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审美情趣
写作技巧
1. 准确理解题意:首先,要仔细阅读和理解作文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的内容和主题。对于审美情趣类 作文,通常会涉及到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评价,以及个人的审美体验和思考。
2. 选定合适的角度:审美情趣类作文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如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等。选择一个 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角度,能够让你更有话可说,也更容易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3. 积累相关素材:在备考阶段,要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积累与审美情趣相关的素材。这些素材 可以来自于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生活体验等,它们能够丰富你的文章内容,提升文章的说服力。
4. 构建清晰的逻辑结构:在写作过程中,要构建清晰的逻辑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可以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观点。
5. 注重语言表达:审美情趣类作文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优美和生动。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避免使用生僻字和冗长的句子。
6. 体现个人思考:审美情趣类作文不仅要表达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还要体现个人的思考和见解。在文 章中,可以阐述自己对美的理解、对审美观念的变化等,使文章更具深度和个性。
必背范文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享受,人们因人生观的不同而见仁见智。有人以仕途得意为享受,有人以寄情山水为享受;有的人 以物质上的满足为享受,有人以精神上的快乐为享受;有人认为工作是享受,有人认为赋闲是享受;有人 享受吃喝玩乐,有人享受拼搏进取;有人享受阳光,有人享受春雨 ……
你是如何看待享受的?哪些东西值得我们享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与感受。请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享受过程
顾城言:“你说,你不爱种花,因为害怕看见花瓣,一片片地凋落。”现实中太多人因害怕某些结果,
而将“开始”拒之门外,将“经历”拒之门外。世界很精彩, 别担心,别害怕,勇敢按下“开始”按钮,享受过程 的美好,接纳每一份结果,你能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享受过程,勇于开始是前提。参天的大树都从种下一颗种子开始。回望已故岁月,总有一些事,我们 只能喟叹,那都是憧憬却不曾开始的遗憾。我们不能因为惧怕遥远的失败而拒绝迈出第一步。搜寻历史, 不难发现,推动时代的往往都是“不计后果” 的勇敢者。陈胜、吴广毅然起义,推翻秦暴虐的统治;红军果 断长征,走出历史的奇迹;邓小平力推改革,启动经济的腾飞。犹豫的成本往往比行动的成本高得多。踌 躇不前时,不如笃定信念,抛开杂念,勇敢开启征程。
享受过程,感受“无用之用”。老子以制作“器”“室” 阐明“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益至上的社会, 人们越来越注重“有用” 的“利”,而忽视“无用”的“用”。我们该如何挣脱功利的枷锁?抛开心底的盘算?去享 受过程吧,去享受“无用” 的快乐。《无问西东》中陈鹏一生只为一人执着,令人愉悦;张果果只问初心、 直面自我,令人敬佩;国难当头,沈光耀果敢坚毅、义无反顾, 令人落泪……他们奋不顾身的样子诠释了“活
着” 的意义。尽管结果并不圆满,但生命已然无悔。
享受过程,坦然接受结果。花儿总会凋谢,生命注定逝去,人生难免离散。如果烟花终将熄灭,结局 不能改写,那么就让绽放的光芒足以照亮黑夜,把过程创作得精彩绝伦。正因为懂得“散” 的无奈,才会倍 加珍惜“聚” 的欢愉;正因为直面“死” 的从容,“生”才一定要绚烂。
如今,不少年轻人以一副看透世事的模样“摆烂” 、“躺平”,甚至选择与世隔绝的“古墓派”生活。试问, 不开始,不经历,何处问收获?人一生如果没有一次为理想头破血流,没有一次为了某事、某人执着且疯 狂,没有一次不计后果地爱过、恨过,这究竟是可叹、可惜、还是可悲?
一生太短,希望我们少些蹉跎,都能在平淡的日子中过得不平凡。如果你在犹豫彷徨,没关系,我们 从现在开始,试着勇敢迈出第一步,去经历,去感受,去享受过程的美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具有不同人生观的人对“享受” 的不同理解,然后由此引出关于“享受” 的一系列问题。
所谓享受,指在心理上或生活上得到满足,要求和愿望得以实现。对于“享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 识,有人认为吃美食是一种享受,有人认为听音乐是一种享受,有人认为旅行是一种享受,也有人认为经 历失败是一种享受……其实摆正心态,仔细想想,做许多事情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享受。有的人享受结果, 有 的人享受过程,有人看重物质享受,有人追求精神享受,更有人沉醉于自然美景中不可自拔。
联系现实生活考虑,生活中不仅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人尽管生活在时间之中,需要物质基 础,却更应追求精神的永恒,要努力放弃肉体的享受。把逆境挫折等对苦难的忍受煎熬变成精神享受的人, 生活必然时刻充满阳光,所以写作时可以侧重享受的优良心态:面对困难、挫折、不顺,要用一种享受的 积极的乐观昂扬的态度来对待。如完成别人认为完不成的事情,这是一种追求极致、超越自我的过程,是 肯定自我、证明自我的方式,这是一种至高的享受;读书对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一种高尚的享受, 可以提升素养,让人成长;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这 里指的就是享受过程。
可见,写作时可以围绕以下关键词,建立与“享受” 的关系:读书、过程、精神、结果,成败、心态、
信心、快乐、追求、自然、忙碌、闲暇、安逸、拼搏等等。强调先建立信心,全力以赴,然后才能享受成 果;不管你做什么事,一定要快乐,一定要享受其过程等。
立意:
1.悠然享受过程美。
2.生命因享受而精彩。
3.阅读给你精神的享受。
4.挫折也是一种享受。
5.享受大自然免费的赐予。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卢梭
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来的那样深的思想。——华兹华斯
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乔布
斯
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生活实践,谈谈你对美,以及美的价值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美照亮生活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而 我也想说,生活有时固然很残酷,但美的本质始终贯彻其中,不曾远离;我们爱生活,其实就是爱美。生 活的内核是美,美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卢梭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此言得之矣。一朵微小的花可以 唤起我们沉睡寂寞的灵魂,一片飘浮的云能够勾起我们无限的思古之幽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
于海;奔塞外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赴江南“小楼一夜听春雨”:这是自然之美。王希孟的《长江万里》,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师旷的《阳春白雪》,伯牙的《高山流水》;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 鹤楼;屈子的《离骚》《天问》,李杜的灿烂诗篇:这是艺术之美。除了自然美、艺术美,我们生活中还 有风俗美、人情美,我们生活在被美“包围” 的世界里。可以说,美与生活构成了一体两面的关系。
我们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同样也应创造美。即便自然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也需要人类社会的共同维护,更不用说其他领域的美,自然是需要人的主动参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发现美的眼睛也荧荧若繁星,皎皎如秋月;而欣赏美的人却不能说所见皆是。对美的欣赏需要我们具备基 本的审美素养。这一要求对美的创造者来说同样适用。遍布“唐氏症患儿”画风插图的“毒教材”正刺痛着国 人的神经,肆无忌惮地挑衅道德伦理与法律法规的底线。我们借助自媒体平台表达强烈的愤慨,我们无比 热切地追怀八九十年代“浓眉大眼”“喜笑颜开” 的质朴明亮画风。这说明什么?我们的人民大众比一些所谓 的专业美术工作者拥有更为健康的审美素养,更为光明的生活心态,更为淳朴崇高的信仰。“毒教材”“毒资 料”甚嚣尘上,个中缘由,令人深思,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醒。
须知,美不是抽象的符号,不是空洞的名词,美是一种资源,需要发现、开发、利用,但更需要创造。
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没有美的生活是绝望的荒漠,是漫长的黑夜,是真 正的残酷。难道我们忍心让我们的国人与后人在痛苦的深渊中沉沦?
美照亮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庆幸生逢盛世,远离贫穷和战乱。当然,在感恩的同时,我们也要以我 们的实际行动来弘扬美,创造美,坚决抵制并消灭一切“假恶丑”。
还生活一片朗朗青天,让美更加光明燦灿,从而照亮更多的地方,照亮更多的人,这是我辈应尽之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此题审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三则名言的综合提炼。通读后不难看出,三句名言都与“美”有关,但又 各有侧重。第一句展示美与生活的关系,表达了在生活中要知美、懂美、寻美的内涵;第二句的关键是能 抓住“思想”一词,理解“ 眼泪”是一种感性的情感表现,表达对美的深度感知;第三句是关于美与科技发明
的关系,展现了美的价值。由此,考生可提炼出这三则名言的主要指向为美与生活、与人的思想的涵养,
及美与科技发明的密切关系。这也就意味着,考生在立意时切忌只谈什么是美,更要关照美的意义和价值, 如美能让思想变得厚重,与美同行,寻美懂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等,学生要根据个人的文化积淀来确 定角度大小。行文时,注意不要只谈抽象理论,一定要贴近生活展开具体分析。
写作时可以从“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美”对我们思想的启迪,以及“美”对科技发明的价值三个角度构 思。如“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以从陶冶性情,感知幸福等反面分析;“美”对我们思想的启迪,可以列 举高山、大海等美景让我们心胸宽广, 梅花的傲雪怒放启发我们如何面对困境等;“美”对科技发明的价值, 可以写“美”让科技更温情,“美”可以启发科技发明的思维等。
立意:
1.连缀微小之美,亦能成就华章。
2.启迪思想,美让我们更深邃。
3.科学有大美,美让科技更温情。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夏荷秋槐是风景,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览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人间百态是 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和声细语的气度是风景,三省吾身的追求是风景……风景是心灵的画卷。慢 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以记叙或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 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风景在路上
总是听大人们说,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我也一样,明知道是一个奢望,却也偷偷地在心 里种下了这颗美丽的种子,希望它能够“发芽”。
于是,盼望着,盼望着 ……
终于,盼到了放假期;终于,盼完了补习;终于,盼来了这场带给我惊喜和收获的旅行。
那天,补习完功课回到家,妈妈很神秘地问我:“潘妞,想不想去旅行啊 ”“当然想。”我的答案脱口而出,
这个问题不需要思索。“那我们明天就出发!”说实话,听到妈妈的话,我真有种被幸福的雨点儿砸到的感 觉——美美的,晕晕的。
翌日,启程。全家人带着自驾游首秀的兴奋,欢歌笑语,一路向南,我的许久企盼也在车轮的转动中 飞扬。按妈妈的说法,旅行就是要感受一种久违的、恬静的、轻松的慢生活。所以,从哈尔滨到北戴河, 一千多公里,别人两天的路程,我们歇歇停停,走了四天三夜。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沿途中,每路过一地妈妈都会带我去了解那里的人文历史,感受那里的风土 人情。这一时,我因体验到光影的神奇而雀跃,因听闻清末政府的无能而愤慨;那一刻,我又为热血少帅 的传奇人生而倍感惋惜。
当然,我们也不会错过沿途的每一道风景。当我伫立于古长城的起点,号称“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 的脚下,登时被古长城的巍峨,险峻,雄伟,恢弘之气势所震惊。两道目光紧紧流连着古长城的高耸和绵 延,痴迷于那城、那墙、那楼阁之中。我不知它有多高,不知它有多宽,不知它有多长,只知一眼望去,
巍巍长城宛如浩浩长江,滚滚向西流去,苍茫在烟雾迷蒙中。当我站在高耸的城楼之上向下俯瞰,仿佛穿
越回了古代,眼前浮现出了宁远之战的惨烈,耳畔飘荡着金锣战鼓的铿锵节奏。
五天后的清晨,当我们的汽车稳稳地停在海边的那一秒,我便迫不及待地飞奔向大海,接近它,拥抱 它,呼吸它的味道,聆听它的歌声 ……
那些天的日子是轻松惬意的,在某个傍晚,你会看到一个青春阳光的女孩儿,滑稽地学着大人的模样, 戴着耳机故作慵懒,闲适地漫步在北戴河的海滩,她的耳边流动的是许巍那首熟悉的旋律 ——《旅行》。
“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吹响这风铃声如天籁,站在这城市的寂静处,让一切喧嚣走远。只有青山藏在 白云间,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有一群向西归鸟 ……
是的,那就是我,正在歌与景的交汇中享受着,感悟着这一场旅行。没错,它就像我们的人生,重要 的是沿途的风景,只有当我们看到梦想中的景色之时,我们才会发现,这不是信手掂来,而是一步步走来 的。
走吧,朋友!让我们一路同行,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前半部分有一段优美的语句,考查考生能不能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 富有内涵的思考。“风景是心灵的画卷。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是材料中的关键句,这句提 示考生本材料所谈的风景不仅是有美的自然风光,更是内心高尚的品质和向上的人生追求。“最美的风景在 路上”是在告诉考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的瞬间,陶冶情操,升华内心。
这一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是“风景”,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富有“美意” 的瞬间,是本作文的关键,蕴含美景 的,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事件。试题要求以记叙或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作,也就是说主要以记叙文或抒 情性散文为主。对“风景”进行抒情或记叙时,注意这里的“风景”可以指“美丽的事情”或者“美好的情感”,如 “我”在这一路的风景中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看到风景中蕴含的历史人文,或善良的人际关系让“我” 看到社会的美景等。
立意:
1.风景在长城之路上
2.风景在高速公路上
3.风景在三峡变迁中
4.风景这边独好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瑞典学院将 2023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剧作家约恩 ·福瑟,以表彰他“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 不可言说的事情发声 ”。这也是继 2005 年的哈罗德 ·品特之后,再次由剧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此, 有人认为戏剧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诺贝尔文学奖自然也没必要关注剧作家。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戏剧体裁的课文,其中必修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为戏剧专题,选取了三部 经典悲剧作品——《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单元导语的第一段内容是:“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 情,心怀悲悯;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这些都是人类应该具有的品格。 ”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并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篇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在戏剧中涵养品格
2023 年度诺贝尔文学颁给一位剧作家,其意义不言而喻。从古到今,戏剧艺术源远流长。无数剧作, 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我们处在时代快速发展,信息繁多复杂的数字时代,更需要让心情慢下来、 静下来,品读戏剧,感悟人生。
戏剧是生活的缩影,时代的反映。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风貌,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叹息。 读《窦娥冤》, 我们看到了善良的窦娥被黑暗社会迫害,仿佛感受到了封建时代官场的黑暗、百姓的艰辛; 我们看到了坚强的窦娥三桩誓愿的实现,仿佛看到了普通民众对公正美好的追求。读《茶馆》, 我们看到 了旧社会的封建与腐朽, 以及茶馆中的人物在困难环境中的坚韧不拔,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谢幕,看到
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一部剧作,不仅是文字的展示,不仅是人物命运的呈现,更是一个时代影像的浓缩,
它让我们置身其中,与人物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
在剧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了人性光辉与阴暗的交织,看到善良与邪恶的较量,看到希望与绝望的拉锯, 从而能更清晰地明辨是非, 向善弃恶。读剧作,我们知道了关汉卿通过窦娥的悲惨故事的叙写,表达了对 黑暗现实的批判、对百姓命运的同情、对贪官污吏的憎恨;读剧作,我们知道了曹禺通过对鲁侍萍不幸遭 遇的描写,揭示了封建家庭制度和资产阶级的腐朽与罪恶,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重要命题,歌颂了工人阶级 的思想觉悟和意志品质。作者们心怀悲悯之心,引我们对现实做更深入的体察,也让我们在心中不由得生 出对善良的赞美,对丑恶的批判,对美好的向往。也让自己生出一颗悲悯之心,在他人淋雨时,撑一把伞; 在他人无助时,伸一双手;在他人茫然时,亮一盏灯;在他人挺身而出时,喝一声彩;在他人勇敢无畏时, 鼓一次掌。
在生活中,我们会犹豫徘徊,会面临两难的抉择,但莎士比亚通过哈姆莱特之口告诉我们,人生需要 做出选择,选择生存,意味着奋斗;选择毁灭,意味着生命无谓地消耗。在生活中,我们会畏葸害怕,会
退缩不前,但曹禺通过鲁大海的性格启示我们,要心怀正义,要敢于挑战,要敢于打破种种束缚,要对未
来充满向往,要有敢作敢当的精神。剧中人不仅生活在剧中, 也可以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思想和价值, 不仅在那个时代闪闪发光,在今天依然可以熠熠发光。跟随剧中人,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如 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品戏剧之精华,养吾辈之品格。愿我们用心品读, 用心涵泳,理解人性,塑造品格,不忘戏剧的力量, 涵养我们的人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先记叙了 2023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位剧作家,这是在 2005 年之后再次颁给剧作家。 然后写了部分人对戏剧这一文体的价值和诺贝尔文学奖评价标准的质疑。材料中“有人认为……”的内容是肤
浅、片面的结论,意在反向引导考生思考戏剧在当下的价值。
材料第二段结合高中教材,对必修下册戏剧单元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强调了本单元的单元导语的具 体内容,引用单元导语意在强调戏剧对于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积极作用,让我们知道要心怀悲悯,让我 们懂得要鄙弃丑恶,让我们要敢于追求正义,让我们能够坚守良知 ……
任务导引部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联系现实,结合教材相关篇目,写出自己根据上面材料产生的联 想和思考。可知,本次作文关键词为“戏剧” ,学生可以围绕戏剧对人生的引导、对品格的塑造、对人格的 浸润、对生活的观照、对现实的映射等方面的作用,展开议论和评说,并要结合教材相关篇目进行阐述。
诺贝尔文学奖可能与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距离,但教材是考生非常熟悉的,考生对戏剧的价值 应当是有话可说的。例如,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三篇戏剧作品,单元导语中有“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 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深切关怀。阅读这些作品, 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人生”。选择性必修中册第 12 课《玩偶之家》、选择性必修下册第 8 课《茶 馆(节选)》也是可以帮助考生深入思考此话题的篇目。不过应当注意的是, 课文是辅助考生思考的手段,
为考生的观点表达提供支撑,切勿将文章写成文学鉴赏或评论。
写作时,可以由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约恩·福瑟,得出戏剧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没有失去了价值, 反而展示戏剧在当代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主体部分分别从几个方面阐述戏剧在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意义,如戏剧能够提供深入思考和情感交流的平台, 因为戏剧是现场的艺术,观众可以深入参与到剧场活 动中,通过观看戏剧,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多元性以及人类情感的丰富性;戏剧 具有激发思考、传播价值观和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窦娥冤》《哈姆雷特》《雷 雨》《茶馆》等戏剧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不同时代的窗子,让我们了解不同时代人们的价值追求; 戏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社会和人生等问题。最后总结, 诺贝尔文学奖关注剧作家,正是对戏剧 文学作品价值的肯定,愿我们能够走进戏剧,感悟人生,丰富品格。
立意:
1.赏经典戏剧,品多味人生。
2.在戏剧中涵养品格。
3.读戏剧,悟人生。
5.作文。
有人认为唐诗《春江花月夜》中的“江 ”与“夜 ”是因为“春 ”、“花月 ”的映衬才美;也有人认为
应该是“春/江/花/月/夜 ”,每一字各自独立才美。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 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你,且美且独立
我们总是担心这世界美得还不够,于是我们喜欢锦上添花,比如“春江花月夜”。对于“春江花月夜” 的 断句,多数人的观点是“春江、花月夜” ——这江,当然是春天的江了;这夜,当然是花香月明之夜了。春 天的江水多么澎湃深情,花香月明的夜多么浪漫合乎时宜。
我却倾向和欣赏另一种解读。
台湾美学大师、作家蒋勋先生,在他的《说唐诗》 一书中认为,“春江花月夜”应该断为“春、江、花、
月、夜”,“这是五个独立的名词,它们应该是并列关系,不是主从的修饰关系。”他说,“我不喜欢用春天 形容江水,也不喜欢用花朵月亮形容夜晚,因为它们各自独立,并且有各自独立的美。”
是的,世间万物,独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饰和形容,更不必依附于其他。只是, 俗世里的我们, 总觉得自己不完美,或者不如别人美,所以,停不下一颗追逐甚至贪恋的心。我们树立榜样,希望有朝一 日,那些修饰别人的美好词句也能用来修饰自己;我们总想把那些金光闪闪的代表成功和高贵的标志,移 植装饰于自己周身,让自我的形象更加明亮、璀璨。
追逐美好固然美好,唯愿在追逐中不失自己、不忘本真。就像这样一幅美妙情境——春天、江水、花 朵、月亮、夜晚,互为风景,彼此欣赏。可是,你看,有谁因为谁停止了奔流?有谁因为谁忘记了绽放? 有谁因为谁紊乱了圆缺?
我想,当有一天,你也成为人群中受人瞩目的风景,能于千万人中辨识出你一身的,是你微笑和成熟 的面孔;能于千万个灵魂中独立出你一人的,是你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平和且高贵的性格、修养、思想。你
自身的美好,只与你的本真有关,与形容无关,与修饰无关,与自身以外的世界无关。就像,如果你是一
条江,你的不舍昼夜奔流赴海,与春无关;如果你沉醉于夜,那份安详和静谧,与花月无关。
揆诸当下,且看林清玄先生在拿遍所有大奖之后转身离去,在与自己的独处中学佛参禅,温一壶月光 下酒,俯瞰百合花开,细品桃花心木,独留潇洒背影人间;君不见陈贝儿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 沾满泥土,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镜头记录最真实的中国,展现出个体独立张扬的美……你内心一定有某种火 焰,将你和其他人区分开来。当你内心的炽热与时代的观念矛盾时,当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舍弃人际交往 时,不妨大胆些,保持自我的独立,与万千个独立的自我一起汇成一个异彩纷呈的时代。
你,且美且独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不同的人对于“春江花月夜”所呈现出的美的不同观点——“江”与“夜”是因为“春” 、“花月” 的
映衬才美与“春/江/花/月/夜”,每一字各自独立才美。引出了本则材料的核心内容——“ 映衬的美”与“独立的
美” ,引导考生思考“ 映衬” 、“独立”与“美”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以分析出不同的立意,如“美丽需要映衬”“各 美其美,独立成美”或者“ 映衬与独立交相辉映,合成大美”等。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 映衬的美”与“独立的美” 的内涵,“映衬” 、“独立”与“美”之间的 关系,如何活出人生之美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证“如何活出人生之美” 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 如活出人生之美需要我们融入集体、相互映衬;需要我们坚定内心,活出自我等。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张梅“你是个独 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以及陈果教授“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的言论, 论证独立之美的内涵。也可以列举伯牙在钟子期的映衬下弹出世间绝唱,成就高山流水的美谈以及红花在 绿叶的映衬下更显魅力的例子,论证映衬之美的内涵与意义。
立意:
1.各美其美,独立成美。
2.美丽需要修饰与映衬。
3.在映衬中凸显自我,于独立中彰显个性。
4.兼顾独立与映衬,成就人生之美。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班级要举行“再读古诗——青春的思考”读诗交流活动。请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700 字。
【答案】例文:
品古诗华章,绽青春华彩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中国古诗,浩如烟海,与青春有关的古诗词,车载斗量。今天能和同学们共读古诗华章,思考青春话
题,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演讲的主题是:品古诗华章,借鉴古人关于青春的思考;绽青春华彩,规划自己度过青春的路径。
青春是多姿多彩的,青春是弥足珍贵的。王安石曾写道: “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身虽不饮酒,乐 与宾客醉。”这样的青春,散发着灿烂光辉,多么明媚。李白曾写道: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样的青春,透露着轻松潇洒,多么恣肆。这正是青春的美好、青春 的魅力,同学们,我们要珍惜这青春韶华,演奏好我们的青春乐章。
然而,正如一年之中,有阳春,必然有紧随其后的酷暑盛夏、萧瑟清秋、肃杀寒冬相催逼。谁的青春 能避免凋零?
所以,赵孟坚悲叹“青春能几何,青春能几何。日乌月兔去如梭,胶粘难安枝上花”,表达青春留不住 的无力;所以,王千秋悲吟“流莺不许青春住。催得春归花亦去。何物慰侬怀”,抒写青春容易老的无奈。 最珍贵的是青春,但最易逝的还是青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由此,深感青春已逝、年华易老的古诗人,劝导我们要珍惜青春的韶华时光,努力要趁早。杜秋娘深
情地提醒年轻人,“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她提醒,莫辜负青春时光,与它相比,高官厚禄
不足挂齿;孟郊谆谆地劝导年轻人,“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他指出,青春年少时就应趁早努力,一 个人不会永远都是“少年”。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深情眷眷的提醒。
怎样才算是珍惜青春?古人也以铿锵美丽之诗句,给我们提出了深沉恳切之建议。“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在最美好的年华,勤勤恳恳学习,就是珍惜青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最美 好的年华,奋斗不止,一再超越,就是珍惜青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在最美好的年华,敢于立大志,为家为国而奋斗,就是珍惜青春;“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在最美好的年华,能够梦想成真、意气风发,就是珍惜青春。珍惜青春,就要在青春时 期,勤学苦练,奋斗进取,立大志,成大事。“酒如春好,春色年年依旧。青春元不老”。
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同学们,古诗华章写尽青春之思,我辈青年当珍惜青春,不负青 春韶华。但愿我们能浸染古诗之清音雅韵,绽放青春之绚丽华彩。
祝大家读诗愉快,青春不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题目创设的情景是班级将要举行读诗交流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再读古诗——青春的思考”。主题涉及 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古诗” ,一个是“青春”。古诗,指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它积淀了中国人的丰富情感、
表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多彩多姿、摇曳浪漫的一部分。再读古诗,从大的方面来 讲,是为了接受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熏陶,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融入中华文化共同体; 从小的方面来讲,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古典诗歌素养,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而另 一个关键词“青春”,则说明此次读诗交流活动,是为了突出与青春有关的古诗话题,借读古诗来激发关于 青春的思考,来展现青春的力量。所谓“青春的思考”,可以是对古诗中的有关青春话题的内容进行分析 , 也可以是对古代诗人青春阶段所展现的思想和情感进行理解,还可以是从处在青春期的年青人的角度来观 照中国古代诗歌。
写作时,作为发言稿,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有称呼语、问候语,要写出现场感,体现与听众的交
流互动,同时要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立论的角度很多, 比如:要珍惜青春时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 君惜取少年时”;要努力趁早,“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要有大志向,“少小虽 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 …
在正文部分,要围绕自己的观点,以关于青春的思考为主线,佐以丰富的古诗词材料,把青春话题与 古诗词材料整合到一起,要主线清晰且有理有据地展开自己的演讲。演讲既要突出对青春的思考,借助古 诗词中的积极元素,激励同学们珍惜青春年华,实现人生价值;又要展现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同学们阅读 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同学们多读诗、读好诗。
立意:
1.读古诗中的家国情怀,树服务家国的青春理想。
2.古诗多有青春短暂之悲叹,我辈当有珍惜青春之观念。
3.品古诗之异彩纷呈,求青春之多姿多彩。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某品牌产品宣传海报中,模特的 “ 眯眯眼 ” 引起了网友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在丑化中国人, “ 眯眯眼 ”作为一种辱华标志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也有人认为眼睛小就是 “ 眯眯眼 ”,只要使用小眼睛 模特一律就是辱华,有些太过敏感,后《人民日报》撰文评论: “要充分尊重受众,也要涵养强大审美自 信!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享盛世之安,展时代之美
三只松鼠因“ 眯眯眼事件”发文道歉,据称不少网友评论却非常的委屈,难道小眼睛厚嘴唇的长相就是 辱华了吗?其实这些网友大可不必委屈,小眼睛也是美,每个人可以各美其美,但是“ 眯眯眼”却是可恶,
它和“东亚病夫” 的称呼一样,是对中国人的羞辱表述,两个概念只要不故意搞混,哪里还有什么委屈呢?
上海消保委发文称,消费圈的审美也要与时俱进。诚哉斯言,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中国 终于屹立在了世界东方,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鼓,富起来的中国人自然想 吃出健康“美” 味,作为立足本土的食品品牌企业,莫忘了紧跟时代的步伐,不仅要让人民享盛世的口福, 还要让人民能感受到自信自强的精神美味。
享盛世之安,展时代之美。古往今来,时代不同,人们对审美的诉求也是姹紫嫣红,各擅一时,鉴古 知今,审美却始终与时俱进。社会混乱,动荡不止,南朝士子以“魏晋风骨”为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大唐文人更偏好于健康丰满的“环肥”之美。环肥燕瘦虽各美其美,与时俱进但美不容“丑”,沉睡百年,东 方睡狮一声吼,世界也要抖三抖,土地还是这片土地,中国却不再是昔日之中国。
杜班加纳的辱华,是它低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豪感,最终只能在中国关门凉凉; HM 抵制新疆棉,“别 指望又吃中国饭,还砸中国锅”获最高点赞,最终只能灰溜溜离开中国。当然这样的事例最近是越来越少, 因为整个世界都已经感受到中国人的自信和自强,作为本土的领军品牌,作为我们自己的民族企业,千万
不要再犯事后道歉的不应之错误,“社会在发展,消费在迭代,商家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契合消费者新的审美需求,和消费者建立文化与情感的共鸣。”
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这次事件再次证明:
自尊者,人亦尊之,尊人者,人恒尊之。我们享盛世之安,自应该护国家之安。
应时者,时亦兴之,悖时者,时自弃之。人皆展时代之美,民族复兴,就在眼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某品牌产品宣传海报模特的“ 眯眯眼” 引网友的争议的事件。关于这个事件有不同的观点,有人 认为“ 眯眯眼”作为一种辱华标志,而有人认为这样太敏感。《人民日报》撰文评论: “要充分尊重受众,也 要涵养强大审美自信!
这是一个具有思辨性的话题,对于这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你可以认为这样的海报不能被我们接
受,无论从审美还是从政治方面,都是不符合我们要求的,尤其是“ 眯眯眼”作为一种辱华标志更不能让人
接受,可以从民族尊严、审美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角度进行分析。当然,也可以认为这样有些敏感,不必过 分纠结。
从产品本身来说,充分尊重受众,才能赢得市场。不管这家企业是否存在丑化国人的主观故意,这样 的事本身反映的问题却很真实。必须周全考虑主流文化、大众审美和受众心态,没有这样的受众意识很容 易“翻车”。因此,更多注重文化内涵和产品质量,才能更好赢得市场,也赢得认同与尊重。
从审美角度来看,培养健康审美趣叶,涵养强大审美自信。正如人有高矮胖瘦, 人的长相也各有特点, “ 眯眯眼”本就是客观存在的样貎特征。不过,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风尚,这是一种 大众审美或者说社会审美,前提是不能让西方塑造我们的审美。
从传播角度来看,坚持效果导向,也避免“扣帽子”。在艺术创作中故意丑化中国人,甚至以比“ 眯眯眼” 手势表达歧视,这样的西方偏见,我们不接受,也会有力反驳。可以不同意类似的审美,可以讨论艺术创 作的方向,但没必要上纲上线。审美是客观的,可以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变化,但在社会现实没有变化
之前,有必要尊重客观规律和现实。
立意:
1.充分尊重受众,涵养强大审美自信。
2.不仅文化自信,也要文化自觉。
3.请投喂健康“美” 味。
4.擦亮包容的眼睛,打造自信的文明。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1923 年 11 月 23 日—2017 年 12 月 16 日)不止一次描绘心目中的诗 和远方。屠岸认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其精神就不会丰富,其气质就不会优雅,其文化就不会 百花盛开、生气勃勃。
材料二:从 1920 年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至今,一个世纪即将过去,古代典籍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 来说,已然成为天书,传统诗词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天堑即将形成。对于这种现状,著名古典文学研
究专家叶嘉莹深表担忧,她说,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守着这样丰富的文化宝藏却不自知,只是盲目地追求物
利,这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
请你以“世界不能没有诗歌”为主题,根据对以上材料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感性之美,理性之光
诗词,这种极为简练的文体,已流传了上千年。从《诗经》到唐诗,从宋词到元曲,诗词的形式千变 万化,诗词的意韵绵绵不尽,诗词在不断传承,也在不断创新,却从不间断。时间抹平了山川,抹平了湖 海,却没有抹平诗词的痕迹。为何?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老话流传至今,自有它的道理。诗词总是带着诗意的美。常读诗词的人总能用 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
就比如读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能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宁静与闲适;读
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能体会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豪情与壮志;
读苏轼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能领悟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祈愿与祝福。
这些点点滴滴的诗意,在我们阅读与品味诗歌时渐渐在内心聚成一条川流不息的河,里面流淌着流芳 千古的意韵,让我们的内心世界姹紫嫣红,鸟语花香;让我们对生活拥有了无限的希望和企盼。这种对生 活的热爱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柔和,让我们得以用柔情来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因此,我们整 个人的气质便犹如莲花的芬香,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
由此看来,诗歌可以让我们感知感性之美,丰富知识内涵,升华我们的灵魂。可诗词的作用,远不止 这些。
苏轼的“高处不胜寒”道出了攀到人生巅峰的人背后的孤独寂寥,引人深思;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道出了生老病死,旧事物终归要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令人折服;而张养浩的“兴,百姓 苦;亡,百姓苦”更是深刻道出了虽王朝更替,受苦终究是百姓这样的变化后的本质,其间对百姓的同情和 对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疾苦理性的批判让人惊叹。
一首首小诗,也凝聚着诗人的思想与价值观。什么样的诗人就写什么样的诗,我们在品位诗的同时,
也被诗人理性而富有哲理的思考所感染。它犹如一道清明的光,驱散了我们内心的蒙昧阴沉。这,也就是 诗里所蕴含的理性之美了。
纵观全世界,西方的诗未尝不是感性之美与理性之光的结合。正如但丁的《神曲》,在迷幻离奇的外 表下对人性、人文主义深切的呼唤,读来令人动容。
的确,诗是如此的重要,值得我们好好品尝,咀嚼其间的韵味,以此提升我们的内涵和素养。可不知 为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诗词速成班”:眼看要考试了,赶紧抓起语文书把诗词乱背一 通;考过了,就开开心心地游玩,把之前死记下来的诗又全部丢掉。这正如叶嘉莹先生所担心的, “守着这 样丰富的文化宝藏却不自知,只是盲目地追求物利”“古代典籍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已然成为 天书,传统诗词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天堑即将形成”。长此以往, 我们还能记得住我们的传统诗词吗? 我们还能留得住我们的诗词文脉吗?是时候认识到中国不能没有诗歌,世界亦不能没有诗歌了。诗歌,不 止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凭借,更关乎民族的生死存亡。
一个忘记了自己来路的民族,你指望他能走向何方?一个忘记了自己来路的世界,又能流浪去何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写作时,首先应当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本题由两则材料构成,审题时应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即都 是围绕诗歌具有的价值意义来说的。不同之处,第一则材料强调的是诗歌在寻找个人诗意人生、精神追求 上的价值和对民族文化的意义。材料二由时代背景入手,揭示出了对诗词文化被现代人淡忘和边缘化的隐 忧。所给材料在这里只是起到引出话题、打开考生思路的作用,具体写作时只要能围绕自己对诗歌的看法 和感受,入情入理地展开写作即可。
写作过程要始终围绕“世界不能没有诗歌”这一主题,体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思考。如针对为什么不 能没有诗歌,可从诗歌对个人思想性格、审美情操、理性思维、精神归宿等,对民族文脉保留,和对世界 和平发展等的作用展开论证;还可换种思路,从世界没有诗歌会有什么不良后果这一角度,反面论证为什
么世界不能没有诗歌。
立意:
1.腹有诗词气自华。
2.诗歌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3.诗词,民族的基因。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 最高境界。”毋庸置疑,近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境界在不断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人在享受着丰 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之时,似乎不懂审美,或者对“美”麻木和淡漠了。正如著名画家 吴冠中先生所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更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人甚至美丑不分、以丑 为美。有研究者将当下这种现状概括为“低美感社会”,某杂志上也列举出了一些人的种种审美病征 ……
《美好时代》杂志社决定针对上述现象与问题开辟专栏,展开读者大讨论。作为该杂志的一名高中生
读者,给栏目编辑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判断与思考,传达中学生的心声。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心中存美,时代有美
编辑老师:
您好!
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垂读我对于“低美感社会” 的看法。
作家王小波曾言:“人仅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诗意的世界。”而拥有诗意的世界,首先要 有美好的心灵。然而在现实中,有人为物欲横流所蒙蔽,失去了美丽的双眼,有些则美丑不分,甚至以丑 为美 ……
对此,我想说:一个人内心的美很重要,它不仅可以让个人获得幸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凝成一个
时代的美好。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虽然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境界在不 断提升,但同时,有些人的审美病症却在不断暴露。从“凤姐”以丑为美,在网络大红大紫,到“抖音”上各 种低俗的哗众取宠,从鲁迅先生笔下的以观看杀人为乐的围观群众,到网络丑闻后跟随的几万“吃瓜”,究 其根本,这些“低美感”现象的背后,是一个人内心美的缺失,也是时代美的缺失!
一个人缺少了内心的美,只会空有一副皮囊,变为行尸走肉。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然而反观当下中国社会,有多少人抛弃了内心的美好, 而对皮囊的“美”趋之若鹜?又有多少人为了物质与自身利益,而将内心的美如随地吐出的痰一样唾弃?在 当代中国,你可以随随便便找到十家美“容” 院,但即便走遍全城也难以寻得一个“美育院”;你可以看到各 种丑恶,搞怪跃上新闻头条,引得万人瞩目,但即便翻遍“抖音”,也难以看到心怀美好,为国家默默付出 的科学家的消息;你可以看到成千上万个“美”女,但他们的心中却丑陋不堪……一个人的内心若是没有美, 纵使外表再光鲜亮丽,也只是行尸走肉。心中无美,我们不可能获得幸福,也不可能获得内心的充盈。
而保持一个人内心的美,更可以凝成时代的美,让全社会的人感到美的力量!
每一个人内心美好的点点星光,凝集起来便是社会的美丽银河。一位位扶贫村干部内心的美,聚成双 手,托起贫困村对生活之美的向往;一位位志愿者内心的美,构成臂膀,扛起武汉对美的期望;一位位白 衣天使内心的美,筑成高墙,保护我们的美好生活不受病毒威胁。他们内心的美,一起凝聚成整个时代的 美好,给无助者以希望,给受苦的人以抚慰,给全民族以力量!一个人怀着内心的美好,便可激发出一个 时代的无限光芒!
心中存美,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时代精神。沈从文先生曾言: “美这一字虽然只有几笔,却很少 有人识得。”而我们,想要展现自己的美,就更要先好好接受美的熏陶!
愚见浅薄,请您指教!
XXX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本题以“审美”为基本话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或自身存在的一些审美误区,并运用批判性思维 做出判断与思考。作文材料借北大哲学教授的观点引出话题,先正面肯定近年来中国社会审美境界的巨大 进步,然后列举出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最后交代出具体的论述话题——“低美感社会”。
本题写作时要体现出两大目的:一是对“低美感”现象表达基本的态度,二是对此现象参与讨论,发表 自己的看法。即这篇书信的写作重心, 应该是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的议论与思考,对此,可从“是什么(现象 与表征)”“为什么(原因与危害)”“怎么样(路径与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考量。就“是什么(现象与表征) 层面来说,作文材料中有一些暗示,写作者可以联系现实,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进 而增强论述的具体性与针对性。就“为什么(原因与危害)”层面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实用主义至 上、眼球经济效应、崇洋媚外、盲目从众以及个体审美素养的缺乏(或审美教育方面的问题)等等;另外, 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危害也是多方面、多层级的。就“怎么样(路径与方法)”层面来说,可以有“相关职能部 门加强对传播媒介的管理”“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大众的审美素养”以及“增强文化自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美
育之路”等方面的思考。
立意:
1.身边美丽一直有,心中审美不可丢。
2.放慢生活节奏,审美看待世界。
3.知美、懂美、审美。
4.消除“低美感”,迈向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