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主题分类范文题解(审题立意)65 青年成长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主题分类范文题解(审题立意)65 青年成长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1 13: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青年成长
写作技巧
1. 紧扣主题,明确立意。青年成长类作文的主题通常是关于青年人的成长、发展、奋斗等方面。考生 在写作前应该明确自己的立意,即想要表达的观点或主题,并紧扣主题进行展开。
2. 选取典型事例,注重细节描写。在写作中, 考生应该选取自己或身边青年的典型成长经历,通过具 体生动的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青年人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同时,要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让读者能够对青年人的形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3. 深入分析,揭示本质。青年成长类作文不仅要叙述具体的成长经历, 更要深入分析这些经历背后的 原因、意义和价值。考生应该通过具体的事例, 揭示青年成长过程中的本质规律,如自我认知、价值追求、 责任担当等方面。
4. 语言简洁明了,表达力强。高考语文作文的语言要求通常是简洁明了、表达力强。考生在写作中应
该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汇,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5.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有丰富的内容,还要有良好的结构。考生在写作中应该 注意段落的划分和层次的安排,使得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让读者能够轻松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 点。
必背范文
1.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就有了一些固有的印象,比如:贾政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杜甫写诗永远“苦大 仇深 ”,女性都是马路杀手,喝点维 C 感冒准走……这些印象,往往经不起推敲,可我们还是笃信不疑。
当然,也有一些印象,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 ”,也搭不上时代的节奏,但一番研究之后,才能明 白其中的深意。
请结合生活和阅读经历,写一篇议论文,谈一谈你对上述“ 固有印象” 的理解和思考。自拟标题,自选 角度,不少于 700 字。
【答案】例文:
摆脱固有印象,追寻心中所向
《静静的顿河》中写道:“生活总是用一种不成文的法律支配着人类。 ”这是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 总是开口讲速度,闭口言效率;这也是一个被世俗的烟火气息沾染了的时代,有些纸醉金迷。处在这种时 代的大背景下,世界成了一个剧场,歌德提出的“剧场效应 ”,也毫无悬念地上演着。
“你的内心总有一种火焰,将你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人不足挂齿,也有的人“蝉蜕于浊秽 ”,摒弃 大众之流,坚持寻找自己的幸福。一位女白领辞掉年薪超过 20 万的工作归隐田园的事情令人们议论纷纷, 人们诟病她“避世 ”,人们认为她这样做不值得,但她不后悔,她回家是追求另一种幸福感。
柴静曾说:“就像叶子要从痛苦的蜷缩中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开来,这才 是活着。”人们形成了一种固有印象,认为城市生活更好,认为薪酬更高更好,认为“有钱 ”才是“幸福 ”, 但有些少数人仍有着个性的棱角,坚持着从心的模样,就如陶渊明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更如诗人海子,他是全村的希望考入了北大法律系,可他更喜欢诗歌,他说:“我来人间一趟,我要看看
太阳。 ”所以他坚持选择了精神理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追寻自己的幸福,活出了自己的颜色。肉体
虽受时空限制,而精神永存。
时代的浪潮中,你可以选择成为浪潮,也可以选择成为浪潮中坚硬的磐石。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嘈杂, 匠人的内心是绝对安静的。叶嘉莹的这句话来形容工匠精神再合适不过——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 心。他们的日子唯独是缓慢流淌的,无论世人如何急功近利。他们是一种时间遗民,思绪凝神于手中,初 心不变于心里,追寻自己的技艺以至于炉火纯青,找到自己的幸福价值。
“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 ”人们总是以浅显的表象为判断,以至于总有个固有印 象桎梏着,缺少了从心的模样,磨平了个性的棱角,迷失在寻找“真正的幸福感 ”中了,殊不知“若将花 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闲寄山水是一种幸福,碌碌于车马亦是一种幸福,只是应该倾听自己内心 的声音,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开来,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就是值得的。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圆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
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审题:
材料在讲述的核心关键是“ 固有印象”,所谓“ 固有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 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材料中给出了一 些例子,如“贾政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这是人们对贾政的固有印象,其实出仕前, 出仕前,他“也是个诗 酒放诞之人”;再如杜甫,人们对他的固有印象是写诗永远“苦大仇深”,可是杜甫也写过格调淡雅,清新唯 美,质朴感人的绝句,比如这首《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有“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 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春暖花开之时,人们的心情自然非常轻松愉快,杜甫亦然。于是此诗便写尽 了春日的旖旎可人。总之,材料首段想表明的是固有印象带来的消极表现: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 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造成先入为主,妨碍对他 人做出正确的评价。所以, 第一段结尾材料说“这些印象,往往经不起推敲,可我们还是笃信不疑。”接着, 材料以“ 当然“为转折,指出“也有一些印象,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 ,也搭不上时代的节奏,但一番研究
之后,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这是固有印象积极的表现,例如小时候我们不听家长话的时候,家长总是说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能眼前未必“吃亏”,也未必理解“此中真意”,但是这些凝结着老一辈传统的 东西,等你渐渐长大的时候,会明白他不是随手拈来,信口雌黄。这里面的大智慧是需要成长之后才能悟 出的道理。
参考立意:
摆脱固有印象;突破思维定势的围挡?“此中有真意” 的固有印象;
行文结构:
开篇引入材料内容并简单提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其次多角度分析关系,接着联系社会上类似现象,进 一步分析关系,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素材:
1. 亚里斯多德看见飘落的叶子,提出“物体质量越大,下降速度越快”这一论断看似符合常理,却被伽 利略用铁球实验推翻了。可见,常识有时只是虚渺的烟,绕过去,便会发现真理。
2. 适时跳出固有印象,超越常识,才会有一片开阔的境地。正如陶渊明抚无弦之琴时悠然道出“但识 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不被常识的弦束缚身心,突破思维定势的围挡,才能自由地高飞,抵达悠远的天空。
3. 科学家告诉我们,摆脱固有印象,突破思维定势,我们便能发现深藏其中的真理;艺术家告诉我们, 摆脱固有印象,突破思维定势,我们便能跳出更美的舞姿;文学家告诉我们,摆脱固有印象,突破思维定 势,我们便能发现平时看不到的新奇。
4.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总会有着各色的人们,而不同色彩亦或者说不同性格的人们往往对他人的 看法也是不同的,就像一个世界不可能存在一个相同的人一样,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 思想。
5. 当代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们往往喜欢给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贴上不同的标签,我觉得这就是刻板印 象。这些人给其他人的第一印象是绝对的,不会更改的。例如化妆的学生肯定就是学习不好,这些贬义的 词或句,往往都是出自刻板印象。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
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
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 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 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蕴含丰富的材料, 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 一则材料至少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 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 事多因” 的材料,有几个“ 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 就产生了 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偶像是一个社会的选择,代表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方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李白、“穷 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的杜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毛泽东、“莫问收获,但知耕耘” 的闻一多、把梦 想写在中国大地上的袁隆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
进入新时代,一夜爆红的流量明星,“养眼又养心” 的“高富帅” 、“ 白骨精”,舍生忘死、逆行出征的钟南 山,诗意栖居的李子柒,遨游太空的女航天员王亚平……都曾经占据着许多年轻人的精神领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长大后我要成为你”,我们要让青春
拔节成长!上面的材料给正值青春韶华的你怎样的触动和启示?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作文。要求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答案】例文:
当以时代英雄为偶像
法婕耶夫曾言:“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当今时代,科技高速发 展,曾几何时,明星成为了一个高光群体,青少年争先以之为榜样,更有甚者,在追星途中迷失自我,实 属可悲。殊不知, 那些行业的领军人物,科技的高端人才,献身国家的国防战士,星夜驰援的白衣天使 …… 这些人,这些时代英雄,才是我们最值得追的星,才是我们的偶像。
当以时代英雄为偶像,学习他们为民请命的精神。
《菜根谭》有云:“人之有主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年之一波。”人生 短暂,韶华易逝,生命的长度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立青云之志,发时代之声,学习时
代英雄们为民请命的精神。天眼之父南仁东,驻守十七年,倾心国防,从青丝到白发;无双国士钟南山耄
耋之年再次挂帅杨帆,护佑一方平安;大学生村官黄文秀献身脱贫路,兰谷遗芳远……他们正是做到了张载 所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替万世开太平” 的处世之志,是我们青年人应有的榜样。
当以时代英雄为偶像,为国家发展注入星能量。
梁任公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 “使举国之少年果为少年也,则吾之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 也。”一个国家最亮的风景是这个国家的青年,青年的偶像观是一个时代价值观的缩影。周恩来从小立志“为 中华崛起而读书。” 张仲景曾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无数白衣天使高喊:“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青年是第一生产力,毛泽东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当全国青年都可 以摆脱冷气,只是向上。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诚然,追星行为本无错,但追星行为应适度,追星对象应明确,应积极向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要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方向,为自己的心灵寻找栖息之地。只是向上。人生的价值就是在不断向目标靠近的 过程中得以实现。人生就是一个无尽的圆,但每一个圆点处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当以时代英雄为偶像,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为自己的人生注入新能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个材料作文。从材料来看,主要讲“偶像”这个话题。偶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产物,也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人文现象。作文材料聚焦这一问题,意在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变迁,洞察时代 精神,汲取榜样力量,展现青春风采。材料第一段对教材中的人物进行了提炼和概括,有李白、杜甫、毛 泽东、闻一多、袁隆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材料第二段将目光转向身边和当下,钟南山、 李子柒、王亚平,他们是不同群体的偶像代表。虽然这些人物属于不同领域的人物,拥有不同的特征和品 质,但是他们身上都有着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因此说,把这些人物当作偶像来追求是可以。
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青年人选择偶像时,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该体现自己的际遇和追求,能够 体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也就是说,选择的偶像应该具有正能量,应该能够在精神上给予我们引领。而不 是选择一些负面因素的影星、歌星等,或者反映自己不够积极的追求等。
在写作的时候,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你对偶像的认识,你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偶像。这关系到
作文的立意方向和深度问题,因为我们想要让青春拔节成长,我们想要承担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必须有正
确的偶像观,选择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正能量的偶像。材料中所提供的这些都可以,当然也可以选择群 体,那些冲在灾难第一线的官兵指战员们、抗疫人员等;也可以选择单个的人作偶像,比如南仁东、黄文 秀等。写作时要深入挖掘这些人身上拥有的宝贵品质,正是这些品质,能够激励我们向前,能够为实现自 身价值,实现民族国家的伟大复兴作铺垫,打基础。
写作本文,要立足于青年这一特殊身份来写,更要立足于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这个角度来写,不要立 足过窄或过小,应该写也情怀和气魄。
立意:
1.偶像与时代同行。
2.不同的时代,同样的追求。
3.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4.理性看待“追星”。
5.传承偶像精神,接续奋斗新时代。
6.知行合一,担当青春使命(强调对弘扬正能量的偶像学习与践行的统一)。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 月 22 日下午 13:07,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 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 91 岁。
5 月 24 日上午 10:00,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于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全民哀悼。 “我和他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
“此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
“风吹过稻田,我就会想起您,想起您的禾下乘凉梦。 ”
“未见其面,却蒙其恩!
……
如今,他带着梦的 “种子 ”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 “种子 ”留给了后来人。功在
当代,惠泽千秋,他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民族脊梁。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国士如灯,照亮前程;千里稻香,不朽丰碑;袁老千古,铭记于心!缅怀“稻 田守望者 ”,去做“时代追梦人 ”。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感受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 套作,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他到底跋涉过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背负了多少使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让清晰的脚印指向遥远的未来,迈向我们美好的新时代!
自古以来,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 民以食为天” 、“食以稻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学 家莫过于“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在我的脑海里,袁隆平的形象总是定格为一位身穿白色衬衫,站在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辛苦劳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间地头,他皮肤黝黑,与其说是一位科学家,倒不如
说他更像是一个普通农民。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两个多么宏大的设想,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 900 公斤又 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是世界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着中国专家 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 这条道路虽然是艰难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点, 出了产量更高的新品种,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他心里高兴,吃点苦没关系。
袁隆平在讲话时会有中英交杂的习惯,就像是吃多了杂交水稻,讲中文后会自动翻译,人们称这是“袁 氏幽默”,他还会讲俄语,爱好体育,爱好音乐,考过空军,像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宝藏男孩”怎能不让人 敬佩!
2019 年,阳光炽热,土地温暖。90 岁高龄的袁隆平依旧在埋头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奋斗十年,让全世 界一半的稻田种上我们的杂交水稻。
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或许他们没 有千亿的身家,却甘愿把技术无偿的贡献给全人类,造福全人类。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谁有功夫闲看云
隐;他们精确地估量着生命的意义,谁有私心去计较生命的长短;他们在模糊的泥土上捡拾细小的沙粒,
是这些美妙的晶莹绽放开来,给了我们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 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 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 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时才能发芽,茁壮成长,成为绿荫,去感恩那些为我们无言付出的科学家。因 为,我坚信自己可以不断地向未来迈进,致敬新的时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 沉痛悼念“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材料首先介绍了袁老逝世的事件,接着重点介绍了全民哀悼的盛况。网友那发自内心的情感让所有人感动, 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为何袁老能得到这样的全民爱戴?我想,材料中提到国士精神、创新与奋斗、民族 英雄、民族脊梁, 这些关键词应当是我们解读这个问题的关键。袁老虽然离去了, 可他的生活、工作态度,
他展现出的优秀品质,他的无上的德行,都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题目最后提到时代追梦人,这就是
提醒学生,要思考自己该做些什么,该如何做。学生在行文中需要紧紧扣住以上观点,缅怀英雄、不忘奋 斗、勇敢创新、坚持追梦。
【立意】 1.缅怀英雄,崇敬英雄;
2.缅怀“稻田守望者”,争做“ 时代追梦人”;
3.国士精神长存,创新奋斗不止。
【素材】 1. “从泥土中来,到白云中去。”袁隆平爷爷走了,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 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人。我们中学生就应该像袁隆平爷爷说的那样,要做一粒好种子 —— 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实现价值,服务人类。我们也要牢牢记住他生前鼓励年轻学子的八个字的成功秘诀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一起脚踏实地,继续前进。
2.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 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
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
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 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 待生活的态度。
3. 袁隆平老先生曾说过:“会各国培育优秀人才,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一生的愿望……我的 杂交水稻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然而,袁隆平老先生真的做到了。袁隆平团队为 80 多个发展中国 家培育了 14000 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让他们遍布全世界,为杂交水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 杂交水稻正不断地向高产进行一场没有尽头的冲刺,现在,全球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试种杂交水稻十多个 国家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了 700 万公顷,普遍比当地水稻增产 20%以上。而 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袁隆平老先生的不懈努力。而袁隆平老先生在去世前的遗言中说道:“丧失从简, 不要让殡仪馆安排任何群众悼念。”一位曾经的国之栋梁,本可以接受很多人的吊唁,而今,根据疫情形势, 毅然拒绝了殡仪馆接待群众悼念的意见。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根据飞行原理,飞机的升力来自飞机与气流的相对速度,速度越快,升力越大。逆风能够增加相对速 度,所以飞机起飞时最好是逆风,这样使飞机有足够升力,飞得更稳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逆风飞翔,直抵苍穹
天地之间,飞机如鹏,乘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然其升空之理,却昭示人生之道。飞机依赖与气 流的搏击获得升力,人生亦需与逆境抗争,方能显英雄本色。故言,逆风飞翔,方能直抵苍穹。
逆风飞翔,是面对困境的坚韧与不屈。人生之路,多舛难行,常遇风霜雨雪、荆棘坎坷。然真正的强 者,却能在逆境中砥砺前行,如松柏之傲雪,如梅花之凌寒。正如泰戈尔所言:“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
弹出世间的绝唱。”贝多芬双耳失聪,却以心灵之耳聆听世间天籁,谱写出震撼人心的乐章;霍金身体残疾,
却以智慧之眼洞察宇宙之秘,成为科学界的巨星。他们如逆风中的雄鹰,搏击长空,不畏艰难,最终成就 了非凡的人生。
逆风飞翔,是坚定信念的指引与力量。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信念 如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信念如罗盘,指引正确的方向。在逆境中,信念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柱。爱迪生 面对无数次失败时,他的信念之灯始终熠熠生辉,最终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居里夫人身处艰苦环境时, 她的信念之石始终坚如磐石,最终为科学界献上了宝贵的财富。他们如逆风中的航船,凭借坚定的信念, 乘风破浪,直抵彼岸。
逆风飞翔,是不断努力的拼搏与超越。冰心曾言: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 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努力如磨刀石,磨砺我们的意志;努力如助推器,加速 我们的进程。在逆境中,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刘翔在田径赛场上一次次刷新纪录的背 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挥汗如雨、刻苦训练;郎平带领中国女排一次次夺得冠军的背后,是队员们不懈的努
力与拼搏、团结协作。他们如逆风中的勇士,挥舞着努力的利剑,披荆斩棘,勇攀高峰。
逆风飞翔的人生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在这些挑战中,我们学会坚持与拼搏;在这些机遇中,我们勇敢 地追求与探索。如古人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逆境是人生的试炼场也 是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在逆风中飞翔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力量;只有在逆风中飞翔我们才能 直抵苍穹领略到高处的风景与气象。
且让我们效仿那些伟大的人物勇敢地逆风飞翔吧!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在挑战中超越自我,在机遇中 把握未来。如泰戈尔所言:“只有经过地狱般的锻炼人才能达到光辉的境地。”愿我们都能成为逆风中的雄 鹰搏击长空,迎接人生的挑战与机遇,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比较简单,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根据飞行原理,介绍了飞机的升力来自飞机与气流的相对速
度,第二句话根据第一句话所讲的原理,解释了飞机起飞时最好选择逆风的原因。
飞机的升力,源自与气流的相对速度,逆风能增加这种速度,进而使得飞机稳定升空。这个原理,乍 看之下,似乎只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简单知识点,然而,细细品味,却发现其中蕴含了深深的生活哲理和人 生智慧。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面对逆境,我们不应退缩,反而应该勇敢迎难而上,因为逆境能够增 强我们的“升力”,使我们在人生的天空中飞得更稳、更高。飞机的起飞过程,犹如人生的奋斗过程。飞机 需要逆风起飞,以抵抗地心引力的束缚,同样,人在追求梦想和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也常常会遭遇各种困 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就像那一股股强劲的逆风,试图阻止我们前进。然而,正是这些逆风,给了我们更 大的动力,使我们产生更强的决心和毅力,去克服前方的阻碍。飞机的升力与速度的关系,也反映了人的 潜能与压力的关系。飞机在逆风中,因为压力而提升了速度,进而产生了更大的升力。人在面对压力时, 也同样能激发出潜在的能量。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在遭遇重大挫折后,不仅没有被打败,反而变得更加 坚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就是因为, 逆境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压力中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飞机的稳定性,来源于逆风的助力。同样,人生的稳定与坚韧,也来自我们如何面对和处理逆境。当我们
选择勇敢面对,不畏艰难,不怕失败,我们就能在逆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定与坚韧。这种稳定与坚韧,
将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能保持坚定的方向,稳步前行。可见,逆风飞翔,不 仅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面对逆境,我们不应惧怕,更不应逃避,而应该勇 敢地去面对它,去挑战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找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自 己的价值。
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 可以选取自己亲身经历或身边的人与事, 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来凸显一个人在逆境中的涅槃。若写议论文,可以用层进式结构,首先分析逆境对我 们的价值和意义,然后阐述我们应该如何在逆境中无所畏惧,奋勇前行
立意:
1.逆风翱翔,人生更精彩。
2.逆风起飞,挑战成就未来。
3.逆风而行,人生无畏。
4.逆风砥砺前行,绽放生命光彩。
5.逆风中的英雄——永不言败。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从我做起——1979 年清华学子率先喊出这一口号,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当时青年的最强音。
②创客——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联系在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
③志愿服务——青年一代回馈社会,参与社会服务,逐步形成无私奉献、与人为善的健康价值观。
④世界范——百年探索,40 年蓄势,如今的青年人自信、自强,具有国际化思维、国际视野。
⑤答卷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全球战役,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 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时代已经为每一个人准备了考题,每一个青年人都要写好这张答卷。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总会有不同的流行语受到青年人的青睐,进而感召他们去努力践行。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过哪些与之相关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请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文章,体现你 的认识和思考,抒发真情实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神圣庄严的国旗下演讲。古老的中国,我们的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辛苦经 营,终迎来今日繁华似锦、胜世如画的新时代。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而我们新青年也应有新的作为。 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应是我们的选择。
回溯过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无论是疾风卷席下的近代, 抑或改革开放以来 40 个春秋冬夏,青年始 终都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始终屹立于时代最前端。从“从我做起”,激励发奋图强,从“ 网民”“创客”兴起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再到“志愿服务”传递互助奉献的正能量。无论到了哪个国度,哪个时代,社 会永远都缺少不了将个人发展与时代相连的青年群体。如今,亦然。
展望今朝,只待指点江山、激扬自信。新时代的到来, 正是我们新青年引领新发展的契机。百年探索,
40 年铺垫,如今的中国,历经 40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洗礼。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带一路”“人类 命运共同体”无不彰显一个日益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雍容华贵的大国气度,时代为我们提供契机,时代为 我们提供可能。我们新一代新青年站在前代人的肩膀,拥有眺望全球的世界视野,理应昂首阔步,抬头挺 胸地随祖国走向世界中央,传扬中国文化、中国自信与中国的新青年风范!
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代过去了,那个只能看人脸色,“弱国无外交” 的时代过去了。如今,无 数“新青年”正走向世界中心,展现中国风范。君不见青年科学家颜宁潜心研究,使中国结构生物学领跑世 界;君不见中国青年发起了摩拜为全球绿色出行提供服务,这些都是新时代青年的中国自豪,都是当之无 愧的新时代青年风范!
老师、同学们,迟子建先生曾说:“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喜与眼泪。” 中国的发展,正 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戮力同心、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结果。如今,时代的浪潮已涌之我们的 面前,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惟愿大家从现在做起,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包容自信,兼具国际视野,带
着中国自信、中国自豪向世界中心迈进,终有一日,祖国将以你为荣!
籍此纪念我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之际,在此祝愿祖国如大鹏展翅,直破云霄!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 读材料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 透、看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 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从我做起”体现的是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创客” 体现的是近年来青年一代的创新意识,对梦想的执着、对个人价值的重视。“志愿服务”体现的是当下青年 一代的奉献精神、乐于助人的价值观。“世界范”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一代自信理性的国际思维以及开阔的 国际视野。“答卷人”体现我们年轻一代的作用,每一个青年人都要写好这张答卷。通过对 5 则材料的解读, 5 个流行语指向的更多是不同时期青年的实践探索及价值追求,但并没有直接说明相应的“不同时期”究竟 是怎样的时期,这些时期各有什么特征,而这恰恰是考生阅读积累及思想积淀的一个分水岭。考生是否对 这些流行语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是否能把不同时期青年的实践探索、价值追求置于一个具体的时代背景
下展开分析、论述、评价,是区分考生思维及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尺。简言之,考生在写作时要达成两点,
一是要明确具体地概括提炼出相应时代的特征,要对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有所涉及、有所呈现,二是展开 论述如何争做新时代的青年,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把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应时代之所需, 顺时代之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立意:
1. 与时代同行
2. 在新时代的照耀下成长
3. 与时代相拥,向明天致敬
4. 从我做起,敢为人先
素材:
1.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日新月异。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竞争的工作,向我们——新时代下的青年,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的海水在不断地向前涌去,面对波涛汹涌的海水,如何做时代的弄潮儿成为我们
的难题。
2.如果说“从我做起”是跳出从众心理,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勇气,那么“敢为人先”则是一种探索拼搏的态 度。时代风起云涌,变幻莫测。“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无数的机会摆在你的眼前,无数种 选择等待你去挑选。新时代下,“敢为人先”应是一种积极的姿态面对未知的选择。深圳的辉煌从何而来? 从一批批“敢为人先” 的开拓者身上而来。那屹立在大广场上的金牛, 就是象征着深圳人“敢为人先” 、“勇于 拼搏” 的精神,激励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3.大到肩负国家重任,小到参加义工服务,都是我们回报这个时代的方式。新时代的青年要懂得与时 代携手共进,以一人带动多人,以多人带动这个社会,以爱心带动责任,以责任带动价值的实现。让我们 悉心感悟,拥抱时代,砥砺前行,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吧!
4.时代给予人们更高更广阔的舞台,让人们发展兴趣,张扬个性。你是否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 入到了网民的行列?你是否发现,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这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功劳。科技的进步 催生了互联网络,它使这个时代的人与人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注重艺术性、创造性的
网络平台,它让我们的兴趣爱好得到了更大的满足。
5.新时代,又是国际的,开放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在经历百年探索,40 年的苦心经营之后,中国 终于以开放和自信的姿态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不断向着我们呼唤。新时代, 不仅要求我们要有“ 中国范”,更要求我们有“世界范”,坚守民族、文化自信,具有国际思维和国际视野,
方能使我们在新时代扎稳脚跟。随着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模拟联合国等活动,青少年在国际论坛上勇 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易烊千玺作为和联合国和平大使在世界的讲坛上发表演讲,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新时 代的青年,我们在成长。然而,反全球化呼声的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伊核问题的紧张化,仍在警醒 着我们,和平的钟声还未能敲起,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和祖国的发展,我们仍需做出更多努力。
结构:本文中心明确——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在回顾不同时期青年流行语的基础上, 重点论事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在感知时代律动的基础上走向世界的中心,尤其是对新时代的律动有充分的揭 示、呈现,对题目提供的写作材料运用得当,相关例子补充液恰如其分,结构清晰,表达流畅。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
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穿汉服、点朱砂、写毛笔字……又到一年开学季,一些学校大肆操办“开笔礼 ”,并冠以“传统礼仪 ”
的名号。据学者论证,所谓网上宣传的“人生四大仪式之一 ”的“开笔礼 ”,并非中国传统,而是近年来 “地方上创造的仪式 ”。一时,“开笔礼 ”该不该办引发热议。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开笔礼”只是一种形式
顶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光环,开笔礼在许多地方受到了热捧,然而,有学者直言,所谓的“开 笔礼”并非中国传统,更有论者认为“开笔礼”和中国传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更多的是作秀与炒作,一时间, 开笔礼从“弘扬传统文化”到沦为“作秀、炒作”,人们对开笔礼的情怀似乎一下子所托非人,从天上跌落凡
间,巨大的落差让人不胜感叹。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所谓开笔礼不过只是现代社会的开学仪式,寄托的只是现代人的某种思想, 要让开笔礼完全承担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当然是一厢情愿。远的不说,明清以来的封建社会,入私塾学 习与现代社会的入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时的开笔礼存在于成人社会,而现代社会不过是借用那时的一 个概念,意义当然不同,毕竟时代不同,我们没有理由要求现代的开笔礼等同于古时的开笔礼。
既然时代已经发生变化,现代社会的开笔礼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入学对于一个人来说,毕竟是一个 重大的人生阶段,需要一个仪式来让孩子们感受到入学读书的重要性。于此而言,一个庄严、隆重且令人 记忆深刻的仪式显得尤为重要,至于选择什么样的仪式,学校与家长完全拥有相应的选择权。你可以选择 更加现代、更加时髦、更加西方的入学仪式, 亦可选择穿汉服、写毛笔字等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入学仪式, 总而言之,入学仪式似乎并无高下之分,至于能不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想,那只是个仪式,不能奢求 太高。
有人说,仪式是心灵的港湾与源泉。它的作用不外乎宣传和提供心灵的稳固支撑。大到皇帝祭天的仪
式,程序严格,礼仪繁复,政治作用与宣传作用并行不悖;小到百姓祭祖的仪式,细节讲究,心灵的安慰
作用凸显。其实,既然是仪式,就必然伴着程序,就必然伴着宣传作用,让参加仪式的人心灵受到震动也 是必然。如果仪式过于随意,程序不规范、内容不完整,那么仪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起不到积极的 精神激励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许许多多学校把开笔礼搞得声势浩大,其原因就在于此。
所谓“开笔礼”,并非中国传统,而是近年“地方上创造的礼仪”,专家学者的说法自有其道理。但我们 仔细观察现代社会的开笔礼,其仍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比如“正衣”“拜孔子”“点朱砂”启智、学写“人” 字等等,或许与古代社会的开笔礼相比,现在的开笔礼有着诸多不同,很多东西属于现代人的独特创造, 但这也是古为今用的结果,难道只有完全符合古代社会的开笔礼才能起到继承文化传统的作用?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社会发生变化了,一切事情也要随着变化。守着传统而不思创新,思想僵 化、抱残守缺实在不足取。开笔礼作为一种开学仪式,作为现代人创造的礼仪,只要起到引导学生热爱中 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也就够了,对此,我们不应当苛求什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三句话。
第一句指出一些学校操办“开笔礼”并冠以“传统礼仪”名号的现象。第二句指出所谓的“开笔礼”并非中国 传统。第三句点出“开笔礼”是否该办引发了争议。
穿汉服、点朱砂、写毛笔字……每一项看似都与传统有关,但捏在一起,塑成一个“开笔礼”,冠之以“继 承传统”“发扬传统”之名,就有点装腔作势、不伦不类。其实以一项隆重的仪式来开启开学第一课,不论这 项仪式是沿袭传统,还是新造之物,它毕竟传达了一种重教、崇知的积极观念。礼为传统之形,道为传统 之核。过于重视传统中形式的、表面的东西, 就会流于庸规陋俗,成了装腔作势、言过其实、表过其里的“ 附 庸风雅”。
我们的传统文化像一条大河,流到每个时代,每个时代的人都注入了自己的文化创造,同时也体现了 这个时代的文化品格。如果我们带着挑剔的目光,专找传统的缺点,那么传统也就一定是充满缺点的;反 之,如果我们带着健康、自信的心态,正视其缺点,积极地发掘其优点,尤其是发掘其足以推陈出新的优
点与带有普遍性意义的智慧,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会随着我们的发掘而健康地走向未来。
本文写作的关键是对传统文化的思辨,它需要考生确立三个基本观点:
一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于传统文化应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二是继承和发展的观点。继承传统 文化,可以更好地持续发展。三是与时俱进的观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应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而应 与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时代的发展不应抛弃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应融入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
立意:
1.“开笔礼”不过是一种仪式,要看重其内容。
2.伪传统的“开笔礼”对学生是一种误导。
3.莫打着传统之名伤害传统。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初夏夜晚,灯火通明,突然飞来一只大飞蛾,女生尖叫着躲闪,男生拿书本驱赶,宁静的教室里喧腾 起来。班主任进来,一伸手抓住飞蛾,全班一阵惊呼。班主任说:“瞧你们这点出息,一只飞蛾至于吓成
这样?我们小时候把虫子当玩具,天牛、蚂蚱、蜻蜓、螳螂、蚂蚁、知了、毛毛虫甚至屎壳郎,什么没玩
过?你们是被关在‘笼子 ’里长大的,和大自然太疏远了。 ”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感知自然需躬行
一只突然飞来的大飞蛾竟然让教室失去安静,女生尖叫躲闪,男生如临大敌,拿书驱赶。为什么?用 班主任的话说:和大自然太疏远了。感知自然需躬行!这才不至于在“大飞蛾”面前手足无措。
作家迟子建说:“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颗心脏。”既然如此,我们必须适时放下鼠标,离开电视,甚至暂 时放下书本,躬行大自然,方有望与大自然相感相知,相近相亲。手机、电视、鼠标虽能拉近我们与自然 的距离,但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大飞蛾”真正的模样。以亲身感知的方式走进自然,其意义还不止于对美 的感知,更在于通过与万物的接触,感知自然的智慧和力量,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若仅满足于“数字自然”,
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 的感受,那么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你将哑口无言;当“大飞蛾”
突然造访,“尖叫、躲闪”,以至“驱赶、喧腾”也就成了必然。
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出书斋,躬行大自然吧!
身处互联网时代,即便不出家门,我们也可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模式,却无法体验天寒地冻中鲜活生 命是如何抗争自然所给予的挑战的;我们可明白无边沙漠会带给探险者们种种艰辛与困难,但无法体会炎 热空气带给人的窒息般的痛苦和干燥沙粒带给人的绝望;我们可观赏九寨沟的斑斓色彩,却无法享受那溪 流的清冽与拂面而来的清风之柔和。走进、感知、认识大自然,我们才会知道飞蛾、天牛、蚂蚱、蜻蜓、 螳螂、蚂蚁、知了、毛毛虫甚至屎壳郎等都是大自然美好的馈赠,了解并研究它们,你不仅能收获自身亲 历的难得经验,更能感受到大自然赠予人类的无限美好。
感知自然需躬行!
当前,重视文凭、重视应试教育,以分数论英雄现象抬头,学校、社会和家庭忽视素质教育,学生被 关在笼子里长大,“与大自然疏远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社会及国家应大力弘扬素质教育,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到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亲近、了解、感知神奇奥秘的大自然。当然,走近、感知、认识
自然更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
静坐莲池旁,与莲花久久对视,莫奈才能创作出传世佳作《莲花》;走进马群中,与奔马朝夕相处, 徐悲鸿才能在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马的健美与力量。苏轼若不是亲临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感慨?李白若不是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 的千古绝句?毛泽东若 不是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的豪情壮志?唯有躬行自然,才能于 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之时寻得自然的真谛。
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的辞职信引发了许多思考。我们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 不要忘记迈出脚去感知大自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新材料作文,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应思考其中的对比性因 素和因果性因素,从而把“你们是被关在笼子里长大的,和大自然太疏远了”这句话当作审题立意的关键句。 运用由果溯因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被”和“疏远”,分析出“和大自然太疏远了”不是学生的主观愿望,而是“被
动的”;也要思考“疏远” 的原因,努力变被动为主动,提出合情合理的解决办法来。结合材料中的前两句话,
可考虑用对比法来构思:班主任那一代人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我们青年一代也要努力亲近大自然 并积极实践,锻造高强本领。还可以分析与大自然疏远的原因,并提出走近自然、亲近自然的办法。
参考立意:
1、宠爱太近,自然太远
2、热爱生活,亲近自然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参考素材:
1、大自然是一切美的化身,它以宽阔的胸怀拥抱着人类,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回归自然,让我 们身心舒畅、惬意!大自然是美好的,它没有城市中钢筋水泥建造而成的高楼大厦,没有死板而严肃的条 条框框,没有工业污染,没有都市生活的灯红酒绿,没有职场上的尔虞我诈,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欺骗 ……
2、生活的夹缝里, 觅一粒柳芽,一朵野花,可求得一刻心静;发现一星灯火,一缕炊烟,可求得一点
人迹。没有人潮涌动,车灯闪烁,我由衷地快乐了。
3、山之美不仅仅取决于雄奇, 更有那郁郁葱葱的林木、飞禽走兽和各种各样的昆虫; 水之美不仅仅取 决于动势,还有其细语般的涓流,清澈而不竭于年。名山大川自有其独特地质风貌和人文的渲染,而平凡 无奇的山水同样也有各自的风景和想象的空间。视角不同,你就能发现蟋蟀或蚁蝼的世界如童话般精彩; 感知不同,你就能听出欢乐的鸟语,抑扬顿挫的虫鸣是多么的逍遥自在;心境不同,你就能悟出空山即是 虚怀,寂寞也是宁静的表现;取舍不同,你就能领略阴阳的变换,得失要从容,学会将一切看开 ……
4、置身于山间与自然相融, 想象自己就是一棵草,看空名利,与世无争,这就是为什么礼佛修道之所 常建于山间的原因。凡夫俗子若不能感悟于此,待登高望远之时,可放声大喊。这一喊无论是寄予祝愿, 放飞梦想,还是解压内心积累的烦闷,我相信这一喊虽不能扬眉,绝对可以吐气,虽不能解脱,定可以释 怀。
结构示例:体裁:议论文。题目:感知自然需躬行。开篇简引材料,提出观点。先结合现实分析人们 逐渐远离自然的原因,再发出感知自然需躬行的号召,最后分析走出自我、走出城市,亲近自然的意义,
引发人们对生命状态的思考。结尾再次发出呼吁,迈出脚步去感知自然。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题,要注重关联材料,明示立意源起,体现思维过程。所谓“关联材料”是指扣
住原材料,即从这个故事出发,展开论述;“ 明示立意源起”是指材料中有两个人物,两个观点,均可作为 立意的源起。“体现思维过程”是指议论文写作,要求搭建框架,理清思路: ①引:简引材料,提出论点; ②阐:阐释立场,辨而有理; ③议:议论说理,适而有度; ④联:关联现实,回扣论点; ⑤结:卒章显 志,引人深思。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到河边去仔细看游鱼。凡是水流较急的地方,鱼口都面对流向,不肯随波逐流而下。身为一鱼, 只有如此才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做一条堂堂正正的鱼:也只有如此,才可以摄取上天在水中为它们预备的 养分。倘若它们掉转方向,放弃努力,就会翻滚、散乱,昏沉沉地被冲到浅滩上,因此丧命。
——王鼎钧《看鱼》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你从以上材料得到什么感悟?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
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做一个勇敢的逆流者
强者总会逆流而上,只有弱者才会随波逐流。 ——题记
人像鱼,活在“生活” 的海洋中。大多数人就像大多数鱼一样,一生都活在一小片固定的水域中,碌碌 至死。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不甘寂寞,勇于探索,他们是勇敢的逆流者。
勇敢的鱼也是有的。它向未知的水域进军,期待发现新的秘密。它从大海出发,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高 原。正当它为自己的发现狂喜时,却被冻住:保持着游动的姿态,永封冰层。它永远活在逆流者心中,因 为它逆流而上,不惜舍身为后来者开辟新的征途。
李白诗赞“鲤鱼跳龙门”云:“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一条美丽的鲤鱼
从河南孟津出发,过洛河,顺伊河,到龙门。它自告奋勇地跳越龙门山。天火烧其尾,它忍痛飞跃,感动
得空中的云和雨伴它前行。越龙门,入南湖,它化为巨龙。其他鲤鱼在它的鼓舞下,争相跳龙门。跳过去 的,化为龙;跳不过去的,空中摔落,额留黑疤痕。如今,黄河鲤鱼的额头上还长着黑疤,牢记祖先跳龙 门的壮举。
敢做逆流者,闯出新天地。即使不成龙,犹可伴“凡鱼”!这种开拓进取的闯劲,就是留给自己、留给 后人的一笔财富。
回首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何尝离得了这些勇敢的“鱼”?布鲁诺宁可被烧死也不向教会屈服, 如果没有这条逆流的“鱼”,“ 日心说”是否会得到推广?诺贝尔没有因为弟弟和助手之死而停止研究炸药,
如果没有这条逆流的“鱼”,现代工业发展是否会如此迅猛?面对突如其来的 SARS 疫情,钟南山冷静、无畏, 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如果没有这条逆流的“鱼”,“非典” 能否被快速遏制?他们心中没有自己,他们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惜献出生命。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 正是无数个这样的逆流者。
我们年青一代为理想就不能怕困难。“不经寒彻骨,何得雪梅香?”不跨过他人难以逾越的障碍,就无
法到达令人羡慕的高度。
泰戈尔说:“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为了明天的幸福,我们要敢于探索,不必太在意结果。 做一个勇敢的逆流者,逆流来时,正面面对,保持端正的姿势、个人的尊严、团体的荣誉!
做一个勇敢的逆流者,把握生存的机会,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王鼎钧《看鱼》中的一段文字。材料中, 面对急流,“鱼口都面对流向”,“不肯随波逐流而下”, 从而“做一条堂堂正正的鱼”。这给人类的启示就是要勇于面对人生中的急流。这急流既是挑战, 更是机遇。 如果我们能够直面激流,就能像“做一条堂堂正正的鱼”一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并且能够摄取上天为我 们预备的养分,获得生存的机会,活出意义。材料引导考生思考面对人生“激流” 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辩证思考挑战与机遇的关系。在人生的潮流中,只有那些勇于弄潮的好儿男才能成为时代的英雄。 只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
2.在逆境中要保持昂扬的姿态。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逆流来临时,不要犹豫,更不要退缩,而是 迅速地面对它,找准人生的方向;坚决地迎接它,在挑战中增强自己的实力;勇敢地冲破它,书写青春的 华章。
3.要葆有人性的尊严。面对急流, 鱼有两种选择:迎难而上与随波逐流。随波逐流的结果是“ 昏沉沉地 被冲到浅滩上,因此丧命”。面对流向,迎难而上虽然艰难,但是,唯有如此,才是正道。
写作要求部分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新时代青年”,考生写作中要联系实际,体现新时代青年的身份 意识,写出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的认识与思考。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述材料,由材料中的鱼或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的表现引出人面对挑战、机遇该 有的姿态,可以使用“鱼儿如此,人亦然”这样的过渡句,上升到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理性高度;接着用鱼
在“水流较急的地方”这一背景之下要么面对流向,要么随波逐流带来的不同结果,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对待
困难,如何勇敢面对挑战,如何做堂堂正正的人;最后联系当下,明确当代青年该有的姿态。
立意:
1.逆流而上,方显英雄本色(方可成大器)。
2.逆流而上,成就人生。
3.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4.知难而进,砥砺人生。
5.直面急流,拥抱梦想。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修身》
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
才的时代。——摘自习近平讲话
上述三则材料给我们讲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作为当代青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综合三则材料立意写一 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征途漫漫,实干为先
古语有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空想结不出丰硕的果实,唯有脚踏实地地奋斗方能开创未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征途漫漫,实 干为先;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实干是成功之本,助力个人走向成功。新时代是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充满机遇的时代,只有脚踏实 地、扎扎实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抓住时代机遇,走出一条成功之路。一如幼时因病导致脑瘫的陆鸿,一点一
滴从零开始学习影视后期、做自媒体, 创立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实现人生价值;一如林占熺,
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田间地头与试验田间,无数次试验只为攻克世界级难题,面朝黄土却为全世界脱贫致 富提供了中国方案……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踏踏实实的实干中获得,以实干为本,为成功奠定基 石,同时也让个人价值在事业中尽显。
实干是发展之源,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毛相林坚守偏远山村 43 年,历时 7 年铺就一条 8 公里的“绝壁 天路”,带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南仁东历时 12 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带领团队勘察测量,选定中国“天 眼” 的最终落址;樊锦诗舍半生给茫茫大漠,创造性地推出“数字敦煌”项目,为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做出坚实 贡献……“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干可胜千军万马,实干可化解千难万险。唯有以实干 扎下深根,社会方能向前发展,复兴的伟业方能得以铸造。
实干是筑梦之基,引领民族实现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曾言: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绝 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诚哉斯言!今日的中国走过坎坷、踏过荆棘, 发展到如此蓬勃的阶 段离不开各行各业人士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靠的是 14 亿中国人民共同
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以向上之姿、发扬实干精神,才能为民族复兴做出扎实的贡献。为者常成,行者常
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辈青年当砥砺奋斗,以实干之姿助力“ 中国号” 巨轮行稳致远。
揆诸当下,生活中也不乏缺乏实干精神的人:网络批评家坐而论道,空有纸上谈兵之才;“佛系”青年 躺平摆烂,不思进取;“愤青”们空谈爱国,却四体不勤……邓小平曾说:“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 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诚哉斯言!新时代的青年要迎着晨光实干,而不是面对晚霞幻想,只有脚踏实地, 干在实处,才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征途漫漫,实干为先。我们通过实干,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未来还应继续以实干之姿,勇往 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句名言组成。三句话都围绕着“实干”展开,突出了实干的重要性。启示考生,身为新时代的
青年,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实干的姿态实现人生价值,助力民族复兴。
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实干的内涵,实干的重要性,如何实干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 在论述“实干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实干”时,
可以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如青年一代应坚定理想信念,埋头苦干;应担起时代发展之责,拼命硬干;应践 行工匠精神,矢志不渝。
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列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毛 相林坚守偏远山村 43 年,历时 7 年铺就一条 8 公里的“绝壁天路”,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带领全体村 民脱贫致富的事例,论证实干是成就个人价值、助力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也可以引用《晏子春秋》中“为 者常成,行者常至” 的名言,论证实干的重要性。还可以立足现实, 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佛系躺平”、安于 舒适圈等现象进行反面论证,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以实干之姿,谱盛世华章。
2.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3.征途漫漫,实干为先。
4.脚踏实地谋发展,干在实处向未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