的观点的有效方式。你可以通过引用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社会现象等来 证明你的观点。同时,你也需要确保你的例证与主题紧密相关,且能够充分支持你的观点。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你需要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你的观点。避免使用过于简单或模 糊的词汇,尽量使用具体的、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你的例证。此外,你还需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确保你的文章读起来流畅、有条理。
5. 注意格式:在高考语文作文中,格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来写作,包括标题、 段落划分、字体大小等。同时,你还需要注意文章的整洁和美观,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
必背范文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做人应敢于搏击惊涛骇浪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时也会溺水。
而又有人认为应该藏锋敛迹,多思慎言,方得始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
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的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指为人要谦逊,心态要平和,不张扬、不炫耀,进退有度。“高调做事”,指该出手时要 出手,行事果敢、决断,而不必拘泥于他人的议论与看法。做人要低调谦虚,做事要高调有信心,修身以 德,积极上进。唯有此,则事必成!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低调做人是一种风度,一种智慧。
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华的人,必定是低调的。才华和智慧像悬在精神深处的皎洁明月,早已照彻了他 们的心性。他们行走在尘世间,眼神是慈祥的,脸色是和蔼的,腰身是谦恭的,心底是平和的,灵魂是宁 静的。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圆了所有中国人几个世纪的“诺奖梦”。但他还一直保持着他 一贯的做人处事风格——低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正是这低调成就了莫言,让人不得不叹服,低调亦 是一种智慧。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
高调做事是成功者的经验之一。纵观古今,博览中外,凡是能高调做事的人大都能拒绝平庸,摆脱浑
浑噩噩的状态,成就自己的一番辉煌事业。君可见,古时尚有毛遂自荐,终军请缨,冯谖弹铗而歌,不欲 出众的才华能力淹没在汤汤史河,为自己搏来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君可见,今有“生命有禁区,救援无国 界”,援外医疗队的高调宣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勇担国际责任的大国担当。新时代青年需要高调地做事, 需要开拓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燃烧激情。
“低调为人修品性,高调做事金石开。”低调做人和高调做事,听起来好像矛盾,其实内在一致,是一 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只有低调做人,才能更好地高调做事,所向无敌;只有高调做事,低 调做人才有底气,也才有其价值和意义。林书豪,是美国 NBA 里的少见的黄种球员。未得到上场机会,
他不抱怨,做好球队的“饮水机”,与队友友好相处;有机会上场时,他抓住机会,完成一次次不可思议的 突破上篮和三分投射,帮助球队豪取 7 连胜的惊人壮举。他,谦逊做人,高调做事,赢得了人生的成功。 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不妨做人低调一些,做事高调一些,在低调与高调的合奏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事业推向高潮。
人们常说: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
遇的时代,让我们以谦逊和内敛的态度去尊重他人和生活,以追求卓越和梦想的决心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话组成。第一段话指出,人要勇于搏击,无惧惊涛骇浪,有自信人生的豪情壮志和搏击风 浪的进取精神。第二段话指出,人要懂得隐藏,多加思考,谨慎言行,有内敛沉稳的气质,韬光养晦,谦 虚低调。
材料中提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两种观点在表面上看似矛盾,但实际上都是关于如何做人、如 何处理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的有益思考。第一种观点主张做人应敢于搏击惊涛骇浪而不沉沦,强调了人要 有勇气和进取心,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敢于挑战和突破自己,有自我超越的精神,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第二种观点强调人的内敛和审慎,认为在处理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应该保持低调、谨慎,不要过于张
扬和冒进。
综上,“敢于搏击惊涛骇浪”是一种对外喷发的攻击性和生命力,是能量和能力的流露和释放;“藏锋敛 迹,多思慎言”是一种对内收敛的隐藏性和生命力,是能量和能力的隐藏和积蓄。在生活和学习中, 当我们 在力量不足、处于劣势时,要学会藏锋敛迹,隐藏自己的才华和真实目的,时时谦虚,事事谨慎。当时机 成熟,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奋发搏击就要奋发搏击,这才是明智之举。但两者都需要适度,不能只奋发搏 击而不去沉淀成长,也不能只沉淀成长而不奋发搏击。
写作时,在开头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时代天地,风云际会,我辈青年应当韬晦蓄其能,适时展风采。 然后分析在成长过程中在韬光养晦,要低垂着头,温良恭俭让,是生命的智慧,是成熟内敛,是于无声处 听惊雷。可以列举叶嘉莹几十年潜心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北大青年才俊韦东奕低调做学问、亚洲飞人苏炳 添沉浸赛场等事例。接着论证昂首向前,自强不息,勇毅笃行,该担当时要勇于担当。可以列举黄文秀、 袁隆平、钱七虎等事例。最后辩证关系二者的关系,韬光养晦,放低姿态,成熟内敛,成就谦逊广纳的品 格;勇于担当,昂首向前,当仁不让,成就舍我其谁的精神,二者相辅相成,让人生走得更扎实,更有力。
立意:
1.韬光养晦,而后厚积薄发。
2.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3.韬晦蓄其能,适时展风采。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有体力的,也有脑力的。我们自己是劳动者,也是别人 劳动的见证者。劳动存在于现在,也存在于过去和未来。劳动的人有不同,劳动的对象有不同,劳动的方 式有不同,劳动的环境有不同,劳动的滋味也有不同。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体验或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 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例文:
以劳动为笔,写不朽华章
劳动是什么?它是大国工匠沉浸于时光中的精雕细琢,它是农民在风霜烈日下躬耕于田间的辛勤劳作,
它是科技工作者追逐星辰行大海的孜孜以求,它是解放军为保家国安宁夜以继日的训练和巡逻,它是我们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倾囊相授,它也是我们学生日复一日的苦读不辍 ……
劳动方式不同,一样值得尊重。
劳动有脑力与体力两种。过去有人轻视体力劳动,认为从事体力劳动不如脑力劳动高贵。信息社会的 发展,脑力劳动不可或缺,但是所有的奇思妙想必须要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否则再杰出的灵感终归是纸上 谈兵。作为学生,我们当然是脑力劳动为主,但我们要多给自己寻找与创造体力劳动的机会。科学研究证 明:适当的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最好的休息。劳动无贵贱, 我们应当在思想上崇敬劳动,情感上热爱劳动, 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劳动方式不同,都值得我们尊重。
劳动精神,生生不息,于时代变迁中丰富延展。
劳动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现在和将来。新中国成立后,“铁人”王进喜奋不顾身跳入泥浆池,以双臂 搅拌灰浆压住井喷,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发展日夜操劳;心怀“一团火”的张秉贵以精湛的劳动技艺和满腔的
劳动热情,温暖了无数人;改革开放以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秉着“禾下乘凉梦”,穿梭于试验田中,
充实了天下粮仓。如今,不管是四十八项技术创新成果、创造经济利益一点九亿多元的吴吉林,还是嫦娥 三号的“冷暖衣”重量不足美国制造五十分之一的苗建印,他们都在用劳动精神引领着世界。
劳动创造着财富,推动着国家发展。
劳动创造了辉煌历史:巍然矗立的万里长城,无与伦比的千年古都,蜚声中外的“ 四大发明”,畅通繁 荣的“丝绸之路” ……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见证,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劳动推 动着时代进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出隆隆的响声,循声望去,你所看到的一幅幅壮丽的时代画卷, 无不是当代人民用辛勤劳动的双手推动时代前进的伟岸身影。“天眼 FAST”放眼太空, “祝融号”探秘火星, “北斗导航”覆盖全球,“蛟龙潜艇”遨游深海,5G 发展突飞猛进……哪一件大国重器不是自强自立的劳动硕 果,哪一项大国工程不是劳力劳心的辉煌见证!
时至今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渐已深入人心,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无数个南仁 东、袁隆平和屠呦呦式的劳动者汇聚而成的时代先锋队伍,正焕发出惊天动地的磅礴力量,推动着这个伟
大的时代,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雷锋曾言:“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力争上游的人,属于那些忘我劳动的人,属于永远谦虚的人。”我 们风华正茂,当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用自己的双手,以劳动为 笔,不懈奋斗,书写更美好的人生华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作文题。
先分析材料,所给的材料一共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说“劳动”的内涵和分类;第二句话说的是劳动者, 是我们自己,同时,我们也见证别人的劳动;第三句话是劳动存在于任何时候;第四句话是说劳动不同的 表现: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环境……劳动滋味。由此可知,本次写作关键词就是“劳动” , 只要围绕这个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写自己“体验或感悟”,都不算跑题。
我们可以写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劳动感受创造之美;可以写自己的劳动,也可以着眼于别人的劳
动,从而感悟出生活的哲理;或者写劳动对于人类历史的重要性;写劳动的各种滋味等。
如果写记叙文,首先要写自己经历的某次“劳动”;其次,写记叙文还必须突出曲折的过程,正是因为 这一“过程”,才有对劳动的深刻洞察。换句话说,本题目写记叙文时,重心写与“劳动”关系密切的故事情 节,写出自己的感受。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鲜明突出议论的观点,如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其次,写议论 文还要注意论证的着力点要准确到位,不能忽东忽西。此题在论证角度上有许多突破口,可以论证“劳动” 的方式不同,无论哪种劳动都能创造价值;或者写“劳动” 的环境不同、对象不同,突出劳动的文化内涵、 劳动的人文魅力等等;还可以论证劳动的“好处”,如与时俱进的心态.、争上游的抱负、朝气蓬勃的气度等 等。
立意:
1.驾劳动之车,辟发展之路。
2.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四有青年。
3.在劳动中成长。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与地坛》中,母亲对史铁生的爱真挚动人,史铁生对母亲的思念、眷恋之情感人肺腑。然而在当 下,亲情焦虑已成为亲子之间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在很多家庭亲子关系陷入“对峙”状态。孩子放学回 家后,更喜欢一个人关在房间,只有吃饭的时候才露面,甚至有的孩子只通过微信问父母拿钱而现实生活 中从来不与父母讲话。很多家长恼羞成怒,希望用家长的身份撬开孩子的嘴巴,却不料,开嘴后冒出的是“你 好烦啊”。跨过与孩子之间的沟壑来到孩子的身边,是每个家长的期望。
某班级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的主题班会,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你 自身经历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山河坦荡,何不任其飞翔
老师们、家长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想要讲述的主题是《山河坦荡,何不任其飞翔》。
“我都是为了你好”,相信每个家长都说过这句话。我也无数次听我的爸爸妈妈对我讲过。可是, 我也 想向各位家长说,太过自以为是的爱会编织成一个囚笼,将子女变为笼中鸟、井底蛙,让我们羡慕天空中 太阳的壮美,却不得亲眼一见。对此, 我呼吁各位家长适当放手,才能让子女全面成长,看这山河的坦荡, 不如任其自由飞翔。
适当放手,首先是对子女的人格的尊重。口称“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家长中,许多是将子女当成了自己 的附属物,而忽视了子女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因而,他们往往要求子女按自己的规划成长,忘 记了遵从子女本人的意愿,也正是因此,子女的闪光点得不到培养,浪费了才华。当子女想挣脱这份过度 的爱时,矛盾冲突悲剧便时有发生。我非常尊敬我的妈妈,可是我有时候我却非常讨厌她。因为她总会趁 我不在偷偷翻我的日记,甚至,我那本密码锁日记本,她也会撬开锁来看。每次我找她对峙, 她总说:“我
这都是为了你好,你有事也不跟妈妈说。万一你走歪路了,我看到你的想法,还能及时纠正你。”可是,妈
妈,你知道吗?你这种行为,不仅让我感觉受到了侵犯,还让我逐渐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连我自 己的妈妈都这样对我,以后我遇到的其他人,会不会也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侵犯我的隐私,找到我日记中 的证据来对付我?可见,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家长们请务必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放下“都是为了你好” 的束缚,给孩子一片空间。
适当放手,更是为了自己子女的全面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与优势, 很多家长口称“都是为了 你好”,强迫我们向家长决定的方向发展,不如了解我们天资所在,顺势而为,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天分, 取得自己的成就。试想,若鲁迅先生被父母强迫学医,王小波被父母留在数学系,于中国文坛将是多么大 的损失。若爱因斯坦没能早早退学醉心物理,波尔被强迫回家务农,又怎会有今日的信息时代。可见,古 往今来绝大多数文史、科学界的伟人都是自身所发展的成果,而非父母选择。所以,妈妈,我想对你说, 不要逼迫我选理科了,我真的热爱历史、热爱文学,我也愿意将之作为我一辈子的人生选择。我觉得,既 然我热爱,那么我就会一直坚持走下去。但是您如果一味听从他人起哄,觉得选择理工走遍天下,而逼迫
我选择我不喜欢也学不好的理科。我觉得我这一辈子都会工作得很痛苦。因此,适当放手,任其趋向其天
性所在,方是让子女全面发展的正途。
当然,适当放手并非袖手旁观。子女的成长绝不会一帆风顺,难免有风浪,有暗礁,这时便,我们也 需要家长以丰富的人生经验作为帮助,指导我们走出迷津,让我们握住人生的舵。其实此时,我们也想要 你们理解我们内心中的迷惘和痛苦,而不是一味地责备我们犯了错或不懂事。有时候,我们也很迷惘、很 自责。可是家长的理解、宽慰、指导,是我们走出迷雾的最大动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生路远,父母终究只能陪伴一程,长路漫漫,仍要由子女一人走完。不 如将其放出“为了你好”的囚笼,让其在挫折的风雨中打磨双翼,展翅高飞。看千里江山,世界无量,何不 适当放手,任其翱翔。
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部分组成,材料第一句通过《我与地坛》中的例子讲述了母爱亲情的美好。而材料中间则通 过大幅笔墨讲述了当下亲情焦虑的家庭问题及具体表现。材料末尾则向我们提出了核心主题——构建和谐 的亲子关系。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写作任务中的相关要求——“作为学生代表” 、发言稿。这说明,我们应 当从亲子关系中“子” 的这一方出发,谈论我们自己这一方存在的困惑、不足,以及需要做出的努力等。
我们在写发言稿时,可以从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我国自古就有“子不教,父之过” 的古训,在这 样的古训指导下,很多家长背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为孩子付出巨大的财力、物力,为此甚至不惜包 办一切。但在孩子眼中, 父母根本没有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没说几句就谈到学习,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 因此,我们可以提出,希望父母了解我们孩子的心理变化,在教育方式上要注意改进,尊重我们的行为; 但同时,我们作为子女,也应该体谅父母,对父母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两代人应该以爱为基础,多一些真 诚的沟通与交流。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写作情境,我们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要注意自身定位,保持和听众 的互动。发言稿的语言要深入浅出,感情要真挚动人,这样才能感染人、说服人。
立意:
1.相互理解,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2.父母应该倾听我们的声音,尊重我们的选择。
3.构建和谐亲子关系需要亲与子的共同行动。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 心服务群众,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他们都是劳动者中的杰出代表,都很好地继承了优良的劳动传统。可 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 “‘一盏枯灯一刻刀 ’守一辈子,值得吗”; 有的说:“如果可以少劳而获,不劳而获,我为什么要辛苦劳作呢”;有的甚至不尊重劳动,不尊重劳动者。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以上内容,以父母的身份给孩子写一封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求:可叙事,可议 论,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 800 字。如果需要用到姓名,请统一用“小华”。
【答案】例文:
热爱劳动,从小事做起
亲爱的孩子: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我想跟你谈谈关于“劳动” 的事。
说起“劳动”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是小时候帮我和爸爸大扫除时我们一家热火朝天的场面;是我们 去奶奶家看到的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情形;还是妈妈和爸爸洗衣做饭时忙碌的身影?其实 不用多想,你用双眼打量一下四周:我们干净整洁的家,你的干净的校园,我们这个城市耸立的高楼,宽 阔的马路,葱绿的树木……周围的一切,哪一样不是用劳动者的汗水换来的呢?
没有劳动,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没有劳动,就没有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曾记得在小学 时,老师就常常教导你们:劳动最光荣,要做爱劳动的好孩子。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斥着一些 不和谐的现象。很多像你一样的孩子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劳动是别人的事。
有一次,我让你自己洗袜子,你却说:我学习这么忙,自己洗太占时间了!是的,平日里,你学业繁
重,和大家一样,每天在书山题海中穿梭,可如果你们只学习,不劳动,那不就真成了“书呆子”了吗?如
果你们不学习,可能将来考不上大学,但如果不劳动,你们将不懂得如何生活。到那时, 可就真应了“百无 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了。
还有一次,我让你扫扫地,你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可是孩子 啊:科技进步能离开劳动吗?人工智能能完全代替劳动吗?科技之所以进步,是人类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人工智能的出现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虽说人工智能产品早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比如:扫地机器人、 洗碗机等等,但智能产品的运行依然离不开人类的操作。一句话:人工智能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 捷,但永远无法使人远离劳动。
你还记得吗?我们看电视,里面的环卫工人清晨四五点钟就起来劳动,你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 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我想说: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何况,苦和累能成为自己不 劳动的理由吗?如果花钱可以让别人干苦活累活,那父母十几年来对你含辛茹苦所付出的一切难道也可以 花钱让别人做?
孩子啊,俗话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但也是幸福的源泉。陶渊明从躬耕田
园中收获怡然之乐,苏轼从做菜酿酒中收获淡泊之心。可见,爱劳动即是爱生活。希望你能从劳动中锤炼 自我,收获快乐。就从小事做起吧,哪怕是打扫一次卧室,整理一次房间,自己洗衣服,捡起一片废纸, 帮老师擦擦黑板 ……
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也一定会从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妈妈
2021 年 X 月 X 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本作文题是在融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 2019 年全国 1 卷的作文题改编而成的。意图很明确: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考生了解了这一命题 意图,也就了解了自己写作的出发点。另外,要求以父母的身份给孩子写一封信,实则是引导孩子自我对
话,其本质是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正确劳动观的内涵是什么?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理解,从材料内容来看,可以是“劳动是财富的源 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也可以是“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继承杰出劳动者的优良劳动传统”, 还可以针对“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和“不尊重劳动,不尊重劳动者”的现象提出其他正确的劳动观。可 写的主题较多,学生有较多的发挥空间。
材料中特别提到了三种现象:“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和“不尊重劳动,不尊重劳动者”。写作时, 考生可针对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现象阐述自己所持的正确的劳动观。不能完全脱离这些现象,大说空 话套话。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这”,既指向优良的劳动传统,又指向当下中学生不良的劳动意识与观念, 考生如能将“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当下学生中不良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结合 起来,则可大大增强文章的思辨性。
当然,考生还得注意本作文题是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书信。既要讲究格式,在格式上要符合书
信的要求;更要注意角色,是以父母的角色以父母的口吻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写作中得加
强情感性和感染力,少些大话套话,多些真话实话,才能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立意: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2.优良的劳动传统不能丢。
3.争做杰出的劳动者。
4.人生在勤,不劳何获?
5.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6.投入劳动,奉献自己。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简称《意见》)发布。劳 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而“树德 ”则是劳动教育所能带来的首要价
值。劳动以及劳动教育的首要价值并非为社会提供生产劳动产品,更重要的是,劳动教育可以让青少年在
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材料二:“我的鞋子呢? ”“谁把我的牙膏拿走了? ”“我的书放在你那里没有?”6 时 10 分,某中 学女生寝室楼,喊叫声此起彼伏。6 时 30 分过后,人影无踪,留下满室狼藉,被子堆在床上,大桶里塞满 脏衣服 ……
材料三:“不想被叫做袜子帝! ”大学精彩生活刚刚拉开,从湖北考到天津的宇浩就开始发愁了。从 老家带来的十几双袜子已经被他穿了一遍,不愿洗衣服的他天天攒着,没想到半个月过去,泡着的水盆已 经长出了水生植物,远看就像一丛丛小蘑菇。
材料四:一中校园,轮到每班一次的校园大扫除活动中,有些同学劳动工具都不会使用,劳动技能近 乎零,更没有劳动的样子。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直着腰手拿扫帚,扫地不过一寸、频率半分钟落地一次的 现象;食堂,垃圾桶里装满了学生吃剩的饭菜,而超市里人潮汹涌,各种买买买;环卫保洁工人刚刚清扫 了垃圾,有的学生又随手乱扔;每周三的班级大扫除,有的同学拿起扫帚抹布象征性地划两下,更有甚者
逃之夭夭。还有同学说:“劳动花费时间,不如用来学习。 ”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读完之后,作为青少年的你,对“劳动与品德”之间的关系有着怎样的 思考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栽“劳育”树,终亭亭立己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须知求木之长者, 亦需深其根,方得不尽活水,亭亭成己。观今之教育, 是而“劳育”先行,方有“德育”其后,终成德智体美俱优之我。
揆诸古今,远古先民首先完成了由“获取”至“生产”的蜕变,由氏族社会迈入奴隶社会,正是“劳动” 的 进步使中华文明走向新的开端。祖先们折腰于犁田之间,方见原野草木鲜活,粟麦累生。劳动是生产生活 的第一步,是物质和精神文明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是而我们方闻牧童晚笛,蒹葭苍苍,方见余华笔下万
物生灵“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而在当代社会,“劳动”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它可以是晨钟暮鼓
间落叶的埋葬和新生,可以是生产岗位上锤凿万遍的呕心沥血,可以是精神大脑中旷日持久的探索和探 究……然无论其成何种模样,它都呈现于人类活动“温故知新” 的重复和突围,看似枯燥却新焕生机。
是而我们方见“劳动”对于“树德”的首要意义,我们方有新认知,新发现,继而完成由“体动”至“心动” 的阶层递升。
是而人之独立有“以劳树德”至“以德树人” 的完整历程,犹能到达自持完满的境界。劳动使我们走出“孤 岛”,而后有交流,在掌握技术本领的同时也与社会衔接,不至脱轨于时代嬗变之中。“强体”“育美”的同时, 常给我们更深刻意义的当为“树德”,而后“增智”,便得臻于自我修持完满。
你我当学叶嘉莹之“亭亭无忧亦无惧”,人在驳杂声浪中销蚀民族根脉,以今人之躯勇奔诗歌亘古召唤, 常听古人生命的咏叹,由此而成“劳育” 中精神境界的升华。亦看大国工匠本拳拳之心,奉心而上,淬磨砺 华锋,成苦寒梅香。持磨而不磷, 望而不缁之本心,与沉潜扎根的定力,方于“劲风无荣木” 的时代,保持“此 荫独不衰”。
观泥沙洪流俱下之当代,多少青年疲于劳动,怠于运动,以“躺平”为人生号召,不屑于劳作之中的清
洁完满。需知光有“劳”而后有“力”,有“力”方能从“心” ,“劳育”是人生教育的首位。但如先生之言“摆脱冷 气,只是向上走”,方迎来树人浪潮高涨的时节。
王开岭曾言:“如果你生在一个沸腾的时代,就要听到并跟从他的召唤。”需深栽“劳育”之树,方至“我 已亭亭,无忧亦无惧”之言,其由心底而生,必将激满久远,震聋发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共四则。材料一引中共中央发布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重点强调“树德”这 一首要价值,引导思考劳育之于德育的重要作用,对于青少年而言,劳育促进建立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 感。
材料二、三、四皆是反面事实例子,反映青少年轻视劳动的不良现象和当前劳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材料二举中学生宿舍例子,写女生们早晨集合前内务混乱、整理无序的惨状。材料三举大学宿舍例子,
写离家求学的大学生因不愿洗袜子而攒了一盆霉袜,对于内务的疏懒和低能令人咋舌。同是有关宿舍内务, 两则材料联系起来看,中学时代不注意内务劳动,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到了缺少管束的大学只会 变本加厉,成为一个生理年龄已到成人,劳动能力却还严重缺乏的问题青年。
材料四举校园大扫除例子,部分同学表现出不会劳动、不愿劳动, 更无法创造劳动成果的问题。除此, 还表现出沉浸消费(各种买买买),以及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往刚清扫完的地面扔垃圾)的不良行径。
除行动缺失,部分同学的劳动观念也存在较大问题,认为“劳动花费时间,不如用来学习”,对“劳动” 的理解过于狭隘,且割裂了“学习”与“劳动”的联系。劳动包含体力劳动,也包含脑力劳动,学习本身算是 中学生最大的脑力劳动责任。参与必要的劳动实践绝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亲身体验劳动艰辛,增强动手实 操能力,培养勤俭自立品格,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成长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学习为主业也不意味着 脱离劳动,学习恰恰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参与社会劳动。学习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步 入大学、走入社会以后,需要将所学投入生产劳动,将输入转化为输出,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做到学用
结合、学以致用。
导语要求回答:作为青少年的你,对“劳动与品德”之间的关系有着怎样的思考呢?即从青少年视角, 谈劳动与品德的辩证关系。
选题说理思辨色彩较强,建议写成议论文。可以先从劳育之于德育、劳动之于道德培养的角度,正面 谈劳动的重要性,举古今“以劳树德”的范例予以佐证;再结合当下实际,分析当前中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 均缺失的现象,概括诸多方面问题并挖掘背后成因,取反面批判立场;最后从将劳动纳入学习范畴的角度, 考虑推动中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接受劳动教育、建立道德责任感的具体措施。
立意:
1.劳动光荣,立德树人。
2.以劳促德,全面发展。
3.劳动育人,劳动兴国。
4.好吃懒做虚度青春,热爱劳动培根铸魂。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①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②当一个人在深思的时候,他并不是在闲着。有看得见的劳动,也有看不见的劳动。
——雨果
③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为此教育部颁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快构 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
【答案】例文:
驾劳动之车,辟发展之路
《资治通鉴》有“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的警句,强调良好行为和高尚情操的形成,关键在于“作之不止”。
这里所谓的“作”是指劳动和实践。即便是步入智能时代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躬行不息,作之不止,驾上 劳动之车,方能开辟发展之路。
劳动是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
自 2006 年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将“种田课”纳入必修课程。有人不禁要问: 读书为啥还要种地?这恐 怕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的短视,只看到了“种地”的简单形式,而没有看到“劳动” 的深刻意义。新中国 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任务。归根结底,“发展”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的发展,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人发展 的重要途径,因此,尊重劳动、参与劳动并热爱劳动是青年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惟其如此,未来的建设者才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驰向光明!
劳动是时代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劳动创造了辉煌历史:巍然矗立的万里长城,无与伦比的千年古都,蜚声中外的“ 四大发明”,畅通繁
荣的“丝绸之路” ……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见证,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劳动推
动着时代进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出隆隆的响声,循声望去,你所看到的一幅幅壮丽的时代画卷, 无不是当代人民用辛勤劳动的双手推动时代前进的伟岸身影!“天眼 FAST”放眼太空,“嫦娥三号”探秘月背, “北斗导航”覆盖全球,“蛟龙潜艇”遨游深海,5G 发展突飞猛进……哪一件大国重器不是自强自立的劳动硕 果,哪一项大国工程不是劳力劳心的辉煌见证?时至今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渐已深入人心,在迈向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由无数个南仁东、袁隆平和屠呦呦式的劳动者汇聚而成的时代先锋队伍, 正焕发出惊天动地的磅礴力量,推动着这个伟大的时代,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社会发展赋予劳动新的时代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阶层观念早已经不合时宜。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简单繁 重的“劳力”将逐渐被机械取代,而彰显创新的“劳心”才能适应未来,我们需要更新劳动观念。正如白岩松 所说:“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所以,我们要树立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努 力学习,完善自我,才能无愧于“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光荣称号。
康德说过:“要迎着朝阳实干,不要面对着晚霞幻想。”新时代领路人也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兴盛、一个时代的飞跃,都是由人民踏踏实实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让我们开 动新时代的列车,一路播撒智慧,浇灌汗水,在劳动之花的芬芳中,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第一则材料是李大钊的名言,侧重在谈劳动的意义:生命源于劳动,与劳动息息相关;劳动让人们充 实并快乐,劳动能丰富和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第二则材料是雨果的名言,侧重在谈劳动的不同形式:体 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第三则材料侧重谈教育部对劳动的重视,将劳动列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三则材料体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劳动。可见,劳动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是一个人综合 素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得快乐,在劳动中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青少年应该对 劳动有正确的认知,培养劳动的习惯,具备劳动的能力。
从“感悟与思考”“看法”可知,文体主要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谈什么是真正的劳动,也可以谈劳动对我
们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还可以谈如何培养我们每个人良好的劳动习惯。无论选择哪个角度行文,观点一定 要明确,文章层次一定要清晰。
立意:
1.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2.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3. 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
4.全面发展,劳动不可或缺。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
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
——《雷锋日记》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 年,毛泽东题词
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 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2023 年,习近平讲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以“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雷锋精神,在我心在我行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不在于长度,而是在于深度。雷锋的一生只有 22 年的光阴,但雷
锋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雷锋虽离我们而去,但雷锋精神永远存在。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
神已经内化为每个中国人心中向上向善的力量。雷锋精神没有过时,而是已经深深浸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价值底色,在今日更具备高度的时代价值。
雷锋曾问: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在他看来,即便是一滴水,也有润泽万 物的能力,应该滋润土地;哪怕是一线阳光,有驱赶黑暗的能力,就应为世间带去光明;螺丝钉再小,也 应该坚守岗位,发挥作用。雷锋精神告诉我们一个朴素却永恒的道理,人可以生得平凡,但不应该活得渺 小,再平凡的人生,都应该要有理想,要有远大理想。这个道理,时至今日仍被无数人印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成了生活中和网络上的高频词,“奉献”也从高尚变成一种风尚和时尚。 一呼百应,无数志愿者在中国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社区、车站机场、口罩生产企业,每一个 有防疫需求的地方都有志愿者的身影。武汉快递员汪勇从志愿服务的先行者,到组建起志愿者队伍,保障 医护人员出行、用餐等各项需求;保定小伙魏飞在武汉志愿服务后,又二次“逆行”支援河北;大连志愿者
那君在消杀现场倒下,他的儿子毅然接棒。面对疫情,无数人选择了担当与奉献,凝聚起磅礴的力量。不
断涌现的“凡人英雄”,彰显了共克时艰的民族品格。
当我们在精神符号之外凝视雷锋,将他还原到他生活的场景中去,就会发现他也是一名纯粹而炽热的 年轻人,有干劲闯劲,热爱生活、心怀理想。如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年轻人闪耀着属于他们 的光芒。“00 后”戍边烈士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英勇战斗至最后一刻;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 毅然回到家乡,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事业;还有 1.2 万多名“90 后”“00 后”青年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驰援 湖北,用行动证明了中国青年堪当大任。
今日,我们身为当代中学生,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 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 神代代传承下去。奉献是青春最美丽的姿态,新时代的年轻人成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也肩负 着时代的使命。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常在常新,以个人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伟大梦想终将在接续奋 斗中照进现实。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我心中!敬业奉献,人人可为,看我行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选自《雷锋日记》中的“雷锋七问”。雷锋七问看似是在发问,其实是隐含答案:即使只是一滴 水也要滋润一寸土地;即使只是一缕阳光也要照亮一片黑暗;即使只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也要永远坚守 着自己的生活岗位。这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雷锋精神”。材料二中,毛主席“ 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题词,则 是对雷锋及雷锋精神的高度肯定。这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成才,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 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材料三,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这一方面指出人人要学习雷锋精神,另一方面 也为新时代的我们如何学习“雷锋精神”做出了指导:雷锋精神是由“小事”汇聚而成的,因此,我们学习雷 锋精神,应从经常做的小事做起,并将之融入日常,而不是喊喊口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对此,试题要求以“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为主题展开写作。因此,写作时首先可以指出,我们这个时
代仍然需要“雷锋精神” ,而且“雷锋精神”将永远存在下去。对此, 深入思考“雷锋精神”的内核是什么;“雷
锋精神”在当代的意义是什么;当下这个时代的特点与“雷锋精神”有什么关系;在当下这个时代为什么需要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应如何践行等。然后,则可进一步指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自己准备怎么回 答雷锋七问中的哪些问题,如何践行雷锋精神等等。
立意:
1.以雷锋之名,展青年风采。
2.弘扬雷锋精神,做一滴滋润土地的水。
3.携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4.做一线阳光,照亮一分黑暗。
5.做新时代雷锋,让世界更美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