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文化积淀
写作技巧
1. 深入理解文化主题:首先,要对所选择的文化主题有深入的理解。这包括对其历史背景、主要特点、 代表人物和事件等方面的了解。只有深入理解,才能在作文中准确地表达出其内涵和意义。
2. 广泛积累文化素材: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广泛积累文化素材。这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历史书籍、人物传记等方式实现。同时,也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加对文化的感 性认识。
3. 合理运用文化元素:在作文中,可以合理运用各种文化元素,如诗词、名言、典故等。这些元素不 仅可以丰富作文的内容,还可以增加作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文化元素时要自然贴 切,不要生搬硬套。
4. 突出文化特色:在作文中,要突出所选文化主题的特色和亮点。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 展现
出该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对文化的片面理解和夸大其词。
5. 注意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文化现象 和人物形象。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流畅性,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
6. 合理安排结构:作文的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合理安排段落和层次,使作文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同时,也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做到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必背范文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能给正在读书的高中生以启示:
①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②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
③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以上三句有关读书的名言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句?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三境三品三味药
影响人生的事物短暂而微弱,只有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因此,读懂三本书,受益终生。
年少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因此,读书是提升人生境 界的不二法门,值得品鉴。
书籍,伴随着青葱的岁月。在青春路上行走时,我们手捧着书本,对外界总是充满好奇心,乐于去用 眼睛发现美与爱,稚嫩的脸颊常常浮现出一片生命的红色。喜欢从书内走到书外,用一根丝线编织一个不 一样的毛衣,笔画填补出更绚丽的斑斓。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当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 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知道书中的乐趣,那么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读书,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用幻 想连缀点点滴滴,最后组成属于自己的人生画卷,这就是青少年的读书。
世事洞明皆学问。时间久了,读书多了,容颜与思想都会改变。在社会这本大书中,在人的气质里,
在行为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有涯等人生中看不见的东西,我们都愿意去思考琢磨探究。然而,当改变了 心智,想要靠读书去改变命运,就感受不到读书特有的优雅风味,从此,读书也就索然无味了。仿佛井中 望月,看似好像月亮在自家的井里,其实都是一场空,寥寥然南柯一梦,可惜可怜。未知的东西太多,或 许不能都能洞明,但在探究的乐趣中,我们成长成熟。后来我们发现,自然、社会与人生这本大书,同样 够我们探讨一辈子。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果实——心灵的升华。年长时,不禁手捧香茗一杯,在清风荡漾的 亭台里思考,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是什么这些高质量的问题。如果排除做学问的实用目的,读书就 是吸取营养,丰富自己,愉悦身心。或许突然发现自己是个有思想、有品位、有格局的人,心灵被无名的 东西唤醒。咂茶一口,回味无穷。曾经的山重水复疑,曾经的柳暗花明,让自己更加懂得读书做人与提升 的道理。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 一得自足,切莫如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不可半途而废,此三者缺一不可。
在清净的日子,读懂三本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叶茂;再将人生三境与品鉴的三味,煲成一剂滋补
良药,医治人的焦虑、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三病,包你药到病除。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作文题。材料借三句名言警句, 指出了读书的重要性与方法。第一句,“腹有诗书气自 华”这句诗比喻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它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 联系,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第二句意思是说,读书首先要有志气, 有志向就不会甘心落在人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识就不会骄傲自满。还要有恒心,没有恒心去坚持, 什么事都无从谈起。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对“如何读书”这一问题的思考。第三句诗歌的意思是文韬武略的 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新的国家(往往在太平盛世就有些格格不入),如果想要奋发的话就需要读好的书、有 益的书。与第一句讲述读书对于个人的意义不同,这句诗着重阐述的是读书对于社会和国家的意义。
试题要求我们从以上三句有关读书的名言中,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句进行写作。因此,我们可以选
择第一句,论述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也可以选择第三句,从立志报国、科技强国等角度,阐
述只有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少年立志“为国家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更多更强的建设力量。我 们也可以选择第二句,从读书的“志”“识”“恒”角度出发,阐述我们想要读好书,应当如何去选择、去践行、 去坚持。
立意:
1.读书是个人成才的绝佳途径。
2.要读书,更要会读书。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多年以来,语文教材选入了许多先秦诸子散文,甚至整单元、大篇幅都是这类文章。对此,有的同学 认为先秦诸子散文太深奥,艰涩难懂,读了也没啥用;有的同学认为这里的文言知识在高考基本上考不到; 有的同学认为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章,距离我们现实太遥远;还有人厚今薄古,数典忘祖,甚至崇
洋媚外。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阅读感受,自选角度,结合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有关知识,写一篇驳论文,谈 一下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经典传承化人心,学以致用塑精神
对于语文教材选入大批量先秦诸子散文这一现象,不少同学似乎都叫苦连天,或认为先秦诸子散文太 艰涩难懂,或认为学习古文早已落后于时代,或是认为外国的空气总比中国清甜、西方文学作品远比诸子 散文经典。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仅仅因为觉得先秦诸子散文晦涩难懂就反对学习的说法,显然并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语言工 具性,也是一种畏难怯懦的学习态度。从知识运用的角度而言,能准确、形象、生动地用好中华民族的语 言文字,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具备的能力。那些看似晦涩的文言文与今日我们用的白话文一脉相承。 在悠久历史长河中,不仅是先秦诸子散文,诸多古诗文或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或骈骊对仗、韵律工整,
或逻辑严密、条理分明,都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学好语言的不二法门。因此,学习诸子散文
的语言运用之妙,打好语言基本功,丰富语言知识,才能真正讲好“ 中国话”。
当然,学习诸子散文,语言只是第一步,更多人反对的理由是奴隶、封建王朝离我们太久远,诸子散 文之内容早已落后于当代。试问,孔孟仁义礼信、虽不可得而求之的精神,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修身立德 的至高准则吗?屈原热爱祖国、九死不悔之热血,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报效祖国之榜样吗?墨子兼爱非攻、 众生平等之理念,难道不正是今日社会主义之真谛吗?历经数千年淘洗,能留给我们的,或是规范、授导 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典语录,或是描写祖园美好江山的精美诗赋,或是催人奋进勇往直前的文章……这些 东西,绝不会因时代而褪色。所以,仅仅因为时间问题,觉得先秦诸子散文离我们太久远就不学,显然是 短视之见。
而今中国是一个开放之国,因此我们能接触更多古今中外各类优秀文化。这也使得一些人认为西方文 学作品比我们的经典。诚然,西方文学作品中不乏鸿篇巨著,值得我们品鉴学习。但先秦诸子散文同样具 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闪耀的文化标识,在它们的
奠基下,中华文化才显示出独有的厚重感。因此,学好先秦诸子散文,我们或许能认识到月亮并非只有西
方的圆。在此基础上,“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好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受其道德熏陶、思想感染和精神启 迪,我们才能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上有更多的能动性,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以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之梦。
哈马绍说:“决不测量山的高度——除非你已到达顶峰,那时你就知道山有多低。”我说:决不放弃对 诸子经典的学习——除非我已走到学习的尽头,那时我就会知道智慧的路有多长。今日,作为新时代青年, 作为经典传承的未来践行者,我们更应学好先秦诸子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中华民族之发展贡献 绵薄之力。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指出先秦诸子散文多年来一直在语文教材中占据大量篇幅的现实背景,并根据这一背景给出
了部分同学对这一现象不同角度的质疑。对第一种观点,先秦散文深奥、艰涩难懂的现实情况确实存在。
但对此,我们不能报以消极逃避、草草应付的态度,而是要把攻克、读通、读懂艰深古文作为自己积极挑 战语文学习的重要一步。因为攻克了这一难题后,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语文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由此说明 学习诸子散文能给我们的语文能力带来实实在在的提升。针对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就完全是误解了。高 考文言文看似选的都是课外文言散文,但考查时涉及的实词、断句、翻译等文言知识与能力,都是基于课 内诸子散文这些最典型的文本来命制的。只有学会了这些最典型的“一”,我们才有能力举一反三。对于第 三种观点,我们需要知道,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 世?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技艺高超的人?先秦诸子散文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对上面 的问题都已经作出了精辟的回答。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提出“吾与点也” 的礼乐 治国理念,《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提倡“保民而王” 的民本思想,《庖丁解牛》中庄子表达了“依乎天理” 、 顺应自然的观点。“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所以当今之世,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对前人思想 营养的吸取,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对于第四种观点,我们需要知道,只有
我们自己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增加民族的文化自信。才不会盲目地追随外国的月亮,不会跪拜在
西洋文化的石榴裙下,才能更好地彰显中国个性与中国气度。而先秦诸子散文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思 想价值的内容之一。
试题要求以驳论文的方法阐述学习先秦诸子散文的意义价值。对此,行文开头可首先举出材料中部分 同学的错误观点,然后参考上述解读信息对这些观点一一批驳。对各种观点,可以各个击破,采用对比方 法边驳边立,如针对前两个学习上的观点,就可采用同一套试卷文言文阅读板块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反驳, 并据此给出自己的观点,如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华语言之根基,其本身就是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这些古诗 文的语言居于文字金字塔的顶端,相较于其他文字表达形式更精粹,更有模仿品味学习借鉴的价值。针对 后两个思想上的观点,不管是批驳还是立论,都可针对先秦散文本身蕴含的思想价值作为论据来说明。如 儒家讲求入世,为世界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决然是对内心的 一种肯定。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寥廓的宇宙中,虽然更多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但是剖开表象, 隐藏着的是对生命莫大的挚爱。而品味墨家思想,它所崇尚的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守
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让我们体会到了对生命意义的尊重。如若细细寻找,在诸子百家闪光的思想中,我
们一定会从中找到激励自己前行的力量。
立意:
1.学好先秦诸子散文,就是守护好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脉。
2.学习先秦诸子散文,成君子之风。
3.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增强文化自信力。
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中考结束了,晓华同学想利用假期时间去图书馆读书,为即将到来的高中学习生活做些准备,可是没 有高中学习经验的她却不知道选择读哪些书。请你从下面书目中任选一部,结合你的阅读感悟和高中语文 学习经验,写一封推荐信给晓华同学,为她的阅读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书目:《论语》 《诗经》 曹雪芹《红楼梦》 鲁迅《呐喊》 巴金《随想录》
雨果《巴黎圣母院》 列夫 ·托尔斯泰《复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要求符合书信格式,选好推荐角度,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秋实”为写信人,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致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张爱玲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 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周汝昌也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 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
《红楼梦》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呢?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研读了一下《红楼梦》,才理解了为什么有 那多人钟情于它,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研究“红学”。
就思想内容来说,《红楼梦》有着卓越的成就,在艺术技巧上也有同样的很高的造诣,前几天在网上
看过有法国人这样的评论说,《红楼梦》的作者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 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曾经对《红楼梦》的认识仅限于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的爱情,也曾为过他们的爱情而叹息,可惜。 现在重读一遍,就像品尝浓郁的茶一样,觉得爱情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不能缺少的元素罢了
《红楼梦》这本名著是曹雪芹以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贾、史、王、薛四个家族为背景, 并且以贾府家事利益和宝玉的一生为主题,通过对这个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的讲述,揭露并深刻批判 了腐朽和黑暗的封建社会,并暗示着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趋势。
《红楼梦》第一章就讲了一个神话,在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 郁结。到最后石头变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宝玉,我们不知道,只觉得充满着神话的神秘和 浪漫的色彩,颇引人入胜。
书中的金陵十二钗是核心的一部分,分别写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
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十二个奇女子。每个女子都有不一样的命运,她们统统被放
在了“薄命司”。与此对应,在歌曲的最后,宝玉又形象的对其总结,像欠泪的泪已尽的黛玉,富贵的金银 散尽的宝钗,欲知命短问前生的元春,分离聚合皆前定的探春,还有为官的家业凋零的湘云,无情的分明 报应的妙玉,欠命的命已还的迎春,看破的遁入空门的惜春,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的凤姐,有恩的死里逃生 的巧姐,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的李纨,冤冤相报岂非轻的可卿。所谓红颜薄命,也就如此了吧。
开头曲《枉凝眉》中这样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 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 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曹雪芹运用了诗歌,绘画,书法等各种艺术手法,诠释了这样一部笑着含泪的悲 剧,
鲁迅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 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 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
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
败亡的逃路,与宝王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祝好! 秋实
2018 年 4 月 20 日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 料推荐给同学阅读材料。要求从下面书目中任选一部,结合你的阅读感悟和高中语文学习经验,写一封推 荐信为她的阅读选择提供参考意见。所给书目有: 《论语》、《诗经》、曹雷芹《红楼梦》、鲁迅《呐喊》、 巴金《随想录》、雨果《巴黎圣母院》、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这些都是古今 世界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内容,挑选自己最熟悉、最有感触的一篇名著来作文。《论语》,可以选择 其中感触最深的名言名句作文。比如“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先解释这句话:不担心别人 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再由此产生的感悟来立意: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
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
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至于小说,可以从情节入手,选择小说中的人物,欣赏人物形象,剖析人物的 性格,探讨人物的命运及其命运的原因。选好推荐角度,这样的推荐才更容易让人接受。另外,要求符合 书信格式,要有称呼、书名、日期。还要注意本词作文明确收信人,统一以“秋实”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 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 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 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 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 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 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
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
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黑塞在《读书: 目的和前提》中谈道: “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的,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 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当今时代,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内容正影响着我们,人生应该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很多同学对此 持有不同的看法。为此,班级要召开以“读书”为主题的交流分享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认识与 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600 字。
【答案】例文:
对话先驱览经典,博通古今写华章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对话先驱览经典,博通古今写华章》。
一字一词句,一段一华章,一文一卷册,一握文脉香。流淌在文字里的是翰墨芳醇,是先驱的智慧风 韵,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思绪浩荡。阅读经典,对话先驱,我辈当汲取智慧之水,润泽生命之苗,育养 人生之花,结出文明之果。对话先驱览经典,博通古今写华章。
阅读经典,对话先驱,对我们求学人生至关重要,览经典以启心智,观先驱以辨方向。江河奔涌长风 浩荡行千里,阅读经典对话先驱万古长。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对话先驱获得启迪和力量,我辈在修 身、立业、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都会大有裨益。
风花雪月青灯古卷文墨香,儒释道墨纵横侠义逍遥长。何为经典?凡是那些经过时间洗练的先人的智 慧火花,凡是那些助益时代发展顺应时代浪潮的思想启迪,凡是那些跨越古今纵横寰宇的价值引领……凡
此种种皆为经典。它可以是儒家的《论语》, 可以是刘思勰的《文心雕龙》, 可以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可以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 ……它可以是一段生活的谚语,它可以是一阕歌词中的佳句,它可以是 一折戏曲的唱词,它可以是古琴的曲谱,它可以是画卷中的一方印章 ……
经典,有共同的特点,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受得了反复涵咏品味,接得住任何角度的剖析辩白。阅读 经典,会让我们打开知识的视野,深思知识的内涵,美好我们的心灵,给我们指明方向,助我们渡过波折, 穿越如磐的暗夜。阅读经典,让我们品味诗和远方,阅读经典,让我们有梦不觉路远,让我们即使天寒地 冻也觉人生大美无限风光。
羚羊挂角终无迹,雪泥鸿爪当有痕。如何阅读经典?和经典里的先驱对话,从先驱的言行里找到前行 的力量,辨明前进的方向,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梦想。和先驱对话,我们会发现光明美好的未来, 和先驱对话,我们会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径,和先驱对话,我们会更勇毅笃行充满力量,我们会冲破黑暗迎 来曙光。众鸟高飞尽时,我们可以孤云独去闲。在与先驱对话时,我们要耐得寂寞,守得住孤独,相看两 不厌,唯有敬亭山。对话先驱,成就梦想,我辈青年自需努力。
一卷青灯册,一篇文成章,一段笔墨里,一字贮芳香,经典传千古,先驱前导航。江山留胜迹,我辈
复登临。阅读经典览华章,对话先驱当自强。虽然如今快餐式、碎片化阅读日趋流行,我辈青年仍当阅读 经典对话先驱,迈步走进新时代,书写青春向远方。
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与“ 阅读经典”有关。黑塞提倡读“杰作”,“杰作”当然包括“经典”,他还用对比的方式告诉我们 读杰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读那些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算不得阅读,那种文章内容和思想价值 与经典不可同日而语。黑塞也告诉了我们阅读杰作的方法, 首先态度要认真,其次要舍得花力气、下功夫。 对我们青年来说,如今正是养成阅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培养阅读经典的习惯,学会阅读经典的方法, 一定会让我们受益无穷。但是,当今碎片化、快餐式阅读方式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人们对经典的
阅读,使人们沉不下心来阅读经典,品读人类文化和精神遗产。
对此,对于人生应该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这一写作任务,毫无疑问应该认可并崇尚阅读经典、杰作。 行文构思上,可以谈当下的阅读现状,用数据显示我们中国人阅读的数量少,尤其是经典阅读更少,在十 大读不下去的书籍中,很多经典赫然处在榜首。接着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分析经典的价值,阅读经典的意 义,尤其是对自己的影响,呼吁同学们要多读经典。然后可以给出阅读经典的方法, 如自己是如何阅读的, 重读、做读书笔记、写心得等都是阅读经典的好方法, 明确阅读经典是需要花时间、下功夫才能有所得的。 最后将阅读经典与青年成长乃至国家振兴联系起来,号召大家阅读经典,让经典长伴,书香润心。任务要 求是写一篇发言稿,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
1.岁月沧桑变,经典永流传。
2.阅读经典,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3.经典长相伴,书香我润心。
5.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今贤达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国家的责任,孜孜以求。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 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 匹夫之责”,屠呦呦、袁隆平等科学家执着 探索、攻坚克难,以已之力引领众人前行。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责任。对此,你 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以“责任与担当”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肩负责任,勇往直前
浩瀚夜空,因背负着收纳繁星皓月的责任,才越显深邃神秘;莽莽大地,因背负着收容嫩草绿树的责 任,才呈现勃勃生机;潺潺溪流,因背负着收留游鱼细石的责任,而更显其清澈可人;绚丽花朵,因背负
着招待忙蜂舞蝶的责任,才有秋日香甜硕果。人也一样,因背负着责任,勇往直前,才有更灿烂的明天。
背负责任,使人获得成功。唐太宗李世民因肩负拯救天下百姓的责任而推翻暴政,获得了百姓的拥戴; 邓世昌因肩负保卫祖国的重任而驾驶着战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光荣地被载入了史册;黄旭华因肩负国富民 安这一伟大责任而忘我工作,终身战斗在科研一线,使我国单薄的海防强大起来。从古到今这些事例都诠 释了一个道理,只有肩负责任,才能最大可能获得成功。
背负责任,使人彰显伟大。王顺友, 一位朴实坚强的邮递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过滩涉水,翻山越岭, 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 20 年的跋涉飞雪传心,演绎了一段世界邮政的传奇。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 是因为收信者与寄信者的期待化为了厚重的责任,时刻激励着他,才造就了投递准确率 100%的奇迹。一 位凡人,历经艰难,背负责任,而彰显伟大。
背负责任,使人造福世界。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 覆权威的胆识;当他名誉天下的时候,却只专注于田间,淡泊名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在他的 心中背负着让人远离饥饿的责任。一介农夫,播撒智慧,肩负责任,而造福世界。
背负责任,使人超越对死亡的畏惧。桂希恩, 一位温和而坚定的仁者。他把温暖传递, 他让爱心凝聚,
直到更多的人向艾滋病患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仁者的 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世界有博大的爱。一位仁者,汇聚爱心,肩负责任,而超越 对死亡的畏惧。
歌德曾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种爱使那些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人们获得成 功与荣誉,并受到人们的尊敬。责任,是不可丢弃的使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肩负责任,勇往直 前,奔赴人生最美的桃花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话题作文题。
材料是总分结构,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了古代对社会、国家肩负责任的孔孟圣人和烛之武;第 二部分指出当今仍有不忘“ 匹夫之责”,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前行的学者;第
三部分是省略号之后的总结,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各种
责任。
可见材料的内容体现的就是“责任与担当”这一话题,意在引领学生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关注生活, 引导学生考量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考虑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首先,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每个人 都应对自己负责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奋努力,拼搏进取,勇往直前,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就是 对自己负责。其次,新时代的年轻人要勇于担当责任。中华民族具有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许多仁人志士 常“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杨继盛“铁肩担道义"、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当今社会责任担当仍 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敢于担当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创造人生的精彩, 对他人、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赢得人们的尊敬。再次,担当责任需要自信,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 要实力……于担当责任的人,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有“铁肩担道义”的胸襟,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不计较自 己的荣辱,不畏惧流言蜚语,不害怕艰难困苦……于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担当的人,才是大
丈夫、真英雄,才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什么是责任,责任对我们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承担责任。 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就其中一个方面来谈。观点要鲜明,脉络要清晰。
立意:
1.扛起责任,是国富民强的保障。
2.肩负责任,砥砺前行。
3.肩负责任,牢记使命。
4.莫忘匹夫之责。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前过新年,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品佳肴;现在过新年,手机发红包,微信送祝福,天南海北 异地游。你是否还能体会到新年的味道?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守望传承,涵养向新而行的年味
从前过新年,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品佳肴;现在过新年,手机发红包,微信送祝福,天南海北 异地游。你是否还能体会到新年的味道?
什么是年味?
所谓的年味,其实是一种气氛,这种气氛包括:民俗的集中展现,比如春联、比如鞭炮、比如门神、 比如祭祀;走亲访友的团圆与叙谈;美食集中营,尽管物质匮乏,大家却能够千方百计的变着花样做成美 食,形态各异,而且意味深长,寓意一年的收获满满,享受成果;新衣新帽新装,意味新的开始;一家人 围坐电视前,包饺子看春晚。当然 ,还有很多,而且因地而异,各有特色。这些年味构成了大部分中国人 关于过年的记忆。
过年过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不是年变了,年味变了,而是我们变了,因为时代变了。
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从物质匮乏变成了物质极大丰富,仓廪实而知礼节:因为环保的要求,我们越来 越少放鞭炮,少了年的声音;因为生活好了,我们餐餐有肉吃有酒喝,年的传统美食已经失去了吸引力; 因为社交广了,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戚关系也在逐渐淡化,网络化社交可以与之并驾齐驱;因为审美高了, 我们经常有新衣,也不再有对过年新衣的热望;因为选择多了,春晚、麻将不再霸占了除夕夜,抖音、电 子红包、外出旅游都成了过年的可选项。
我们的回忆已经凝固在脑海,那是属于过去的美好。时代变了,我们与时俱进,随着发展的洪流奔腾 而走,离过去越来越远,离物质匮乏越来越远,离贫穷越来越远,离一元化的过年方式越来越远。
过年,过的不是过去的方式,过的不是过去的味道,而是过的团圆、过的开心、过的富足、过的美满、 过的红火。这些才是今天才有的年味,今天必有得年味,今天要有得年味。
怎么过年才有意义?
团圆才有年味,才有意义。所以几亿人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冰天雪地、寒风凛冽也乐此不疲;
快乐才有年味,才有意义。春晚也好、抖音也罢,能够开心的过年,就是一年开心的开始;
奋斗才有年味,才有意义。年, 就是收获的团圆,每个人拿出成绩展示与分享,拿出果实汇报与骄傲;
红火才有年味,才有意义。红红火火的不仅仅是春联、福字、灯笼,更有人心,有向红火的奔头,有 为红火的势头,有敢闯敢干的劲头,每个年都会过的红火,每一年都会有年味、有意义。
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
如果从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将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开始算起,正月初一过春节的 习俗已经有 2000 多年历史。经过一代代人的塑造和传承,春节已经成为一个集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生活 方式、行为规范等于一体的重磅节日。春节里的文化传统,集中体现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比如,敬天拜地祭祖先,显示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辈的怀念;又如,尊老爱幼、团圆和睦,表达着血浓 于水的温馨甜蜜;再如,迎禧接福、祈祷未来,见证人性的温暖与奋发的热情。文化无处不在,文化就是 我们可感可触的现实生活。春节里所谓的“年味”,大抵就蕴藏在这些文化传统中。
春节“空心化” 问题,近年来屡被提及。泛滥的红包犹如“春劫”,羁绊住血脉里喷涌的亲情;就业结婚
生娃之类的过度关心,让团聚变成尴尬的“堂审”;“吃顿年夜饭,就算过节”,折射出节日的单调与乏味;“ 四
处拜年,奔波酒桌”,体现出人心的浮躁与无奈……如果轻视了春节的文化意味,把过节矮化为“吃、玩、 睡”“玩、买、游”,那么无论再多的消遣和吃喝,也弥补不了精神的空虚。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 春节已经 成为一种“文化乡愁”。消除这种乡愁,关键就在于重新认识和整合春节里的文化资源,在传承、弘扬传统 文化和创新时代文化中找到属于当代人的春节文化坐标。
前不久,一套为 2019 年春节量身打造的 2 枚《己亥年》生肖邮票,获得集邮迷的热情追捧。“肥猪旺 福” 的邮票上,一只憨态可掬的猪奔跑出灵动生风的喜感,象征奔向美好生活;另一张“五福齐聚” 的邮票, 两只大猪和三只小猪其乐融融,寄托着新春时节合家团圆、五福临门的美好祝福。从“屋下有猪”寓意“家” 的汉字演变,到十二生肖中“猪”压轴出场寓意和顺,传统文化里有许多美好文化意象值得发掘。这充分提 醒我们,与其眼高手低排斥传统文化,莫如仔细钻研和体味一下传统文化。短暂一次回眸,收获的可能是 惊艳灵魂的美丽。
正如人们在春节里穿新衣、添新岁、纳新福, 期待万象更新、辞旧迎新一样,春节其实也是常维新的。
特别是在今天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的形势下,春节文化也在经历着创新蝶变。
过去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年夜大餐,如今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 过去城市务工者返乡过春节,如今“反向春运” 昭示城市化新动向。怎样过年,形式一直在变化,但价值内 核却经久不变,那就是我们内心中对亲情团聚的依依眷恋,对生活幸福的热切向往,对未来光景的无比期 待。而这些价值,正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
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因为不断汇入新元素,所以才能奔流向海、前程远大。春节里有千百年来我们 民族不变的文化信仰,也有我们走向未来最为深厚的文化自信。我们共同依偎在春节这盏民族文化的明灯 下,一定能迎来一个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写作的能力。此题是材料作文。
审题:
此则作文材料选材切合当下热点,材料鲜活,时代感强,引导学生思考新年年味的变化。
审题时,需要明确写作任务涉及的主要对象是新年的味道,而非其他传统文化现象。材料内容陈述分
两层次:第一层:所谓过去的年味,其实是一种气氛,这种气氛包括:美食集中营,尽管物质匮乏,大家
却能够千方百计的变着花样做成美食,形态各异,而且意味深长,寓意一年的收获满满,享受成果;新衣 新帽新装,意味新的开始;第二层:新年的现状与社会转型、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诸多因素相关, 认同感、 仪式感淡化,手机发红包,微信送祝福,天南海北异地游。由材料引发观点:观点一:担忧新年的味道现 状而日渐失落;(此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以偏概全,学生若一味肯定该观点,放大作用,文章思想 易出现偏差;若反对此观点,用其他社会现象受重视来反驳,无疑会转移写作对象。)观点二:新年的过法 应与时俱进,注重创新。观点三:符合当下党提出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的主张,在 三个观点中角度新颖,利于学生写出好文章。总之, 几个观点围绕新年、时代发展、人民生活的关系展开, 学生如果读透观点,很容易获得写作角度。
参考立意:
1.重视传统新年的形式,发掘传统新年里的传统文化内涵,过出节日的浓浓仪式感,让过传统节日成 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2. 引进时代特色,注重创新,让新年的形式在新时代创新性过法中得以更好地继承发展。
3.在物质富裕的时代,重视传统新年形式,将新年的习俗及其所包孕的丰富深厚文化融入生活,这本 身就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体现,也使生活本身更具文化品位。
4.正如人们在春节里穿新衣、添新岁、纳新福期待万象更新、辞旧迎新一样,春节其实也是常维新的。 特别是在今天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的形势下,春节文化也在经历着创新蝶变。
5.春节是农耕文明赐予中国人的礼物,但文化不会停留在昨日,正如崭新未来总是永不停歌奔涌前行。 作文素材积累:
经典文段:
(1)春节——变化的文化形式:正如人们在春节里穿新衣、添新岁、纳新福期待万象更新、辞旧迎新 一样,春节其实也是常维新的。特别是在今天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的形势下, 春节文化也在经历着创新蝶变。过去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年夜大餐,如今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 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过去城市务工者返乡过春节,如今“反向春运” 昭示城市化新动向。怎样
过年,形式一直在变化,但价值内核却经久不变,那就是我们内心中对亲情团聚的依依着恋,对生活幸福
的热切向往,对未来光景的无比期待。而这些价值,正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
(2)春节是农耕文明赐予中国人的礼物,但文化不会停留在昨日,正如崭新未来总是永不停歌奔涌前 行。
传统过年方式是赶年集、逛庙会,现在也盛行反向春运、旅游过年。过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 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 同样定格幸福团圆让温润文化生活、慰籍人伦情感的“文化粮 食”丰富起来。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觅渡。
过年的魅力不仅在于舌尖或放假,更在于亲人的深情相拥、朋友的互道祝福,更在于触摸传统文化、 弘扬时代价值,在安心顺心开心中拉近亲情爱情友情,在忆苦思甜、继往开来中凝聚奋斗再出发的力量。 纵然社会变迁、时代变化、文化变革,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永远是中国人安放文化 乡愁的精神家园。
(3)春节——不变的文化内涵:春节里的文化传统,集中体现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比
如,敬天拜地察祖先,显示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辈的怀念;又如,尊老爱幼、团圆和睦表达着血浓于水
的温馨甜蜜;再如,迎禧接福室和万祈祷未来,见证人性的温暖与奋发的热情。文化无处不在, 文化就是我 们可感可触的现实生活。春节里所调的“年味”,大抵就蕴藏在这些文化传统中。
(4)春节文化的醇厚绵长,为奔跑中的逐梦人提供了殊为难得的心灵栖居所。团圆过年, 本身就是中 华文化深入人心的生动写照。不管回不回家, 不管在哪里过年,春节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个人,这就是文 化的凝聚力、穿透力。
作文结构示例:
文章标题:“守望传承,涵养向新而行的年味”,标题就是作者的观点,有思辨意味。
文章第一二段:引材,提出话题:什么是年味?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
文章第三段:集中笔墨阐释对年味的理解:列举年味富有的文化内涵。这些年味构成了大部分中国人 关于过年的记忆。
文章第四段:独立成段,承接上文,提出问题:过年过的是什么?
文章第五六七段:作者分析问题,文字简洁,但文字有说服力。继而得出结论: “过年,过的不是过去
的方式,过的不是过去的味道,而是过的团圆、过的开心、过的富足、过的美满、过的红火。这些才是今 天才有的年味,今天必有得年味,今天要有得年味。”
文章第七段:独立成段,解决问题,怎么过年才有意义?
文章八至十一段:通过排比句式的形式,构成排例,得出“ 团圆才有年味,才有意义;快乐才有年味, 才有意义;奋斗才有年味,才有意义;红火才有年味,才有意义” 的结论。文章结构层次清晰, 文字简洁有 说服力。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 Ⅰ提到“中国传统色彩 ”,所谓“中国传统色彩 ”,是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式,更是中国 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中国人情感、心理、性格特征的视觉表达。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色彩里沉 淀的文化意蕴也能让我们去重温古老的智慧,去品味多彩人生、多彩中国 ……
请结合材料,从下面两个写作方向中选定一个完成文章写作。
(1)介绍一种颜色,并结合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谈谈你对这种颜色的认识,以及这种颜色所引发的 思考与感悟。
(2)人生因多彩而丰富,中国因多彩而美丽,作为青少年的你,希望能为人生、为祖国添加哪些色彩? 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以青春之我,绘就多彩人生与美丽中国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 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青年兴则 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以青春之我,绘就多彩人生,建设美丽中国。
以青春之我,绘就多彩人生,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
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
力量。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 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1955 年,44 岁的钱学森在回国途中说:“我一直相信,我一定 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正是因为钱学森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才克服了重重困难,为 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彩人生需要理想信念来绘就。
以青春之我,绘就多彩人生,需要练就过硬本领。“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青年是苦练 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 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青年 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 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 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上, 18 岁的谷爱凌和 17 岁的苏翊鸣凭借 精湛的技艺,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两金一银,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过硬本领是绘就多彩人生 的基石。
以青春之我,绘就多彩人生,需要投身强国伟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过去一百年,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为 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 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新的征程中,广大青 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青 年村官秦玥飞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去祖国的山村当一名村官,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带领村民们走上了致 富之路。投身强国伟业是绘就多彩人生的必由之路。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 以就万仞之深。”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在实现人生理想的征途中,唯有以 青春之我,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才能绘就出多彩的人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 自己的力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本题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是一道读写结合的作文题。材料只有两句话, 第一句话概括现代文阅读Ⅰ 中的“ 中国传统色彩” 的含义,第二句话强调传统色里沉淀的文化意蕴在今天快节奏的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传统色彩很丰富,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含义,所以考生审题的关键就是在众多的颜色中选 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或几种。同时,颜色代表着“看待世界的方式”,是“情感、心理、性格特征的视觉表达” , “能让我们去重温古老的智慧”,所以考生不应局限写颜色的发展和演变,更要着眼于颜色背后的文化内涵 和底蕴,比如颜色与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关系,颜色与五行之间的关系等等。考生要想写好这道作文题需要 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
引导语提供两个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任选一个完成即可。
选择写作方向一:考生应该抓住一种颜色,谈谈对这种颜色的认识和由此引发的感悟,考生可以从常 见的颜色中任选一种,比如红色、绿色、黄色等等,深入探讨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与象征意义。通 过结合历史典故、文学作品以及社会现象,我们可以揭示这种颜色如何体现了中国人的情感、心理和性格
特征。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这种传统色彩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探讨其如何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
契合,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唤醒人们对古老智慧的记忆,以及如何在品味多彩人生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华 文化的精髓。
选择写作方向二:考生则要抓住青少年的写作身份,把握引导语中 “多彩”与“丰富”“美丽”之间的因果 关系,并结合自己的人生选择和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将人生、祖国所需要的品质和精神, 比如勇敢、坚韧、 创新、乐观等转化为具体的颜色,比如可以写为人生、为祖国增添希望与活力的绿色;比如为人生、为祖 国增添个性与阳光的黄色等等。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如何通过自身的 成长和发展,为祖国的建设和繁荣做出贡献,为祖国的未来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画卷。我们可以探讨如 何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以青春之我,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
无论选择哪个写作方向,我们都需要紧密结合材料内容,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色彩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价 值,展现青少年对多彩人生和美丽中国的独特思考和感悟。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确保 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语言流畅。
立意:
写作方向一:
1.品“红”之内核,传“红”之精神。
2.赤赤中国红,拳拳爱国情。
写作方向二:
1.以青春之我,绘就多彩人生与美丽中国。
2.八音合奏谱华章,三色交辉书大同。
3.以“浓绿”绘就人生,用“赤红”点燃祖国。
4.执青春之画笔,添华夏之盛色。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来自复旦附中 16 岁的诗词学霸武亦姝因“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评价她说:“武 亦姝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想学金融的上海高二学
生姜闻页,并不觉得读诗词浪费时间,她说“接受美的熏陶,让自己能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的土地上”。但也
有同学说“高考只占 5 分的古诗文默写,用背书的时间可以多做好几道理科题,分数早回来了!”“我又不读 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吗 ”还有人说,中国的未来不会属于像武亦姝那样只会背古诗词的少年。
对于以上事情,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
饱读诗书可以使我们散发非凡的气质,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不仅让我们领悟到 人生的真谛,而且可以让我们的修养得以彰显。
读书使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当我们遭受挫折时,没有动力前进时不妨读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体会主人公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力,那样我们就会有动力去战胜挫折;当我们感觉未来很迷茫,却不知道怎 么做时,不妨翻一下朱自清的《匆匆》,去感受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那样我们就会去规划未来,去
奋斗,不让我们的生命枉走一趟。读名人的写的作品我们不禁有了前进的动力,而且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
面对挫折,把握人生。
读书也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人的一生总会遭受挫折,布满坎坷。我们看到海伦凯勒虽双耳失聪, 但她却不屈服命运,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我们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却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历 史巨着《史记》而感慨。读书使我们不管是什么人,我们的人生总会有痛苦的乐曲,总会有骤然翻起的浪 花,但人生的真谛在于勇于战胜挫折,化痛苦为力量。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使我们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得意时,书是诤友,使我们浮躁的心平静如水; 在失意时,书是良师,使我们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可见,读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可以拂去我们 心中的尘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我们心中有足够的“墨水”,那么我们就会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一篇 好的文章是靠我们读了好的文章,赏析其中的优美之处,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如此日积月累,要想写出 一篇好的文章就不足为难了。
读书使我们在面对挫折是能沉着应战,使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是我们拥有一手好的文章。所以“满
腹诗书气自华”,只有我们拥有了满腹诗书的气质,修养自然可以彰显于周围。只有多读书, 多思考,乐观 对待生活才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因为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才是我们永远美的根本所在。
读书吧!朋友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好书,读好诗,不仅能让我们领悟生命的短暂,人生的真谛,还 可以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余出庸俗。读书吧!朋友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做个有气质的青少年,不 做金玉在外,败絮满盈的人。
【详解】试题分析: 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相关诗词大会中的 16 岁的诗词学霸武亦 姝,赞同的人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反对的人认为“高考只占 5 分的古诗文默写,用背书的时间可以多做 好几道理科题,分数早回来了!”“我又不读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吗 ”“中国的未来不会属于像武亦姝那样 只会背古诗词的少年”,要求对此写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立意时可正面立意: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腹有诗 书气自华,科学与诗意并非不能两全;也可反面立意:过分功利是诗意人生的大敌,分数换不来气质;还 可以综合立意,中国的未来应该属于什么样的人,如中国的未来需要充满诗意的人,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人;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并非非此即彼等等。行文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中要结合当
下的“传统文化的回归”进行分析,是文章具有深度。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 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 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 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 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 引述+ 表态+观点” 的形式,以达到“ 闪亮登场” 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 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 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 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 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 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 即 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
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 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
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 学生习作也 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 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 ”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 ”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 ”的越来越 多了,知道“卞之琳 ”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 ”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 吐温 ”的越来越少了; 知道“比尔 ”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 ”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 ”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 ” 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 ”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 ”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 ”的越来越多了, 知道“九一八 ”的越来越少了。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根据对材料的感悟,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快被遗忘的文化
有人说,周迅离我们越来越近,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 少;听周杰伦的人越来越多,听贝多芬的人越来越少;看《财富》的人越来越多,看《红岩》的越来越少 …… 物欲横流流尽了高雅,歌舞升平平息了斗志,阿谀奉迎迎合了庸俗。大江东去已成为千古绝唱,圆明园的 断壁残垣已被商品大潮冲刷得一干二净,井冈山的星火早已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所淹没。
庸俗,铺天盖地地袭来;高雅,悄无声息地消失。塞满书包的是卡通,堆满床头的是言情、武侠;高 高挂在书架的是《诗经》,尘封虫蛀是《巴黎圣母院》。一种苍凉的感受袭上心头:文化正离我们而去。 不,是我们离文化而去。熟读唐诗三百首已不在值得骄傲,不识贝克汉姆被嘲笑为落伍。谈到流行歌星便 滔滔不绝,说起那段沧桑的历史却茫然不知。文化, 正在被一点一滴地遗忘,一步一步地走出我们的生活。 鉴赏诗文,游览古迹成为那些学者、专家的工作;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被看成是战争年代纪念品。
可是,这又能怪谁?你看看那电视报纸每天播放的是什么?街头张贴的什么?报纸杂志每天报道的是
什么?
为了建商业步行街,把烈士陵园拆了;为了整顿市容市貌把百年古屋拆了,把唐朝的城墙拆了,取而 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豪华别墅。而我们还在为这些“杰作”感到自豪呢!赵薇在国人谴责的时候说:“我不太 清楚那段历史。”一队青年恋人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前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旁边却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者 在轻轻的哭泣。在竞争白热化的年代, 人们似乎无暇,也没有闲情逸致去揣摩那句“僧推月下门”究竟用“推” 好,还是用“敲”更合适?也没有兴趣去探讨陶渊明的淡泊、老庄的无为……而更多的人是不屑。
是追名逐利让我们遗忘了那些曾经的艰苦沧桑,是利令智昏让我们抛弃了那些高雅的文化,是歌舞升 平让我们失去了高雅的追求。身在文化碰撞与交流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明白,铭记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 不忘过去。因为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历史文化是其他一切民族所无法比拟的。千百年来,不知汇 聚了多少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陆游、成吉思汗、毛泽东……回来吧,高雅的文化!回来吧, 远离的文化!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
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 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 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材料中罗列了多种现象,首先需要考生加以整理和归类,“周迅”“关之琳”“景冈山”是娱乐文 化的代表;“马克”“比尔”是财富的代言词;“爱情”“就要发”是代表当今部分人的一种心理追求的东西。反之, “鲁迅”“卞之琳”“艾青”“马克·吐温”恰好是经典文化的突出代表;“井冈山”“九一八”可代表一种历史,“保尔” 代表着一种精神。这些材料在排序上, 相对比较杂乱,但反映了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在现代社会里, 很多人追求的不是经典文化,不是对历史、对某种精神的追求和崇拜,而是与之截然不同的东西,或世俗 文化,或发生偏差的价值取向。
【立意】站在历史的高度反思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评价灿烂辉煌的文学成果,如先秦散文、唐诗 宋词、文艺复兴等;铭记文化;学习经典,误忘传统。
【结构】标题切合题意《快被遗忘的文化》, 第一段联系材料得出结论“物欲横流流尽了高雅,歌舞升
平平息了斗志,阿谀奉迎迎合了庸俗”。第二段围绕“庸俗,铺天盖地地袭来;高雅,悄无声息地消失”论述, 例举现象;第三段提出疑问;第四段诸多现象说明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第五段呼吁“ 回来吧,高雅的文化! 回来吧,远离的文化”。
【素材】 1.知道周迅不是错,错的是不知道鲁迅;追寻比尔的脚步没有错,错的是不该忘记了保尔的 话;渴求爱情也不是错,错的是用金钱包裹了真心,丢掉了美丽的风景。这个世界,谁装点了你的窗子你 的梦?是那些经历了岁月洗礼的经典,是那些如老酒般历久弥香的思想,是你充盈的心灵,是挂在你后花 园的一轮明月。在灯红酒绿中挥洒生命的人,请以静默向纷华,请在经典中重拾你的纯净与明朗。
2. 传统的存在,净化了我们的灵魂,雕刻了我们的生命。郁达夫说,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 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是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制很浓厚 的半绝望的国家。时至今日,我们有改变吗?一面是疯狂至死的娱乐,一面是解剖人性的手术刀,一边是
浑浑噩噩,自欺欺人,一面是目光如炬,冷峻如山。鲁迅文章淡出教科书,自有其时代背景,可是这个时
代又是个什么时代?我们对自己的处境,对自己的追求,对自己的未来,真的看清了吗?我们急于抛弃昨 天,我们渴望明天早日到来,唯独对今天交了白卷。连带忘记了不该忘记的东西。
3.那些曾经的经典,或者说永恒的经典,是使没有头脑的人变得有头脑,没有文化的人变得有文化的 书,它使肤浅之徒变得稳重、呆板之人变得诙谐、迟滞之人变得睿智、短视之人变得远见、丑陋之人变得 俊拔、狭隘之人变得宽容、卑微变得高贵、空虚变得充实、奢靡变得简朴、情调低俗变得品位高雅、百无 聊赖变得丰富多彩。说到底,你确定我们抛弃的那一抹传统,真的是落日的余辉而不是璀璨的宝石吗?
【点睛】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 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 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 审题时 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 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
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
化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 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 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各种精华浩如烟海。史学中有得失兴替,文学里有兴观群怨,伦理 中有礼义廉耻 ……
材料二:当下社会,有人打着“传承文化 ”的旗号,宣扬封建纲常等文化糟粕,如某“儒学专家 ”在 讲座中大谈“女德 ”,某地出现“埋儿奉母 ”的公益广告 ……
材料三: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不断创新。《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形式 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刺绣艺术中的乱针绣突破苏绣的传统针法,将绣法与西方油画融为一体,自成品格。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
那个“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的时期,如今更多的是阳光明媚,那个“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的夜晚,如今也不时被乌云笼住月色。因此有人则说:“世界变化太快,来不及驻留,来不及回味二十四节气已不 适应于当下。”我却言:“纵使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不要死板的运用, 而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 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留住我们的根。”曾几何时,一首名为 《把根留住》的老歌,感动了无数华夏儿女。“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根,它的申遗成功是值得所有华西儿 女自傲的,可是却有一部分人对“二十四节气”持无用论的态度,还有人对此听都没听过。面对这种现象,有几 方面的原因:一是对传统文化了解过于浅薄,从而缺少敬畏之感,其次是过于功利,无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 究得其精华,三则是没有给它注入新的因子,没有新突破因而被人淡忘。
对以上的问题,愚以为:“我们要继承文化,不是原封不动的传袭,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样才可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在继承中创新,我们要牢记:“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在生机也,不新见死” 的告诫。真理不是一陈不变 的,无论是《论语》《孟子》的仁义礼智义,还是《老子》《庄子》的无为而治;无论是《楚辞》的高洁特立, 还是《史记》的忍辱负重,都不能在现代社会中完全运用开。但并不意味着就该被否认,被舍弃,而是要对传 统文化进行改进创新,灵活运用。对于“二十四节气”亦如此,我们不该坐享其成,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 创新,这样才可使传统文化永葆生机。
在创新中继承,我们要明白:创新不可离宗,若脱离根基一味寻求发展,只会使我们陷入困境。屠呦呦正是 立足于中医研究才发现青蒿素,若她一味的求如破舍去继承,便会走很多弯路。传统文化如同一本古书,无论 其封面如何泛黄,也无论内容如何粗糙,它始终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无数先辈无数次实验的证明,更是民族 的根!抓住民族的根,在创新中继承,才能使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中华民族长久不衰。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正如尼采所言:“我们需要骆驼精神承载一切传统,接着需要狮子精神打破 这些规则,在打破规则中创造。”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共有三则材料,材料一是优秀传统文化
包含的内容,涉及:史学、诗歌、散文、小说……;材料二揭示了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即宣扬 文化糟粕,进而反向推出传承文化必须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材料三列举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 性做法,包括内容的创新和形式的创新。综合这三则材料可以得出立意的中心“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新地传 承”。
参考立意:
(1)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2)要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2)继承传统文化,保留 民族之根。
结构示例:
首先提出列举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不要死板的运用,而要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继承”,然后分析一些人对“传统文化”持无用论的态度或知之甚少的原因 “我们要继承文化,不是 原封不动的传袭,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样才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然后提出对待“传
统文化” 的态度“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在生机也,不新见死”“创新不可离宗,若脱离根基一味寻求发
展,只会使我们陷入困境”。最后引用尼采的名言“我们需要骆驼精神承载一切传统,接着需要狮子精神打破这 些规则,在打破规则中创造”再次强调“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的观点。
材料链接:
1、守住传统民俗:
打捞“失落” 的民间故事: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 20 个动漫形象中, 19 个来自海外,本 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 中华民间习俗、故事在当代生活中已严重失落。凤翔泥塑、木板年画、千 阳灯盏戏、凤县民歌……这些深深扎根于宝鸡民间的传统文化如今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从 2016 年起,陕 西宝鸡市财政每年都将拨专款 40 万元用于开展“ 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华阴老腔”亮相春节联欢晚会,“ 中 国苏绣”走上国际时装周,走向世界的“南京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步伐铿锵。
2、各大开幕式上的中国元素:
奥运会开幕式,我们充分向世界展示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水墨画,淡雅却意味无穷;焰火,璀璨英
两夜空;缶声,悠扬悦耳……开幕式中的“ 中国元素”集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整台开幕式,因
为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中国与世界的完美结合,创造了“奇观感” 的恢弘中国气派和东方神韵。“G20” 开幕式上从“茉莉花”到“欢乐颂” 、从“春江花月夜”到“天鹅湖”, 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共同演奏的《高山 流水》,九支曲目,九种形态,绘一幕“光影山水卷”,汇一首“世界交响曲”。国家一级演员徐宁这样评价 这场演出:“以天为幕、以山为景、以湖为台,在表演中,我看到水、光、乐的三者完美融合”;中国艺术 院研究院研究员宋宝珍则评价,《春江花月夜》《梁祝》《天鹅湖》《欢乐颂》不仅仅是文化内容的经典, 而且是艺术形式上的经典。“ 中外不同的名曲剧目在西湖上共同演出,寓意深远。
3、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讲: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们不能一味的继承,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 应加以创新,这样才能有所进步。一向善于学人长处的日本人恰好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我们在弘扬本 国文化同时,也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加以创新。想当初,我们崇尚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后来猛 攻外语,再后来狂学经济,MBA 泛滥成灾。我们做事太过一窝蜂,仿佛打太极飘忽不定。缺乏文化根基的 巩固,而盲学习外文化。因此,我们只有在吃透自身文化同时,然后吸收外国先进文化,从而在新时期建
立中国的新文化。只有这样的文化才符合当今乃至以后的中国发展先进性文化。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 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 ,核心立意, 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 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 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 引述+ 表态+观点” 的形式,以达到“ 闪亮登场” 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 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 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 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 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 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
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
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
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 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