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敬畏自然
写作技巧
1. 理解主题:首先,你需要深入理解“敬畏自然”这个主题。这意味着你需要明白,敬畏自然不仅仅 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崇拜,更是对生命、对宇宙、对未知的敬畏。这种敬畏之情体现了我们对自然的理解 和尊重,也体现了我们对自己在这个宇宙中的位置的理解。
2. 收集素材:在写作过程中,你需要收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素材。这些素材可以包括一些具体的自然 现象,比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风雨雷电等;也可以包括一些科学知识,比如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 自然灾害等。这些素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阐述你的观点。
3. 明确观点:在写作过程中,你需要明确你的观点。你可以赞同“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的观点,也可 以反对这个观点,提出你自己的看法。无论你选择哪种观点,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来支持你的观点。
4. 逻辑清晰:在写作过程中,你需要保持逻辑清晰。这意味着你需要在文章中清晰地阐述你的观点,
并用合适的例子和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同时,你也需要注意文章的条理性和连贯性,使读者能够轻松地
理解你的观点。
5. 表达生动:在写作过程中,你需要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你的观点。你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使你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你也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 词汇。
必背范文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 月 1 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垃圾分类 ”再次成为群众 热议的话题。全国各地纷纷表达对立法推动垃圾分类这个举措的赞成和支持,也对宣传多年的“人人有责 ” 如何落实,积极提出意见建议。
环境污染,特别是塑料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我们用法律的形式推进垃圾分类管理,不仅是立足今 天,更是着眼未来。
据了解,此前北京、广州、杭州、厦门等多个城市均出台过实施垃圾分类方面的规章制度。目前哈尔
滨也正在筹措垃圾分类管理的立法和推广。但由于群众的生活习惯不好,对垃圾分类管理没有充分认识, 预计此项工作实施起来必定困难重重。
针对以上情况,请你以社区居民的身份,写一封给社区群众的公开信。
要求:综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可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垃圾分类,让环境更美好
广大社区市民朋友们: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也随之迅速增长。上海 作为一座拥有 2400 余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仅 2016 年就产生生活垃圾 872 万吨,平均每天 2.38 万吨。如 果用装载量为 2.5 吨的卡车来运输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这些卡车连起来能绕四环路一圈,5 天的生活垃
圾就能填满一整个昆明湖。如此庞大的垃圾产生量如果不在前端进行减量和分类,我们城市后端的垃圾处
理系统将难以发挥最大处置效能。长期以往,我们的垃圾处理系统将不堪重负,我们每个人将面临环境污 染的威胁;有一定价值的垃圾也得不到有效利用,从而浪费宝贵的资源。为此,作为以位普通社区居民, 我倡议:
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美丽上海共建共享 ”的理念,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积极参 与切实践行,养成垃圾分类、勤俭节约和物尽其用的文明生活习惯。
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将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正确分类投放。家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对应投放到小 区厨余(湿)垃圾筒。其它垃圾投放到小区其它(干)垃圾筒。可回收物整理后放到小区可回收物桶、回 收站点或联系专门人员上门收取。
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倡导废旧物品重复利用,倡导使用再生利用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倡导适量点餐,倡导选购净菜,减少购买过度包装产品。
垃圾分类这件事,有它的特殊性。一方面,它是一场全民运动,需要人人参与,一旦出现短板,效果
就只能达到短板的高度。另一方面,它的成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立马就有效果。一条河道发臭,政
府部门全力治理,过一段时间,可能效果显著,河水立马变清澈了。但如果今天我们不做垃圾分类,不改 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环卫部门依旧运转,垃圾只会越来越多,治标却不治本。
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每个人也都是垃圾的受害者,每个人都应当成为垃圾的治理者。做好垃圾 分类,保护身边环境,是我们每一位市民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垃圾分类,一起来建设我们 绿色美好的家园!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美丽上海我们共建共享!
一位普通的社区居民
某年月日
【分析】7 月 1 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垃圾分类”再次成 为群众热议的话题。全国各地纷纷表达对立法推动垃圾分类这个举措的赞成和支持,也对宣传多年的“人人 有责”如何落实,积极提出意见建议。
环境污染,特别是塑料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我们用法律的形式推进垃圾分类管理,不仅是立足今
天,更是着眼未来。
据了解,此前北京、广州、杭州、厦门等多个城市均出台过实施垃圾分类方面的规章制度。目前哈尔 滨也正在筹措垃圾分类管理的立法和推广。但由于群众的生活习惯不好,对垃圾分类管理没有充分认识, 预计此项工作实施起来必定困难重重。
针对以上情况,请你以社区居民的身份,写一封给社区群众的公开信。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 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 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多个城市出台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谈自己的看法,以“社区居民的身 份,写一封给社区群众的公开信”。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生活, 关注环境,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 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首先解读材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叙述上海及全国的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上
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垃圾分类’再次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全国各地纷
纷表达对立法推动垃圾分类这个举措的赞成和支持,也对宣传多年的‘人人有责’如何落实,积极提出意见建 议”“ 由于群众的生活习惯不好,对垃圾分类管理没有充分认识,预计此项工作实施起来必定困难重重”;
第二部分是写作要求,要求以一位普通社区市民的身份,给社区群众写一封公开信。信的内容为倡议社区 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文章内容,要先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再提出具体的做法。
立意参考:
积极行动起来,实行垃圾分类,让环境更美好;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素材准备:
1、垃圾分类的意义:
节约资源;不浪费;让城市更美观。
具体表现为:(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 去掉 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 5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 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 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 减少危害。
(3)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 40 亿个,方便面碗 5—7 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 4—7%。
1 吨废塑料可回炼 600 公斤的柴油。回收 1500 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 1200 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 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 20 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 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 小本大利的资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的具体做法:
(1)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2)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采取卫
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结构层次:
本题写作时要注意公开信的格式。要给文章拟一个明确的标题。公开信(或倡议书)的内容要分为两 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垃圾量大多、处理难度大入手,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倡议社区居 民积极行动起来,参加垃圾分类工作,让社区环境变得更美好。文章中写信者的身份是一位普通的社区居 民,信的内容要能体现这个角色特点,这一角色与政府、社区管理委员会都不同。
【点睛】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 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 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
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 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 ③有话可说。
2.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每当假期来临或即将到来时,我们会去一些名胜景点游玩,也会设 计准备去一些景点游玩攻略。在游历过程中,你经历了哪些事情,又见到了哪些美景,有了怎样的感受; 或是你准备有一场怎样的行走和体验 ……
请以“ 记”为题,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记述你的“游历”故事。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答案】例文:
乌镇小记
窗檐上挂着一个沙漏。清风吹过,小巧的沙漏随风翻动,用一半的丰盈去填充另一半空白,让生命始 终处于永不停息的流动中。
那日也是这样,清风淡爽,吹得人心里酥酥软软,要化掉一般。从乌镇的栅桥走下,心早已牵着我的
脚步走进河边的工艺品小店。我喜欢这里如诗如画的曼妙风景,更钟情于藏在其中古色古香的店铺。
第一眼便被屋檐下垂挂着的沙漏吸引住了,细碎的漏沙声与清风融为一体,犹如古镇午后慵懒的小调。
店内没有其他驻足的游人,店主见我看得入迷,邀我坐下闲聊。他感叹,现在很少有游人愿意驻足静 静观赏沙漏艺术,他们大多把自身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间,就像沙漏撑满了沙子便再也转 不起来了。
我望着店外步履匆匆的游客,突然发觉他们的旅行犹如赶集般仓促,不留一点驻足的空间。他们想把 所有美景都装进相机,也不给自身留一点观赏与想象的空间。
我凝视着眼前的沙漏,赞叹这尤物竟有这样大的智慧,只装一半沙子,给自身留一点空间,便成就了 灵动的生命。
我买下了沙漏。走出小店,迈着小步在河边踱着,感受这魂牵梦萦的江南水乡散发出的独特意蕴。走 进不知哪座亭台水榭,看花瓣随水而逝,想象着或许哪位佳人曾抚过这里的盛开的繁花,或许哪首名曲就 诞生在河中漂浮的小舟上,或许哪支画笔曾描绘过乌镇的倩影……在这般驻足的空间,想象的空间伴着耳边
传来的古调,我醉了,醉心于在这自身为自身留下的一点空间里。
我想旅行正是让心情流动的活动,没有留出驻足与想象的空间的旅行只能是枯燥,最终被当成任务一 样完成。就像我们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满载前行最终却是身心俱疲,何不为自身留一点空间,偶尔抬头看 看身边可能会被你遗漏的美景?
从不曾拥有这样惬意的下午,再留最后一眼看乌镇,条条雨巷,一把江南的伞;汩汩流水,一只微醉 的船……不论这是现实之景还是想象之景,我的心里已经永远为乌镇留下了属于它的空间。
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步履匆匆中、在忙碌的生活中留一点惬意的空间给自身,人生亦是如此。就像此刻 我坐在窗前,望着随风流动的沙漏,回到曾经为乌镇留出的空间里,徜徉在如诗如画的山水中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从材料内容和文题“ 记”来看,本文要求写一篇游记。根据要求, 游景点,赏美景,
谈感受,或者写计划的一场行走和体验,展开想象,记叙理想中的出行攻略。
作为游记,一是注意写作顺序,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 所写看到的景物,体现完整的过程,做到条理清楚。观察景物的方法可用定点观察法和移步换景法。二是 抓住游览重点,详略得当。要重点写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和突出主题的部分。我们在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 对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如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景物描写,可详细描 写其位置、动态、静态、颜色等。
要注意情、理、景相结合,写出游览的意义和趣味。景物的迷人之处是外在,而你透过风景领悟到了 怎样的内涵和精神,如写一株旷谷的幽兰,沉寂无人处,独自绽放自己的欢颜,吐露着幽远的清香,不与 百花争艳,却展现了自己最靓丽的风采。要把感受和情感融化于景物中, 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真意, 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行文思路上,应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游览过程,主次分明,突出主体景物,兼顾其他,体现风景的层 次感、画面感,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语言生动自然,描写细腻传神,以此作好后文情理表达的铺垫。可
重在叙述和描写,可以情感人,也可以深刻的精神内涵取胜。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桂
林山水游记》的开头“暑假有幸到桂林一游,观山赏水,陶醉其中,久久难忘”。结尾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 写下自己的感受,“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无怪乎世界各地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立意:
1.游历水乡,小桥流水间徜徉,体会天地之大美。
2.华山峭壁最美的青松,展现顽强不屈的精神。
3. 山水田野,一物一景最关情。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俄国伟大作家蒲宁在回忆录中这样写自己拜见托尔斯泰的情形:“不知怎的,这位老人还是让我害怕
的……我害怕这位巨人,害怕他父亲般的威严…… ”是的,对有些人、有些事我们应该害怕;可是,我们 有时又太不害怕了:我们不害怕大自然,不害怕社会的力量,不害怕真理,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知 ……
当我们什么都不害怕的时候,什么事不敢做?当我们什么事都敢做的时候,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要求:联系现实,结合材料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写一
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和抄袭。
【答案】例文:
人生应有所畏惧
古往今来,似乎拥有了无畏精神的人皆被冠以英雄的称号,荆轲孤身刺秦,赵子龙军中就阿斗,关云 长单刀赴宴。据此,有人提出人应当是无所畏惧的,应有“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的气魄。而我认为,胆略 过人固然是好事,但在我们的心中,仍应有一丝畏惧。
所谓的这份畏惧,不是谨小慎微,畏畏缩缩,这份畏惧应是如履薄冰的冷静,战战兢兢的体察,小心 翼翼的戒惧,如负泰山的责任,这份畏惧更多的应是一种敬畏,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外界人和事的敬重。 蒲宁在回忆录中写到“ ……我害怕这位巨人,害怕他父亲般的威严……”。人曰:无知者无畏。过分的无畏其 实源自无知,如果能感知却仍无所畏惧,那么其本质就是愚昧了。
人应畏惧自然。自然中有太多的精华值得人类去汲取, 又有太多的哲理值得人们去挖掘和探究。“乌鸟
反哺”“春去秋来”“落花流水” ,大自然犹如一位襟怀博大的老者,又似一位学识渊博的导师,这样的大自然
难道不值得我们畏惧吗?因为这份畏惧,我们才有了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的国策,才有了“科学发展观”, 才有了和谐社会的思想构建。
人应畏惧对手。也许会有人质疑:畏惧岂不是胆怯吗?岂不会不战而败吗?非也,所谓的畏惧对手, 应是正视对手的实力,不盲目自大,目中无人;面对对手,我们应多一丝畏惧,从而更客观地进行优劣分 析。敬畏对手,会使我们少一份骄傲,多一份谨慎,多一些取胜的机会。
畏惧是一种认真的底线,因为少了畏惧,所以违章、违纪甚至违法犯罪频频发生,正气不兴,邪气肆 虐;因为少了畏惧,所以人类在毁灭自己,从此天不在蓝,水不再绿;因为少了畏惧,所以神圣和正义得 不到崇尚,便有了假药、假酒 ……
畏惧是一种智慧,一门艺术,畏惧是一份“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的庄严。人的一生,与历史长河相比就 是一瞬,倘若在这一瞬能恪守畏惧的情怀,我们便能拥有明净的心灵,心存畏惧,你绝不会因此而卑微, 反而在困难与对手面前变得更加强大。
那么,就让我们每个人都心存一份敬畏吧!
【详解】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对于材料作文, 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 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 能胜出。
【审题】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可从材料中提取出与害怕敬畏和没有敬畏的后果这方面的信息,然后构 思即可。改造自然应有所敬畏,为官掌权应有所敬畏,为人处世要有所敬畏,不越雷池、不睬底线、不闯 禁区…我们要敬畏自然、敬畏良知、敬畏道德、敬畏法律、敬畏社会规则、敬畏真理、敬畏正义、敬畏权 威、敬畏师长……一个人没有畏惧就可能疯狂;如果一个团体没有畏惧可能走向灭亡。一个国家也一样。
【立意】人应当有所害怕有所敬畏有所畏惧;人不能为所欲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对长辈心怀敬 意等与材料内涵有关联的立意;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要敢想敢干,不要前怕狼后怕虎,要敢于挑战自我、 超越自我,不怕挫折困难,不畏权势压迫等与材料的思想倾向完全相悖的立意。
【结构】文章开头阐述中心论点:“在我们的心中,仍应有一丝畏惧”,接着分析“所谓的这份畏惧”是
指什么,接着论证“人应畏惧自然” 、“人应畏惧对手”。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 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举例恰当,逻辑性强,说理透彻,且语言简洁生动,是一篇规范 的议论文。
【素材】1.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北方的狼。狼带着小狼过河, 怎么办呢 要是只有一只小狼, 它会把它叨在嘴里。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 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 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 ——毕淑敏《母狼的智慧》
2.意大利一位女科学家独自背上行囊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她走出沙漠的那一刻,双脚跪地,表 情漠然。当记者问她在征服了沙漠后为什么要跪下来时, 她告诉记者:“我在感谢塔克拉玛干沙漠允许我通 过!”这位女科学家自始至终对沙漠抱着一种敬畏的态度,这是一种非常虔诚的态度,即使她走出了沙漠,
仍要感谢大自然给予她这个机会。 ——张洁《敬畏大自然》
3.回想起猎人看到母兔向他下跪乞怜而折断猎枪誓死不再打猎的场景,更加感到生命的庄严。敬畏生
命,猎人竟然无法扣动猎枪的扳机,难道不是人类天生的对生命的敬畏驱使他放弃自己原本喜爱的职业吗 沙丘里傲然挺立的胡杨,在狂风沙暴中用自己的身躯筑成一道铜墙铁壁。还有那初春时期迎风飞舞的杨絮, 为了生命的延续,种族的繁衍,不惜一切代价地让自己薄弱的身躯任凭狂风吹拂,只为寻求一方泥土,生 根,发芽,成长。有人因为他们热泪盈眶。我想,任何珍惜生命的人见到胡杨、杨絮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敬 畏之情。 ——叶力士《敬畏生命》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 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 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
进行适当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 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 ③有话可说。
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大众网海报新闻上海 7 月 16 日讯(记者庄滨滨)上海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新规施行半月有余, 由“拎不清 ”到“拎得清 ”,上海人民忙得不亦乐乎,也成功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垃圾分类热情,多地开始 试点推行垃圾分类。
材料二:西安市东城区某小区多年负责垃圾处理的老工人刘大叔对记者展示伤痕累累的双手,他说, 玻璃、竹签、铁丝铁钉之外,还面临着药物侵害或者不明物辐射的危险。
材料三:日本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不仅为了营造整洁的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 对资源回收利用。
近期,全民讨论垃圾分类,学校要组织一场垃圾投放和垃圾分类的动员大会,请你根据以上材料,通 过思考写一篇大会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垃圾分类,让家园更美好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我是来自某中学的的李冰儿,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对环保的一些见解和做法。今天我演讲的题目 是“垃圾分类让我们的家园更美 ”。
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的申奥口号吧?——绿色奥运,绿色北京。但就在我们不断种树、为北京增添 绿色的时候,我们也在消耗着大量资源,制造了越来越多的垃圾。怎样才能减少垃圾的危害,让我们的生 活更加洁净美好呢?垃圾分类是最好的答案。作为一名来自绿色学校的学生,我和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的努 力和尝试:
首先,在家里,我协助父母将生活垃圾分类。每天,我都将不同的垃圾投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 如厨房垃圾和灰土等我会投进黄色的“不可回收 ”垃圾桶里,玻璃、金属、塑料等我会投进绿色的可回收
垃圾桶里,用完的废电池,我则一定要送到蓝色的专门回收有害物品的垃圾桶里,因为他们会对土壤和水
源造成极大的危害。
其次,在学校里,我积极组织同学收集可再生废品,并且循环利用书本等学习资源。有人把垃圾比 喻成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怎样才能将它化敌为友呢?我在教室里放了一个大纸箱,用来收集同学们废弃 的饮料瓶、用完的作业本和旧报纸等,因为它们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所以我们捡回来的不只是一张张废纸 和一个个塑料瓶,而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森林和河流啊!我们还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将课本、 磁带、光盘等学习资料循环使用。
最后但也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主动担任了学校的环保宣传员,动员更多的同学参加到垃圾分类和保 护环境的工作中来。我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和展板以及校园广播等方式号召全校同学进行垃圾分类。我们 还走进周边社区,向社区居民们宣传如何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响应。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虽然我们还未成年,我们的力量还很有限,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己做 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地球增添一抹绿色,抚平一块伤疤,它一定会成为你我最美丽的家园!
谢谢大家!
【详解】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是指应考者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材料 主旨,确定作答文章的主题,及其所要表达的观点。
【审题】本题材料包括三则信息和作文要求:
第一则:上海市在垃圾分类新规实施半月之后,上海人民已明白垃圾分类的要求,正积极投入此项工 作,多处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第二则:过去垃圾不分类,负责垃圾处理的老工人刘大叔身受其苦。
第三则:日本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收到很好的效果。
要求在垃圾投放和垃圾分类的动员大会上作演讲倡导垃圾分类工作。
材料分析可知,本文要写成演讲稿的形式。内容上要倡导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参考立意:
(1)在人与垃圾的战役中,人们要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2)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 之一。
(3)垃圾,城市中那无处安放的美。
素材准备:
垃圾分类的意义: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 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处置量,实现垃 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1、减少垃圾
所谓垃圾其实都是资源,当你放错了位置时它才是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旧衣 物都可以回收加工后再变成相应的原料;剩饭、剩菜、瓜果皮核加工处理后可以变成有机肥,生产绿色蔬菜、 粮食;旧家电、手机可以拆解提取宝贵的稀有金属等原材料;旧家具可以维修、重组后在二手市场再销售;甚
至装修垃圾也可以成为填海、填坑的宝贵材料;其它可燃性高的垃圾可以去焚烧发电;实在处理不了的垃圾再
去填埋。在瑞典等发达国家,进行填埋的垃圾只占该国垃圾总量的百分之一,而在我国填埋的垃圾高达百 分之九十,占用土地上万亩。可见通过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的垃圾分门别类交给相关企业、单位去处理, 将会有效减少真正垃圾的数量。
2、节省资源
我们的森林越来越少,因为树木都被砍伐作为原料;我们的石油需要大量进口,因为自己产的石油 不够用;我们的山越来越秃,因为对矿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果使用过的商品最终是被永久废弃,那 么为了持续的生产,就只能消耗更多的、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但是,如果把使用过的商品回收分解加工变 成原料,就可以使之循环使用,有效的减少对树木、石油、矿产等资源的依赖。据研究, 1 吨废塑料可回 炼 600 公斤的柴油;回收 1500 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 1200 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 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 20 吨铝矿。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 300 万吨废钢铁,600 万吨废纸没得到 利用。而我们经常随手丢弃的废干电池,每年就有 60 多亿只,里面总共含有 7 万多吨锌, 10 万吨二氧化
锰。这些资源如果都能被重新利用,将会成为巨大的社会财富。
3、避免污染
垃圾不仅有碍观瞻、影响城市形象,有些垃圾还具有有毒有害性,例如前面提到的塑料会使土壤 板结,焚烧塑料会产生高致癌物二噁英;镍镉电池中的镉、铅蓄电池中的铅、碱性锌锰电池中作为添加剂的 汞等都是有毒金属,据研究,一块镍镉电池中的镉就可以污染三个标准游泳池中的水;化妆品、油漆、日光 灯管、节能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处理不当都是环境杀手, 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通过垃圾分类, 这些物质可以集中到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有些有毒有害垃圾经过处理后还可以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使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而这一切只需要我们的举手之劳。 垃圾分类的解决办法:
面对此现状,首先一定要尽快规范拾荒者的经营行为,加强引导和管理,在使其减少对社会不良影响 的前提下,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经营企业的转变,充分发挥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必须 建立更加超前的消费者分类回收体系。
第一、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
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消费者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阐明垃圾对社会生 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消费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同时教会消费者垃圾分类 的知识,使消费者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第二、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
可将一个垃圾桶分割成几个隔段或建立几个独立的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应逐步细化。垃圾分类搞得 越细越精,越有利于回收利用。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玻璃、纸、塑料和金属类包装垃圾、植 物垃圾、生活垃圾、电池灯泡等特殊的垃圾。垃圾桶上必须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指导消费者 使用。垃圾桶也可以成为企业广告的载体,企业可以承担制作费用。
社区回收站可由社区物业或居委会负责管理,建立现代社区的垃圾经营和回收服务功能,使垃圾回收 成为其创收的途径,贴补消费者卫生保洁费用的不足。政府可实行减免经营税的倾斜政策,来调动社区的 管理积极性。新建小区更是要合理规划垃圾回收站,逐渐成为审批和验收的必备条件,强化新型社区的综
合功能。
第三、改善垃圾储运形式。
对一些体积大的垃圾,应该压缩后进行储运。尤应注意的是,要对环卫局的垃圾回收车进行分隔式的 改造,分类装载垃圾。充分发挥原有垃圾回收渠道的作用,将可再生利用的垃圾转卖到企业。另外,建立 垃圾下游产业的专门回收队伍,由厂家直接回收,实现多渠道回收,引入价格和服务的竞争机制,以此提 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垃圾的回收率。
第四、实行家庭短期收集,定期分时段分类回收
可以将垃圾分类一星期内暂时由家庭保管,环卫每天早晨收集容易腐烂的菜叶等餐厨垃圾,每天中午 收集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下午收集建筑垃圾,晚上收集其他垃圾。社区或物业管理部门定期对新来户上 门指导或发宣传册,让居民都知道如何垃圾分类。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定期播放学习国外环保收集垃圾的 视频,提高本地区居民的素质,养成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的习惯。
行文结构:
这是一篇演讲稿,写作时需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明确演讲的对象,要明确演讲者的身份,要有恰
当的问候语。正文部分,先陈述垃圾分类的意义,再指出垃圾分析的方法,突出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为 了节约资源,为了我们的环境更美好,做垃圾分类的积极行动者。文章作为演讲稿,要起到一定的宣传鼓 动作用。
【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 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 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 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 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
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 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 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 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度”可以理解为气度、法度、限度、知名度、透明度等等,甚至它可以作动词,指使众生从生死烦恼
中解脱出来,到达自在的境界。
对于“度”,你有怎样的认识呢?请根据上述文字,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凡事皆有度
国外有谚“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比人多跑一步的人是圣人,比人多跑两步的是疯子”。国内有谚“欲 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过犹不及”。这些民谚都是在讲“度” 的。人生智慧,你可以道出千条万条,但 最重要的一条是“凡事皆有度”。
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 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而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水的沸点是摄氏一百度,水的凝 点是摄氏零度。从摄氏零度到摄氏一百度是水的温度范围,过了这个度,水要么变成水蒸气,要么变成冰。
人生活在“度” 中。我的追求是自由。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由,他还有幸福和快乐可谈吗?他还可能有
所作为吗?但是,自由是度中的自由,过度的自由就会失去自由。一根弹簧在其弹性限度以内,怎么拉都
行,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弹簧就无法复原了。
做人做事,为人处事也有一个“度” 的问题,“度” 的这一边可能是一片灿烂,而“度” 的那一边却可能是乌 云密布,日常生活中的“度”,几乎处处可见。例如喝酒,朋友们聚在一起喝点酒,聊聊天,交流信息,增 进感情,本是人生的一件快事。但酒一过度就要出事了,轻者出洋相,重者伤和气,更有甚者伤身体,误 正事。例如说话,说话也有度。话不可不说,不可多说。古希腊哲人苏拉格底说:“人有双耳双眼一口哪能 就应该多听多看慎言,言多必失。”开玩笑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润滑剂,但是忌过度,一过度必伤感情。幽默 的言谈令人快活,一过度就变成庸俗或是尖刻。
可见,恰到好处才是真。不及,真的不全面,过了,超过是适用范围,真理就变成了谬误。行善有范 围,岂能像唐僧那样对妖怪讲慈悲,岂能东郭先生那样对恶狼讲善良,岂能像伊索寓言中那位农夫对毒蛇 讲怜悯。对恶人的善良就是对人民的犯罪。有“度”才有“和谐”。
艺术讲究度,科学讲究度,生活讲究度,经商讲究度,人生讲究度。古今中外的仁者智者、贤人哲人
在他们的学说中都有对“度” 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讲“度”,例如量变到一定程度下才
会发生质变。儒学讲究中庸,不偏不倚。
您瞧,“度”难道不是人生大智慧吗?守度难道不是人生最重要的方略和品德吗? 许多事本身很难评价 其正确或是错误。“度” 的这一边,事就做对了,一过了度,事就做得不对了。记住,凡事皆有度。
【详解】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意境对“度”有了较好的 解释:“度”可以理解为气度、法度、限度、知名度、透明度等等,甚至它可以作动词,指使众生从生死烦 恼中解脱出来,到达自在的境界。写作要求:谈谈对“度的认识。审题立意:首先“度”作名词时,有气度、 法度、限度、知名度、透明度等多个意思,由此可以立意:做人要有气度;对人对事要宽容;凡是都有法 度;要姿态做人做事;凡事不可过度,没要适可而止;知名度会不会成为人炫耀的资本;政府为民做事要 有透明度……“度”都动词,立意为:度过阴霾;用心度过人生的劫难……体裁要求: 1.写议论文:( 1)选 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 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 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文章的开
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 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 写作即可。
【点睛】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 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即审题 的全过程。2. 材料作文中的“要求部分”分析:(1)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考生要对本材料作一个全面的理 解,整体感知。(2) “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考生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一个片段来思 考,或一个角度去切入,并深入挖掘。(3)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这是对行文范围的一种限制, 脱离了这个限制来写任何内容都是离题的。3. 新材料作文所举材料的类型:( 1)文字材料类。社会时事 型:新闻事件、校园生活。文学作品型:故事寓意型、故事事理型、多则故事型。理论观点型:观点论题 型、名言警句观点型、名言警句寓意型。( 2)非文字材料类。漫画类。对其分类的解析:1、社会时事型。 倾向指最近时间阶段所发生的生活、校园、家庭等方面的有意义或有争议的热点的社会新闻时事或故事,
材料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 2、文学作品型。材料一般依托一个已经成型的文学类作品,如
寓言、故事、诗歌等,材料具有隐喻性、多义性和哲理性。充满寓意和思辨色彩的材料,能启发学生对生 活有一些哲理思考。所给的材料是一则或多则。3、理论观点型。分为“观点型”和“寓意型” ,非名人名言的 材料称之为“观点论题型”,名言警句型的材料再分为“观点型”和“寓意型”。这类材料有的是对理论观点和名 言警句的直接引用,有的是经过若干提升,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观点材料。这类材料有很强的理论深度和思 辨性,可以引导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调动多角度、多层次的生活体验,从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思考。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新版《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6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条例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实施全城全年禁猎,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例还在严管野生动物交易利 用、严控人工繁育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
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如今,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或中
间宿主,被认为与蝙蝠或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有关。纵观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全球重大疫情,几乎每一次都与
野生动物有关。
材料三:最近,全球媒体都不约而同地报道了一个现象:受全球疫情蔓延影响,人们的外出活动普遍 减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野生动物得到了更多生存空间,自然环境也迎来自行修复的机会。
对于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天地行之有道,妄自贪痴可休矣
“武汉肺炎病例”在引起担忧的同时,也勾起国人对十七年前 SARS 浩劫的惨痛记忆。病情出现时, 它们 有相似的开头:一个病人出现,一系列人传染,由一至百呈“井喷式”增长;回顾病源时,更有相似的起因: 国家卫健委指出,病毒是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有人都在关注开始肆虐的疾 病如何防控,我们也应注意到疾病的由来,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从源头上遏制病毒。
纵观近几十年新型传染病的发源,艾滋病毒来自于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来自于恒河猴,埃博拉和
H1N9 禽流感这些更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动物有关。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与随后十余名病人都来 自野生动物市场,而多年前 SARS 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厨师……这些事实无一不告诉我们:捕食“野 味”是病毒传播关键的一环。
因此,在屡次发生的血的教训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拒绝追求“野味”。从前我们呼吁保护野生动物,只 是关注它的生态意义,还是有一些人不以为意,我行我素;如今这些传染病提醒我们,拒绝捕食野生动物, 不仅关乎生态,更关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贪念、痴昧引起的后果来之迅速,更是来势汹汹。对此,我们要 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不抱猎奇心理。国人对“野味” 的嗜好,有文化心理、传统以及中医药文化 影响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掷千金的珍稀野生肉类当做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这样的“排面”建 立在一条条原本在自然中灵动的生命和一个个潜在的病毒威胁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吗?答案不言而喻。
其次要明确捕食野生动物的危害,不抱侥幸心理。在记者卧底的一个“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汉
疫情,一群友回复“该吃吃该喝喝,没那么容易来我头上”。总有人不相信野生动物会传播疾病,或者说是
不相信传播病毒的野生动物就是自己接触的这只,抱着侥幸心理。可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经济损失动辄 数千亿,生命的代价更是无法衡量。
最后还要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不抱自大心理。天行有常,万物都在其该在的位置,维持天地的 周转。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来动物共同进化出了特殊抗体,而新鲜宿主人类却对它们毫无招架之力。 如果不是人类自高自大,把自己当做主宰而任由欲望膨胀,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狸摆上餐桌,悲剧 也许就不会发生。
圣雄甘地曾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每一次无节制的 索取,大自然都会要求偿还。所以,我们要遵循天地运行之道,遏制自己的贪痴之念,还野生动物生存的 空间,也给人类一个明媚的未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 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审题】本次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的内容是从立法的角度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材料二涉及
野生动物传播病毒的危害性,材料三则反映了疫情下生态环境变好的现状。这三则材料其实都是围绕人该 如何与野生动物相处展开。立意的时候,要考虑到多则材料之间的相关性,透过材料的表象去更深入的思 考。要考虑到野生动物传播病毒的原因,例如食用野生动物等,以及产生的非法盗猎活动和对生态环境的 破坏。疫情下环境的变好固然对人和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反映出,这是人类的一种被动的行为。如果疫 情结束,这种状况会不会被改变?如何让人类与动物和谐共生,如何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除了从立法的 角度采取措施,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把三者结合起来谈感受则是最佳立意,三者中围绕“保护野生动物”有 所侧重也可以。
参考立意:尊重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要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境界;拒绝捕食野 生动物,还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友好共生、和谐共存。
行文结构:首先拟定标题,如 “天地行之有道,妄自贪痴可休矣”;然后由疫情开篇,分析病毒传播的 原因,接着从三个方面指出该如何去做;最后收束全篇,发出呼吁,呼应标题。
素材:
相关时评 1:
疫情下生态环境变好,疫情结束后呢
北京青年报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泰国实施了封锁令,曾经熙熙攘攘的海滩空无一人。受人类的影响减小, 泰国政府在普吉岛陆续发现了 11 个棱皮龟巢(一种稀有海龟),数量为 20 年来之最。
疫情之下,人类退缩了,也为其他生物让出了空间,使得环境和生态都变好了。泰国的棱皮龟并非个 例,此前封城后的意大利威尼斯河水清了,天更蓝了,水中的游鱼增多,还出现了白天鹅的回归。疫情中, 人退动物进,美洲狮走上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街头;袋鼠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空荡荡的街道上四处蹦跶; 野猪也在以色列海法的街道上狂奔;群鹿在日本街头游荡 ……
人类把自我禁锢起来,出让了空间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让生态和环境达到了人们千方百计想要达 到的理想状态,这固然对人和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反映出,这是人类的一种被动的行为。如果疫情结束,
人们的报复性消费上来,生态和环境还会这么好吗?答案可能都不用多想。
而且,即便是现在人类自我禁锢后生态环境变好了,也隐藏着危机。过去认为,气候变暖和人类的肆 意扩张行为压缩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才使得人与动物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导致了多种疾病的产生,如 眼下的新冠肺炎( COVID-19)和之前的埃博拉等,都是从动物传播到人。
但是,在人类出让空间后,动物进城,人即便不与动物亲密接触,但由于动物身上携带的多种病原微 生物,是否也会造成一些人兽共患病。此外,还有猛兽,如豹子、野猪入城可能对人造成伤害。
另一方面,当疫情结束后,报复性生产和消费将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反弹,甚至比疫情之前的排放还 要多。这方面早就有前车之鉴。 2008 年全球出现金融危机,人类活动减少,因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2008-2009 年期间下降,但在经济复苏后,由于有拉动经济并把损失的财富弥补回来的驱动,生产和消费 大增,二氧化碳排放又猛增了 5.1%。由此,环境再次成为经济的牺牲品。
由于疫情,很多人失业,各种经济活动停止,疫情结束后,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会是生产和消费 第一,也会自觉或不自觉无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因此,疫情平息后如何在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健
康与保护生态和环境之间找到平衡,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然,人类未必要出让城市,因为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可以考虑如何让小型动物在城市与人类 共存。而且,如果能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适当地让出一部分空间,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有更高的效率。
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此次疫情启发和教会人类的是,就像绘画一样,留白一定的地球空间,不仅可 以消除人类贪婪的坏名声,还可以让人与其他生物共赢。
相关时评 2:
京版“禁野令”6 月 1 日起施行 猎捕滥食野生动物最高可处 20 倍罚款
4 月 24 日下午,《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 将于 2020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条例规定, 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和列入名录的水生野生动物,猎捕滥食野 生动物最高可处猎获物价值 20 倍罚款。此外, 将设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发现野生动物疫情可能 感染人群的,卫健部门应当对区域内易感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此外,考虑到餐饮服务提供者是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重要环节,需要有效进行监管。条例特别提
出,酒楼、饭店、餐厅、民宿、会所、食堂等餐饮服务提供者, 对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不得购买、
储存、加工、出售或者提供来料加工服务。
同时,在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商品交易场所、网络交易平台,违法买卖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列入名录的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也被明令禁止。
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
有研究表明,超过 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为加强预防管理,条例要求,在野生动物集中分布 区域、迁徙洄游通道、人工繁育场所、收容救护场所,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疫病传播风险较大的场所,设立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组织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测和预报等工作。
一旦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及时互相通报相关信息。 发现野生动物疫情可能感染人群的,卫健部门还应当对易感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鼓励个人参与野保志愿服务
面对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热情,市人大农村委员会提出,本市野生动物保护社会组织多,公众参
与需求强,应当丰富公众参与渠道,保障公众知情权,加强公众参与引导。
条例规定,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通过捐赠、资助、志愿服务、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 管理活动。
擅自放生最高罚 1 万元
个人随意放生野生动物,可能会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为此,条例指出,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可以会同 有关社会团体根据需要,组织单位和个人进行野生动物放归、增殖放流活动。禁止擅自实施放生活动,违 规的处 2000 元以上 1 万元以下罚款。
相关事例 1:
她以丛林里清晨的露珠作为甘霖,滋润一颗绿色的心;她以枝头上饱满的野果作养料,丰盈一颗绿色 的心;她以黑猩猩纯真的笑容作动力,温暖一颗绿色的心。她是珍妮古道尔,一个一生行走在丛林里,用 心给世界带来绿色的最伟大的人。
自告奋勇去研究黑猩猩,她是无所畏惧的科学家;奔走呼号去劝慰保护野生动物,她更是心怀绿色,
播撒绿色的善者。她怀揣着一颗绿色的心,从人类文明走进丛林,走进黑猩猩的世界。丛林给她的心晕抹
了一层青绿,黑猩猩给她的心莹润了一丝柔绿,她带着更为充盈的绿色的心,为世界播撒希望,播撒绿色。
她在绿色的非洲丛林行走,微笑;她与可爱的黑猩猩亲吻、嬉闹。她在一年四季常青不败的绿色中看 黑猩猩们的儿女情长,母子情深,去感受他们与古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绿色的心更为柔软,她柔软的心 也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于是世界和她一起保卫野生动物,于是世界的胸腔中也蕴藏着一颗绿色的心。
绿色是爱,是希望,珍妮古道尔用她那颗绿色的心传递爱和希望,让绿色盈满人间。
相关事例 2:
是她叫醒了被农药毒害的昆虫们,是她让我们的春天不再寂静。
她是一个有敏锐发现力的海洋生物学家,又是一个热情饱满的生态作家,美国前总统阿尔戈尔说,蕾 切尔卡逊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寂静的春天》中所关心的那些事情,她将我们带回如下在现代文明中丧失 了令人震惊的地步的基本观念: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她是一位伟大的划时代的学者,她把绿色的 种子撒播到每个人心中,让世上开满绿色的环保之花。
宾夕法尼亚那个农庄给了她充满绿色的童年,那浩瀚的海洋又洗刷了她本就纯洁的心灵。她不仅热爱
绿色,研究环保事业,更完成了把科普论文转化为大众读物的壮举,她笔下的海洋、森林都是那么美好, 令人神往,她代替这种生命的绿色向人们呐喊,呼唤人们对环境的爱,对绿色的希望。她像一个摆渡人, 在急流中把绿色的梦渡向彼岸。
她有限的生命唤起了无限的绿色,她自己渺小的身躯,爆发出了无与伦比的绿色能量,她是一个行动 者,也是一个缔造者,只要大自然还存在,她那绿色的信念将会给人们以无限希望,帮我们建设一个更美 丽的地球。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历代学者都十分重视“敬”,程颢提出 “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程 颐提出“涵养须用敬”,朱熹说“敬不是万事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至于“畏”字,明代内 阁首辅张居正这样说:“志成于惧,而荒于息。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他把有所“惧”,
看作实现人生志向的基本前提。可以说, 敬畏对于我们的道德养成,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对于我们成就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心怀敬畏
“检摄于外,整齐严肃,持守于内,主一无适。” “主一无适”便是敬,敬者是无时不敬,无时不慎的沉 稳,是恭敬炎敏坦然悠远的收敛,敬是一种人生态度,他不是黎明即起,勿多勿恋的日常习惯,也不是一 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专一治学的勤奋,它彰显一个人的境界和格局,灵魂因此而升华,心亦幻彩。
敬畏之心,是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虚怀若谷的态度。
因为有了敬畏,纵使身居高位也能明晰心中经纬,才能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贪得无厌。曾 国藩曾说,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因为时时秉持这样的理念,在攻下南京,剿灭太平天国,
手握重兵,他才能抵御诱惑,不为所动,从容写出“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样境界高远的
诗句;才有勇气将自己的号改为涤生,洗涤掉过去不好的东西,重获新生;才有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 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境界。
敬畏之心,是步履从容的沉稳和宁静致远的心态。
现代人大多失了敬畏,他们在社会网络上,肆意用道德绑架毒害他人的心灵。他们用最漫不经心的笔 触随意的宣泄着自己内心的戾气,他的不可一世,他的满心浮躁。记得那些对中国女排的声讨吗?记得那 些对明星秘闻亮起的眼睛吗?记得在葬礼上那些不合时宜的玩笑吗?庄重的场合少了静,生命的厚度便被 削弱,心也浮华起来。当世上所有人把欲望当理想,把世故当成熟,把油滑当智慧,那么社会的底线已被 击穿,所以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它不只是创造制造业精益求精的态度,更应成为我们的处世哲学。心怀敬 畏,潜心明志,沉稳,就如修补古籍的高慧云,闲看堂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陈浅优雅。
敬畏之心,是天人合一的超脱和永恒的和谐思想。
云山苍苍,江水茫茫,在这广阔的浩瀚的大千世界中,人生而如一根芦苇,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命运。
现代科技和大工业浪潮的冲刷下,打磨掉了我们心中敬畏自然的信仰大厦;而中国古典老庄哲学,天人合
一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好诠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怀一颗敬畏之心对待自然,才不会有那 愈演愈烈的生态预警。就像余秋雨先生执着追寻的生态文化一样,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 间,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
凛冬将过,万物即生,我们正青春。我们愿,学着榜样的样子,奔赴春天;怀着虔诚的敬畏,遇见更 好的自己;带着自律的力量,走向更远的地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提出“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然后通过程颢、程颐、朱熹的话对“敬”进行了解释。 程颢的话意思是“认识得到这个道理,用诚静恭敬保存它罢了”;程颐的话意思是“涵养德行需要用敬礼” ; 朱熹的话意思是“敬不是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而是做事要专注,专心致志把一件事做好做精”。此三者从
敬畏道理、涵养德行以及做事等角度对“敬” 的内容、态度等进行了解读。接着解读“畏”,通过张居正的话
进行解释,他的话意思是“志向成功于有畏惧之心,而荒废于懈怠。敬畏而不粗心大意就会思考, 思考就会 通晓最细微的问题;敬畏而不轻率,就会谨慎,谨慎就会事事成功” ,强调了“惧”对于志向的重要作用。材 料最后总结了敬畏对于人的道德、三观养成和事业的重要意义。
由此得出,本次作文应围绕“敬畏”来写。我们可以写“敬畏” 的对象、内涵, 可以分析“敬畏”对于我们青 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尤其要结合“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分析青年应有“敬畏”之心,对于事业、德 行养成、自身成长要心存敬畏,如此才能有所作为。
立意:
1.不放肆而德成,存敬意以致远。
2.以敬畏心做挚爱事。
3.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4.敬畏,在自律和自觉中成长。
5.敬畏,在自律和自觉中成长。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风景无处不在。拈花微笑,必然有一种智慧;微风细草, 必然有一分感动;平常话语,必然有一份真情;周围风景,必然有一种美丽!追求人生的风景,用周围的 风景装点人生。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
【答案】例文:
人生的风景
人生何处无风景?我们生活在滚滚红尘,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在绘写自己的风景,每个人都在欣赏 他处的风景。 我们既是风景的描绘者,也是风景的创作者。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描绘着自己的人生风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生存环境各异,人生风景也就各
不相同:或艳丽,或灰暗;或雄壮,或悲惨;或多彩,或平淡……人生的道路是崎岖坎坷的,不会像康庄大
道笔直平坦到尽头,其间有阳光灿烂,风和日丽,也会有乌云遮顶,冰寒雪冻;有春风得意,一帆风顺, 也会有厄运突来,屡遭挫败。正是这种纵横交替,才构成人生一道道绚丽多彩的风景。
懂得绘画人生风景的人,他能在顺利时不放纵,步伐稳健,谨慎前行,努力去攀登人生的目标;失意 时不气馁,坚毅顽强,勇敢拼搏,步步朝向人生的目标迈进。无论何种情况下, 眼中都有自己的靓丽风景。
懂得绘画人生风景的人,他能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和工作,用善良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世人与 尘事,用坚强勇敢的斗志去对待困难与丑恶时,因此,他必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美好的东西。他的心灵美、 语言美、行为美,自然会成为人们眼中的美丽风景。反之,一个人若以极端悲观,自私,奸诈,凶残的态 度待人处世,那么,他展现给人们的无疑是一道丑恶的风景。
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会遇到许多人,许多事,因此,我们不仅要努力绘画自己的风景,也还要懂得和 善于欣赏他处风景。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欣赏沿途上的种种风景,这话虽然解读有误,但有合理之处。因为在人生
道路的每一处,即使是在最困难的站段,也总会有美好景致在。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一个会欣赏风景的
人,他会用好的心境,从好的角度去观赏风景,从中获得美的感受,让人生变得更加亮丽。
即使对于同一风景,在不同人的眼中,其视觉与感悟也各不同。怀着积极向上,豁达明朗的心态去观赏, 则能发现原来景致极美,身置其中心怡神扬,如痴如醉;带着悲观消沉,世俗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则会对 风景格格不入,难以溶合其中,真切感受景色的美丽,获得美的享受。
人生景色如何,全在人的心态。 “秋风秋雨愁煞人”“枫叶狄花秋瑟瑟”,“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秋天的景色,在人们的眼里常常是西风萧瑟,草 木枯萎,苍夷满目的,古往今来,诗人多以悲伤,凄然、失落、无奈之情咏之。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不 然,“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一反秋天萧条,寂寥, 死气沉沉的感觉,向人们展示的是一幅晴空之中,秋鹤排云直上,顽强奋斗,矫健凌厉的雄姿和不似春天 又胜似春天的壮美秋景图!
景色到处都有,就看你心中有没有景,看你会不会用心去赏景。心中若有景,眼中则有景,人生则有
景。
心若能有真善美,人生何处无风景!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
本次作文的命题方式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提示语,二是具体的写作要求。这种命题方式体现了充 分的开放性与一定的限制性有机结合的原则。提示语有一定的点醒与启发作用,力求引导考生把文章写得 富有真情实感,有相当的思想深度。提示语仅是举例,并不限制考生的回忆、思考、联想、想象的空间。 提示语中说风景无处不在:拈花微笑,必然有一种智慧;微风细草,必然有一分感动;平常话语,必然有 一份真情;周围风景,必然有一种美丽!追求人生的风景,用周围的风景装点人生。从中可以看出,人生 的彻悟是风景,让人学会智慧;细小的景物是风景,让人学会感动;平淡的话语是风景,让人感受真情; 周围随处可见的景物是风景。人生应当追求风景,追求智慧、通达、真情、平淡等风景,让其点缀自己的 人生。
具体过程:
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是“风景”,这就明确了本次作文的写作重点。“风景”话题很宽泛,春天姹紫嫣红的 鲜花,冬天粉妆玉砌的世界是风景;早晨喷薄而出的红日,傍晚映红天空的晚霞是风景;山上高耸入云的 树木,水中追逐嬉戏的鱼虾是风景;林中的鸟鸣、枝头的绿叶、湖中的夕阳……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 的风景。人类社会生活又何尝不是风景?和睦相处的邻里是风景,安逸温馨的家庭是风景,积极进取的学 校是风景,团结合作的集体是风景……自然的风景,考生要能从寻常的美景中悟出深刻的哲理,抒发感人的 情怀;社会的风景,考生可以激扬文字,藏否人物,褒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而以上的风景都要与“人生” 密切关联,都要能“装点”人生,不能单独为“风景”而“风景”。综上,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立意。
抓住材料关键词:风景
【立意】“风景”可以是成长过程中磨难;朋友亲人的关爱;长者教授的人生智慧;自然风景;书中的 文化、知识等。
【素材】1、人世间最美的风景莫过于人生, 因为人生是靠心灵旅行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只不过是美
丽心灵的外化!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可见人生的风景是多么美妙。
2、风景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最平凡的自然——被雨滴打湿的蝴蝶,阳光下采蜜的蜂儿,嫩叶上未蒸发 的露珠……这些看似平凡甚至很不起眼的事物,一旦你用心去体会,你会发现这一切风景原来很美!比如夏 天的蝉鸣,它在地下七年的黑暗生活,为的只是在光明中长鸣一季。这些普通的风景无不让我们深深感动。
3、人生, 充满了真切的话语和缤纷的云彩,它们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这些都是人一生所 看到的风景。有些风景很特别,也许是值得你一生去寻觅的。人生有时像一场旅行,沿途的风光使人心旷 神怡。那么,我的一生之中要看到的风景又是哪些呢 我思索着。
4、人间何处无风景呢 人间处处是风景!人的一生就是一道绮丽多姿,绚烂缤纷的风景!这道风景纯真 快乐,这道风景朝气蓬勃,这道风景豪迈沉稳,这道风景幸福温暖,这道风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经历,这 道风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欣赏,这道风景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
5、夕阳西下, 落日将海滩渲染成了菊红色,有了一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壮观,背 着篮筐在海滩上拾着小贝壳的孩子们,在沙滩上留下了他们可爱的小脚印,洒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他们
迎着海浪,追逐着浪花。落日熔金, 一对携手漫步的老人徐徐走来,一幅美丽幸福的的画面就此瞬间定格。
这就是人生的风景。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 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两个分论点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 此题可围绕“我们既是风景的描绘者,也是风景的创作者”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论证“我们描绘自己的人 生风景” 的必要性,然后论证“我们还要懂得和善于欣赏他处风景” 的重要性。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 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 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 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 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 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
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
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 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 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 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 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 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 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