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自利利他
写作技巧
一、理解题目要求
首先,要清楚理解题目要求。自利利他类的作文通常会涉及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我发展与他人 福祉之间的关系。在写作时,要注意平衡这两个方面,既要考虑到个人的需求和利益,也要考虑到他人的 利益和社会的整体福祉。
二、立意要明确
在立意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是主张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是主张在追求个人 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福祉?或者是主张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贡献社 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无论选择哪种观点,都要保持清晰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三、论证要充分
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和例子。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名人名言等方面入手,
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阐述。同时,也要注意运用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对观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拓展。
四、结构要清晰
作文的结构要清晰明了,不能让人看了一头雾水。一般来说,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思路来组织文章。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最后提出解决问 题的方法和建议。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可以对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
五、语言要优美
高考语文作文的语言要求很高,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写作时,要注意选词用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避免使用生僻字和过于复杂的句式。同时,也要注意运用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让文章更加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必背范文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为一滴水
我不可能独自高涨
我喜欢被潮水裹挟
借你的汹涌
绽放成一朵浪花
我也愿竭尽全力
一次次托举起潮头
如同八月十八的千里钱塘。
——陈龙《我享受在人潮中穿行》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感语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融入集体,勇立潮头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若沉浸于自我的世界,便很难找到归属感,而融入到我 们的世界,才能借助集体的力量,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由此可见,融入我们,努力奋斗,才是个体获得 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最好方式。
我不可能独自高涨。
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的时候,天地便小了。一味沉溺于个人的小世界,陶醉于自我的小花园,久 而久之,便容易陷入偏执而与集体脱节。如果项羽不那么刚愎自用,而能博采众议、察纳雅言,或许就能 避免垓下兵败的悲剧,何至于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独行快,众行远,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得多大的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和谁一起走。一个人即便能力再强,如果不能融入集体,即便有一定的作为,也 难免陷入“忧伤以终老” 的孤独与寂寞。
借你的汹涌,绽放成一朵浪花。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
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只有融入“我们”,汇入集体,才能找到归属感,在团结合作和相互激励中汲 取力量,行稳致远。当前社会是注重团队合作的社会。国际空间站的建成与使用、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嫦 娥五号月球取壤,中国航天人正是靠着团队的力量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我 们若能像他们一样,汇入时代洪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何其幸哉。
我也愿竭尽全力,一次次托举起潮头。
澎湃的大海也应有“弄潮儿”,努力站在集体的潮头,实现自我价值,推动集体发展。钟南山在 2020 年 初实地考察后,大胆指出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为国家抗疫争取了时间;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 应该对战机上弹痕少的部位加强防护,增强了英美战机的战斗力,为“二战”胜利贡献力量。融入集体,积 极承担责任,或建言献策,让集体取得更大的成就,或提出真知灼见,弥补集体事业某方面的缺漏。团队 中这样的人越多,团队的事业才越红火。这正是个体在集体中求取自我价值感的良策。
由此,个体与群体缺一不可,个体为群体贡献,群体反哺个体,二者相辅相成。祖国的建设大业为所
有“金子”敞开大门。希望我辈学有所成, 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为实现“ 中国梦”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正所谓,融入集体,勇立潮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启发我们思考“水滴”与“浪潮”,“个人”与“集体” 的关系。材料来自陈龙的一首诗《我享受在人潮中 穿行》, “作为一滴水/我不可能独自高涨”“借你的汹涌/绽放成一朵浪花”告诉我们,水滴离不开大海,个人 离不开集体,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会借助集体的力量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我也愿竭尽全力/一次次托 举起潮头/如同八月十八的千里钱塘”,同样,集体的成就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个人都竭尽全力,
才会创造令世人瞩目的风景。
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结构来写。首先概述材料引出论点,然后分析个人为何离不开集体, 可以用北斗团队和中国抗击疫情的例子论证;接着写个人在集体中究竟该怎么做,要说明融入集体不是盲
从,而是要通过个人努力让集体更好,甚至努力引领集体,可以举出钟南山在疫情中的引领作用,分析中
国的“一带一路”在世界经济潮流中的带动作用;最后论证集体与个人之见的密切关系,尤其是青年,要善 于融入时代的洪流,又要勇立潮头,做时代洪流的领潮人。
立意:
1.个体成长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
2.勇立潮头,引领潮流。
3.“我”与“我们”不可分离。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助人者,自助也 ”,有人认为 “助人者,损己也 ”,人们莫衷一是。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理解?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于助人之中,窥见助己之用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中走来,促进人类发展的“第一根股骨”便是互助;从封建社会中向新时代, 全球化的麻绳将人们扭捆在一起,这也呼告人们于助人之中,窥得助己只用。
籍助人之力,促发展之社会。助人之行并非都是谋利之举,而是以赤诚善心,向困窘于危难中的他人 授以援手,付之以人间大爱。回看青史,孔子便高叹“仁以为己任” 的呼告,王安石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 积极恪求变法,以富民之鞭法助人民发展生产力,用助人的车轮推动强国车辙远行;且看今日,扶贫干部 乘互联网之风,帮助果农卖出滞销水果,为脱贫攻坚之城添砖加瓦,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同时为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二君者,皆不以利为因,而是以善为始,在助人的同时建树于社会, 以助人之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又彰显了时代浪潮裹卷下的助人价值。
然当个人主义大行其道,挥舞着“助人损己” 的旗帜喧嚣着,互助精神偏安一偶,自私的藤蔓不断蔓延, 我们就要擎理性之灯,窥见助人亦助己的真理。
籍助人之力,促发展之自我。对于助人损己的狭隘观念我们应当摒弃,沃尔泽提出“原子化个人”将不
复存在,在当今流动性大增的社会下,“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后现代社会的我们难以与时代割裂,与他 人割裂,这也印证了助人的必然性;此外,不助人不利己的范例比比皆是,齐国在硝烟四起的年代选择了 独善其身,“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合纵国家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后,自私的齐国也便成为 “虎狼之师” 的盘 中餐,助人亦是助己也,以短目的利益为本,必将如行舟泻水滞留,难以行稳致远,以辽远众利益为本, 必将大美之美,美美与共。助人与助己紧密相联,密不可分,在发展中相辅相成。
助己和助人并非永不相接的平行线,而是纵横交错建构出时代的坐标轴,指明我们立足的方向。“百花 齐放春满园。”以助人之乐促进群体之裨益,是大智之选。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周边国家共筑 丝绸之路,编织出文化交融的锦绣蓝图;于疫情百废待兴之际慷慨解囊相助,为他国送去物资;待全球经 济恢复后,中国仍然与各国经贸往来,反助本国经济龙腾飞跃,中国并没有局限于小我的盈利,而是将小 我融入大我,最终促成韦伯口中的超我境界,于互助中实现共赢!
国如此,人亦是,我们应当抛弃非利即弊的“二极管思维”,开放自己容纳百川的胸怀,于助人中助己,
籍己身之力助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至,当今青年应拓展视野,执笔画蓝图,于助人中窥见发展,人类
向更高更远处行走,未来定是一片河清海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文章材料就是关于“助人” 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助已”,有人认为是“损已”。你可以就此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般写作时可以选择“助人就是助已”,就是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比如面临倒闭危机的国牌鸿星 尔克,在疫情紧急之际,捐款五千万,帮助万千百姓渡过难关,最终也收到了来自中国国民的善意,国民 不断抢购,支持国货,也助鸿星尔克渡过难关。“最美村官”秦玥飞,助贫困地区人们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使村民脱贫致富。成功后还将模式总结、宣传, 帮助其它地区的人们脱离贫困,走上小康之路。现实当中,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写作时可以选择典型的例子。
如果你认为“助人就是损已”,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论述。比如帮助不该帮的人, 就像“农夫和蛇” 的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 的故事一样。帮助蛇和狼就是损已。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因此助人时需要选择好对
象。
比如写作时可以选择前者写,表达观点:助人就是助已。主体分论点并列的形式,分论点一,帮助别 人,并不是对自己的完全牺牲,而是一种明智而慷慨的共享。分论点二,帮助别人,更要以时宜为先,以 方法为论,才能事半功倍。分论点三,帮助他人,拓宽着自己的人脉,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愈行愈宽,不助 人者,终将寸步难行。
立意:
1.助人者天佑之。
2.助人亦助已,一同奔大同。
3.助人就是助已。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 年 9 月 5 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 6.8 级地震,泸定县湾东村湾东水电站职工罗永发现坝前水
位上涨,马上判定厂房机组受损,需立即手动拉闸泄洪。拉闸后已错失逃生机会的罗永与同样陷入绝境的
施工工人甘宇相遇。甘宇想到电闸没关,山中电线杆都已倒地,若遇上四漫的水,后果无法想象。伴着余 震和滚石二人回到厂房切断电闸。天亮后他们艰难逃生,但眼镜丢失的甘宇腿部受伤,体力不支,于是决 定分开行动。罗永心中不忍却只能独自前行。他依靠捡来的打火机,用烟雾发出信号,最终于 9 月8 号获 救。获救后第一句话就是: “我还有个同事在下面,你们一定要去救他!
从知道甘宇被困的消息起,救援就没有停止过,但直到 9 月 20 日都没有任何消息传回。9 月 21 日,
受灾村民倪太高,在回村喂羊时,听闻救援队搜救甘宇,早上 6 点,他就带着两瓶牛奶和一些月饼,从借 住的亲戚家出发,上猛虎岗搜救甘宇。7 点多,他疑似听到微弱呼救声,经过 2 个多小时搜寻,终于找到 躺在树林中已经无法动弹的甘宇。甘宇大哭起来: “如果不是你,我的命可能就没得了,我遇到好人了。”
读完以上信息,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以平凡之躯,立起中国脊梁
汶川地震的阴霾还未褪去,新冠疫情的阴云还在笼罩,泸定地震的突如其来又震碎了无数人的美梦。 但是,无论是危难关头的生死抉择,还是妻离子散的悲恸打击,都未曾压垮我们,只因我们有一个个挺立 着的中国脊梁。
面对艰难险阻,甘宇、罗永放弃生的希望坚持逆行拉闸泄洪,倪太高不顾震后山路危险坚持搜救“恩人”。 他们无一不是常人眼中的“小人物”,没有撼天动地的伟业丰功,亦无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但他们,却以 一己之身、平凡之躯,谱写了一曲曲生命壮歌,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危难中,正是那一份责任心,让一个个平凡的“ 中国脊梁”舍生忘己,无私奉献。甘宇、罗永之所以在 最危难的时刻,不顾生命安危选择逆行,就是因为拉闸泄洪,保卫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他们的责任。 同样,正是因为责任,无数白衣天使在新冠疫情暴发时选择逆行武汉,芦山地震时村支书袁超不顾癌症痛 楚成为救灾一线的超人。在艰难险阻面前,他们都是平凡之躯,却都凭着心中那一份责任迎难而上。平凡 的他们,都是逆行的“ 中国脊梁”!
和平生活中,那一个个如倪太高一样与人为善、有恩必报的平凡人,同样是“ 中国脊梁”。面对恩情,
倪太高选择以乐观与善良对抗人生的无奈与苦难;刚脱贫的汶川龙竹村村民,驾车 36 小时运送 100 吨新鲜 蔬菜驰援武汉……从前,国家帮助他们;如今,他们回报祖国。他们虽平凡甚至弱小,却也以“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的朴素情感,诠释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人间大爱。平凡的他们,都是善良的“ 中国脊梁”!
鲁迅对于“ 中国脊梁”如此定义:“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 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个个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小人物,正 是“ 中国脊梁”。
在灾难中,正是一个个无名英雄挺身而出,为我们迎来了中国的和平;在发展时,同样是这一个个无 名英雄负重前行,为我们换来了中国的腾飞。他们以凡人之躯,不计回报,却又有恩必报,撑起了中华民 族的“脊梁”。而对于我辈青年来说,也许我们将来也只是一个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但只要我们 能在平凡生活中坚守职责,与人为善,能在面临抉择时坚守担当,关爱他人,我们,就同样能成为中国未 来的“脊梁”!
就让这一个个平凡的“ 中国脊梁”,为中国筑起铮铮铁骨,为中华民族挺起坚实躯体,屹立于世界之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 2022 年 9 月 5 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 6.8 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泸定县湾东村湾东水电站 职工罗永和甘宇的故事。地震、大水、仅有的逃生机会,拉闸泄洪、切断电闸,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而 罗永和甘宇毅然选择了后者,伴着余震和滚石逆行而上。这一刻,平凡的他们焕发出伟大的精神光彩,危 难时刻奋不顾身的选择面对,舍小家顾大家、坚守职责、勇敢逆行,他们的品质令人敬仰。
二人一起逃生,最后不得不分开,罗永心中不忍却只能独自前行,获救后第一句话就是:“我还有个同 事在下面,你们一定要去救他! ,不忘伙伴,忧心安危,这是源自心底最真实的善良。
逃生中罗永依靠捡来的打火机,用烟雾发出信号,最终获救;而甘宇失联 17 天,绝地求生,他们对生 命的珍惜和生命的韧性令人动容。甘宇获救后大哭“如果不是你,我的命可能就没得了,我遇到好人了”,
即使自己生命垂危,依然懂得感恩,这是本性使然。
再看其他人物。从知道甘宇被困的消息起, 救援就没有停止过,这是我们中国人一贯的做法,15 天的 搜救,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需要内心的坚持; 15 天他们义无反顾,这是无私奉献的品格。
还有受灾村民倪太高,没有人要求他参与搜救,但他凭着内心的善良独自上山搜救,最后终于救下了 生命垂危的甘宇,这就是我们中国百姓的真诚、朴实、善良。
写作建议:材料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有值得称赞的品质。 罗永:尽忠职守、心忧他人;甘宇:性情韧 性、懂得感恩;倪太高:朴实真诚、义无反顾……甚至搜救队员 15 天不放弃的搜寻都让我们看到他们内心 的坚持和奉献。考生作文时选择哪一个点进行议论都是可以的,但却落了下乘。考生需要看到他们的共性, 作为普通人的他们,在面对灾难时先人后己、一腔孤勇、互帮互助、朴实善良,而这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国 民性。从这个角度写,作文自然立意高远。
立意:
1.危急时刻,美好人性闪光。
2.守望互助,共克时艰。
3.舍己为人,逆行者的高光时刻。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典诗歌抒情言志,各尽其妙。譬如一个“享 ”字,诗人们就用不同的诗句传达了不同的心声。 白居易《山下宿》中“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 ”,抒写了个人“独享 ”的情致;杜甫《客至》中“肯与 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道出了与人“分享 ”的乐趣;蔡襄《上元应制》中“宸游不为三元夜, 乐事还同万众心 ”,寄寓了与民“共享 ”乐事的情怀。
独享、分享、共享是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选取的不同生活方式,也是面对世事体现出的不同价值取 向。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联系现实生活,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的 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何妨独往且自乐
龙应台说:“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独往于世,又未尝不是静心沉淀,自得其乐之道?沉浸自我, 又未尝不是妙趣横生,充满愉悦之法?
海德格尔曾说:“生活充满了劳绩,但还是要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人应接 不暇,成堆压抑的工作使人疲惫不堪。人生活在群体中,却无时不在向往独往。独往使紧迫的脚步放慢, 使高度运转的大脑休憩,给充满劳绩的我们提供了栖身之法。
在此基础上,日前浮躁的内心逐渐平静,那颗追名逐利的心仿佛洗去浮华,余下沉淀。一杯啜饮咖啡 的时光,淋浴着午后暖阳,心灵仿佛也被洗涤干净,变得平静而恬淡。
独往中的趣味不可取代。人生在世, 难免受他人影响而无法完全凭借自己做出判断。叔本华说: “人性 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然而,有些趣味别人无法分享,有些决定只有你自己下才有意义。
尝试独自逛街,用你自己的眼光而不是朋友们的判断去发现你真正想要的;尝试独自吃饭,不再在意
别人的口味,而是遵从你自己的味蕾;尝试独自夜跑,不用百般说服懒散的室友,而是手握计步器,踏出 你自己的风采。
人生在世,独处能培养满足我们内心的真正个人需求,享受自我的真正乐趣,树立自我意识,增强自 我满足感。
苏轼,便是一个能独享生活趣味的人。被贬黄州,逢穷山恶水,被同僚耻笑。当友人黯然伤神,叹个 人渺小,生命苦短时,他却能与清风明月为伴,独自享受生活的乐趣。正因为这种独自享受生活的心态, 让苏子在偏僻的黄州不仅没有失意,反而过着“侣鱼虾而友麋鹿” 的逍遥生活,更写出了留传千古的《赤壁 赋》。
陶渊明,也是一个善于独享生活之人。面对官场的黑暗,人心的险恶,他毅然辞官回乡。虽然脱离人 群,但独自驾巾车、棹孤舟,享受“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的美景;享受独自一人“植杖而耘籽” 的 自得,让他乐在其中。独享生活的趣味,让陶渊明至始至终保持着乐观闲适的心态,更让他写出了一篇又
一篇田园佳作。
试想,如果苏轼,陶渊明不能发现生活的乐趣,或是发现乐趣后不是独享细品而是迫不及待地与人分 享,他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乐趣吗?能够有着如此闲适乐观的心态吗?能够对人生有如此透彻的领 悟吗?能够写出流芳百世的作品吗?当然不会!可见,有的时候,生活的乐趣,需要独享!
曾经有位作家说:“孤独就是,你知你面前的人,说话不在一个频率上。”有时我们身处人群中间,尽 管熙熙攘攘,却仍然感到孤独和迷惘,这非但不能充实自我,反而会造成自我缺失感。不如充实自己,在 书籍、影片中寻找自我,享受独处的乐趣。
何妨独处且自乐。独处能沉淀内心, 洗去浮华,能满足自我,提升自我,还能充实内心,扫除缺失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所供材料,用三句诗分别引出“享” 的三种含义,即独享、分享、共享,并提醒考生,这是我们在不同
的情境下,选取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面对世事时体现出的不同的价值取向。
结合诗句看,“独享”对应的是“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这是在与外界疏离的处境中,选择的一种 遗世独立、自修其心、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表现了一种心态的淡泊宁静、灵魂的圆满具足、精神的自主 独立、人格的清高坚守。 “分享”对应的是“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是在与人相处的情境中, 选择的一种与人心无隔阂、情意相投、相互关心、共同分享美好事物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一种与人为善、 乐于分享、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共享”对应的是“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这是在治国为政、
服务社会的情境中,选择的一种与民同乐的生活方式,表现了一种以民为本、贵民安邦、为人民服务的思 想。
在生活中,随着境遇的变化,我们可能相应地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让自己安身、与他人互动、跟社会相 协和。
写作时,可以重点强调三者中的一个,最好还是能把三者相结合,辩证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 可以立论为:人生中要能独享、分享、共享兼备。然后辨析其间的关系:独享修心,让自己精神独立,思
想自由,这是能实现真正的分享、共享的前提;分享养德,让自己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这是把自我与他
人联系在一起的桥梁,避免孤芳自赏,引向乐人之乐;共享开阔情怀,胸怀众生,兼济天下,这是独享修 心的目的之所在。
立意:
1.独享养心修身,共享兼济天下。
2.退则独享守初心,进则共享济苍生。
3.与人分享携手行,共享盛世华夏兴。
4.莫孤芳自赏,要与春并茂。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强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自己和他人应是一体的, 紧密相连。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说:“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
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认为中国文化要赶上世界新潮流,根本在于青年们要张扬自己的个性。
上述材料能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与启示?请你从青年学生的角度结合对新时代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从独善走向众善,从自顾走向兼济
——谈对新时代己人关系的思考与认识
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己身与时代的关系?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已经给出过答案。夫子曰: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见“ 己”“人”本就不 可分割,须相互成就。可见中国的儒家在处理己人关系时并不选择独善自顾,而是践行众善兼济。夫子以 仁为己任,一生奔波劳碌,于困顿中而不改初衷,传道天下,博施济众。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为了建设大 同治世、提振国民精神、唤醒民族灵魂而奔走呼号,将个人的生命与他者的幸福紧密相连,将己身的遭际 与国家的命途融为一体,与民同袍,与国同振,其熠熠之辉光耀史册。
新时代青年亦当从独善走向众善,从自顾走向兼济。
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复兴中华需要集众人之力久久为功。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需要 三代造林、九转功成的塞罕坝人, 需要祈盼稻菽浪千重的袁隆平,需要“嫦娥” 团队中的那些 90 后们,需要 哈工大那些成功抢救回“龙江二号” 的二十几岁的青年们……在当下的时代里,那些以身许国、佑护和平的战 士们,那些逆行出战、白衣执甲的勇士们,那些隐功埋名、不负华夏的国士们……每个人都不是独善其身, 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体与他者紧密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共同书写民族复兴的辉煌篇章,征程中 携手同行。
我们生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里,势必要与他人有更深广的交集。
在这个万物互通互联的时代,很多人却活成了孤岛。殊不知,万物互联的时代,人、机、物无处不在 地按需求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传输和协同交互,单个企业是无法独善其身的,单个人更无法独善其身,只 有人人安全、合作伙伴都安全、整个环境都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网络安全。《神曲地狱篇》 中,诗人维吉尔拉着但丁走出地狱,来到地面,一起攀登,我随他向前,直至圆洞之外的穹隆,看熠煜归
于碧落,我们于是趋步,仰见星辉重现……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中,人与人将在更深广的层面互联,一起实现
人类价值。
所以,新时代的青年要构建新的“人己”关系,从独善走向众善,从自顾走向兼济。
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新的历史窗口下,每一个人 都不能“独善”其身。防疫,我们面临全球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面临全球挑战。全球挑战自然需众人 携手努力、同舟共济。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 式,迎接全球挑战,创建美好人类社会。
新时代里,每一个人都要先做好自己,“ 己”是“立人” 的始点与依托,“人”是“立己” 的砥砺与验证,新时 代的青年不能脱离时代与他人而独善,我们既要砥砺修身,又要心怀他人,心怀世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话组成。第一段先引用《论语》中的两句话,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
也不要强加给对方。“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指立身),也 让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得通。然后对这两句话进行总结,指出自己和他 人是不可分割的,是互为一体的,强调个人与他人的紧密关系。
第二段话先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指出在各国之间竞争生存,第一需要的是立人,人确立之后所有 的事情就可以成功。对于“立人” 的方法,一定在于尊重个性、张扬精神。然后对这句话进行总结,指出中 国文化如果想要赶上世界发展潮流,最根本的在于青年们必须显扬个人的能力气质。
两则材料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论述个人和他人、社会的关系。第一则材料强调个人要能够和他人、 社会保持紧密的关联,保持一致的步调,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 价值取向将个人的遭际与他人的命运、国家的命途、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实现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同 频共振。第二则材料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尊重个性发展。只有青年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活力, 有自己的风格,社会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当然这里的个性指的是与时代发展相向而行的特质,比如敢想
敢干、富有梦想的个性,勇开风气之先、敢于打破窠臼的个性,富有热情和创新活力的个性等,而不是没
有底线的完全个人主义的所谓个性。
材料中没有明确指出两个观点的高下之别,在立意时可以选择任何一个观点,可以认为青年要将个人 发展与他人、社会保持一致,实现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也可以认为青年要敢于张扬自己的个 性,保持自己的独特之处,更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辩证思考。
写作时,开头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教育者不是栽培的园丁,也不是造型的手,只是善待生命的生命” 引出观点,当代青年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张扬独特的个性,照亮前行的道路。首先指出张扬个性并非 自我放纵,更不是无视规则,而是从自身特点出发更好地发展自我。然后论述真正的个性是敢于挑战旧有 的规则,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是保持自己卓尔不群的气质,是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等。最后总结全 文,我们都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让我们不再被旧有的观念所束缚,勇敢地迈出那一步, 去拥抱那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充满个性的青春时代,用心中的火光照亮前行的道路,无惧挑战与困境,坚 定地走向未来。
立意:
1.新时代“ 己”“人”一体,互相成就。
2.做独特的自己,点亮时代之光。
3.从独善走向众善,从自顾走向兼济。 4.张扬个性,促进社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