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主题分类范文题解(审题立意)42 人与自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主题分类范文题解(审题立意)42 人与自然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1 13: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6张PPT)
人与自然
写作技巧
1. 深入理解主题:首先,你需要深入理解“人与自然”这个主题。这个主题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人 类对自然的影响,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等。通过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你 可以确定你的作文观点和立场。
2. 收集素材:在确定了作文观点后,你需要收集一些相关的素材。这些素材可以包括事实、数据、案 例、名言警句等,用来支撑你的观点。同时,你也可以收集一些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例子,如环保行 动、生态保护措施等,用来证明你的观点。
3. 构思文章结构:在收集了足够的素材后,你需要构思文章的结构。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 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部分可以提出你的观点或主题,吸引读者的兴趣;主体部分可以详细阐述你 的观点,用素材来支撑;结尾部分可以总结全文,强调你的观点,并提出一些建议或展望。
4. 注重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你需要注重语言表达。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自然景象和人 类活动,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你的观点。同时,你也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 语法错误或错别字。
5. 引用名言警句:在作文中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说服力。这些名言警句 可以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以是现代人的思想精华。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你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必背范文
1.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企鹅在将要上岸时会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 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 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企鹅的沉潜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答案】例文:
沉潜蓄势
蝉儿用四年的暗夜煎熬,换来一夏的枝头高歌;昙花用一年的默默储备,换来一夜的娇艳绽放;企鹅 用一朝的俯身下潜,换来一次的绝美飞跃。
诸多自然现象向我们揭示一个共同的道理:沉潜是绚烂前的酝酿,沉潜是高亢前的孕育,沉潜是腾飞 前的蓄势。
有一位懂得沉潜蓄势的老人,他叫褚时健。
31 岁时被打成右派。文革结束后, 出任一家破烂小厂的厂长。那年他 51 岁!经过 18 年的努力,把当
年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中国的名牌企业——红 塔 山集团。他本人也成为中
国烟草大王。71 岁。从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国企红人,执政 18 年的红塔集团的全国风云人物一下子变成阶 下囚。这场人生的游戏是何等的残酷! 三年后,褚时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保外就医。后来他承包了 2400 亩荒地种橙子。那年他 74 岁。橙子挂果要 6 年,6 年后,他 81 岁高龄。结果,他真得用努力和汗水把荒 山变成了果园,效益惊人。
而今这个已经 85 岁的老人,身家又已过亿。他那种面对人生的磨难所展示出来的淡定, 让他不断创造 人生的神话。未来的路上,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请想想这位老人,记住他的 31 岁、51 岁、71 岁、75 岁、
85 岁……过刚则易折,不如沉潜,化为绕指柔。
懂得沉潜,如那西蒙拉特尔,用 10 年磨一剑,用 10 年蓄势,换来柏林爱乐乐团更上一层楼,达到音
乐的巅峰。
沉潜如伟大领袖毛泽东。面对蒋介石的精兵悍将,面对数倍敌军的围追堵截,他选择了“ 向下抛球” ,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爬草地,最终有了“更喜眉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尽开眼” 的绝处逢生。挺进大别山,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百万雄师过大江,终将蒋介石逐出大陆。
沉潜如“ 国民媳妇”海清。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女王却有着一段平凡如草芥的大学生涯。在同学们都去拍 电视剧、电影时,海清却无事可做,成为了电影学院的“ 闲人”。而正是这空闲让她有了努力汲取营养、充 实自己的机会。于是看书、排话剧成为了她的全部生活,而这些也为海清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让我
们学会沉潜蓄势,如小球一样,向下砸亦能到达人生的高度。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把握材料中的关键句“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和“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 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启示”,抓住关键词 “沉潜”。分析“沉潜” 的内涵:沉潜是一种智慧, 一种清醒的选择, 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是厚积薄发,是蓄积,是涵养,它不是沉沦,不是甘于平庸,不是知不可为而为之 的愚蠢。面对困难、失败、屈辱,沉潜是忍耐,是蓄积,是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如勾践、刘邦、 韩信、刘翔等;面对理想的召唤,沉潜是积累知识、学问、技能,以达到质变,是厚积薄发,如司马迁、
托尔斯泰等;面对鲜花掌声,沉潜是冷静的淡退,是知识的完善,是技能的丰盈,如杨澜等。拉弯弓射箭,
用力拍皮球,种子向下扎根,蝉四年地下生活,跳远的助跑等,都是一种沉潜。
为什么要“沉潜”:沉潜能使人一鸣惊人,沉潜能使人更加强大,沉潜能使人反败为胜,沉潜能使国家 走向复兴。“沉潜”需要什么:沉潜需要冷静、忍耐,沉潜需要勤奋、积累,沉潜需要淡定、自知,沉潜需 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自始至终的专注、不畏困难的勇气。
我们可以用关键词组成并列式的句子,搭建议论文写作整体结构。
“是什么”角度:
沉潜是一种人生智慧。
沉潜是一种人生胸襟。
沉潜是一种人生豁达。
“为什么”角度:
沉潜,是为了更好地一鸣惊人 沉潜,是为了摘取最亮的星星 沉潜,是为了激发潜在的智慧 需要“什么”角度:
为人生蓄势,要有足够的勇气;
为人生蓄势,要有坚强的信念;
为人生蓄势,要有恒久的耐心。 “会怎么样”角度:
沉潜能够历练我们的意志;
沉潜能够积聚我们的实力;
沉潜使我们准备得更完善;
沉潜使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立意】(1)于沉潜中窥人生
(2)蓄势、积累、成功
(3)成功留给有准备的人
(4)沉淀自己,厚积薄发
(5)成功需要蓄势
(6)深入黑暗,为了阳光
【素材】( 1)南极的企鹅,没有灵活的双足,也没有健壮的翅膀,却能从海底腾跃而起,在冰天雪地 中演绎出一段完美的弧线,它沉潜的智慧,令人叹服。于沉潜中窥探人生的真谛,获益颇多。沉潜并不是 沉沦,不是甘于平庸,沉于安逸。沉潜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是成功路上必要的准备,是蓄
势。就像撑竿跳,用力将竿压弯,是为了跳得更高;挽雕弓如满月,是为了射程更远。更像跳远运动员为
了跳得更远而助跑,他距离沙坑看似更远了,但却可以获得冲刺的空间和机会,在越来越快的奔跑中,他 又渐渐接近目标,并最终完成完美的一跃。
(2)沉潜是一种智慧,一种清醒的选择。许多人幻想一夜成名,不愿隐忍,不甘用暂时的后退换取长 远的进步,实际上是固执,更是糊涂。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没有雄厚 的积累,成功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只有在喧嚣的尘世,辟一席心灵的宁静之地,于沉潜中不断蓄势,积 跬步,积小流,汲取知识的甘露,丰满稚嫩的毛羽,才能鲲鹏展翅随风起,万里长城一梦遥。席慕蓉曾说: “我争夺到手的,也就是我拱手让出的,我以为我从此得到的,也就是我从此失去的。”太过急功近利的人
永远不会明白沉潜中蕴藏的智慧。
(3)少年时期锋芒毕露的苏轼,在饱受打击之后学会沉潜,在静默中充实自己,参透人生,才有充满 睿智与哲思的《赤壁赋》。
苏秦先以连横说秦,“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履, 负书 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 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面对失败与世态炎凉, 苏秦发愤沉潜,“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 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 引锥 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于是以合纵说诸侯, 终佩六国相印,此沉潜之功也。没有沉潜的耐心,天资聪颖的 仲永也会“夭折”;没有沉潜的恒久,大名鼎鼎的江淹也会才尽。
(4)沉潜不只是人生中一断难耐的静寂,更是静寂中的发现与积蓄。十年文革, 对于那些下乡的知识 青年是比常人更大的遗憾,因为他们的光明前途突然被乡村的尘土掩埋。可也是这人生的沉潜,让他们更 看清了生活的纹理,体味了人生的丰富。史铁生《我那遥远的清平湾》,姜戎的《狼图腾》,这些不朽的 作品都是他们在下乡生活中积蓄的力量。庄子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正是有“宿舂粮”与“适千里” 的力量。勇敢、坚毅地潜入冰冷的海水,在那静寂中积 聚奋起的力量,成就我们积极的生命。
(5)企鹅没有可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却以笨拙而富有成效的沉潜成功地跃上了南 极大陆。同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后退沉潜,你将赢来生命的海阔天空。古语有
云:“厚积而薄发。”“沉潜”是人生的一次厚重的积累,它或许痛苦,或许压抑,但这一次低头换来的是高
昂的姿态,是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勇气,是“吾日三省吾身” 的清醒与冷静。后退一步,换内心一方晴空; 沉潜一丈,搏生命无悔高度!
(6)“沉潜”是一种洗净铅华的退隐,是对内心向往的强烈追逐,它帮萨顶顶收获了荣誉,摘得了桂冠。 初出茅庐的她有着光明的未来,但她却毅然决然地放弃,倾听自己的心灵之音。脱去了舞台上笼罩的光环, 离开了众人瞩目下的纷扰,她来到西藏这个偏远而又安宁的地方,安静“沉潜”,耐心创作。以天地日月为 笔,以虫鱼花鸟为墨,在这一次的后退与蛰伏中,她肆意挥洒,在人生长卷上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充盈与满 足。当她再次转身,人们看到了那沉潜之后的华美绽放。是了,是“沉潜”给予萨顶顶力量,让她在纷扰尘
世间追逐自我,如竹挺立;是“沉潜”给了萨顶顶灵感,让她在西藏这块神秘安宁的地方精心描画《万物生》
的轮廓。“沉潜”是后退,却助她在事业途上走得更远。“沉潜”不只是事业上的后退蓄势,更多地,它是一 种无怨无悔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甘于寂寞、忍受磨难的高尚品格。选择“沉潜”,意味着选择了更加厚重朴 实的人生。
(7)《管锥编》出版后, 钱锺书声名大起,而他却甘于“沉潜” ,闭门谢客。一些“钟书迷”不远万里从 港台、美国、法国……慕名而来,他却常常以病或者其他原因辞谢,“避之唯恐不及”。外在的浮华名利不过 过眼烟云,追寻内心的丰盈满足才是沉潜的根基所在。当钱锺书低调退隐, 安于写作时,当庄子笑答“吾将 曳尾于涂” 时,当范蠡携西施飘然归去、退隐江湖时, 我们都看到了“沉潜”这甘于寂寞的品格带来的巨大人
生力量。低下头去,抬起身来。或许在物质上,沉潜会让他们驻足停留在财富的低谷,但在人生高度上,
这后退的坚韧执着,不慕名利早已助他们登上精神的高峰。“沉潜”是一种充实而满足的味道,不必多言, 自在心底。甘于寂寞亦能无怨无悔的品格如同夏日的麦香,早已缓慢地芬芳了你生命的全部时光。就像企 鹅没有翅膀仍能登上彼岸,“沉潜”助你拉开生命之长弓,蓄势待发,生命的一瞬华美绽放就在“沉潜”之后。
行文结构:
话题式题目照应所给材料。开篇使用比兴法,由自然现象引入,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文采。正文 主体部分事例丰富典型新颖,排例兼点例,行文富有变化,多角度多侧面取材,论证充分有力,说服力强。 结尾引用名言“ 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真实可信;“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
跌到低谷的反弹力!让我们学会沉潜蓄势,如小球一样,向下砸亦能到达人生的高度”,妙用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深入浅出,突出中心论点。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从“人与自然” 的关系角度确定立意,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啃得菜根,百事可做。
【答案】例文:
怎样诗意地安居
大约是 80 年代初期,第一次从某篇文章的引文中读到荷尔德林的一句诗,当时的惊喜劲儿现在想起来 还是一种享受。
这句诗是:“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这句诗如同魔力加于我身,使我的想象力腾空飞起,冥冥之中,看到了两种幻象。一种是人所赖以生 存的各种居所,包括洞穴,土、木、砖、石搭建的造型各异的屋宇,简陋的窗户上闪动着的光亮。一种是 劳动于大地上的人,持着笨重的农具,吆喝着牲畜,犁地,收割,建屋,汗流浃背,夯歌沉郁,民谣悠悠, 身后的田野麦浪起伏。而自己恰好是那充满劳苦人群中的一员。
后来我得知,海德格尔非常推崇这句诗,并以此为材料来诠释、推演他的哲学玄想,就更对它加倍珍
爱了。
但是一直萦绕我心的是:究竟怎样才算诗意地安居呢?或者说,人怎样安居才算是“诗意地” 呢?
我想起十年前的一个初春。在农村夜里浇麦田,下弦月当空照着,远处长长的渠道尽头,机井的水泵 喷吐有声。渠水流进麦田缓慢而神秘,我手拿铁锹来回查看水流,发现漏水就赶紧铲土堵上,弄得满腿都 是泥水。微寒的风吹着刚刚返绿的麦苗,发出一种柔软的声音。我回望月色朦胧中的村庄,知道自己的家 人正在热烘烘的土炕上熟睡。天亮时,麦地浇完了,遍地闪着白亮的水光,想那麦苗正在幸福地吸吮着甘 甜的水汁。这时我扛起铁锨,迈动满沾着泥水的双腿,返回炊烟升起的村庄。路上,我想起荷尔德林的诗
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当时,感觉自己就是那种“诗意地安居” 的人。
按照荷尔德林的诗句,我认为“诗意地安居”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广义的劳动,指人为 了生存所进行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一切的生产、创造以及劳动的成果,还有在劳动中建立起来的各种 联系,爱情、友谊、家庭等。二是大地。人是大地上的生物,人依附于大地并凭借大地,人在大地上的生 存才是本来意义上的生存。人必须感受大地,包括对季节的感受,对风霜雨雪,花鸟虫鱼的感受。人和劳 动,人和大地,应是相谐相融的关系,这才是“诗意地栖居”最基本的内涵。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依据所给的三句话从“人与自然” 的关 系角度立意行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强调精神的净化;“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强调事物的多
样性;“啃得菜根,百事可做”要有一定的经历,特别是获得面对挫折的耐力、韧性。可以重点选择其中一
句,也可以综合的立意。如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立意,首先要明确“诗意” 的内涵,“诗意”指像诗里 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意地栖居”是指以诗般美好的意境面对生活,投入生活。
参考立意:
(1)追求诗意的人生;( 2)怎样诗意地安居;( 3)心灵的选择;( 3)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 苦磨炼才能获得(4)只有耐得贫苦生活,才更能创造人生的百般事业
结构示例:
首先引出荷尔德林的一句诗,然后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形象的展示,之后通过自己的经历进行具体地
诠释,最后水到渠成地推出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人和劳动,人和大地,应是相谐相融的关系,这才是‘诗
意地栖居’最基本的内涵。”让文章自然、顺畅、严密。
材料链接:
1.按照荷尔德林的诗句,我认为“诗意地安居”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广义的劳动,指人 为了生存所进行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一切的生产、创造以及劳动的成果,还有在劳动中建立起来的各 种联系,爱情、友谊、家庭等。二是大地。人是大地上的生物,人依附于大地并凭借大地,人在大地上的 生存才是本来意义上的生存。人必须感受大地,包括对季节的感受,对风霜雨雪,花鸟虫鱼的感受。人和 劳动,人和大地,应是相谐相融的关系,这才是“诗意地栖居”最基本的内涵。
2.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在不停地寻找着自己的栖居场所,无论是现实的居所还是心灵的归宿。 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我们渴望物质生活的富 足,我们更渴望精神家园中美好的情愫充满张力,从而使我们的人生更丰盈、更饱满、更多姿多彩。
3.境由心造。在物欲横流的社会, 摒弃金钱、权力、地位的侵扰, 摒弃盛名的劳累,摒弃人事的纷争, 摒弃各种诱惑的侵袭,使心灵超越俗物、超越红尘, “保持自己灵魂深处牛奶般的纯净,阳光般的明媚,细 草般的清丽”。始终保持一个愉快的心境,那么你就会发现,平凡的人生中处处充满着诗意。
【点睛】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 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
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
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 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 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 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 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 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 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
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
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 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 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 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 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对于登山,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但杜甫认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梁漱溟则认为, 人生当如在山脚,寻常人过寻常人生,有无成就,亦可不管。
【答案】例文:
1.只问心,不问境
尼采告知,半高处看世界更美;杜甫认为,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佳;梁漱溟点赞寻常人生当如在山脚。 其实爬山领略风光,不管山脚、山腰、山顶,只看心境不问处境。
一路有心情,一路有风景。驻足山脚,貌似无为,进退升迁,不难判别。殊不知,内心波澜,宠辱不 惊,心平气和,面对人生,何尝不惬意?于同一层面创造财富,另一层面滋养性情;于同一技术拓展空间, 另一层面帮扶弱小;于同一群体朝夕相处,另一层面品味人生,何来不是幸福人生?这份恬淡闲适,恰是
登顶无高可攀之时的闲庭信步!这份无欲无求,恰是止于山腰平视山峦的心满意足!
君不见,扶摇直上山腰,脸不红气不喘,悠然享受汗水浸透的快乐硕果之时,能静心回望来时路,不 深不浅的斑驳足迹,回味过程的艰辛与甜美,回望长安绣成堆,领略路上繁花丛簇。又可以仰望山顶千层 次第开,那份渴望未及的诱惑让自己的终点又有了新的追求。驻足山腰,可谓于山脚跂而望矣见者远;驻 足山腰,可谓于山脚顺风而呼而闻者彰。不高攀不慕权,俯首事君,与民同乐,实乃善事!
回望逶迤石径,殊不知年少轻狂已渐渐远去,志得意满又何曾熟悉,原来山风明月依然如故,温情脉 脉!仰视山头,回想一路走来一路欢,一路走来一路坎,迎难而上已让自己心慌意躇蹰,知足不辱,但求 明眸善睐!
过往云烟,终点又是起点,永攀高峰,终及山顶,唯望众山小。这份执着、这份坚韧、这份拼搏,已
不是平庸平淡载得动,更不是半途而废、浅尝辄止所能企及。殊不知,无限风光在险峰,险也危乎!危乎 高哉!攀顶足览盛宴,登顶足入佳境。那份成熟刚劲、那份酣畅淋漓、那份置危难于度外,足以让有涯之 生享无尽之乐。
当风轻云淡,风平浪静,尽享视听盛宴、快然之感之余,这份闲适又与当初停驻山脚何曾相似?貌似 又缺失了留驻半高处仰望星空的那份追求!山高我为峰,已至极致,那份若隐若现的琼楼玉宇已不再是神 话了,那份所谓无法企及的追求也不再是念想了!
夫生命之路有限,漫漫心路无绝期。若要无限享用无尽滋味,请维持好心境,别到了薪尽火未灭、薪
尽火又灭之时,掩卷捶胸!殊不知,激情的岁月不再燃烧,无痕的心迹泪光点点,美景良辰竟是别离时!
2.风景,山腰独好
驻足于山脚,林荫翳翳,闲适惬意;屹立于山顶,既有“ 山高人为峰” 的喜悦,又有君临天下的气概。 然吾独爱山腰之胜景:仰可揽山顶之雄奇,俯可收山脚之俊秀。
相比于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开阔,半山确有小棋局之嫌。然而,身临绝顶之时,固然风 光无限;殊不知,绝顶的另一面就是悬崖。若能长期处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态,则固守山顶似乎也 是可能之事;但是,人不可能长期紧绷着弦,稍有不慎则粉身碎骨。山腰则不然,于人生而言,既经历了 由山脚到山腰的奋斗,又不会有一脚不慎坠入万丈深渊的危机;坐拥收放自如之境,保持向上奋斗的势能。
也许有人会说,那山脚比山腰更舒适,省却向上攀爬的劳顿,闲适恬淡的生活也触手可及。诚然,山
脚那份闲适恬淡的确更容易获得。梁漱溟先生渡尽劫波后也认为“人生当如在山脚,寻常人过寻常人生”, 感斯人言:人生当于在山脚,安分守己,踏实于当下,何尝不是一种惬意人生!
然则,不知诸君有否关注到梁漱溟先生“寻常人过寻常人生” 中的“寻常”之意?这份“寻常”,是阅尽红尘 之后的平常心,即使驻足于山脚也能寻找闲适恬淡之境。但长相平常、学识平常、身份平常的寻常人,很 少会有人拥有梁先生那份平常心,若还是以平常理念来要求自己,更多的恐怕是沦为庸常而非梁漱溟先生 所追求的那份闲适恬淡了。因为太容易得到的事物是特别容易产生倦怠的,当寻常人在倦怠中沉沦、在沉 沦中倦怠时,又何谈拥有那份让人心明境净的闲适恬淡呢?
而山腰则不然,它的获取并非唾手可得,它需要人们维持攀爬的姿态方能到达,一路攀爬的过程,何
尝不是祛除浮躁一路收获的过程。既不会陷入过分安逸而流入平庸,也不会力不能及而心生妄念。既避免 了山脚视野的狭隘,又可拥一览云天的开阔;既能把持闲情逸致观看沿途风景,又可滋生催人上进的动力。
风景山腰独好,关键就在这一“独”字,古罗马的斗兽场,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古长城……这些风景名 胜不正是以其的独特与唯一而成为最美的存在吗?山腰之“独”,在于“‘立足山脚、不忘根本, 展望山顶、令 人奋进,进可攻、退可守’;在喧嚣的红尘中腾挪出‘进退有据、得失由心,专注于力之所及,不追逐无根之 浮华’的自由与洗净铅华的精致。”
风景山腰“独”好!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主要涉及三个人的观点,
这三个人对于“登山”都有自己的看法,如尼采认为“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看这个世 界真美好”,而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梁漱溟则认为“人生当如在山脚,寻常人过寻常人生, 有无成就,亦可不管”。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 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因此, 我们可以 根据材料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进行审题立意。如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 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 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 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如从山顶看, 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理由,
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 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
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 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还可立意为: 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 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谓“横 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如从山脚看, 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 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 从山脚看, 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 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 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 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 受实实在在的美好。我们既可以同意尼采的看法,也可以同意杜甫的看法,还可以同意梁漱溟的看法。当
然,我们也可以不同意他们三个中的任何一个。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
参考如下:
1.山顶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攀登道德、学识、事业的高峰,达到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度。
2.半高处看世界:山顶有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弱点, 山脚有仰人鼻息、目光短浅的短处, 只有站 在山腰半高处看世界,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 山脚看世界: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站在山脚下,脚踏实地看世界。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 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
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
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 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 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 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 事多因” 的材料,有几个“ 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 就产生了 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 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忙,走兽说大树没有
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
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以我之力,追我所愿
总在追我之愿望。枝繁叶茂的大树想去远方,又或有热情洋溢的人想让人生熠熠发亮。唯独忘却自我 力量。大树从前只想借外物之力到达另一个境地;所谓青春年少也只不过依靠着周身的真实支撑。我们总
寻求寄托,摒弃实践;总沉迷念想,忽视作为;总着眼外界,无睹内在。理想的寻求与达成,终究回归于
自我饱含深情的起点,对自我的思索与发掘,对自我的革新与创造。
无数人败给了外力。对己身不满,然后是无声的控诉与无可奈何的归于平静;对社会持异,改造人世 的理想最终又被悄无声息地否决,再又回到对暴烈摧残生命的默许,对性别不公之象的熟视无睹,或对《熔 炉》《素媛》事件持续发酵的司空见惯。大多时日,大多数人,坚信自身力量的微乎其微,执着于自身对 理想的无能无力。
然,正如大树冲破阻隔,凭己之力去往远方,芸芸众生间,亦有不懈于梦,无愧于心的人们,夺得了 潜在的力势与优长,达到了心之所向。
听伊迪丝唱《玫瑰人生》, 146 厘米的个子,带她穿过了废旧的巴黎老巷,逃过了父亲的谩骂,避开
了曼哈顿的繁华,皆因在音乐中觅得了梦想的真谛。读柴静《看见》,她说,我们浑然难分,就像水溶于 水中。纷繁的乱象与缺失关照的弱势群体,她将自己作为发力的来源与希冀的个体,将镜头深入山间树林, 深入被黑暗笼罩的生命,终于寻获心之所想。看约翰 纳什《美丽心灵》, 数学家与精神分裂,不可思议的 激烈碰撞。但他未曾屈从于现实,三十年,三十年对数学的热爱与往复的搏斗,他以自我无可匹敌的顽强 与坚忍,战胜了所有喧嚣。
漫漫岁月,从个人到群体,从滔滔黄河之水到遥远深蓝的爱琴海之岸,浮于表层成为现象武装,当点 到即止化为惯常思维,自我改变与自我追寻便显得稀缺,弥足珍贵。去追,如霍金以病残之躯写成《时间
简史》, 靠《万物理论》; 去发扬优长,如简 奥斯汀以细腻温和笔触力被封建屏障。如大树, 不仅是自我
念想的实现,它的种子已在各个角落生根复蓬勃生长;如平凡又伟大的个人,柴静,纳什,为梦想所贡献 的,亦生长成人类社会的宝藏。
正如法国诗人兰波在其《深谷睡者》中所写,闪烁的太阳已越过高傲的山峦,幽谷中的光点有如泡沫 浮泛。以我之力,追我所愿,挣脱世间繁杂的禁束,去往内心无垢的星空。
【详解】本题为材料作文。
是一则寓言类作文材料,飞禽和走兽拒绝了带大树去旅行的请求,大树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自己想 办法,最后不仅实现了旅行的愿望,而且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材料中飞禽和走兽拒绝大树的理由是“大树没
有翅膀”“大树没有腿”,这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大树并没有屈从于这个事实,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达成
了夙愿。材料强调的是不要因为自身缺陷而放弃那些看似无法实现的理想,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想最 终会实现。
在审题立意时,考生应紧扣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大树想要实现旅行的愿望,在直接请求飞禽、走 兽帮忙而不可得的情况下,决定自己想办法,由此可将立意定为:求人不如求己;②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 性。其二,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 各地。由此可将立意定为: ③蛮干不如巧干; ④要善于借助他人。 ⑤理想、愿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智 慧。从树的角度, 有多种思维角度:抓住大树“没有翅膀”“没有腿”等词语,我们可以理解为客观条件不足,
与飞禽、走兽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它以退为进,最终靠结出甜美的果子,让飞禽、走兽把种子带
到世界各地。从这点上说,可以写要学会转弯,写要知道变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或写有志者事 竟成。抓住“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这个句子,我们思考下,大树想出了什么办法呢?显然是想出靠飞禽、 走兽们吃了种子后把它带到世界各地去的办法。从这点,可以想到方法总比困难多,要学会借助外物,要 注意借鸡生蛋。从飞禽、走兽等角度思考,飞禽、走兽认为要旅行, 就必须有翅膀、有腿, 这是常规思维, 换个角度思考,没有翅膀和腿照样可以旅行。我们可以写凡事不要妄下结论,做人要有自己的识别能力和 判断力,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飞禽、走兽原本想帮助大树旅行,苦于大树 自身条件不足,但无心之中却助成了大树旅行,可以写为“无心插柳柳成荫”。从材料的整体来立意,大树
虽然靠自己,但最终是靠合作。大树结出甜美果实给飞禽、走兽; 飞禽、走兽吃了果实, 携带种子去远方,
帮大树实现了旅行的心愿!可以写要学会合作。从材料的整体来立意,大树面对飞禽走兽的拒绝,并不灰 心丧气,而是自己想办法自力更生。我们可以写“ 自立自强”“求人不如求己”。从树为实现理想,排除困难, 坚韧不拔入手思考,可以从承认劣势坚持优势,寻求途径达成目标入手;还可以想到在分享与合作上,通 过与他人合作达到双赢;或者从“君子善假于物”上,从树善于利用外部条件达到目标着手 ……。
具体写作时可以联系当今中国梦,我们可以写梦想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写作时,千万不要拘泥于材 料,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 由物及人”“ 由物及事” 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大树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 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主题。不管如何立意,落点都要
归到“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并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伟大的梦想”上来。
立意提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活出精彩的人生。
善假于物也——善于借助外力。
坚持自己的梦想,办法总比困难多。
心不灰,梦不灭;心若在,梦就在。
只要有梦,就能看到彩虹。
学会变通。
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获得成功。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学会合作共赢。
结构示例:
由分析材料入手,提出“理想的寻求与达成,终究回归于自我饱含深情的起点,对自我的思索与发掘, 对自我的革新与创造” 的观点;然后列举事例分析“无数人败给了外力” ;再提出“ 自我改变与自我追寻” 的重 要性,然后列举事例分析;最后再次提出“以我之力,追我所愿,挣脱世间繁杂的禁束,去往内心无垢的星 空”照应标题,收束全文。
素材链接:
1. 参天大树虽没有翅膀,没有腿,但靠着自己的智慧与努力,结出果实,让飞禽鸟兽将自己带到了世 界各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人生亦是如此,要想成就辉煌的事业,拥抱幸福的明天,就必须先放飞美丽 的梦想,再靠自己进行艰苦努力的奋斗。幸福的未来之路上,始终伴随着梦想华丽的舞步。梦想是催生动 力的摇篮,没有梦想就没有巨大的推动力。空寂大漠,驼铃阵阵,因为跋涉的心渴望远方的绿洲;辽阔长 天,雄鹰点点,因为飞翔的心渴望高端的的云层;苍茫大海,帆影憧憧,因为远航的心渴望彼岸的港口; 三更灯火,书声琅琅,因为求知的心渴望未来的光环。正如大树,听了鸟兽们旅行的见闻,一颗环游世界 的梦想的种子便根植于心。正是怀揣着那对梦想的渴望,才让人有了实现它的信心和决心。因为梦想会发
光所以无论身处多么漆黑的角落,总有一束光,引领着我们前往,风雨兼程,在所不惜。
2.幸福的未来之路上,必然浸透着个人奋斗的汗水。奋斗是获取成功,实现梦想的必要途径。没有人 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依靠别人实现梦想,唯有用自己的汗水,通过自己努力获取的未来才能熠熠生辉。中 国有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味一个人要想走得远,走得好,需得立足当下一步步去走,才能 身行千里大有作为。君不见,书家圣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游若蛟龙,翩若惊鸿,是因为他临池学书,废 寝忘食,常年洗笔将一池清泉染成浓黑;乒乓皇后邓亚萍的球技之所以炉火纯青,所向披靡,因为她夏练 三伏,冬练三九,多块球板被握出沟槽而浑然不觉;无臂琴师刘伟的脚下功夫神奇,风景无限,是因为他 夜以继日练琴不止,脚趾被磨出鲜红的血泡也从未想过放弃。他们为着未来而不懈奋斗者,使他们今日被
鲜花和掌声装点得璀璨无比,晶莹的汗水折射出他们勇于追梦的心,他们值得拥有这一切。
3.可有的人,没有梦想,更不曾想过要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他们也像大树一样,没有翅膀,没有 腿,却将自己的未来寄希望于别人,好恶逸劳,醉生梦死。试想飞禽走兽若答应大树的请求,他们终有一 天也会因大树的庞大而感到飞行的疲惫体力不支,大树也不能前往那么多的地方欣赏风景。依附他人而铸 就的未来,哪有自己双手拼搏而出的那样动人闪光?自己奋斗,不苛求别人,那样获取的未来才是春光满 满,幸福无比。愿你我都拥有大树的智慧与勇气,靠着自己的奋斗,拥抱幸福的未来,走出自己的康庄大 道。
4.诺贝尔年轻时深受英国诗人雪莱的影响,因此他有一个“雪莱梦”,他想成为一名诗人。然而,在成
年期,由于技术发明和商业发展的繁忙业务,空余时间很少。他写诗,谜语是他的自传长诗。晚年,他开
始写小说。 1861 年,他写了《最聪明的非洲》, 1862 年,他写了《姐妹》,表达了他对社会改革的看法。 诺贝尔也喜欢与文学密切相关的哲学。对于当时欧美著名的哲学家来说,他更倾向于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 实证主义哲学。从哲学上讲,他列出了许多要写的论文目录和提纲。
【点睛】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 刺或训诫的性质。它具有三个特点即: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 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 刻道理。寓言类材料的审题(1)把握整体寓意: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
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 ,明确材料主旨(寓意)。(2)围绕寓
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 3)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 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7 年中秋国情“双节”, 正在读研的小高带着外籍男友回家过节。月下,妈妈拿出用古币磨具亲手 制作的玫瑰月饼,让未来女婿品尝中国风味。闻着香喷喷的味道, 大家刚要吃,父亲发话:“每人用一句话 或诗句描述月饼。”母亲抢先说:“像圆月, 团团圆圆。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女儿接着说:“像 银盘,皎洁明亮。《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罗伯特.李跟上:“像车轮,‘复兴’高铁,中
国速度。毛泽东‘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爸爸最后说:“像古钱,外圆内方。李泌‘方如行义,圆如用
智。’”罗伯特.李伸出大拇指,用电影经典台词赞叹:“‘高家庄实在是高!’这是我度过最有意义的节日。”
请你从中选取两或三人对月的描绘之句立意,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方圆纯洁,为人处事之道
①生活中,为人处事突显本色与智慧。看似简单,实际是一门大学问。它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处 理好人际关系,让人如鱼得水,反之则举步维艰,进退两难。而“外圆内方”“善良纯洁”正是为人处世的精髓。
②外圆内方,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以诚待人,诚信是为人处事的第一标准和原则底线,这就是 内方。这道底线,让我们放下面具,认清对方,从而达成了思想共识。这样才能进一部发展友谊。诚信,犹如 强力的防腐剂,抑制一切外来不良因素对友谊的侵蚀。因此, 内方的这个原则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特 别是遇到原则问题。
③外圆,是表面随和,是做人的智慧。人要学会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之气,解百日之忧。很 多时候,一点退让就能将矛盾化小,在一笑中解决。当年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放下脸面,退一步,保全自己, 不做无畏牺牲。退让,不是害怕懦弱,它是一种包容,一种聪慧,这就是外圆。外圆能让人际和谐,确保自己 无虞。
④外圆内方的处事,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回头,懂得取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死谷,让自己进入开阔地带, 豁然开朗。而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大海不退步,这是愚昧的,聪明的做法是运用智慧,善于取舍,懂得分 享,对人生有很大的裨益。马云领导团队经营,就是如此。
⑤要做到外圆内方,就像皎洁的明月一样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做人正值,没有私利;做事公平, 不偏不倚;仁爱而得道多助;狡猾奸诈,失道寡助,众叛亲离。《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阴险奸诈的 一代奸雄。吕伯奢一家在他落难之际,为他准备酒菜款待,仅仅因怀疑就挥刀杀死吕伯奢全家,落得天下 不耻,众叛亲离的下场。
⑥俗话说,三分做人七分做事。学会做事也是做人的重要方面。我认为,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别人留一
条生路,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那是自断后路的愚蠢行为。当年横行西北
的马家军,对我长征抗日的西路红军斩尽杀绝。事事河东河西,解放战争中,我军攻打兰州,解放军战士 坚决彻底干净地消灭了这股顽匪,誓死报仇雪恨。
⑦为人处事是根本。我们应学会与人相处,努力成为受人欢迎的人,像俞敏洪那样,永远保持一颗善良 纯洁之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足矣。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选取两三个诗句中表现出的月亮的含义作文,注 意诗句之间的联系,如杜甫和古诗十九首的月亮是“思念” 的意思,写出月亮的“传统内涵”,再如罗伯特.李 和爸爸的说法分析“月亮” 的现实意义,代表着智慧。
点睛:词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
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 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 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观点一定要在综合词句的含义,注意兼顾两三句 词句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 引述+表态+观点” 的形式,以达到“ 闪亮登场” 的效果。引 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 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 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 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
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阐述的过程中一定要引用词句(四)
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五)联 系实际,快速收尾。此题注意选取两三句月亮的内涵形成统一的中心,然后阐释自己的观点。
6.根据要求写作文。
仰望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世间万物,满目琳琅,何可胜道也哉?人生天地间,触物难免有情。
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充分调动想象,写一篇情景交融的作文,标题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触摸都市
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隐居田园的自在与宁静。而余秋雨的
那句:“依我看,夜晚的景色除了月亮,就是万家灯火”,让我更想去欣赏那万家灯火的美。
月亮那样遥远,那样宁静,那样纯洁,却在夜晚照耀着喧闹的都市。两者如此不统一,却又如此和谐。 而那喧闹的城市犹如在教堂戴着耳机听摇滚一样另类。
远方的霓虹灯闪耀,车水马龙,夜深了,却还繁华着的都市,我喜欢你的活力。像是一颗年轻的心, 激情地跳跃。不比乡村,那缓慢的节奏,也许适宜老者的居住。都市,我触摸到了你的激情,你的年轻。
月亮的光芒将渐渐被取代,那快到地平线的太阳即将升起。
这段时间的都市反而安静了,像一个少妇卸妆后露出干净、朴素的面容,同样的美好;像一个啼哭的
婴儿,安静地在梦乡游玩。都市的安静是如此难得,更令人珍惜。昨夜万家灯火的美景褪去。都市,我触
摸到了你的宁静,那种比乡村更难得的安宁。
太阳努力攀爬,那阳光先到达,而后自己才终于气喘吁吁一跃上了地平线。穿梭于小巷的流动小摊叫 卖早饭,有急匆匆挤公交上班的上班族,有戴红领巾拿着牛奶上学的学生,我喜欢那种忙碌的样子,不管 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理想,那种被他人认为麻木的忙碌真的让我觉得充实。不像山野的游魂, 无所事事。 都市,我喜欢你的忙碌,并总在清晨触摸它。
有次回老家,在家门口等奶奶,忽然安静的心跳莫名加快,偶尔听到家畜的叫声,太寂静了。我适应 不了这里的沉静。
我想念都市的万家灯火,我想念都市的年轻,都市的忙碌。
这些天中每个时间段所触摸到的都市的不同,使我感到欣喜与新鲜。擦肩而过的行人,绿了又红的红 绿灯带给我好奇,好奇带领我去触摸它们的背后的新玩意儿。
希望可以在城市中找到我的梦想,因为我喜欢它的年轻与忙碌。
【详解】注意抓住命题的要求“触物难免有情。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 充分调动想象,写一篇情景交融 的作文”。文章的要求一定要从“物” 出发,然后产生情感,状物,写物是“情感” 的基础,请要由物而生。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主学习是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它有别于传统被动式、接受式学习,以学习者认
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基础,以学习者对知识进行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为实质,
以学习者能规范、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为保证。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更好进行深度学习,能更多成 为创新人才,也就更能获得终身发展。
全球大“疫 ”,三个月居家学习,让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时机。没有了教师的直 接管控,凭借着网课的引导,有的同学收获满满,有的同学丢三落四,有的同学囊中空空。复课盘点之时, 自省这段学习经历,你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有什么深刻体会?
结合材料内容以及自身实际,拟写一篇发言稿,准备在班级即将召开的“ 自主学习,‘疫’ 中成长”主题班 会课上发言。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场合;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自主学习 ‘疫’ 中成长
冠状病毒的到来使得我们这些高中学子人心惶惶,原本的开学计划也被打乱,与往年截然不同的是, 由于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我们不得不在家自主学习,通过空中课堂和钉钉直播来学习新的知识。不 管是听课方式,还是作息时间,都与在校学习有很大改变。在家学习,不仅要求我们能掌握好每天学习的 知识而且对我们的自律和自控都有很大考验。
对于个别同学来说,在家中学习就如同继续放假一样,过的毫无规律可言。但对于我们有理想有追求
有报负的学子而言,自然将时间与学习看得重要。居家的网课生活,让每个同学都拥有了一个培养自主学 习能力的时机。没有了教师的直接管控,凭借着网课的引导,有的同学收获满满,有的同学丢三落四,有 的同学囊中空空。
每天的第一堂课多半是在八点钟,虽然没有我那熟悉的上课铃声,但我还是会准时的拿起课本,笔记 本静坐在电视机前。其实每次听课我都不会很“准时”, 会等一两分钟后再按个时移。为什么要这样呢?因 为这样就能在老师讲重点或难点时按个暂停,想一想或记一记,理解老师的意思再进行听讲。本来一堂四 十分钟的课,有时能听个五十分钟才结束。
除了听空中课堂,就是在钉钉里听学校任课老师的直播课了。有的老师讲习题,也有的给我们复习知
识,像是在给空中课堂做填充一样。每次直播前老师们总会通知我们, 或者直接有固定的时间。除了听课, 每天还有家庭作业。一般到了下午六点听完辅导课后就是做作业了。唯一与平常不同的是,完成的作业都 要用云校家进行上传。有错题,都会传回来让你订正,与在校上交作业无二样。若是完成今天的学习,那 么就要对明天做预习了。
通过疫情期间的网课,我懂得了想要学好自主学习很关键!此次疫情是我们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好机 会,同学们,自主学习也并不是说只看书,看看题,我们在老师讲完网课后要及时巩固复习,不懂的要及 时与老师联系, 相信这样一定能够提升成绩。
学习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是没有半点懒可以偷的,如果你觉得偷懒没关系,那你就是在断送自己
的前途,到时候后悔是来不及的。自习只是学习的冰山一角,但我认为,这一角却是这座冰山最顶端的一 角,所以一定不能小看,一旦失手,那后悔也没有用了。
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疫情期间的网课使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 升,让自己在疫情中成长起来!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 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 ,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 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要点:
(一)题旨:
写作题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命题通过特定场景与任务的设置,引领学生通过反思来培养自主学习能 力。任务指令设置突出应用性写作能力考查,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注意防止套作和宿构。
试题表述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因为刚刚起步学写论说性文章写作,提供论题涉及的知识、理论材料,帮助打开 写作思路,
第二部分:第二段,为引导语,引导写作方向、内容。其中第一句为问题背景,第二句列举三类学生
的学习成效,导引学生对症做自我反思。第三、四句明确写作思考的话题。
第三部分,第三、四段,写作任务以及要求。限定写作内容、文体、写作者身份、交流场景、交流对 象。要求部分注意“切合身份,贴合场合” 的要求。
写作内容梳理:结合“疫” 中居家学习情况、成效的反思,分析在自我意识、学习策略以及意志努力等 自主学习主要特性,乃至这三大特性层面之下继续切分如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自醒、自励、自控, 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等等更多角度,进行某一角度或多种角度选择与组合,从而产 生众多子题。可以在核心主题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形成各自所侧重的立意。但哪种立意都必须要基于自己
情况、问题的切身体会反思而推演。有所得则与同学共勉,有所欠则警示自己以及同学。分享目的是促进
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推助自己以及同学成长。
(二)任务指令:
1.文体要求:格式规范。
发言稿的格式一般包括六个部分:
①题目; ②称呼; ③问候语; ④ 正文; ⑤祝福语; ⑥致谢语。
2.有交际语境意识。
能扣紧发言话题“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得所失的反思,有疫情背景,班会课发言语境,有呼应同
学、班主任等交流对象的意识。
3.本题发言稿交际写作分任务的梳理。
①主任务:“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得所失进行反思; ②结合自己疫情期间学习情况;
③交流目的是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推助自己以及同学成长。 ④按照规范的发言稿格式进行写 作; ⑤体现班会课公开发言的交流方式; ⑥以同班同学与班主任为交流对象; ⑦以口语化为主要的语 言风格。
二、立意要点:
1.疫情使我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疫情中学习的得与失
三、作文素材:
1.钱伟长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很多,从文科到理科,从力学到应用数学,从物理到教育再到社会活动, 这些领域都有他活跃的身影。每一方面他都堪称专家,他说:“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这位伟大的“万能”科学家一生都在学习、研究,一直奉行为国而学的使命。
抗日战争结束后,钱伟长于 1946 年 5 月回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 授。 1983 年,他任上海大学校长,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钱伟长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老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说: “我 36 岁学力学,44 岁学
俄语,58 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 64 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
了,当然不像年轻人那么好,不过也吓不倒我。”钱伟长的一生都在超越自己,直到他生命的后期他还在关 注中国的教育事业。
2. 张海迪,1955 年出生在济南,成长于莘县。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 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5 岁时 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 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 翻译了 16 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 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了对社
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 1
万多人次。她还用学过的无线电技术,在山东省莘县广播局做无线电修理工。
四、结构模式: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点明 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可以设立分论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 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技巧,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1.题目紧贴材料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
力。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 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
2.适当运用名言警句
引用名言警句切忌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 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往往弄巧成拙。
3.开头紧扣主题
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
确立场,语言干净。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
4.结尾申明主题
如果前面的环节考生都没有把握住,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次结合材料的机会,处理得当,仍可力挽 狂澜,使文章提档升分。但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结尾仍然没有贴合材料,错失最后的良机, 令人感到非常惋惜。结尾不仅要在形式上照应开头, 而且在内容上贴近材料的核心,从而把文章从“不切题” 的深渊中打捞上来。
写作文需要主题鲜明,贴近材料;开头要先声夺人,结尾要互相照应。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在自然纪录片行业中有一条“永不干涉 ”原则,即尊重大自然环境下发生的一切事情,工作人员不得
对自然环境下的物种活动进行干预。然而某摄制组在南极拍摄帝企鹅时, 有约 50 只帝企鹅被困冰坑,历时 两天没法走出困境,出现很多伤亡,濒临“全军覆没 ”。摄制组经过深思熟虑,用铲子在冰坑周围斜坡上 挖沟成楼梯状,让帝企鹅成功走出冰坑。摄制组的“间接干预 ”,赢得了观众的支持和赞美。当然也有一 些反对的声音。
对于这件事,你持什么态度?请以一名学生的身份给中华动物保护协会写一封信,表述你对这件事的 看法。(不能出现个人真实信息)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理智融合情感,适度间接干预
中华动物保护协会:
数只帝企鹅被困时,拍摄组用铲子在冰坑周围斜坡上挖沟成楼梯状,最终使帝企鹅获救,他们的做法 引发了一些争议。
对此,我的态度是:赞成在突发危机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间接干预措施。
首先来明确“ 间接干预”这一概念。摄制组在五十只帝企鹅被困冰坑时,使用工具改变了斜坡的形状,
而没有直接将帝企鹅救起。可见,适当而正确的间接干预,是理智的,是具有辅助效力的。
适当的间接干预能够弥补单一遵循自然规律所产生的一些缺陷。
绝大多数时候,自然具有良好的自主调节功能。如若被困在冰坑中的帝企鹅只有五只,危机与风险就 完全在自然环境自行调节的可控范围之内,摄制组也大可不必对这一物种的活动进行干预。但当这一数目 扩大到五十只时,生物圈的自行调控功能就面临了一定的压力。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就让帝企鹅这一种 族面临了不小的危机。这时,适当的间接干预应该成为首选。
这与凯恩斯主义影响下的罗斯福新政是相似的。尽管涉及的领域不尽相同,但其出发点和要义都基本 重合。自然经济规律带来灾难时,罗斯福总统采取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措施,才使美国经济复苏,有了今
朝的繁荣富强。
适当的间接干预也是人类这一高级物种基本性情的体现。
老子的道家思想倡导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但另一学派儒家劝诫人们秉持仁义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永不干涉”原则是自然纪录片行业的职业道德,工作人员应尊重大自然环境下发生的一切事情。但从 摄像机关闭上的那一刻开始,他们与普通的南极游客又有几分区别呢?同情地施予了一些小小的帮助,不 正是人类善良、悲悯、正义等美德的体现?这也印证了培根说过的一句话: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对其 他物种也怀有正义感般的同情。
我支持摄制组的做法,也是为他们作出了违背职业规则的小牺牲、进行间接干预而动容。
但需要阐明的是,间接干预的频率、规模与具体措施都要有个严格的尺度。我们自己心中,也要有分
明的底线和原则。这样,不管是自然环境中的突发情况,还是推广到学习生活中的道德困境选择问题,我 们都能够进行理智地分析与判断,继而做出最优化的选择,这就是“适当的间接干预措施”。
人是有血有肉的动物,更多时候,我们都需要进行理智与情感相结合的思考。以上就是对此事的一些 拙见,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有三层意思:第一句话阐释了自然纪录片行业中的“永不干涉"原则;第二、三句话陈述某摄制组
打破“永不干涉”原则,用“ 间接干预” 的方法救助了帝企鹅;第四句话是人们对摄制组行为作出的两种截然 相反的评价。
从“对于这件事,你持什么态度”可知,题目意在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摄制组打破原则救助帝企鹅的 行为。一方面要遵守“永不干涉” 的行业原则,一方面要救助帝企鹅的生命,面对两难选择,如何取舍?实 际上是要谈永不干涉和间接干预的问题。
题目要求考生以一名学生的身份给中华动物保护协会写一封信,表述对这件事的看法。考生可以认可 永不干涉,也可以认可间接干预,还可以阐明“永不干涉”和“ 间接干预”之间的辩证关系——什么情况下可以
打破原则,进行间接干预;什么情况下要坚守原则,不能进行间接干预。无论选择哪种立场,观点一定要
明确,切忌模棱两可。
立意:
1.顺其自然,永不干涉。
2.永不干涉——残忍之下的关怀。
3.顺势而为,间接干预。
4.“永不干涉” ,也许是另外一种干涉。
9.按要求作文。
故都的秋让郁达夫魂牵梦萦,清华园的荷塘月色让朱自清暂获宁静,赤壁水月让苏轼精神突围……自
然山水总是能给身心以疗愈,予精神以慰藉。
生活中是否有一方山水、一处风景走进了你的生命,启迪了你的心灵?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展开合 理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散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武夷山水,天下至伟
武夷山水,天下之伟也。到过武夷山的人, 不禁要发出这样一句感叹。“三三季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
插天”便是武夷山的最好写照。那九曲回肠的九曲溪, 与三十六座直插云霄的山峰,在武夷地貌上,构成了 一幅完美的图画,给人一种“一片舟山翠万重,寒流曲曲到芙蓉” 的感觉。
先说说武夷山的水吧,那穿梭于武夷群山中的九曲溪,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仿佛一条银白色的 丝带。来到武夷山, 必要乘坐竹排漂流于九曲溪的九曲十八弯,感受那迁回宛转,“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 的绝美情趣。到了九曲溪边, 早已是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坐上竹排。竹排前后两个撑船师傅 吆喝着,雄浑激昂,给平静流淌的九曲溪增添了另一番风趣。竹排一艘艘漂流着,九曲溪上的白石滩,常 有几只水鸟驻立,着实有趣。往水里看去,碧绿的溪流十分清澈,又很深,西岸的连山倒映在水中,在溪
水的流动下,显得更有韵味。
徜徉于号称“天下第一弯” 的九曲溪上,不无感受到“十里溪流通宛转,干寻到岫尽嶙峋”。用手轻拂溪 水,冰凉而又柔和,水上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在跳跃,给人以一种清醒自由的感觉。
再说说武夷的山吧,瞧!那座山峰,那外形仿佛是少女衣裙的裙褶,因此取名为玉女峰,向右望去便 是一座叫大王峰的山峰,看那挺拔的身姿,屹立于群雄之上的气势,俨然是个“大王”,在玉女峰与大王峰 中间又有一座山峰,相传“玉女”与“大王”十分相爱,但后来就被这座山峰隔开了。再仔细看看,还有双乳 峰,虎啸岩,天游峰等。天游峰是武夷山中最高的山峰,从下往上看,阶梯上人们一个挨着一个,慢慢向 上爬着,形成一条五彩斑斓的线。人们一个一个往上爬行仿佛一只只小蚂蚁一样,十分有趣。站在天游峰
上,向下望去,又看见那回旋曲折的九曲溪,天游峰对面又是一座山峰,九曲溪绕过着山峰形成一字形,
形似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真是汲各地之精华啊。
还有那一线天,从一入口进入,里面潮湿而又阴凉,西边石壁上都有水气,慢慢向上走,也就越来越 窄,最窄处可达,抬头向上望去,一望无际的天空也被缩略为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头顶上有不时传来蝙蝠 的叫声,偶尔有一只蝙蝠飞过,那声音在一线天中回荡,属引凄异,令人回味。“他年觅取封侯印,愿向君 王换此山”,这是威继光说的一句话,武夷山的秀丽风景与那特有的给人的感觉,都令我流连忘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列举课内今古散文:郁达夫《故都的秋》、朱自清《荷塘月色》、苏轼《赤壁 赋》,并指出所写自然风景带给作者的特定感受,或魂牵梦萦,或暂获宁静,或精神突围。
第二句总结自然山水“给身心以疗愈,予精神以慰藉” 的价值,指出徜徉在自然山水中的人能获得身心 健康,陶冶精神境界。
导语提出问题:“生活中是否有一方山水、一处风景走进了你的生命,启迪了你的心灵?”要求考生结 合生活体验,描写某处具体的山水风景,表达生命感受和心灵启迪。
文体要求散文,可以写成一篇山水游记。表达方式以描写、抒情为主,可适当穿插记叙、议论。可以
仿照课内散文的写法,如《故都的秋》将北平的秋与江南的秋作对比,《荷塘月色》回忆联想古人采荷,
《赤壁赋》追溯三国历史事件。如此拓展时空,能够不拘泥于当下此情此景,使行文更丰富。
立意:
1. 山水之间,只此青绿。
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3.情寄山水,胸怀大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