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主题写作范文题解(审题立意)51 人文科技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主题写作范文题解(审题立意)51 人文科技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1 13: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人文科技
写作技巧
1. 深入理解题目要求:在写作之前,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的要求。对于人文科技类作文, 要理解题 目中涉及的人文和科技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方向。
2. 确定主题和观点:在理解题目要求后,要确定文章的主题和观点。人文科技类作文通常涉及科技与 人文的交融、科技对人文的影响等主题。确定主题后,要形成明确的观点,为文章的写作提供方向。
3. 构建清晰的逻辑框架:在确定了主题和观点后,要构建清晰的逻辑框架。这包括确定文章的结构、 段落划分和段落间的逻辑关系。要确保文章有逻辑上的连贯性,让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阅读。
4. 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在人文科技类作文中,要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可以通过 举例、引用、对比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注意论证的充分性和合理性,确保自己的观点能够 得到有效的支持。
5. 突出人文和科技元素:在人文科技类作文中,要突出人文和科技元素。可以通过描述科技对人文的 影响、人文对科技的引导等方面来展现人文和科技的关系。同时,要注意在文章中融入自己对人文和科技 的理解,体现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6. 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要使用准确、生动的词汇 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确保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
必背范文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美】阿姆斯特朗
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美】斯蒂芬 ·威廉 ·霍金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好奇心引领人类进步
是商代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让我们从甲骨的卜辞中窥见历史的一隅。是古巴比伦国王对于社会 法则实践形式的好奇,让我们从汉谟拉比的石碑上目睹三千年前的制度典籍。是好奇,让屈原疾声发《天 问》;是好奇,让阿基米德觅得翘起地球的理论依据。是好奇,让林则徐睁眼观看世界的列强;是好奇, 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用以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让人类的足迹踏上月壤;是好奇,让中华民族的健儿遨 游太空千万里 …… 埃庇米修斯在无意间促使了潘多拉魔盒的开启;金主完颜亮为“十里荷香,三秋桂子”策 马挥师南侵; 日不落王国的舰队带着资本家的奢望开赴马可·波罗口中的东方帝国;英法联军将清朝皇家园 林的奢华火焚掠洗 …… 好奇心是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驱动轮,也时常为我们带来沉重的苦难经历。
但是,好奇心本身没有善恶之分,所有对于未知的好奇都值得称颂。而好奇心注定要付诸实践,实践 的动机却良莠不齐。对于真理的渴求激发科学的探知。对于财富、地位、名誉的渴望实则是萦绕人心许久 的贪欲。 只有那些将好奇心投射向真知的人,不但能获得智慧女神的特殊垂青,还能因其对社会的贡献名 扬千里。曾子“一日三省吾身”,在探求思想内核的路途中,成为孔门著名的弟子。马克思说他希望“质疑一
切”。好奇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他,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影
响至今。 伟人如是,平凡人亦如此。我们曾经拿出放大镜观察蜻蜓蚂蚁,为发现它们身体的奇特自豪无比。 我们曾经多少次为能够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大动脑筋。我们憧憬着自我的未来,在成长中,还将会为体味 到更丰富的人生而欣喜。
《列子》中那两个辩日的“小儿”,就是每一个平常人的写照——有好奇心的我们完全能与圣贤的思想 颉颃相比。 除了因好奇发问,时代赋予我们更多的机遇去践行。不满足于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 要将这真知的“道”加以名状和传扬。即便“夕死”,也要将这“道”投入实践的熔炉,在锻炼中检验它的真伪; 要将这“道”沉浸实践的酒窖,期待它酿出甘甜的佳酿。 让我们一生都把那上下求索真理的好奇之花别在襟 上,让我们在漫漫千里之行中,能时刻嗅到它的芬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 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 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
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
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作文仿照 2018 年全国高考三卷作文样式拟题,要求围绕三则材料内容及含 意写作。题目提供了三则材料:一是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浪漫想象;二是登月宇航员的切身感受;三是 科学家征服宇宙的豪迈誓言。三则材料以人类对外在客观世界(太空)的想象和探索为主线,在考查学生 相关历史、科技、文化常识的同时,旨在引导学生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把握人类波澜壮阔的科技发 展史,感受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谋求自身发展过程中展现的伟大精神,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得知识 视野、自我认识和审美趣味的提升。学生应该立足“科技”和“人类”两个支点,结合自身体验,说认识,讲 道理,谈感悟,紧紧围绕材料情境展开写作。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参考以下立意: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 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审美追求; ②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探索(好奇心),始终 引领着人类不断前行; 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永无止境的; ④人类科技不断进步的发展史,是一首 动人心魄的壮美史诗; ⑤对待客观世界的不同态度,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等。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
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
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 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 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 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 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 的材料,有几个“人”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 的材料,有几个“ 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①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
②老家很漂亮,又有新政策支持,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伴家人。
③我哥在国外,好几个春节都没有回了,父母一直念叨。
④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有点儿跟不上。
⑤我想接爸妈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可爸妈不愿意离开家乡。
身处大发展的时代,作为“00 后” 的你,读了上面材料后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条话语 为基础确定立意,表达你的人生愿景。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 例文:
锐意进取,以格局应对挑战
周作人先生有言:“社会不但需要粮食和药材,却也一样迫切的需要蔷薇与地丁。”比起作为社会基石 但缺乏变化的“粮食”,或者在既定领域发挥作用的“药材”,我更愿意做心怀理想而绽放的“蔷薇和地丁”,在 快节奏的大都市中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格局,闯荡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诚然,在大城市奋斗不易,无数人看见了它冷漠残酷的一面,在巨大的压力和快节奏的麻木中退缩, 选择回到和平安逸的家乡小城。或是故土难离,心之所念,无非家乡的草木,身之所向,当然是村头陌上
的春暖花开。
然而,一如威尔逊所说,机遇和挑战成正比。大城市虽然给子我们重重困难,但它所提供的机会却绝 非小城小镇可以比拟。悠闲自在的生活也许好过些,但更可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自然没有在大城市打拼 来的丰富有趣,不是吗
也有人说,家乡的发展正在路上,政策支持下,机会渐渐多了起来,回到家乡并不全然意味着放弃机 遇。只是,小城里能产生的机会总归缺少一份开阔 的视野和格局。魏源所言“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 天下照四方”不外乎是这个道理,大城市与世界接轨,与四方联系, 在其中奋斗所带来的国际化视角和立 足全社会的考量是个人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也使我们能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放大。
自然,乡土的亲情羁绊总让我们难以割舍,过去的温暖时光总让我们魂牵梦绕。但是,所谓成长,正 是学会在远行之中思念,在思念中靠近。真正的血脉深情,并不会因为天各王方而归于平淡。更何况,在 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真情和思念永远在线,只要心在一起,真情是不会淡去的。
作为“00 后”,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带来的优越物质条件中,成长于祖国腾飞、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
里。面对这个云谲波诡的时代,我们不只应从自身角度选择自己的生活,为了个人舒适安宁规避挑战,更
应立足社会变化,拿出一份勇气与担当,在大城市的广阔舞台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 潜力与价值。扎克伯格在哈佛毕业典礼的致辞中说道, 我们这代人不仅要发挥自己的 “意义”,更要帮助 所有人找到 “意义”。而他自己投身慈善的举动, 不正是不只从自身考虑,更以- 份格局和担当立足于时代 的表现吗 而这样的格局以及回报社会的能力和机会,显然不是留在小城能够获得的。
当然 无论是激流勇进,锐意进取,还是建设家乡、陪作家人,都只是个人选择,绝无对铺之分。只腿 世间少年都能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在自己偏爱的生活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
【详解】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 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思路点拨: 作文题材料中给出的五条话语,既有明确的关涉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的意涵,也有尚待发现和确定的 关涉政策与创业、机遇与挑战、亲情与事业、城乡教育、生活习惯、环境融入等诸多问题,它们的内部之 间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关联这两三条话语并就自己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立意。面对“表达你的 人生愿景”,考生可就五条材料为写作立意的基础。参考立意: 1、由 “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和都市气
息”和“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有点跟不上”这两句话语,可以谈如何面对大城市的机遇与挑战,也可以
谈能力与追求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思考并表达自己的人生愿景; 2、由 “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 和都市气息”和“老家很漂亮,又有新政策支持,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伴家人”这两句话语,可以谈人生追 求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考虑,可以谈生活的幸福感问题,可以谈城乡的文化差异问题,还可以将城市文化所 代表科技、潮流和时尚与农村文化所代表的传统生活状态进行关照,并以此为基础思考并表达自己的人生 愿景;3、由 “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和都市气息”和“我想接爸妈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可爸妈不太想来” 这两句话语,可以谈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可以谈城乡教育存在差异的问题,还可以谈城市生活的融入 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思考并表达自己的人生愿景;4、由 “老家很漂亮,又有新政策支持,我想回来创业, 还能陪伴家人”,“我哥在国外,好几个春节都没有回了,父母一直念叨”和“我想接爸妈和孩子到城里生活, 可爸妈不太想来”这三句话语,可以谈事业与亲情问题,也可谈人生志向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思考并表达自 己的人生愿景;5、由 “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和都市气息”“我想接爸妈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可爸妈不 太想来”和“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有点跟不上”这三句话语,可以对“理想与现实”这一主题作为思考的
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础思考并表达自己的人生愿景……凡此种种,都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在写作的过程中,
考生不仅要让相关的话语进行有机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能在话语关联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表达 真实而积极的人生愿景。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 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 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 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 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 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 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 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 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汉字风云会》《汉字书写大赛》等传统文化类节目以其精良的制作,精 深的内涵,创新的形式,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激发了中国人的 文化自信,增强了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以自信和包容迎接多元文化的新时代。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
阅读以上材料后,你有怎样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有共性也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 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的母语都渐渐被英语所代替。就拿中国来说吧,上小学的娃娃,自己的母语还没 有学利索,便学习英语,让中国人从起跑线上就丢失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持续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英语 各种考试等同于母语,甚至超越母语。就拿大学来说吧,好些专业没有了大学语文,但却先要有英语过级 考试,才能获得文凭。如果细心地做一下调查,不知道有多少学子因为学英语困难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或 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可是,毕业之后,又有多少人真正运用上了英语呢?能不能将已经成为“规矩” 的英语 过级考试改为选考呢?又能不能将大学语文纳入必学科目,将母语的考试列入过级必考而成为“规矩” 呢?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 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 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 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
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
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 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 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 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 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有文化自信, 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 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则材料围绕“文化自信”,给了两段话。第一段, 强调文化类节目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激发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增强了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以自信和包容迎接多元文化的新时代;第二段,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
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两段话都强调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那么“文化 自信”究竟信的是什么?信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信的是把国家、 社会和个人提升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注意文化的先进性,信的是中国的思想文化、语言 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人的精神品格。由此可知,考生可以结合具体的文化成果来展现对民族文化 的赞美,可以分析拥有文化自信的价值,可以分析一旦失去文化自信的危害,还可以分析如何才能拥有文 化自信。如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 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如写记叙文, 则要写清人和事,注重细节描写,以情动人。
参考立意:
1.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谈文化,文化对国家的重要性,对民族的重要性;
2.可以谈文化自信,谈文化与国运之间的关系;
3.增强文化自信。
行文结构:开篇点出观点“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
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接着举了中国太过注重英语而忽视了自我的传统文化、有些人批驳把中华民族的 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等,阐述了“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 感叹不已”;最后再次强调观点“ 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素材:
1.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 就是坚定民 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2.在那些静谧的午夜时分,我轻驾一叶扁舟,在书的海洋里遨游。透过历史的层层雾绕, 我隐约看到 微风细雨中徐行的苏子,手柱竹杖,脚踏泥泞,何方吟啸!苏子用诗情与画意向世人展现出独特的赤壁, 用浪漫与才情举杯邀明月,慨叹人生,用豪迈与洒脱尽情的演绎着“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就是文化,我们 要有苏子一样的乐观、豁达、豪迈、洒脱,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3.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 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 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 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 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 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 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4.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创新,去培育。当 然,创新是以文化内涵为基础,像纸糊苹果成祭品,这种行为万万不可取,这种所谓的创新更要严厉地打 击。其实韩国能够成功申报江陵端午节成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其背后也对它进行了很多地创造性发挥, 将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断地拓展,为国人所吸收接纳,相比之下的我们难道不该惭愧吗?自己明明不去好好 地珍惜爱护自己的文化,当他人成功申遗时再去争执,一切又有何意义,难道不觉得羞愧吗?难道我们不
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吗?难道还要让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都被他国抢去吗?不!对自己的文化
我们要去继承,但同样我们也要创新,将与现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义传承下去,这才 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 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 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 阅读分析材料 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和 条件关系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有人给互联网总结了以下关键词:搜索、微信、 网购、浏览新闻、跟帖评论、网络暴力、游戏、直播、分享、隐私保护、水军、低头族。
请从中选出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互联网,写一篇文章帮助人们读懂互联网。要求选好关键 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低头族,请抬头
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仍在用微信跟我进行沟通。
这段经典的段子,相信大家都是感同身受。随着的科技的发展,于此同时人们的孤独感却越显强烈, 人们宁愿沉浸在自我世界里也不愿意挤出时间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于是,继“拇指族”之后,又衍生出 来了一个全新的“种族” ——低头族。他们可以完全沉溺在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事物可以做到 视而不见,将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
低头族是一个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结果。当然,这并不能怪他们,电子产品就像一个黑洞,它会对你
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你无法自拔,最终使你沉湎在自己和手机的小世界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淡漠 了人与人的关系。我曾经在公交车上观察过乘客,大多都是人手一部手机,一副统一的表情。其实我们在 车上可以做的不仅仅是低头玩手机。在等待之余,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未尝不可呢?
难道是手机错了吗?其实技术的进步本身并不太大的过错。人们需要与世界进行交流,而手机则扮演 了角色。手机依靠着它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人们各种需求,这本应该是十分美好的。手机带给人们便利 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结果。不管是在会议上,还是聚会上,会有不少的人会拿起手机 玩游戏,刷微博。这种行为会对直接交流平添一堵墙,一堵无形的墙。在这其中,也有不少有觉悟的好青 年。他们充分认识到了“低头” 的危害,在聚餐的时候采用把手机都放一边,谁先拿手机就谁先买单的方式 来对抗这种欲望。
我曾经也是低头族当中的一员,每天在家都会时不时的打开手机.但是这种长时间盯着屏幕的行为已经 让我慢慢意识到,我整个人已经被它被”绑架”了.从那时起,我就对自己说:手机又不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以此
来告诫自己,不能再做低头族了.我的大脑不能被各种纷杂的信息所充斥,这样就无法容下我自己的思想了。
低头族,请抬头.当低下头时,我们就再也见不到湛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以及葱茏的绿树,绚烂的鲜花,我 们就会错过了自然的美好,生活的感动,科学的神秘,人情的幽默.丢下手中的手机,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来, 感受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思考的乐趣,阅读的快乐,做一个昂首挺胸的抬头族.因为,人不能为一只手机而 低头。
【详解】试题分析: 本次作文要求从材料中“搜索、微信、网购、浏览新闻、跟帖评论、网络暴力、游 戏、直播、分享、隐私保护、水军、低头族”,选出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互联网,写一篇文章帮 助人们读懂互联网。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所以此次作文开放性比较多,切入点也比较 多,但不管选取哪两三个关键词,从何角度切入,一定要言之有理。
点睛:这是一道驱动任务型的材料作文,(1)阅读材料并审题是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的重要内容,也 是写作的第一个步骤,因此需加强对学生阅读材料与分析能力的指导:第一,认真阅读材料,正确理解材 料范围、内涵、主题;第二,确认文体驱动任务,明确规定的写作文体;第三,明确内容驱动任务,即材
料内容规定的写作范围与方向,在定写作提纲时不超出材料限定的范围;第四,思维驱动任务,即抓住材
料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明确争议的对象、焦点,从这一着眼点入手深入地剖析材料的主旨;第五, 对象驱动任务,即在阅读材料时对争议事件的感受、观点。( 2)任务写作是驱动任务型写作的第二部分, 而在这部分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如果未经过材料的认真阅读与深入分析,很难抓住材 料核心,容易出现立意脱离材料的情况。只有紧扣材料核心立意, 才能根据核心词拟题,进一步设置论点、 设计写作的思路。( 3)高考写作对材料作文增加任务型指令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材料引导学生 写作的重要功能,使写作更具有针对性,进而使学生在材料给予的真实、简短的情境中快速理解关键内容, 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说理与论证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驱动任务型写作的过程中,需注意几个要点: 第一,不可“广泛议论”:驱动任务型写作的任务指令中特别作出了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 的要求,但大部 分学生在理解时容易出现偏差,认为综合材料内容就是要全面分析、面面俱到,进而出现议论空泛的写作 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需指导学生充分地理解任务指令的意义,充分认识到集中精力对选取的角度 进行论证才是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写作任务指令的主要目的。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一个 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2019 年是新中国建立 70 周年,人民网推出栏目《见 证人——致敬建国 70 年》,邀请建国以来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个人或集体,分享其对建国70 年的思想 感悟,呈上其最有情感、有温度、有底蕴的表达,彰显时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节目组提供了备选名单,仅供参考: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柳传志等多位企业家, 袁隆平、屠呦呦、 钟南山、潘建伟等科研人员,姚明、郎平、李谷一、莫言、杨利伟等知名人士,邰丽华、唐山十三农民、 吕保民等感动中国人物,农民工、华侨、大学生、山区小朋友、外交部发言人 …
假如你是被邀请人 xxx,请以其身份写一篇节目发言稿。
要求:人物可以另外自选,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荣光属于祖国
各位网友: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感谢人民网的邀请, 很荣幸能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对于建国 70 周年的体悟与 情感。我一生受到过很多邀请,有的是文化讲学,有的是学术座谈,而这一次的邀请不但意义重大,而且 倍感温馨。祖国七十华诞,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都满怀喜悦,抚今追昔,荡气回肠。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 我此刻所有的想法,那就是:荣光属于祖国。
我是 1946 年出生的,如今已然是年愈古稀的老叟。七十几年的人生恰好与共和国的历史重合, 如果我 自称是建国七十年的见证人,应该不会有人反对吧?童年的我在浙江的乡村识字,少年时来到上海读书, 青年时与千千万万同龄人一同遭遇了文革灾难。上山下乡,家人离散,苦难的记忆至今历历在目。不过我 们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盼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这春风吹醒了神州大地,经济复苏了,文化事业也逐渐 走上了正轨。中国人有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也有拯救自我的实力,这份荣光令尚值壮年的我激动不已。
经过一番慎重思考,我辞去了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职务,毅然投身于文化考察与文化散文写作中去。 上世纪九十年代,满身尘土的我穿行于河西走廊,触摸千年岁月爬过敦煌石窟留下的皱纹,倾听祖先开拓
丝绸古路时的足音,挽结在浩荡时空里肆意飞舞的思绪。于是就有了《文化苦旅》。
就这样,一边思考,一边写作,我的文字里有时是三峡的急湍,有时是西湖的群山,唐诗里的风雨和 宋词里的花瓣纷纷飘落,我动情地描述着祖国文化的神奇与浩瀚,丰富与细腻。如果我的写作为很多热爱 传统文化的青年打开了一扇窗,也算是为祖国的荣光添了一丝神采。
在新千年到来之前,我随香港凤凰卫视的车队去考察几大世界古文明遗址。出国后才突然发现自己重 新爱上了祖国。那些与中华文明几乎同时出生的文明都已死亡,那些被恐怖分子霸占的地区制造了日后震 惊世界的“911 事件”。我亲眼目睹了文明的废墟,以及废墟间毫无前途的病弱孩童,与之相比,繁荣稳定 的祖国是我们强大的后盾,给我们幸福与自信。万里归来,当我们的车队由尼泊尔即将进入国门时,我忽 然想到,我们总将祖国比作母亲,却也会偶尔抱怨她容颜不够体面,装扮不够新潮。但我可以对大家说, 我们的母亲真是太不容易了,她咬紧牙关整整走了五千年,她走出了一个地球上最伟大的奇迹。荣光属于 祖国,可谓实至名归。
回首过往,展眼如今,祖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为这壮美的改变欢呼雀跃。中华文明伟大复兴
的事业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要不负祖国的期盼,将盛世荣光再次奉献于她的膝下。
谢谢大家!
2019-12-16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
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 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 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2019 年是新中国建立 70 周年,小切口突出新时代,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人民网重磅推出《见 证人——致敬建国 70 年》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寻找历史性成就蕴含的“ 中国基因”,破解历史性变革背后 的“ 中国密码”。提供的几组人物,第一组是互联网企业家代表,他们是新生事物,且发展迅速,引领时代 潮流;第二组是科研人员,这是中国的脊梁,是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第三组是体育界、文学界 知名人士,他们代表中国体育精神,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还有感动中国人物,寻常百姓,无论是谁,
都可以是中国 70 年的见证者,见证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繁荣。
【立意】壮丽 70 年·奋斗新时代;闪光的足迹;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向祖国表白等等。
【结构】标题切题《荣光属于祖国》,格式上符合发言稿的格式,有称呼,有落款。第一段介绍自己 是“余秋雨” 的身份,引出论点“荣光属于祖国”。第二段开始按照时间顺序见证“荣光属于祖国”,写“文革灾 难”;第三段写“我辞去了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职务”“于是就有了《文化苦旅》”;第四段写“一边思考,一边 写作”;第五段写“ 出国后才突然发现自己重新爱上了祖国”。最后一段强调“我们要不负祖国的期盼,将盛 世荣光再次奉献于她的膝下”。
【素材】1.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非常接地气,其涵义就是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 带,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来到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获得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 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总结故宫经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切工作要以观众方便为中心,设身处 地地在博物馆当个观众,每天走上一趟,你就知道观众在哪些方面还不方便,这样你就会有所改正。
2. 要想向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尘封的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就需要用一种生动的、喜闻乐
见的形式来加以表达。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的“正能量”,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
重要元素。我们的成功案例很多,而归于一点,就是把故宫博物院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以及强大的文化资 源,与当下人们的生活、审美和需求有效地对接,为大家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也努力让故宫博物院 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既有辉煌的过去,有尊严的现在,也能健康地走向未来。
3. 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 6 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 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 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钱没挣到多少, 倒是闯出了一点名气。 1995 年,“杭州英语最棒” 的马云受浙江省 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
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倒发现了一个“宝库” ——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 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 10 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 12 点 前他就收到了 6 个 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这里 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
噩梦般的讨债之旅结束了,马云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 1 美元和一个疯狂的念头。成为“ 阿
里巴巴”马云的想法是,把中国企业的资料集中起来,快递到美国,由设计者做好网页向全世界发布,利润
则来自向企业收取的费用。
马云相信“ 时不我待,舍我其谁”!找了个学自动化的“拍档”,加上妻子,一共三人,两万元启动资金, 租了间房,就开始创业了。这就是马云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产品叫做“ 中国黄页”。在早期 的海外留学生当中,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商业信息网站,正是“ 中国黄页”。 所以国外媒体称马云为中国的 mr.internet。
4.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她的“韧劲儿”。青蒿素的发现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其团队付出了怎样的艰 辛,世人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儿”,科学实验难有建树。
“千锤万凿出深山”,学习她的“钻劲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 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在漫长的探索中, 中国政府也启动了“523 项目”,屠呦呦开创性地发现了青蒿素, 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钻劲儿”,这项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诸东流。
“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习她的“悟劲儿”。屠呦呦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她查阅经典医书、地方药
志, 四处走访老中医,做了 2000 多张资料卡片,最后整理出一个 600 多种(包括青蒿在内)草药的《抗疟单
验方集》。“我们祖先早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出来呢?”屠呦呦再次翻阅古代文献 寻找答案。《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如 果没有“悟劲儿”,屠呦呦不会想到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首次采用乙醚低温提取,如愿获得抗疟效果明显的青 蒿提取物。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她的“补劲儿”。大学时学的是西医,毕业后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 院),接受过两年半的“西医学中医”教育。西学中的屠呦呦在中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就在于她的“补劲儿”。 不断注入新知识,贯穿中医精粹,形成了渊博的学识,才会到达“一览众山小” 的境界。
“不畏浮云遮望眼”,学习她的“敢劲儿”。屠呦呦专心做科研,耐得住寂寞与枯燥,勇于面对质疑,不 为世俗所动,不图“短平快”,终于站在科学的巅峰,接受全世界的瞩目。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
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 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 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 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 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 蛇添足。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路上,我们欣赏春夏秋冬;在路上,我们辨别善恶美丑;在路上,我们品味酸甜苦辣;在路上,我
们抒发喜怒哀乐 ……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在路上
风,呼啸着迎面扑来,顿时眼前一片浑黄,沙子迷了眼睛,树叶跟着风哗哗作响。安定后,又是可怕 的寂静。这条路,很长很长,走了许久许久还看不到它的尽头,向前看仍是一片迷茫;这条路太难太难, 我走得又太累太累。
我揉了揉眼睛,抖了抖身体,继续向前走。地上的石头弄得我脚痛,于是我坐在路旁的草上,背倚着 树,头仰向天,闭上眼,休憩一下。突然,身后袭来一阵风,地上的落叶夹杂着细沙砸在我身上。一个苍 老的声音传来:“ 回过头来,好好看看你所走过的路,想想那些困难的经历,这样才能走好这条路。”我睁 开了双眼,正要往后看,前方一个强有力的声音把我拽了回来:“不!你要向前看,眼睛永远直视路的前方, 别把头扭回去想那些已化作烟云的经历,只有一心一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才能走好这条路。”
“是吗?”我在心里问自己。那个苍老的声音又传来, “ 向后看,这样才能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走
好前面路,一味地冲向前方,而不知回头看,是会摔跟头的,会受到更多的伤害。那无异于一头被红色冲 昏了头的牛!
“ 向前!向前!前面才是你要走的路!与其向后回首那些伤痛,不如放下包袱,轻松上路,纵使有千难 万险,闯一闯,又如何?”那个有力的声音似乎有些激昂,有些期待。
我,应该听谁的?“ 向前走!”“ 向后看!”两个声音争执着,后面的声音虽苍老,但很坚定,前面的声 音有力而又振奋人心。天色被它们争得越来越暗,最后黑得看不见任何东西。黑色无边无际,而且越远处 越黑,争吵仍在继续,我猛地站起来,喧闹声戛然而止,只留下一片寂静的黑色,真的是什么声音也没有, 像是重要时刻来临之前的那种寂静。我又轻轻坐下,将头靠在双臂上,静静地思考,跟这寂静的黑一样寂 静。
我,该怎么办?
清晨的风吹散了黑暗,我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土,喘了口气,坚定地看了看前方,依然是无尽头,
然后脚跟轻轻转了一百八十度,我看到了一面镜子,镜子里有我过去所经历的磕磕绊绊,我看清了,看清
我的跌倒、失败、痛苦,我看着镜子思考了一会儿,然后闭上眼睛转向前方,睁开眼睛,向前迈出了坚实 的一步,每走一步,我都忘记那些痛苦与失意,铭记那些教训与经验,而这时我一直向着前方,目不转睛。
一夜的思考,我明白了,既要回首过去,回首过去才能获得经验;又要远望前方,远望前方才能有生 活的动力。
太阳出来了,我更坚定地向前走去。这条路,我一定会走好!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在路上”,是一个动宾短语,重心应该放到“在”上, 即灵魂、精神的“在线”。 因材料的多角度,立意就呈现出多样性:或“欣赏春夏秋冬”,或“辨别善恶美丑” , 或“ 品味酸甜苦辣”,或“抒发喜怒哀乐”,或兼而言之。“在”是一个“过程” ,或体现在对“春夏秋冬”人、事、 景、物的“欣赏”上,或体现在对“善恶美丑”人、事、景、物的“辨别”上,或体现在对人、事、景、物“酸甜 苦辣” 的“ 品味”上,或体现在对人、事、景、物“喜怒哀乐” 的“抒发”上。只要就此归结于动态的过程,都是 合理的,都应该认可。从文体上要求写记叙文,行文时叙写的故事层次感要强,结构要巧妙;描写细致,
给人以清新美妙之感;或者思想发掘有独到之处,给人以深刻之感。行文中只讲述一个故事,重“路上” 的
人、事、景、物的叙写, 忽略“过程” 的“欣赏” 、“辨别” 、“品味”或“抒发”或只叙写一个故事,最后才点出要 “欣赏” 、“辨别” 、“ 品味”或“抒发”,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均为偏离题意。
点睛: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情节精 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 由故事性决定。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 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 整性。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 起来。要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不 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抒情,简单地 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
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
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 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7.按要求作文
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从飞出大气层到航天员能够在太空数月驻留,从在 地球轨道建造科学实验室到可以将探测器送到其他星球……立足中国航天的实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 声,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前行,时间的标尺刻录下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不断丈量着一个又一个的 航天梦想。跟跑,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 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作为青年学子,你对于“跟跑、并跑、领跑”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抄袭以及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跑” 出多彩人生
一部“ 中国航天奋斗史”,使屏幕前许多观众热泪盈眶、激情满怀。一位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老科学 家感慨地说:“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我们在这个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到与发达国家齐跑的跨越。我们还要 不懈努力,争取在更多的领域进入领跑的行列,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不仅是航空航天高科技领域,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个人成长的发展,都需要走一条从“跟跑”,到 “并
跑”,最终成为 “领跑”的发展进阶之路。
忆往昔,清王朝闭关锁国,沉溺“天朝上国”的迷梦。当西方坚船利炮轰响,方惊觉近代中国落伍了。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招致屈辱。帝国列强瓜分殖民地,外国商品抢占民族市场,欧风美雨撼动封建传统文 化……雄狮酣眠一蹶不振,华夏根基大厦将倾。直到新中国成立, 面临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残局,追赶世 界步伐之艰难可想而知。处于“跟跑”位置的新政权,必要坚持独立自主、迎难而上,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才有抬头之日。
看今朝,经过 70 多年的接续奋斗,中国从贫穷落后逐步走向富裕强大。我国 GDP 突破 100 万亿大关,
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国人民彻底与贫困告别,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到了第 12 位,高速铁路、
5G 网络领先世界,载人航天、火星探测取得重大突破……站到“领跑”位置的富强中国,雪洗近代百年耻辱, 昂然挺立亚洲东方;于世界舞台上备受瞩目,于国际事务中展现大国担当。
《左传》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改革发展远未止步,我国在诸多领域仍 处于与欠发达国家“并跑”,向发达国家“跟跑” 的阶段:人民生活、教育、医疗等事业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 显著差距,在很多关系未来发展的前沿领域,仍面临着高端技术“卡脖子” 的问题。“寄言燕雀莫相咤, 自有 云霄万里高。”只有永葆进击者的姿态,我们才能在欠缺方面攀登“领跑者”所居的顶峰。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鼓荡激情扬征棹,一路轻舟乘东风。” 于国家发展,我们当凝心神、聚力量,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争取在更多的领 域抢占先机,站到世界“领跑” 的位置。于个人成长,若你是“跟跑”之后进生,请韬光养晦、逆境前行;若 你是“并跑”之中等生,请与同伴相勉励、互竞逐;若你是“领跑”之优等生,请戒骄戒躁,笑到最后才笑得 最美。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让我们与国同行,与时代同频,跑出精彩人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引出“跟跑、并跑、领跑” 的话题。写作时可以从航空航天的“跟跑、并 跑、领跑”角度切入,但切不可仅仅局限于航空航天领域。要思考中国经过了怎样的“三跑”历程,“三跑”过 程中还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空间。当然,除了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考生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如,可 以谈科研人员具有的求实精神,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坚定不移地坚持真理;科研人员具有创 新精神,要积极探索,努力开拓,坚持创新思维等,这些是“三跑”得以实现的基础。考生也可以谈国家对 科技人才的重视,对科技发展的重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些是根本前提。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 兴、人民幸福,可以说是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在此基础上,写作时更应抓住自己青少年的身份,思考在 当下的学习和未来的择业中,我们青少年可以为祖国发展的“并跑、领跑”做出怎样的贡献。
写作时,首先要指出这三“跑” 的关系对国家发展和对我们青年自身发展的启迪是,知不足而要坚定不
移地跟跑,并不断超越,进而并跑与领跑。其次,面对三者的特性,我们还必须思考要“怎么做”,才能实 现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的超越。如, 对个人而言:实现“跟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一种 意志的觉醒。需要“ 自知”,能够看到自己的缺陷;需要“勇气”,能够承认自己的缺陷;需要“谦逊”,愿意改 正自己的缺陷。从青年发展来说,拥有这些品质,是进步的基础;从国家的层面来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 是很好的反例。相反,如果盲目自大,只会墨守陈规,故步自封。此外,还可指出由“并跑”到“领跑”,并 不是努力就够的,它需要一种新的品质——创新。走在前人的路上, 最多只能“并跑”;唯有开辟新的道路, 才能实现“领跑”。创新需要智慧,需要远见卓识;创新需要勇气,需要不惧失败;创新需要毅力,需要百 折不挠。
立意:
1.跟跑、并跑、领跑,我们必须一直跑下去。
2.我辈当昂首前进,助力祖国“三跑”。
②某省艺考中有一道题,要求考生画一块生姜、一根大葱,结果考生一脸懵懂,纷纷表示,吃过但炒 熟之前没见过。
③李克强: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
3.跟跑已成过去,未来争当领跑。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下面是某机构对目前高中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程度的调查表
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对以上教育现象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假如乔布斯出生在中国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已经去世好多年,但依然有许多人不忘这位杰出的老人。
假如乔布斯出生在中国,他也会像许多城市的孩子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他上的小学一定是许多家 长羡慕的那种学校。他的作业非常多, 每天都写到晚上 11 点,根本没有时间玩。每逢周六日, 他比平时上 课还要忙。妈妈教育他说: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学奥数、学昂立英语、学写作、学书法、学钢琴……他爱 好小制作,想自己安装个收音机,却被妈妈斥责:有什么用!和考试没关系的不要做。就这样他在反反复 复的考试和各种特长班的学习中度过了忙碌而没有一点快乐的童年。
乔布斯上了一所知名的初中重点班,他妈妈又教育他说:“你好好考试,每次只有考到学校的前几名,
才能上最好的衡水高中。”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老师对所有同学说:“不准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不准看
电视,不准用手机……学习的根本就是考出最好的分数,考上重点中学才是硬道理。”
乔布斯喜欢政治、军事以及电子方面的书,可是在老师的威压下,只好放弃。从此乔布斯两耳不闻窗 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他因学习好当过三好学生, 因成绩好作过报告。中考时, 他成了学校的中考状元, 受到各个学校的邀请。石家庄二中,衡水一中……。上衡水中学后,妈妈又教育他说:“你好好考试,每次 只有考到学校的前几名,才能上最好的大学。”老师也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达到 700 的分数,才能报清 北。为了考上名校,就要接受不断的考’验,只要学不死,就要往死学。”
从此乔布斯专心学习,他的课桌上堆满了《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赢在高考》等,还有高考真题,模 拟试题 ……。他演算过的题,比陈景润计算哥德巴赫猜想用的纸还多,用过的纸以领来计算。他眼睛近视了, 戴上了二饼,脸色变白了,胜过白板。那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分消得人憔悴。苦心人,天不负,乔布 斯如愿以偿,考上了一所国内知名大学。他的名字和大幅照片贴在学校显著的位置,脸上的笑容也灿烂起 来。他成了学校的骄傲,用来教育下一届的学弟学妹。
上大学后,考试少多了,乔布斯真有些不适应,甚至有些失落。他发现,自己不会和同学交往,不会
洗衣服,不会整理卫生,更不善言辞。他发现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考试。此时小学初中时的爱好荡然 无存。从此他每天迷迷瞪瞪听课,稀里糊涂吃饭。看着别的同学高高兴兴,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只有到 考试的时候才会精神百倍。在大学里,他没参加过什么演讲,也没参加过什么体育比赛。一晃四年,毕业 了。连续到几家单位应聘都碰了壁。有一家单位问他有什么特长,他想了又想,最后说自己的特长是善于 考试。后来主持招聘的那个人挠挠头皮, 面带诡异的笑容说:“听说考试院那边招人,你正适合……”至于乔 布斯有没有被考试院录取,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不仅能出现乔布斯,还出现更多的比尔盖茨,我相信,只要改革创新教 育教学理念,一定会的。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应用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对教育现象进行思考。
第一则材料是一个图表,根据题干很容易确定写作的话题“高中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的程度”,结论为
“脱节”或“较少”。
第二则材料是艺校考题,从中可见学校教育缺少实践锻炼,以致于学生普遍能力较差。
第三则材料是引用的李克强总理的话,提取关键部位为“办好职业院校”“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最后把三则材料联系一起确定立意如下:
立意:
(1)教育应该和现实紧密联系,不能完全脱节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4)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5)我们的教育亟待改革
素材:
(1)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去世后,中国网民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乔
布斯在哪里?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有人认为,中国教育扼杀中国的乔布斯;有人认为,中国文化缺少
探索精神、开拓意识,这是中国没有乔布斯的原因;有人认为,中国没有产生乔布斯的社会环境。
(2)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上,有许多年轻人只懂得一些深奥的知识,但不懂为人处世的方法,这是可悲 的。在中国应试教育下,学子们最终要跨过的一道坎叫做“高考”。高考算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有人因为 这个转的点而飞黄腾达。但是这个转折点却是残酷的,“分数”直接决定你是飞黄腾达还是陨落灭迹。所以 导致了家长老师以及学生只在乎分数,而不在乎处事的能力,这是无奈的。“高分低能”就是有优异的成绩, 出众的名次,有满脑子知识,但是缺乏为人处世的方式,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处事的经验。他们是中 国应试教育下的、可悲的、失败的产物。
(3)由于年幼时长辈们的溺爱,学校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变得越来越被动,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 形成了“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局面。从中学开始,中国学子们的视野被禁锢在四角的教室中,每天从山 一般的书堆中抽出一叠需要的书,塞入小山包一样的书包。不像外国的学生,从小就被老师带入博物馆、 科技馆,开阔他们的视野。如果作为学生的你,不想成为高分低能中的一员。那么,你就要独立自主,开
阔自己的视野,增加见识,多读课外书。作为父母,过多的帮孩子完成学习之外的事情,会影响孩子的独
立性。而且还要你偶尔安排一些家务事给孩子做,这样孩子们才会体会父母的辛苦。勇于实践,善于实践 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这是自古以来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4)赵括的知识无论掌握地多么娴熟,但终究在战场上败下降来,成了纸上谈兵的伪英雄。船王的儿 子不管知识多么丰富,但还是逃脱不了命葬大海的厄运,成了船王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他们都没有经过实 践的洗礼就去与困难搏击。现实是不会同情一个没有经验的人的,它只会无情地把你淘汰出局。甚至输掉 的就是生命。雏鹰不知用力地拍打过多少次翅膀,忍受过多少次跌落的痛苦,才可以和父母一样在天空翱 翔。幼虎不知经过多少次饥饿的煎熬, 才学会了捕食,才渐渐有了强壮的身躯,丰富的经验,才不愧于“林 中之王” 的称号。幼年时期的我们, 不知经历过多少次跌倒的痛苦与无助,伤口的疼痛,才学会了用自己的 双脚,踏上自己人生中的道路。也许你曾踌躇满怀,也许你曾信心百倍,也许你曾有过战胜困难的勇气。 但在风雨中,你可能痛苦过,跌倒过,犹豫过,是否要继续前进。朋友们,请不要害怕,这是实践在锻炼 我们,它在教导我们如何成长。痛苦只是幼稚向成熟交的一点税,若没有蜕变时的痛苦,哪里有化蝶后的
美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你才会变得坚强。在实践中磨炼自己,你才会有经验。
(5)早在 2005 年,钱老就曾向温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 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 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其实,没有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的,又何止是大学?看看 中小学、幼儿园,又何尝不是呢?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素质教育只是一个漂亮的口号,各种补习班、兴趣 班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钱学森之问”准确地点出了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和要害——僵化的教育限 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片面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行政化的大学管理模式扼杀了学术自由。 教育改革能否有直面“钱学森之问” 的勇气,并在改革中开出一剂“ 良方”,不仅直接关系到教改的成败,更 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我们的教育, 在关注公平、平等的同时,也必须高度关注教育的质量,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拔尖 人才,从而才有可能推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发展。
行文思路:
本文使用虚拟假设法写作,思路上做到了创新。题目拟定为“假如乔布斯出生在中国”,正文主体部分
做了一系列假设,以时间或读书的阶段为顺序,节选了四个典型的人生阶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 中+大学,抓典型场景,切中中国教育的特点、弊端, 形象生动,突出中国教育的现状问题:缺少和现实的 联系,不重视实践和技能的培养。使用归谬、反证法, 令人在笑后反思现实问题,发人深省。结尾“我希望,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不仅能出现乔布斯,还出现更多的比尔盖茨,我相信,只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一定会的”提出希望,一扫假设过程中带来的有关现实教育的迷雾和阴霾,让文中具有了正能量。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我知道少壮要努力,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 ”
近日,一首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引发关注。9 岁男孩吴耀杰将自己的压力写进歌词,唱出了孩子们 的心声,也令不少家长陷入沉思。正如歌曲中所唱:“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妈的孙女钢琴 她过了 10 级,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听到这些消息,我只 能默默不语 …… ”你怎样看待这个男孩所编歌曲中的现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例文: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别因为牵着孩子专得太急、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题记
“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我知道少壮要努力,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近 日,一首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引发关注。9 岁男孩吴耀杰将自己的压力写进歌词,唱出了孩子们的 心声,也令不少家长陷入沉息。
今天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都较以往更为优越,但今天的孩子,也无疑是辛苦 的。正如歌曲中所唱,“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妈的孙女钢琴她过了 10
级,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听到这些消息,我只能默
默不语……”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争先恐后。用各种兴趣班、补习班
等将孩子的课余时间填得满满当当。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高出一筹,老师们摩拳擦掌,不断扩充教学内容、 不断加快教学节奏。
久而久之,家长们的攀比,成了孩子们辛苦奔波的理由;成人世界的期待与压力,成了推动孩子疾行 的动力。于是,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已经忘记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孩子真的像个孩子,让童年 真的称得上童年。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已经忘记尊重孩子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忘记教育的 初衷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成就感,而应该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牵 着孩子走得太急、太远,竟然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教育,究竟从哪儿出发,又该去往何方?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品没有生命,农作物则相反。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个体, 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在每人阶段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正因如此, 揠苗助长使不得,一味填鸭也使不得, 大水漫灌更使不得。唯有以自由为土壤、 以尊重和爱为阳光,才能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健康生长。“教育之为 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也只有遵循成长期内在的发展秩序, 才能在潜移默化与润物无
声中,让心灵更丰满、人格更乏善、个性更彰显。
应当看到,现实生活中,面对严酷的竞争压力和考试的指挥棒,理慧的教育理念往往显得单薄。这也 是为什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争论,始终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探索一路前行,为孩子减负,成为过往几 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难题。效率与质量、个性与共性,始终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词而一直 被反复论争。但今天,社会普遍的人才观与价值观在逐渐优化,评价体系也在朝着更加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的方向持续改进。在这种背景下,注重知识同时更重视能力、素质与品格的理念,正在教育系统内形成共 识;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正逐渐为更多骑家长所接受。
有一则寓言《牵着蜗牛去散步》,令人深思。主人公牵蜗牛去散步,想走的快点儿,可蜗牛用尽了全 力,也只能前进一点点;备感绝望松手的一刹那,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置身于美丽的花园,不禁疑惑:究竟 是谁在牵着谁散步 与孩子一道放慢脚步,永葆最纯真的心灵、最饱满的精神, 我们才能共同体味生命与成 长的美好。
【详解】试题分析: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歌词,反映了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培优现象,暗含了小学生
的无奈,具有倡导给孩子减负,让孩子顺着个性成长的积极意义。一切能够从材料中引申出来的观点都符
合文意。新材料作文,开头最好引用材料,但引用材料不是照抄材料,而是对材料进行提炼和概括,而后 通过材料得出观点,主体部分论证观点,结尾部分巧妙呼应观点。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 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 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 法”“关键把握法”“ 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 的技巧。
10.作文。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和《朗读者》等电视节目的热播,被评价为在遍地是明星装疯 卖傻的真人秀节目中的“清流 ”综艺;也有人说,当下这个轻浮的世界,缺少的不是“朗读者 ”的感性泪 水,而是“赛先生 ”的理性精神。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
一改颓废,文化类综艺破土而出
事实上,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我国综艺市场上,一直处于小众范畴,叫好不叫座现象犹如艺术电影。质 量高成,传播效果却略显一般。
在 2013 年间,文化类综艺发展甚快。一年之间,涌现出多部文化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 国成语英雄大会》、《中华好诗词》三档文化类节目持续霸屏,涌现出不少“知识分子”火热追随。随后, 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合打造了国内首档大型网台联动《汉字英雄》节目,收视和传播均相当不错。
然而好景不长,随后的三年里文化类节目表现疲软。数量上确实呈现增长模式,质量上却始终处在原 始阶段。《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2》、《中华好诗词 2》、《中国谜语大会》、《中华爱美丽》、《最美中国 字》、《最美是中华》、《hello 中国》等冠以“ 中国” 、“ 中华”头衔的文化类节目,不仅在收视上表现平平, 口碑上也未有所突破。
究其原因,一是节目内容同质化明显。虽仍然秉承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内在核心却在文化上明显跟风。
节目中呈现的不是汉字、成语,就是诗歌,观众看得毫无新意;二是节目形式过于单一。所有的文化类节 目均以竞赛答题、嘉宾点评的形式制作,模式过于迂腐,缺乏创新。
而今,无论是正在播出的《朗读者》、《见字如面》,还是已经播完的《中国诗词大会 2》都在内容 和形式上有所突破。《朗读者》、《见字如面》两档节目重在“ 朗读”,虽形式稍有相近,内容主打上却有 所不同。《朗读者》主打以“情”动人,《见字如面》主打“信件内容”。
众所周知,文化类节目很难做。不仅董卿在公开场合对此抱怨过,连打造过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的导演 关正文,也曾多次强调“文化类节目很难做”。但为何还要坚持去做, 这恐怕就是文化内涵的真正魅力所在。
“我并不认为因为是《中国诗词大会》或者《朗读者》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就标志着今天中国文化类的节 目就开始大火或者说真的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但是起码它是个风向标。但是文化类的节目真的是不好做, 它需要更精心的设计。”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现实型材料作文,考生首先要理解材料的中心议题,电视节目
不管你多贴近生活,观众也都有审美疲劳的那一天。想当年电视直播春节文艺晚会,全国到处出现万人空
巷的收视热潮,但今天收视率大大下降。人们肯定《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除了因为 这些节目给电视荧屏带来一阵清风和盎然春意以外,更是因为它们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某种沉睡的美好 记忆。“ 唤醒”是电视节目成功所在,更是我们教育的最高宗旨。写作时,可以选择材料中的两种观点中的 一种写,即可以赞同《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和《朗读者》等电视节目是“清流”综艺;也可以赞同 第二种观点,即当下这个轻浮的世界,缺少的不是感性泪水,而是理性精神。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 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 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 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 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 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
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
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 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 正祛邪,激浊扬清” 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 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 以小见大,必须从“小” 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 证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