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主题分类范文题解(审题立意)49 同生共荣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主题分类范文题解(审题立意)49 同生共荣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1 13: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同生共荣
写作技巧
1. 理解主题:首先,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作文的主题。"同生共荣"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共同生存、共同繁 荣的理念,它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 在写作时,你需要从这些角度出发, 探讨如何在各种关系中实现和谐共生。
2. 明确立场:在理解主题后,你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是支持同生共荣的理念, 还是反对并希望提出 其他的解决方案?你的立场将决定你的作文的整体方向和论述的重点。
3. 收集素材:素材是支撑你观点的重要证据。你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 或者观察生活,收 集与主题相关的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是具体的例子,也可以是名人名言,或者是科学研究的结果。
4. 构建框架:在写作之前,你应该先构建一个清晰的框架。这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开 头,你需要提出你的观点,并简要介绍你的论证思路。在主体部分,你需要详细论述你的观点,并用素材
来支撑你的观点。在结尾部分,你需要总结你的观点,并提出你的建议或期望。
5. 注意语言:作文的语言应该清晰、准确、生动。你需要用具体的词汇和句子来描述你的观点,而不 是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语言。此外,你也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来增强你的论述力 度。
必背范文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一直积极参与“语文主题学习 ”实验,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需要关注的“关键词 ”有:自主、合作、 开放、质疑、海量阅读、个性化阅读、思维碰撞、情感体验、精神成长、人文性。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写一篇文章来呈现你所认识的“语文主题学习”。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 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阅读使人升华
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就是阅读能够让人进入更高更美的境界,使人神采飞扬,气度非凡,
口吐莲花。所以说阅读能使生命得到升华。阅读可以增长知识, 使人的精神得到充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 梯” ,“书山有路勤为径”这都是在强调书的重要性,可是光有书不读也没用,因此阅读才是重中之重。互联 网的发展使现代人不愿记忆,产生了依赖性而认为不用记忆,所以导致了不少人“腹无多少知识”。那些怕 动脑筋的人甚至写作业,写作文也习惯于从网上生搬硬抄,可任务完成后, 自己又有多少收获呢,所以只有 通过阅读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才能做到“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们不能做 书籍的奴隶,只有一具空壳,而应该通过阅读将书中的知识化为充实我们生命的灵魂,使生活充满生气, 所以说,阅读能使人的精神得到
充实。阅读可以使人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内涵。培根曾经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道德使 人高尚,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这些都离不开阅读, 唯有阅读才能使人从 书中汲取到精华。不爱阅读的人往往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在为人处事方面都差人一截,就体现出了 一个人有没有内涵。内涵是衡量人的标准之一,有内涵的人高尚,优雅,走到哪里都有人喜欢;反之,没有
内涵的人粗俗、浅陋,往往让人生厌。因此,我们要通过阅读使自己成为有内涵的人。通过阅读使自己的
生命内涵充盈。阅读能涵养人的品性。《论语》、《孟子》、《弟子规》、《道德经》等都是圣贤们用来 规范人们的行为,提升人的修养的典籍。一个人的修养是用来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通过阅读,我们可 以学到为人的标准,并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使心灵得到洗礼,能力得到提升;可以使人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行为得到约束,举止得到规范。阅读可以提升人的修养,涵养人的品性。阅读可 以使生命的脚步放慢,让浮躁的心灵得到慰藉,让空洞的灵魂得到充实,让我们与书为友,与阅读同行, 与高雅并存。阅读使人升华。
【详解】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说的是在“语文主题学习” 实验中,发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的“关键词”:自主、合作、开放、质疑、海量阅读、个性化阅读、思维碰 撞、情感体验、精神成长、人文性。写作要求: 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写一篇文章来呈现你所认识的“语 文主题学习”。参考立意: ①“语文主题学习” 的方式: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②学会质疑,展示阅 读个性化。 ③海量阅读与个性化阅读相结合。 ④“语文主题学习” 的目的是情感体验与精神成长。 ⑤只有
阅读才会有思维碰撞和精神成长。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
(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 材料。 2、写记叙文:( 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 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 心)。( 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 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 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 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 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 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 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
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
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 国庆档国产大片《我和我的祖国》在全国上映,猫眼公布数据显示,仅用时 6 天 8 时 48 分, 电 影《我和我的祖国》票房破 20 亿元。此外该片目前在猫眼的评分高达 9.7 分。另外,《中国机长》票房 17.2 亿元,《攀登者》票房 7.3 亿元。猫眼专业版数据还指出,国庆假期第 6 天,国庆档国产大片的观影 人次已突破一亿,也是国庆档历史上观影人次首次破亿,并超越 2017 年及以前历年春节档观影总人次。
《我和我的祖国》在国外的表现,也是超级火爆,创造了特别盛大的场景包场。德国一家影院工作者 介绍,十一连续几天的票,在十一当天几个小时内就全部售光,而在荷兰,4000 张电影票,也仅在预售阶 段就被迅速抢购一空。
这些中国电影为何如此火遍全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谈谈你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中心,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
点赞,《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等一系列电影的上映,火爆国内外。《我和我的祖国》7 个部分,讲述了 7 组普通 人与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香港回归等重大历史时刻息息相关的经历。每个部分故事不同、叙述 方式不同,但都以小人物见证了大时代,诠释了大国与小家的辩证法。这种平视的视角、柔软的表达方式, 更能展现出普通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也自然能引发大家发自肺腑的共鸣。
主要是因为选材和这个题材与人民相呼。近年来, 高口碑的主旋律电影层出不穷,前年的《战狼 2》, 去年的《红海行动》等都曾火爆荧屏,让观众意识到主旋律电影原来还可以这么拍,扭转了观众对主旋律 电影枯燥乏味的固有印象。而《我和我的祖国》虽然没有宏大的战争动作场面,也没有先进拍摄技术的应 用,但通过对故事的动情描写和人物的深刻塑造,抒发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情怀,一下子就触及观众内心 的最深处,引发强烈的感动和情感的共鸣。
主旋律电影的核心就是正能量的传播,靠的不是商业大片的视觉效果,而是内心情感得涌动,这更加
考验艺术功力。要想获得观众的认可,就必须在内容上竭尽精雕细琢,在融入情感上下足功夫。对观众来
说,最能够打动人心的无疑是在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以及能够激发强烈民族自信心 与自豪感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这样的事迹与成就数不胜数,如果能够善于从中发掘与创作, 那么就可以为主旋律电影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才有无数“我” 的幸福安乐;因为有无 数“我” 的奋斗,才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历史尘烟轮转,万家灯火依然,我们在银幕前看着剧中人,我们自 己又何尝不是剧中人。昨天, 我们和祖国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今天,我们与亲爱的祖国一同欢庆;明天, 我们仍然和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仍将与祖国共同写就更多精彩的篇章。
《我和我的祖国》的热映,展现的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好评如潮中,我们看到中国正在 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 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
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
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道材料作文题有一个明确任务,就是要求考生对“这些中国电影为何如此火遍全球” 的问题 做出原因分析。思维训练中因果论证尤为重要,需要学生展现基本的因果论证能力。分析其表面原因大致 有如下角度:
第一,电影本身的魅力。这些中国电影大多通过描写大历史中的小人物,以小切口讲述的故事细腻独 特、不落俗套,真实再现了共和国高光时刻、辉煌历程,所以电影本身就感人至深。
第二,相比其他更优秀。这些故事旨在回望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的重要历史瞬间,都具有历史怀旧意义 的经典作品,比起时下一些庸俗泛滥的西语片要更具吸引力。
第三,开放的精神。现在的中国越来越秉持开放的精神,中国故事也越来越受到外国观众的追捧,想 要了解真正的中国,也是吸引海外观众的重要原因。
当然,其根本原因是还是源自国人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和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影响力的感召。文章的论
证过程应以小见大,由实入虚,充分展现中国故事的魅力和文化自信的力量。
【立意】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啥这么火;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为中华人;为新中国取得的巨 大成就而喝彩等等。
【结构】题目切合题意,“点赞,《我和我的祖国》”,第一段联系影片内容,直接分析原因。第二段 深层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选材和这个题材与人民相呼” ;第三段“主旋律电影的核心就是正能量的传播, 靠的不是商业大片的视觉效果,而是内心情感得涌动,这更加考验艺术功力”;第四段,根本原因是爱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最后一段强调“《我和我的祖国》的热映, 展现的是我国综合国 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好评如潮中,我们看到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素材】1.《我和我的祖国》选编了 7 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新中国 70 年所经历的每一个重要历史瞬 间,而故事的主角并非都是大人物,而是看似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这些人也是这些历史时刻所不容忽视 的关键,正是他们的艰苦努力、无私奉献,才能确保这些历史时刻的顺利发生,由此践行了对国家、对民 族的真切情怀。
2.就在 10 月 1 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上 20 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 70 华诞, 红旗猎猎、万众欢腾,展现出一个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盛世图景。当影院中观众耳畔响起“我和我的祖国” 的旋律,眼前浮现出天安门的国旗冉冉升起、荒漠中的蘑菇云腾空爆炸、女排惊险一扣等一幕幕,心中怎 能不升腾起万千骄傲与自豪。正如一位时评人所言,与其说他们是在为电影买单,不如说是为共和国的英 雄们所折服,为新中国 70 年来的奋斗历程所震撼,为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喝彩。
3.艺术是现实的投射。一部影片赢得广泛共鸣,一定是具备了深刻的现实基础,一定是切中了时代的 脉动。在《白昼流星》里,哈扎布问老李这羊羔子能活吗?老李回答说:站起来了就能活,要它自己站起 来,你扶它立住,能扶多久啊,它得自己站起来。这段话说的是刚出生的幼羊,也暗喻当时刚成立的新中 国。70 年过去,我们不仅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还正在强起来。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
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 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 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 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 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 蛇添足。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深度报道,讲述了算法困局中,外卖骑手们的生死时速。在系 统平台的规训下,外卖骑手的配送时间越来越短。3 千米的距离,配送时限由 1 小时,到 45 分钟,再到 38
分钟……为此,文章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现代化的外卖系统提高了效率,获得了回
报;有人认为冷酷的外卖系统,需要不断优化;也有人认为外卖员不是“系统里的一个点,而是生活中的一 个人” ……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 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别让外卖骑手“拿生命送餐”
每到饭点,城市的大街小巷、商厦楼宇就会出现外卖小哥奔忙的身影。当我们享受着“美味不用等” 的 便捷时,可曾想到这背后的辛苦与风险?透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深度报道,“速度与激情”背后 的安全漏洞可见一斑。难怪有人说,外卖小哥是在“拿生命送餐”。
一个“快”字,可以说是外卖行业的立身之本,由此衍生的速度要求堪称苛刻。而现实中,附着在送餐
时间链条上的不确定因素却不少。比如,用餐高峰期,接单商家还要兼顾堂食,往往会延长外卖的出餐时
间;送餐路上,交通路况、天气条件、电梯门禁等等,每个变量都影响着抵达的速度。然而,对于不少用 户而言,如是种种都不是美食迟到的借口。在用户差评和“一路狂奔” 的安全风险之间,送餐员们往往更担 心前者,因为那意味着远超收入的罚款。只是,在这场“对赌” 中,骑手们的侥幸心理未必每次都能成功。
是谁为外卖小哥按下了“加速键”?表面看是那嘀嗒作响的倒计时,实际是激烈竞争的外卖平台以及简 单粗暴的盈利模式。三年前, 资本视外卖这一领域为风口,“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不约而同地开启了 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价格战。据统计, 曾经的三大平台全国日订单量约达 2000 万单。面对如此庞大的市 场,烧钱补贴用户的路子走不通了,拼服务就成为重要着力点,而准点率则是重中之重。在“多送多得” 的 逻辑下,外卖小哥自然是期盼多接订单。外卖平台也恰恰利用了这一心理,与其形成了你情我愿的默契。 这种业绩考量不乏合理之处,但“ 唯快是图”也无异于变相鼓励忽视安全风险的投机之举。然而,平台将本 应承担的责任转嫁成为社会风险,有失信失责之嫌;为了盈利只顾惠及客户而忽视送餐员的权益,有失德 失誉之忧。
是时候让疾驰的外卖小哥稳下来了。目前,上海、深圳等地均在探索监管模式。比如,每月向社会公
布各外卖送餐企业涉及交通违法总量及违法率,对于排名靠前的企业进行约谈。这无疑是个有益的开始。 为外卖小哥降速,接下来需要更多主体的参与、更多措施的发力, 从根本上改变外卖平台“ 唯快”背后的“ 唯 利”逻辑。外卖平台是否可以设立更为人性的考核机制, 让外卖小哥在送餐路上多一份从容;作为用户的我 们是否可以多一些体谅和理解,让“送餐路上请安全第一” 的“ 暖心备注”更多见;交警部门则要从严执法,
避免更多交通参与者为送餐员的一次任性而受损。总而言之,这条产业链上的主体相向而行,才有望让更 多美食平安抵达。
当前资本市场风起云涌,随着“饿了么”宣布合并“百度外卖”,有人说,外卖江湖进入了发展下半场。
这个下半场,不应仅仅意味着资本巨头开始了新阶段的较量,更应推动整个行业告别野蛮生长,树立起健 康有序发展的新追求。别再让外卖骑手“拿生命送餐” 的呼声,倘若能够成为外卖平台优化升级的一个契机, 将善莫大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聚焦“外卖系统”算法,指出配送时间越来越短对外卖员们的困扰。平台大数据的算法是越来越先 进了,外卖小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本是好事,可问题在于这一提速实际上是在“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 材料中,有人认为“提高了效率,获得了回报”,肯定了外卖系统的优化管理,它提高了效率,让外卖员获 得更多的回报;有人认为“需要不断优化”,则指出了外卖官方平台饿了么、美团等企业应担负起的社会责 任;有人认为“外卖员不是‘系统里的一个点,而是生活中的一个人’”,则意指不能为了赚钱,置生命安全于 不顾,从外卖小哥自身出发,他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一员,他也需要养家糊口,他的意外毁掉的将是一个家 庭。省略号则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还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对外卖小哥要多一份理解,多一 份宽容,就能让他们更从容。
对此,写作时可以从外卖配送时间这一话题出发,探讨其中蕴含的科技伦理和技术运用、社会管理问 题、人文关怀问题等。对于上述的讨论,不论持哪种观点,核心立意必须是统一的:科技发展的初衷是让
生活更便捷,更美好,而不是让人们疲于奔命,失去自我;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人都应该成为科技的主人,
而不是为外物役使,沦为技术的奴隶。
立意:
1.从消费者角度:多一份温厚,少一分苛责。
2.从系统平台的角度:多点关怀,多点担当,少点人性物化。
3.从骑手自身角度: 在“狂奔” 的路上,把握好“度”。
4.从科技角度:科技为人服务,而非人为科技服务。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澄神定虑,端已正容。 ——欧阳询
②圆而且方,方而复圆。 ——项穆
③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苏轼
④体象卓然,殊今异古。 ——张怀生
⑤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王羲之
⑥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遇真。 ——黄庭坚
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请从以上书论中选择两三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 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成功需要勇于创新
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讨厌一成不变,循规蹈矩,被各种各样的牢笼所束缚。我们尊重以前留下 来的各种规则,但是不代表我们就要一成不变地去附和,固执地墨守着成规。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需 要创新,历史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勇于创新。
早在战国时期,商鞅就提出“重农抑商”政策,这有利于当时建立和维护封建专制国家,因而,这条规 则被历代君王沿用。可是这条规则到了后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由于重农抑商,抑制了中国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让社会迟迟不能向前推进,中国始终是一个农业国。昔日的“天朝上国”逐渐被西方兴起的资本
主义工业国家甩在了身后。这是一个一味遵守不合时宜的陈规,不思创新改革所带来的惨痛教训。
到了清王朝,愚昧的封建士大夫们,非但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反而固执地力保清王朝,顽固地阻挠创 新发展。结果他们所推崇的清政府,一次次的与西方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次地将大片领土拱手 相让。现在想起,不仅仅要批判当时的统治者,更要唾弃那些愚昧地维护着封建统治的顽固分子。
以艺术领域为例,成功尤其需要创新。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著名的书法家——刘石庵和翁方纲。翁 方纲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画都有来历;而刘石庵则正好相反,他不仅苦练,还追求每一笔 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我自然的风格。有一天,翁方纲批评刘石庵的字:“他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 刘石庵却反问翁方纲:“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翁方纲顿时张口结舌。可见,重视前人、继承 前人的成果固然值得肯定,但任何一门学问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如果只会墨守成规,不敢超越半步,只会 使这门学问失去了生命力直至消失。只有学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才能使艺术不断发展,不断获得新的 生命力。这也正如齐白石老人说的那样,“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我们所熟悉的数学运算法则,都是从右到左,从低位数算到高位数,没有人质疑。可史丰收却不这样
想,他偏偏要将常规反着运用。经过无数次研究验证,他最终创造了著名的史丰收速算法。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将原用高温处理的金属,改用冷水处理,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将原 本发射上天的火箭,改造为钻井火箭,减小施工难度……通过这样多的成功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勇于向传 统规则挑战,打破陈规,会取得进步发展。
成功需要勇于创新,古代很多伟人都在为我们做着榜样,所以说,探索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才是走向 成功的必经之路啊!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 料是六句名人名言。写作立意指导:先明确每句话的内涵,然后从中迭选出有逻辑关联的两三句确定立意。 “澄神定虑,端己正容”意为排除杂念、荣辱皆忘、全神贯注, 达到人静专一的状态;“圆而且方,方而复圆” 讲为人处世上的原则性与灵活性。而“君子之道”就是这两者的统一;“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强调勤学苦练;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是指凡事应有独特的风格;“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告诫人们做事要精心谋划、胸有 成竹;“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遇真”是说要勇于创新、独具个性。可有如下立意: ①+③:排除杂
念,勤学苦练; ④+⑥:创新出成果; ②+④:讲原则,会变通,才会卓然独立; ①+⑤十④:全神贯
注、成竹在胸、才能与众不同。体裁要明确: 1.写议论文:( 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 论题或论点。( 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 述;不能照抄材料。 2.写记叙文:( 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 题目(中心)。( 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 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 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 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 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 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
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
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 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众所周知,技术是各个企业的命脉,特别是核心技术更是其竞争力所在,各国及各大企业在政策法律 资金方面都加大投入予以保护,以维持其竞争力和先进性。
华为在 5G 上的成就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公开资料显示华为在过去 10 年中为了研发 5G 已经投入了 40 亿美元,获得了 2570 个 5G 专利,占全球份额的 20%多,遥遥领先其他公司。
近日任正非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的采访时表示, 华为愿出售 5G 技术给西方国家,甚至可以是一次 性买断,拥有完全自主的修改权限,而非每年缴纳年度许可费。
任正非表示“当我们把技术全部转让以后,他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去修改代码,修改代码以后,相当于 对我们屏蔽了,对世界也屏蔽了。美国 5G 是独立的 5G,没有什么安全问题,它的安全就是管住美国公司。
不是我们公司在美国卖 5G,而是美国公司在美国卖自己的 5G。 我们希望西方能缩短往前走的平台路径,
所以许可其他公司完整拿到我们的技术。当然我们把 5G 许可权转让以后,我们会得到一部分钱,这部分钱 就如柴火一样,“柴火 ”可以把我们未来的科学研究烧得更旺。 ”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能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竞争与合作并举,才会取得共赢
华为在 5G 上的成就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但华为愿出售 5G 技术给西方国家,正如任正非所说的,“我 们把 5G 许可权转让以后,我们会得到一部分钱,这部分钱就如柴火一样,‘柴火’可以把我们未来的科学研 究烧得更旺”。只有通过竞争与合作并举,才会取得共赢的成果。
竞争,成就非凡人生。
钱晓华与师兄曾同在一条街经营饭店。面对激烈的竞争,师兄选择了退出,搬到了没有竞争的地
方去了经营。而钱晓华直面竞争,善于利用竞争,生意越做越大,最后发展成了餐饮业的巨头。相反,师
兄在没有竞争的地方生意仍不见好转,最终应经营不善而倒闭,成为了师弟旗下公司的仓库保管员。而钱 晓华通过竞争成就了非凡的人生!
合作,丰富自身内涵。
竞争可以激励人的斗志,但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如果想使自己更加强大,那么,我们就必须选 择合作。
合作是一个团队所必备的精神,通过合作,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合作,我们也可以增强总体 的实力,俗话说:众人太柴火焰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总体实力才会得到最大的发展,成功的 这堆大火才会越烧越旺,就会战胜对手,立足鳌头。
实践让我们懂得:团结合作的力量要大于每个个体的力量之和。通过合作,我们可以丰富自我,使自 己更强大;丰富团队,使团队插上翅膀,鲲鹏展翅九万里。
竞争合作,共同发展。
没有竞争的社会是冷清的,没有合作的团队是一盘散沙。只有竞争与合作并行,企业才会发展,
个人才会进步。
诺基亚公司,曾是上世纪欧洲的骄傲,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市场股票仍呈上升态。然其面对 激烈的竞争,丝毫无危机感,没有合作意识,仍坚持自己的老一套,以老大自居,不求创新飞跃。在此同 时,苹果公司正在迅速崛起,令人惊讶。但是无需惊讶,苹果的崛起是由竞争与合作产生的必然结果。在 其团队内部竭力合作,努力开发新产品的同时,苹果与微软合作,以完善自己的产品。同时也为微软带来 了巨大的利润。结果是,在竞争与合作中,两大公司都得到了发展,谋得了共赢。而诺基亚却被远远地甩 在后面。
在现今社会的大潮下,我们时代青年,应该学会竞争与合作,这是必不可少的功课。他可以帮助我们 丰富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成就非凡,亦可以帮助我们求得共赢,使自身得到更大的发展!
华为的目光是长远的,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竞争之 路,合作为上,迎接挑战,实现共赢。
【详解】审题: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分析所给的材料,根据对材料的分析来理解材料,确定立意, 构思作文。本题材料分四段,第一段强调核心技术是竞争力所在,第二段表明华为在 5G 上取得的巨大成 就,第三、第四段写了任正非在 5G 技术上的态度。但是,材料的重点应该是在第四段,尤其是最后一句 所说的“我们把 5G 许可权转让以后,我们会得到一部分钱,这部分钱就如柴火一样,‘柴火’可以把我们未 来的科学研究烧得更旺”。材料围绕着技术竞争展开, 但是真正的竞争应该是良性竞争,应该是目光长远的 打算,拓宽市场,合作带来共赢,这正是华为出售 5G 技术的目的所在。
引导语“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提醒考生在写作时要以材料为基础进行思考和写作。
题目要求“请写一篇文章”“ 明确文体”,在文体选择上具有开放性,议论文、记叙文均可,但是像材料 作文,回答“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需要结合材料论述,其实采用议论文体写作比较好 入手。
参考立意:鼓励良性竞争,合作带来共赢;注重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也应推动彼此竞争力的共同发展;
有竞争才有进步,前进路上不能缺对手;科技领先,造福人类。
结构:
材料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一看标题就能知道作者的写作中心。平 时注意积累优秀范文的标题,然后加以改造。本篇参考范文《竞争与合作并举,才会取得共赢》,标题直 接扣住了写作中心。(二)引述材料+表态+观点。参考范文情景式开头, 引材料,表明“竞争与合作并举, 才会取得共赢” 的观点。(三) 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阐述具有条理性, 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 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文章从个性竞争,到合作共赢,层层递进。(四)提出呼吁。 面对现实提出思考,联系“我们时代青年”。(五)点题,再次明确观点。
素材:
1. 高铁: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是 2005 年开工, 2008 年通车的京津城际高铁,当时长度仅为 120 公 里,但截至 2017 年,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 6800 多公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 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高铁技术正不断向外
推广,高铁的从有到无也是我国不断创新的结果。“高铁外交”:中国正积极地把东南亚和中亚国家等邻国
作为推广高速铁路的对象,构建以本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其目的在于促进煤炭和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的 进口,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香港媒体称, 中国正在与越南、缅甸和印度等 17 个周边国家洽谈修建高速 铁路,已经与多个国家达成意向,并进入探讨技术层面的阶段。高速铁路网的建成不仅对中国经济有极大 的促进作用,还可提高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
2. 共享单车:共享单车以其绿色出行、低碳环保、便捷利民的理念而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 泛的欢迎。共享单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同时遏制了黑摩的,使出行更加绿色,是 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 问题的一种好模式。但没有任何新事物是完美的,火爆的共享单车也不例外。 许多人随意停放单车,占用行车道、人行横道, 这不仅妨碍了交通,而且对城市的文明形象造成恶劣影响。 还有很多用户占为己有、恶意毁坏甚至借机行骗。共享单车投放量短期过度增多,行业内部竞争大, 且共 享单车是个烧钱的项目,监管趋严,资本开始冷静,失去供血能力的小企业面临出局。目前共享单车行业 的乱象,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新挑战。这就需要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涉及管理者、使用者、竞争对
手、运营企业、投资方等多个参与面。市场竞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要持续创新,从而
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3.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 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 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 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 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 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 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中学 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学好语文是同 学们的共同愿望。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
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写一篇文章,在“提升语文素养之我谈” 的语文学习交流会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例文: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
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免不了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或表达情感,或交流工作,或提出诉求,等等, 从出生之后的咿呀学语,到学校里的语文课,再到进入社会后的语言、文字学习和水平提高,语文让既必 不可少又一生受用,谁都不能等闲视之。
语文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语言素养说到底还是来自生活里,为更好地生活而提高,在生活的 实践中提高。课堂是我们生活的关键部分,从课本上“依葫芦画瓢”,当然是必须的,校园里朗朗读书声, 见证着我们对语文知识的饥渴、熟练掌握语言技巧的执著;但课本知识终究只是基础的,有限的,要真正 丰富语文功底,提高语文素养,就不能不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大生活”里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当然还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首选, 甚至可以说是捷径,毕竟,善于学习、
接受间接经验,才可以让我们更迅速地适应生活、提升自己。从高尔基“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儿”,我 们可以真切地领略到来自生活的比喻何等生动、贴切; 从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 何 日得秋霜”,我们可以由衷地感受到生活里语言的精彩、文字的魅力、表达的境界 ……
阅读,是学习,是积累,也是模仿,要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语言、个性文字,当然不能总是嚼别人吃过 的馒头,而必须自己沉到生活里去,感受、体验、尝试、磨炼,追求自己的原创、个性、风格和高度,否 则,就永远只能停留于别人和前人的水平,而不可能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不可能适应发展了的情境,体 现生活的多元化和多姿多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语文素养,最关键的一点或许就是热爱生活。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里,生活永远是语文知识不竭的源泉。爱生活,我们的语文水平才不至于贫乏、干 瘪;爱生活,我们的表达和创造欲望才更强烈、多维;爱生活,我们也才会真正体味到语文素养带给我们 的种种精彩。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此考题是材料式作文,这则材料先说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的作用;然后指出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 三条途径;最后说学好语文是同学们的共同愿望。考生先看材料,确定全文观点,材料已表述了命题人的 观点: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抓住材料关键词:
1.“语文素养”与“三条途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写作任务是“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 比较上述三条途径, 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一句,这里没有提到“语文素养”所以它不是写作重点。“看法” 即观点。“理由”是写作的主体,即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2.三条途径。三条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语文素养”与这“三条途径”
是什么关系呢?是目的关系。即“三条途径”是实现“提升语文素养”这个目的的手段或者方法。
【立意】根据以上分析,观点为: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 践。在“三条途径”与“语文学习体会”两个信息点中,显然“三条途径”是构成分论点的基础。写作任务明确规 定了“ 比较”三条途径,论述三条途径可以有详略之分,但绝对不能放弃其中一条,否则就是偏离题意。从 立意角度看,学生要全面把握材料,立意比较语文素养的提升的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 社会生活实践。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写出自己受益于哪种阅读,这种阅读给自己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了哪 些好处,进而肯定语文学习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只要比较三种阅读就不会跑题。
【素材】1、课堂有效教学可以培养基本技能,为提高语文素养提供方法。学生结合自己的实例就行了。
2、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都说明了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3、陆游在诗中说“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直到晚年才悟出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这是写作方面的规律,但“语文素养”应该既包含写作,也包含阅读。
3、任何事物都应该辩证地看, 大量阅读能丰富语文知识,也不一定能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核心
是语文能力。我农贸市场小商贩天天看小说,但不一定会写文章。李白的《嘲鲁儒》说得好:“鲁叟谈五经, 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经邦济国)策,茫如坠烟雾。”只读书不会用,也是枉然。
【结构】议论文:( 1 )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面对困境要从往直前。
(2)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来证明分论点。分论点:( 1)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能提升语文素 养。( 2)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 3)加强社会生活实践,能提升语文素养。然后要“联系自己 语文学习的体会”,来阐述分观点:1.课堂有效教学,能提升语文素养;2.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
3.社会生活实践,能提升语文素养。还可以从下面角度进行论述: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能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社会生活实践,能提升语文素养。然后在论述过程中列举自己学习语文 的体会。( 3)联系现实生活重申观点。(4)发出呼吁:坚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当人们面对困境时,勇 往直前会带着你飞越一座又一座高山和峻岭。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生活就会对你肃然起敬。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
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
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 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 事多人” 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 的材料,有几个“ 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 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中, 材料中明确要求“从 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其实是给出了立意的方向。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泪痕也模糊得不分明了/我的生命是艺术/有黄昏时西天的浮云/用残损的手掌祈求”
这首现代诗的作者不是人类,而是微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按照微软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的 说法,为了拥有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自 1920 年以来 519 位中国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近 10000 次, 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有人说这比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写的强多了,强烈建议取缔中 国作家协会,装一部机器人就够了。
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精准机械与鲜活自由
在现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有人认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许多职业将 会被计算机所取代。而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作为人工智能界的领军人物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说他不 担心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而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两者相比较,我更认同后者的观点,计算机向来被认为是精准的代名词,拥有高效准确等特点,但计 算机所能做到的只能是人类赋予他们的运算职能以及重复劳动,而无法进行创新和思考。这就是人类有别 于计算机的根本原因,也是人工智能所无法达到的高度,所以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事实上,伴随着人工智能的演进,许多人渐渐开始与人工智能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举例来说:当
人们身处公共场合时,绝大部分人的首选必然是拿出手机,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世界内,而对周围的
事件漠不关心,造成了雪莉·特克尔口中的群体性孤独。故而就如库克所说的那样,他们失去了价值观和同 情心。也就意味着他们同时丧失了理性的判断和浪漫的情感,成为冰冷的机器,变得像计算机一样重复单 调,失去个性。
然而,人,应该是鲜活而又自由的,生命的意义是人主动赋予的,所以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有自 己的感情。
价值观是判断力的体现,是真理和道德的共同源泉,因为只有在判断力上,人才是整个依赖于他自己 的。拥有判断力才能发现自我,探索自我,也只有这样才能孕育出不一样的生命实践。
同情心是人类内心至深的柔软,是情感流露的形式之一。内心的情感是人类自我与外界存在的联结, 而这也正是人类的生存依赖。
以上这两者是绝不可丧失的,一个鲜活自由的人,会主动追寻自己的生命形态,但若丧失了理性和情 感,人类与计算机又有何异 这样的后果是我们不能承受的,试想当每个人都活在如计算机一样冰冷的格式
化时代,所有的生命意义便也不复存在。
所以,当我们在享受人工智能为我们带来的便利生活时,切不可将自身的理性与情感弃之不顾,一味 追求精准机械,而更应该重视存在的智慧,关注自我的灵魂,让自己成为一个更鲜活,更自由的存在。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时评类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机器人写诗,有人认为超过一般作家 的水平,建议取消诗歌协会,具体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正确的看待人工智能的问题,可以立意为:机 械写诗,有形无神;机械的创作,永远取代不了人类文学;以包容之心,看待机器人写诗;文学,人类最 后的净土等等。行文时注意从材料的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有针对性,行文中联系人工智能的 其他方面,使文章有深度和广度。
点睛: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一般有三种类别, 一是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 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 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写作时注意讲究“ 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
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在写法上, 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就事论事, 就是按照事物本
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 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 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 的写作目的。
8.请从下面两则材料中任选其一完成一篇 800 字的文章。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 30 岁到 45 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 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 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财富就是万能的金钱,有人认为财富是美丽的精神家园;山间明月、石上清流是隐士的财富,
宇宙奥秘、人间万物是智者的财富;音乐是贝多芬、莫扎特的财富,色彩是达 ·芬奇、莫奈的财富;齐白 石的财富是虾,徐悲鸿的财富是马。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甚至某种痛苦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 财富。
你的财富是什么呢?请以“我的财富”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行为与位置,相互影响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都在阅读,而在普通舱侯机区的人全在玩 手机。这种现象不免引起人们的思考,人的行为与位置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首先,说位置影响了行为。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就连翻书声都很轻,大家都在阅读, 图书馆里鸦雀无声。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下刚刚进入图书馆的人也会闭上嘴巴,轻声慢步的走进来找他想看 的书。在这种比较好的环境下,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成为异类与他人不同。所以,哪怕不习惯也会让自己
融入进去眼前的环境,这说明位置影响人们的行为。
后说,行为也会影响位置。社会分为不同阶层,而这阶层的划分正是由我们的行为所决定的。爱学习 肯吃苦的人考上了好大学,以后就有了一份好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有了高收入。他所处的阶层肯定与高考 落榜没有工作的人不一样。当初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有的人有毅力肯学习,有的人贪玩游戏人生。因此, 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行为便影响了人的不同位置,也就会有不同的人生。
统而言之,行为与位置是互相影响的。不同行为的人有不同的位置, 不同位置的人有不同的行为。“物 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八个字便直白的说明了这种关系。
再说,位置行为互相转化。行为与位置的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 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毛泽东年年轻时有意在闹市中读书,他并没有因外界的喧嚣而改变自己专注的行 为,所以当我们所处这种不良位置时,一定要坚定自己的行为,不要为其所变,要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连而不妖” 的品性。相反, 国外有一知名大学的一位教授,其人学识渊博,在学术上取得较好的成就,但他 经常辱骂学生,上课时常迟到或者接听电话。最终也被该校辞退。这说明在良好位置上的人并不一定就会
拥有好的行为。我们不要因为位置的优越而忘了自己的身份,因而得意忘形。
所以,我们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不甘沉沦,心中有信念有信仰,并为实现目标努力拼 搏,增加正能量,积极向上,让自己娈得更加优秀。
朋友,如果你现在身处一个好的位置,请你更加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让你变得更加优秀吧。即使 有缺点和毛病,也不可怕,从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为自己提升到一个优秀的位置,那里有更多的更优秀 的人才,用正能量感染着你,带你一同进步。
【详解】试题分析:(一)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抓住材料中的 关键句立意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给的材料中重要关键句“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 置”。写作要求: 选准角度, 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 情况: 1、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 社会评价等 等。 2.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 行为,正如“居 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 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
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 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 的
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写议论文:(1)选择某 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 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二)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写作要求:以“我的财富”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根据材料中的内容, 仔细分析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理解。根据材料内容,财富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理解有不 同的看法。“我的”是指我通过努力而获得的,我拥有的,别人没有的,对我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东西。 根据题意,“我的”是“财富” 的限制词,文中必须写出什么是我的财富,为什么是“我的”财富,即“我” 同自己 拥有的“财富”之间的情缘或一段动人的故事,显然,这是一篇要求写出个人情感体验的文章。为此可参考 以下立意: 1.可以写“我的财富”是书,表现书给予“我”知识、精神等方面的滋养; 2.可以写“我的财富” 是我那能够博览古今、与众生交谈的心灵;3.可以写“我的财富”是“我” 的挚友,因为他陪伴着“我”成长, 和“我”一起品尝人生的滋味。写记叙文:( 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
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
点题目(中心)。( 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 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 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 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 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 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 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 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 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 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 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
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
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 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话题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提示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 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可以 得到不同的结论,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 ②观点 可能比较新颖; ③有话可说。另外, 话题作文的拟题很重要。拟题的方法有:一、添加新词法。就是在话 题关键词语的前面或后面添加新词,对其进行限制或补充,构成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题目。如“ 品味经典,品 味时尚,品味书香”等。二、巧用修辞法。巧用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方法, 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可以 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如“ 品味是首歌”。三、化用佳句法。引用俗语、格言、谚语或化用诗文 名句、流行歌曲、影视广告等, 通俗易懂,自然朴实,妙趣无穷。四是引用化用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直接引用或化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歌曲、名言警句、影视书名、影视剧名、新闻标题、电台栏目等作为
文章的题目,可以先给文章定下一种调子,给人一种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感觉。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 年 7 月 13 日,以“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为主题的 2021 年生态 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闭幕。论坛期间, 来自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就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 文明建设领域全球性、行业性话题进行了探讨,达成共识,取得多项成果。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与思考 请你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现实状况,以校团委的名义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同学们:
2020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都在坚决地打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但这场灾难还是
带走了许多生命,并使经济重创、发展受阻。而这次疫情的重要诱因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人类活动 要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埋单”。
人类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只有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人类才能与自然共生。因此, 2021 年 7 月 13 日,以“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 2021 年生态文明贵阳国 际论坛胜利召开。这次论坛收获颇丰, 来自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就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 态文明建设领域全球性、行业性话题进行了探讨,达成共识,取得多项成果。
面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校团委向大家发出倡议:
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工业革命使得西方社会发生转型而走 向了工业化发展道路,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中国要发展必须走现代化道路,但也必须克服西方工 业发展的弊端。人与自然是辩证的关系, “人靠自然生活,人也反作用于自然”,这表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而不是主宰者,我们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也该认清自我才能创造生的条件。因此,只有将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自然观落实到人的心中,将信念转化为行动,才能带来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作为 21 世纪的建设
者,我们青年应牢记这一理念,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念,构建人与自 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 “保护生态 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经济增长有了新的模式。 三代人,五十多年,塞罕坝人将飞鸟不栖的荒原变成森林覆盖率达到 80%的林海,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 质、固碳、释放氧气等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 120 亿元,并且实现了碳汇交易,这标志着塞罕坝林业生 态产品实现了市场化。塞罕坝的发展历程就是“两山”理念的生动诠释。以生态、绿色作为经济发展的抓手, 从生态效益中取得经济效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既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求,又满足了对自 然的保护。作为青年,我们先从保护校园环境做起,养成爱护树木花草的习惯,并多多向周围的人进行宣 传,让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
树立共治、共享的全民参与意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
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只有我们每一“分子”生成“像保护眼睛一样保
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来对自己负责、亦对自然负责, 人与 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才能更有力量。
人类发展的历程,从某些角度看来,人类在自然面前占尽了优势,但是究其本质,人类也没资格为所 欲为以及过分陶醉于对抗自然的胜利。毕竟“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伤害自然,也意味着毁灭自己。自然是 生命之母,我们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让中华 民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的征程中行稳致远。
同学们,让我们心中有理念,眼中有自然,用实际行动做人与自然关系的守护者,为我们保护我们共 同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倡议人:校团委
2021 年 X 月 X 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审材料:材料聚焦 2021 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围绕“人与自然” 的话题,展示了“绿色发展”“命运 共同体”“生态文明”“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关键热词, 引领我们关注“人与自然” 的关系。考生可以 从时间和空间等角度展现人与自然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成就以及出现的问题,凝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识,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痛点难点;还要思考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更要从国际论坛中感受这一问题的 迫切性,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审任务:首先明确这是一篇“倡议书”,注意“倡议书” 的格式要求;还要明确写作者的身份是“校团委”, 倡议对象是“全校同学”。写作时注意结合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倡议。
【立意】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敬畏自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3.凝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识
【素材】 1.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
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
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使各国经济社会发 展雪上加霜。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 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 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不尊重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只会遭到自然报复。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 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 局。
3.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 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我们要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 短视做法。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
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你还会说方言吗?现在很多孩子只会说普通话和英语,却不会说家乡的方言。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语 言天赋极高,他精通上海话、粤语、湖北话、四川话等多种方言。他在节目里用方言和嘉宾“套近乎 ”, 让他成为无数人的老乡,他还自费近 500 万保护方言。
不忘来路,始知归程。关于方言,你有哪些思考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道尽千万心,书满乡音情
少小离家的孩子,仍有乡音为他接风洗尘;时代的列车呼啸而过,又是否仍有乡音伴他左右。写尽方 言的故事,让文化沉淀在身边事;道出方言的情意,让传承不被遗忘殆尽。
是否会说方言?材料中的问题惹人审视自己,主持人汪涵积极学习方言,保护方言,而时代前列的我
们又是否明白方言意味着什么?
方言,是用标准规范不能衡量的能力。方言传承千年,将千帆而尽的年华都浓缩进了言语中。时代发 展,普通话普及的程度加深,人们忽视方言,改正方言,将句子后面的小小尾音都去掉,让自己安心地藏 在人流里,让自己满嘴现代化。普通之外的个性和烙印消失了,遗忘的普通人不是时代的奔跑者,只不过 是个被人群支配的庸常者。
方言,是无关偏见与歧视的自豪。“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继 续前行。但谁继续向前走,却把初心当作糟粕歧视、偏见。你会否对一口方言的人面露鄙夷?你会否拼命 去改变口音只为大家没有异样的眼光?乡音未改的人,竭尽全力找回尊重并无不妥。但“修缮总意味着一定 程度的破坏。”社会中歧视方言的风气才是推波助澜的罪犯。人们忘掉方言的传统, 摒弃“落后的残留”还大 言不惭地相信自己与时俱进。“历史是民族的脊梁。”代表民族传统和地域历史的方言崩塌了,残存的只不 过是没有根的民族罢了。
别用你的优越感阻碍方言文化的进程。寻找家谱传承家风的热潮还没有结束,却总是有人拥有一股优
越感和“洁身自好” 的以城市人自居的性格。认为方言粗俗鄙陋和他们所不喜的农民、民工挂钩,自以为在 推动社会高级化高雅化发展。殊不知,当有一天方言消失,人们便失去历史,失去古今沟通的纽带,失去 与土地血脉相连的自信,失去文化对自己的烙印。
“我们终其一生,却只做了普通人。”我们最简单普通的追求不过是历史得以传承,传统得以延续。个 人摆正态度正确面对方言,积极学习、保护方能使群众都尽善尽美。而家庭与社会中更应重视方言传承, 加大方言宣传,将方言文化作为能力来掌握。
北岛言:“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历史和传统就是我们的脚步,来时的路。不忘来路,握 好方言这钥匙,方能得民族始终。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材料:是 现在很多孩子只会说普通话和英语,却不会说家乡的方言。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语言天赋极高,他精通上 海话、粤语、湖北话、四川话等多种方言。他在节目里用方言和嘉宾“套近乎”,让他成为无数人的老乡,
他还自费近 500 万保护方言。写作要求: 不忘来路,始知归程。关于方言, 你有哪些思考感悟?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这则 材料会引起考生关注一件事情,那就是“你还会说方言吗?”审题立意: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人口迁移,越 来越多的人说着普通话。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速,城市新移民的大幅增长,方 言这种文化传承正慢慢地呈现出被普通话取代的趋势,和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正在逐渐地淡出人 们的视线。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更方便,但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出发。这句话唤起 不少人的乡愁,也激起他们保护自己家乡话的意识。但也有人认为方言的式微或消失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 果,不必刻意对其进行保护。时光带着我回到了我呱呱坠地的那刻,那时身边围绕着的是乡音。之后而来 的牙牙学语,含糊不清却也是乡音的味道。再往后,离家在外,每每思乡,它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盘 踞我的心头。再回看人群,悦耳的乡音早已去,毫无痕迹,入耳的除了喧嚣就是千篇一律的普通话。乡音 日渐式微,它在这个科技时代里还能存在多久,是否有一天它也会成为这空中仅存的回响?行文构思:围 绕“方言”,可叙述方言故事,追述方言中的文化脚印;可议论方言保护与来路,探求时代列车呼啸而过之
时方言该何去何从;亦可抒发乡音传递的亲切温情。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 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 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 由果溯因法”“舍 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所给的材料根植现 实生活,具有时代特色,导向积极,彰显正能量,有新意,比较接地气,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思考。审 题时可采用“主旨领悟法”,由此可得出正确立意。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 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 论证有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