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主题分类范文题解(审题立意)02 中华礼仪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主题分类范文题解(审题立意)02 中华礼仪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1 13: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中华礼仪
写作技巧
1. 深入理解主题:首先,你需要对中华礼仪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这包括它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以 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者观看纪录片来增进理解。
2. 选择合适的论述角度:中华礼仪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主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例如, 你可以 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华礼仪的演变,或者从社会的角度探讨中华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选择一个你熟 悉且感兴趣的角度,有助于你更好地展开论述。
3. 明确观点:在写作时,你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是赞同中华礼仪的传承, 还是认为需要对其进行改 革?你的观点应该清晰、明确,并贯穿全文。
4. 运用生动的例子:为了让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你可以运用一些生动的例子。这些例子可以是你自 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历史上的著名事件。通过具体的例子,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
5. 构建逻辑清晰的论述:在写作过程中,你需要确保你的论述逻辑清晰。你可以通过分段或者使用过 渡句来实现这一点。每一段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
6. 注意语言表达:在写作中,你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使用准确、生动的词汇, 以及恰当的语法 和句子结构,可以让你的文章更具吸引力。
7. 反复修改和润色:在完成初稿后,你需要反复修改和润色你的文章。检查是否有语法错误、拼写错 误或者逻辑不清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修改。通过反复修改,你可以让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必背范文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文明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文明源泉, 中华民族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 的宽广胸怀,曾经谱写了驼铃万里的丝路长歌,也曾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也使中华文明成 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礼仪修养:“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弟子规》)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
至今,而今的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诸多竞争和挑战,新的形势赋予文明礼仪新的内涵。新 时代的中学生该如何继承发扬文明礼仪的传统?
请你以此为背景,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的观点,在“传统礼仪伴我行” 的主题班会上发言。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卷面 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继承发扬传统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瑰宝之一,传统文明礼仪不仅关乎个人的德行修养、社会的和谐安宁,也关乎国家 的形象和尊严。为了个人、社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不论古今,那些优秀的传统文明礼仪都应是每个人具 有的优秀品质,应作为我们每个人的处事信条。
人无礼则不生,文明礼仪展示个人品德风貌。
古人有言:“克已复礼,是为君子也。”文明礼仪曾是古代中国每个君子的人生信念,它包含了尊老爱 幼、舍生取义、尊师重道等多个行为要求, 内涵丰富。孔融稚子让梨, 奏鸣了尊老爱幼的悠悠琴音;孟子“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震响了舍生取义的黄钟大吕;韩昌黎一篇《师说》唤醒了尊师重 道的悠久传统……我们的先人以文明礼仪为尺度,丈量出苍竹般的有节品格。可令人惋惜的是,现代社会 不乏一些背离礼仪、抛弃文明的人: 公共场所随意占座、插队、出口成脏……一系列恶习不胜枚举。因此, 我倡议从个人角度出发,践行文明礼仪。
事无礼则不成,文明礼仪团结社会力量。
讲文明、有礼仪不仅是坚守个人行为规范,更表现在以礼待人,即对待他人的文明有度上。如今,身 处于社会这个大集体,我们更应让优秀传统文明礼仪帮忙我们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坐标。文明让一个个坐标 点汇集,绘成和谐的图案。试想一下,今日社会,若没有那些彬彬有礼的传统文明礼仪,公共礼堂不再肃 穆,喧闹成市场;公共设施不再被公民爱护,而成为任意霸占的对象,这将是多么可怕的场面。正是有了
优秀文明礼仪的延续,社会的各种力量才能有序汇集,推动整个社会先前发展,因此,我倡议从社会角度
出发,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明礼仪。
国家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彰显大国气度。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从古代钟声悠扬的礼仪之邦,到现代社会和平发展新秩序的有 利推动者,中国一直是文明对外、以礼待国的大国形象。但是,埃及金字塔上的“到此一游”,美国白宫前 的肆意插队、大声喧哗等也给中国挂上了“无礼粗俗”的标签。文明礼仪关乎国家形象,为了祖国的尊严, 我倡议从国家角度出发,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明礼仪。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同学们,不管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多大,对文明的期许应该始终不变。如今, 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明礼仪不能坐而论道,只能起而行之。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规范个人的行为习惯,文 明律己;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待人;向国际展示礼仪风采,文明立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本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这一话题,引领考生对当代文明礼仪进行思考:新时代的中学 生该如何继承发扬文明礼仪的传统?
材料由古到今涉及对“礼” 的认识和思考。前一部分,首先指出文明礼仪传统在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 从而指出重视文明礼节的重要性,无论做人做事还是治国,都必须做到有礼可依、有礼必依、行礼必严、 违礼必究。否则人民无法安定生存,做事难以成功,国家不得安宁,民族文化也无法延续。在此基础上, 材料则借而今的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时代特征,说明当今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明 礼仪,以及如何将传统礼仪延续、践行于当代社会的问题。《论语》中所言“不学礼,无以立” ,一个人不 学礼,无法在社会中立人。继承发扬文明礼仪的传统,才能更好地树立公民意识的自觉、促进民族素质的 提高、促进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 但不变的是对文明的期许。每个人加强道德自律,自觉守护公共文明的大环境,文明的甘泉才能滋润更多
人的心田,我们也才能始终绵延这大国风采。
写作时,围绕“传统礼仪伴我行”的主题展开,可以从正面谈重视“礼”的意义,从而说明当代之我辈继 承发扬文明礼仪的传统的重要性;也可以对一些不讲文明礼仪现象进行批评与否定,从反面引出话题。对 于继承发扬传统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可从小处着笔,说明他能促进我们养成良好的品格,或促进我们每一 个公民意识的自觉;也可从大处着笔,指出它可以促进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最后还可 进一步强调传统文明礼仪永不过时,无论生活方式怎样变化,我们都要坚持“学礼”等。文章体式限定为演 讲稿或倡议书,写作时要注意格式,应注意人称和语气,要有交流意识,语言要具有感染力。注意演讲稿 的格式。
立意:
1.物质生活在变,文明礼仪也应“水涨船高”。
2.学礼以自立,文明以复兴。
3.以“礼”补“欠费”,文明花盛开。
4.加强道德自律,文明甘泉流淌。
5.增强礼仪意识,展现大国风采。
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尚礼的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论语》十二章》中提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荀子亦说: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成都大运会 的公共场所礼仪、比赛礼仪让我们倍感荣光;杭州亚运会入场礼仪和观赛礼仪让我们记忆犹新。从古至今,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重视“礼” 、践行“礼”。礼有礼貌、礼仪、法则之意,是文明行为和道德 修养的体现,对于个人、社会、国家、世界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反之, 如果无礼,于个人、家庭、集体、 国家,乃至世界,会是什么情形呢?
对于“礼”,你有怎样的经历、体会、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以“礼”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方法丰富;思辨性强,条理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以礼正国,以德治国
礼是世界文明中艳丽绽放的花朵,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礼仪之邦” 的美誉,有“往而不来,非礼也; 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的说法。“礼”不仅关系个人的品德修养,它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发展。
“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礼是天地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从李勉信而葬金、 礼贤下士终使尽心,到燕昭王筑“黄金台”,礼待郭槐招贤纳德, 破齐复国;再到曹操光脚迎许攸,解燃眉 之危,最终荡平天下。礼不仅能成就个人美名,也能立国平天下。正如孔子所言:“不学礼,无以立”,只 有习礼、懂礼、守礼,才能正个人之身,塑民族之魂,显大国之风。
学礼,以正立身之本。
于个人而言,礼是规则、是礼法,合乎规则才能立身处世。如今,非合于礼的现象不少:恶语相向、 恃强凌弱的校园暴力,亲情淡薄、不尊长辈的家庭关系,虚假经营、轻诺寡信的不良商家,随地吐痰、任 意吸烟危害公众的行为等。因此,个人要想安身立命,必须习礼守礼,行之以礼。
学礼,以塑民族之魂。一个民族没有礼仪教化就会魂无定所、行无所依。
两晋以后,南北朝并立,北朝鲜卑拓跋氏改穿汉服,习汉之礼,收复北方,以礼立国。宋明理学传入 朝鲜,上下皆学礼,从政府典制到民间礼俗,彻底改变了一个民族的风貌。可见,礼义为先,内可促民族 融合,外可成就礼仪之邦的美名。
学礼,以显大国之风雅。华夏文明,流芳千古,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穷兵黩武而是修以文 德,靠的不是对外扩张而是化之以礼。
古有郑和下西洋,不插旗帜,不鸣枪炮,树立友好的丰碑;今有国母接待邻国,旗袍唐装,馈赠国货, 传递以和为贵的名片。同时,全球化的步伐将国民素质至于世界的放大镜下:“ 中国式过马路”沦为笑谈,“ 中 国游客”被贴上庸俗化的标签,随处可见的中文“善意提示”。因此, 扬国风、正国气, 理应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
礼是处事之理,兴国之要。“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学礼要内外兼修,知行合一。一方面要内化于心,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懂礼学礼,保
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外化于行,立己达人,争做温文尔雅的君子,培养文
化自觉,凝聚文化软实力,以重塑中华“礼仪之邦” 的美誉。
礼仪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先进的礼仪文化,如今的我们更不能忘了传 承经典的礼仪文化。因此重任在肩的时代青年要学习文明礼仪,立德修身,弘扬民族精神,投身民族复兴 伟业,为礼仪之邦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围绕“礼”展开,阐述了“礼” 的涵义,论说了“礼”在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 及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礼”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并不陌生。无论是个人的修身养性还是 国家的繁荣昌盛,无一能离开礼。
材料中对“礼”的理解是有层次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在说明人应该怎
样去施行“礼”,从眼、耳、口、身严格约束自己, 由外在规范熏陶自己,这是个人的礼;荀子说“人无礼则
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是从为人、成事、国家的安定方面说明“礼” 的必要性“礼貌”是个 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修养,“礼仪”则已形成人际交往的约定俗成的规则,而“法则” 已上升到社会群体、国家 的层面,是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对于个人而言,“礼”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 外在表现,代表的是讲礼貌、讲文明,是君子之心的体现,如谦逊有礼、互相礼让、尊重他人等。对于社 会、国家而言,“礼”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不论法律还是法规,或者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门禁制度,都属于“礼” 的范畴。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人际关系和谐是人脉的基础, 它既是一个人创造人生成就实现人生价值的保证,也是整个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石。
写作时要写出自己对于“礼”的经历、体会、思考和感悟。作文开篇要明确“礼”的重要意义:礼乃为人 处世的根基。可用经典名句作为道理论据,如“不学礼,无以立”“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等。论证 时可用层进式结构论证“礼”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同时,可以将现代的“礼”与古代的“礼”加以区 分,同时联系社会中的一些不符合“礼” 的现象,分析原因,给出措施,最后发出呼吁,要以礼待人。
立意:
1.不学礼,无以立。
2.以礼待人,共创文明社会。
3.“礼”无处不在,要知礼守礼。
4.以礼规行,成就未来。
5.待人以礼,授人以敬。
6.“礼”——交往之道。
7.以“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国之大成,礼之重器。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之后,贾母心疼宝玉,免去了宝玉每日的“晨昏定省 ”,所谓“晨昏定省 ”是 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即晚间服侍就寝,早晨省视问安。就算是宝玉这样的“混世魔王 ”,也要遵守
这基本的礼节。
懂“礼 ”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费孝通先生在《礼治秩序》提到“礼 ”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关系 到国家和民族。但有人说,太注重“礼 ”,容易缩手缩脚,反而失去自己的个性。还有人说,外在行为处 处讲“礼 ”,内心却很反感,这不是虚伪嘛。
针对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我为“礼”发声
古人说:“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 国无礼不宁。 ” 懂“礼”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但在当今社会, 对重视礼节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认为礼节太麻烦,会让自己失去个性,守礼的人也可能是表里 不一。对此,我很想为 “礼”发声。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事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重礼、守礼,
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让我们一起静下浮躁的心,树重礼节之风,弘守礼节之美,守住心中那轮高洁的 明月!
我们需明确,文明礼节并不等同于繁文缛节。礼节的本质是什么?是情意的表达,是情感的沟通,是 心灵的碰撞。在现代社会,我们仍需注意文明礼节。文明礼节要随时代发展,但绝不能弃之不顾。进退有 仪是人际交往之必需,它并不局限于封建社会,在当今仍然适用。我们可以不必像古代那样三叩九拜,可 以适当地简化礼节,但绝不能省去一些必要的礼节。曾国藩曾说过:“人不可俗,但不可不随俗。”人与人 交往,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乃至一个点头示意,小小礼节,多么温暖,多么和谐!中国礼文化 博大精深,大小礼节各有道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我们要明礼修身,以礼待人。校园遇师长, 以礼相敬; 家中有来客,以礼相迎;陌生人初逢,以礼相见……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越是细微处注意礼节的人越受 人欢迎,也越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很多时候,个人的文明素养往往就在细小的礼节中彰显。
学习、内化文明礼仪,提升个人文明素质,让世界对中华儿女刮目相看。孔融让梨中的谦让、孟光梁
鸿举案齐眉中的和睦、管宁割袍断义中的严于律己、乐羊子妻断机劝夫中的深明大义……每个优秀的故事
都反映出一个时代所提倡的社会道德风尚,也成为今天我们增进人际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参考教材。传 统礼仪要求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有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中有生命力的礼 与当下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展现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我为礼发声,愿天下熙熙攘攘都有礼有节,愿天下迎来送往都知礼重礼,愿你同我一样,为礼发声, 知礼行礼。如此,和谐中国,亦有你我之贡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所给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的是“混世魔王”贾宝玉依然遵循古礼,每天对贾母“晨昏定省”; 第二部分介绍重视文明礼节的价值意义和当前一些人对“礼节”的不当认识。本题着重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中的“礼”这一话题。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讲礼节?试题考查考生的思辨性,材料涉及礼节的过去和现在,
礼节和个性,礼节和真实等一系列关系。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古人是一定要守礼的,这毋庸置疑,就
连贾宝玉也不例外,这道题的关键是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不应该“守礼”。“懂‘礼’是健全人格的重 要途径”这句话就强调了“懂礼” 的重要性,费孝通先生的话更是把“礼”的重要作用联系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层 面,因此,懂礼、守礼是很重要,我们不能抛弃中文化中的关于“礼”的合理成分,应该继承和发扬。有人 说,太注重“礼”会束缚个性,针对这一种说法,我们要明白注重礼节不是要抹杀个性,二者并不矛盾,个 性会因注重礼节而闪光,而礼节有助于个性的全面展现。不合礼节的个性是盲目和任性的。我们只要守现 代人的“礼”,不过分就行了。还有人说,外在行为处处讲“礼”让人反感,是虚伪的表现,这种认识也是片 面的,这就涉及了谈外在行为与内心认识的统一问题,或者可以理解为讲礼节的真假问题,至少这种人不 是真心懂礼,不懂的礼的作用,其实我们不用“处处”守礼,该守的“礼”守好就行了,如守孝道之“礼”还会 感觉虚伪,那就做错了,就应该提高对现代“礼”的认识了。注重礼节贵在真实,只有做到心行合一才能实 现人格的升华。
写作指导:所写内容应围绕“遵守礼节”来写,行文关键词不能脱离“守礼”;行文中要回答现代人要不
要守礼的问题。如可以先阐述太注重“礼”和“处处”守礼的弊端;接着阐述现代人为什么要守礼,阐述守礼
的必要性;再阐述我们守礼的意义或者守礼也应讲究场合和尺度,以体现本次作文的思辨性。
立意:
1.乘文明之舟,扬礼节之帆。
2.我为懂“礼” 、守“礼”发声。
3.新时代仍需注重礼节。
4.讲生活礼节,树文明新风。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多数高校对“上课礼”不作硬性要求,大学课堂上几乎不见起立与问好。鉴于 此,南京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等先后重拾课堂礼仪,让“上课礼”再现大学课堂。
(2)近日,一名女生发帖称:自己微信回复老板一个“ 嗯”,结果被老板批评:“和领导和客户都不要 回复‘嗯 ’,这是微信的基本礼仪。”此事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作为刚学孔子“礼乐”思想的新青年,你对上述关于“礼”的现象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
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学礼行礼,立起大国形象
《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 自古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备受推 崇。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使我国形成了独一无二的“ 中国范儿” ,也使“礼”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礼”是“贫贱 不移” 的个人修养,是“敬而无失” 的规矩纪律,是“兼济天下” 的社会公德。作为文化的传承者, 我们需要通 过学礼行礼,立起大国形象。
学礼立身。礼是一种个人美德,它既内化为思想品质,又展现在言谈举止中。作为大国公民,我们除 了要有健康的体魄,更需要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不仅是“仓廪实”后的“知礼节”,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内在要求。可见,礼源于传统文化,又超越了传统文化。然而,优良的礼仪规范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
流失,景区“到此一游” 、公共场所打架斗殴等事件不断挑起公民的“文明神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素 质提升也非一日之功。我们需要开展学礼的“持久战”,提升个人文明修养,加强品德建设。
行礼育人。礼在教化育人的过程中有“润物细无声” 的作用。习总书记强调的“让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 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正需要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形成合力,给予青少年更多的正能量。遗憾的是, 现存的教育体系更注重功利性,忽视了素质教育的建设,导致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漠视、甚至陌生,他们的 价值观也始终处于“悬空状态”。所以在《雷雨》的公益场演出时,青少年的哄堂大笑也就不足为奇了。此 外,家长的护犊心切、教育失当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缺失也阻碍了青少年教养的养成。鉴于此,家长和老师 必须以德修身,践行核心价值观,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传递给青少年。
以礼强国。国家强大不仅依靠经济的蓬勃发展, 更需要用礼唤醒的文化自信。习总书记说: “文化自信 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 因为五千年的优秀传统记述着民族精神的追求,夯实了文化建设的根 基,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国人世代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担当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济天下” 的价值取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的爱国情怀……种种观念决定了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
国人。政府也通过“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的执政理念使“天下大同”、“是谓小康” 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因此, 中国的发展无法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唯有以礼强国,以文化自信铸就民族之魂,才能使“大国形象” 的羽 翼日渐丰满。
“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处身历史的三峡,面对发展的关隘,今天的中国,尤其需要在创造出庞大的 物质财富同时,锻造更强大的意志品质。学礼行礼,以礼强国,我们肩负着这个使命,也必将凝聚起这份 磅礴的精神力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借近期校园中的一些时事现象,引出了“上课礼”这一现象。对此,要准确理解“上课礼”这一现 象的内涵:“上课礼”承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倡礼仪课堂其实只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小步,应从
课堂到生活都要贯彻文明礼仪。尊师重教是一个传统美德,恢复“上课礼”这一优良文明礼仪,可以营造出
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加强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上课礼”不 是一种机械的形式,它承载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大学教育应是做文明人和专业知识的全面教育。让其 回归课堂既是对教育的反思,又是一种查漏补缺,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注重行为文明的细节,有利于提升 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课前互相致礼,重拾“上课礼”就是让美好的记忆回归,让大家再次学会敬畏。材料二 则由我们非常熟悉的微信使用引入话题,引发我们对微信社交,甚至是日常社交中的对话礼仪的思考。由 此可见,整则材料,着重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这一话题。既延续了优良的传统,又重视考生的 现实思考,引领考生对当代文明礼仪进行思考:为何要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 遵守礼仪?礼仪的度又该如何把握?等等。
试题要求针对“礼”展开思考,对此,文章开头首先可借助材料,或者自己生活中见到的类似现象,直 接点出中心议题——“礼”。接着可从今到古层层分析, 指出礼仪对修养身心、为人处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最后进一步指出“礼”在我们当代社会应当如何去坚守。当然,对此,还可适当论述理清繁文缛节与必要礼
仪之间的区别,使文章论述更严谨。
立意:
1.仪式,亦是情意。
2.礼出于本心,道得于礼节。
3.礼重内容,亦重形式。
5.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小敏今年考上南京大学。老张夫妇利用国庆长假,千里迢迢,悄悄来到南京大学探望女儿,期望给女 儿一个惊喜。没想到小敏不仅没有一点惊喜,反而责怪父母不经她同意就来南京,继而抛下父母,和早已 约好的同学去苏州旅游了。如何为人父母,如何为人子女,真是值得我们思考。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你以高中生小明的名义,给小敏或者老张夫妇写一封信,劝导他们。 正副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注意书信格式。
【答案】例文:
学会理解与沟通,让爱实现双向奔赴
——写给小敏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敏:
你好!
见字如面,听闻你最近的苏州之旅遇到了一点小插曲,我不免有些担心,不知你现在可好。记得你和 我说过,你对这次苏州之旅原本是充满期待与快乐的,但是却被叔叔阿姨的出现打乱了好心情,让自己不 能再全身心享受这场期待已久的旅行了。对此, 我想对你说:“作为子女,当我们长大时,我们应该对父母 多一些理解与包容,让这份爱多一些自在,也让双方的爱实现双向奔赴”。
其实,我十分理解你的心情,安排很久的旅行计划被打乱,你也很不舒服吧,所以才对叔叔阿姨说了 那些口不择言的话吧!我最近看见这样一句话,“深入到骨子里的教养,是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可现实 往往是我们对父母的时候毫无忌惮,什么话都说的出口,但是对待陌生人和朋友却谦逊有礼,言辞得体。 可是,父母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啊,爱,不应该成为我们去伤害他们的利器,更不应该成为我们
失控的理由。所以,想与你共勉,希望我们在以后的路上一起成长,对爸爸妈妈多一些理解与包容,让这
份爱多些自在,而不是口不择言的压抑。
而且,叔叔阿姨应该也是准备了好久才下定决心有了这次的出行,他们没提前和你商量只不过是想要 给你个惊醒而已,他们想要的不过是想和你一起快乐的相处几天,他们的奢望就是你更开心一点。我们踏 入大学之后,就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旅途,不能像之前那样天天守护在父母的身旁,叔叔阿姨当然也会产 生不适应,但是我们却忙于自己的生活,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往往很少和他们进行视频通话,更别说与他 们进行沟通了,如果小敏你之前就和叔叔阿姨沟通好假期要做的事情,相信他们一定会尊重你的意愿。所 以啊,我们与父母之间也需要沟通与理解,这样才可以让爱实现双向奔赴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一定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时光,学会理解他们,和他们 好好说话,对他们多些耐心、多些陪伴。并且,我们还需要时常与他们沟通,互相打开心扉,实现爱的双 向奔赴!
小敏,相信你看到这,应该可以放下心中的芥蒂吧!希望你加油,诚恳地和叔叔阿姨道歉,也期待你
们一家三口有一次更加快乐的旅行!
望一切安好,期待你的回信。
小明
某年某月某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中,小敏抛下来南京探望的父母,和早已约好的同学去苏州旅游,显然是错误的。尽管父母来探 望她没有事先通知,但小敏应该理解父母想念她、想要给她惊喜的心情。既然父母都已经千里迢迢来探望 她了,她应该跟约好的同学说清楚,先陪伴父母,毕竟以后去苏州玩的机会还很多;或者干脆带上父母一 起去苏州旅游,这样既能满足父母看望她的心情,又能满足自己去旅游的想法。当然,文中小敏的父母做 法也欠妥,女儿毕竟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打算和规划,这样不打招呼贸然前来,会打乱女儿的计划,计
划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他们应该提前跟小敏打招呼,约定好见面的时间,然后再来。总之,正如材料中
所说,如何为人父母,如何为人子女,真是值得我们思考。
写作时要注意任务要求,以高中生小明的名义,给小敏或者老张夫妇写一封信,劝导他们。注意是给 其中一方写信,内容是“劝导”,给小敏写信应该从体谅父母的角度写;给小敏的父母写信应该从父母应尊 重子女的角度写。
注意书信的规范格式:标题可以写”给小敏(老张夫妇)的一封信”。称呼: 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 限定、修饰词, 如'尊敬的……”等。问候语: 如写“你好”等。独立成段, 不可直接接下文。正文: 这是信的 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 、“敬礼”为例。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 写。“敬礼”写在“此致” 的下一行,顶格书写。或者写祝你学习愉快,工作愉快等。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 名字统一为“小明”,写在祝颂语下方的右侧。再下一行写日期。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感恩父母,做孝顺儿女。首先可以列举黄香、王祥、文景帝等几个行孝的小 故事来表达自己对孝文化的理解,即孝就是爱,就是要像父母爱自己那样去爱他们。其次根据自身的感受
具体说明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尽孝,如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
可以少让父母操些心。当父母生病时,能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照顾。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我们不要忽视父母的爱,更要时时感恩处处回报。最后再次强调,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让 我们怀有一颗细腻之心,用心铭记父母所有的恩情,用心理解父母所有的厚爱,用行动来实践、落实对父 母的感激、尊重、关怀和孝顺。
立意:
1.劝导小敏要理解父母,孝顺父母,感恩父母。
2.劝导老张夫妇要尊重女儿。
3.理解是双向的,爱需要交流沟通。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现象。一些人认为接受礼物的一方可能并不需要这个礼 物,与其精挑细选不如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出去,这样对方就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情意千金难买 和谐你我共创
文/千山独行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人际交往向来重视礼尚往来。互赠礼物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既是对传 统礼仪文化的遵守,也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必修课。互赠礼物可以增加了解,增进情感;更能共创和谐,共 享美好。反之,互送金钱,就会让交往变得无趣无味,甚至会破坏和谐美好。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三千年前的美妙的歌谣荡漾至今,文字背后流露 的纯真的情意令人感动不已,礼物虽小,真情就在这“投”“报”之间流转,永恒。人与人之间了解加深了, 情感也增进了。
绘画界流传有“东张西毕”的旷世佳话。那年国画大师张大千与画家、雕塑家毕加索在巴黎相见,交流
切磋,惺惺相惜。临别之际,毕加索赠予张大千一幅“天价之宝”,张大千将精心创作的《墨竹图》作为回 赠。试想,如果两位大师相遇,仅仅是互赠金钱,还会让彼此对对方擅长的领域有新的认识吗?还能奏响 东西方艺术交流中和谐美好的乐章吗?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赠往来,除了增进情感,还能有助于共创和谐,共享美好。
台北市长蒋万安率团抵达上海参加“双城论坛”期间,海峡两岸互赠双口瓶与瓷器“玉兰花开”,寓意两 岸和平与合作共赢。这份互赠,加强了两岸联系,促进了双方的融合,有助于共创和谐局面,共享美好盛 景。
欧·亨利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讲述了一对生活艰难而相爱的夫妻在圣诞前夕互赠礼物的故事。德拉 为给心爱的丈夫买一条精美的表链,卖掉自己的秀发;吉姆为给心爱的妻子买玳瑁发梳而卖掉了祖传的金 表。虽然双方“弄巧成拙”,互赠不成,充满遗憾,却又惊喜且甜蜜美好。宋朝欧阳修与梅尧臣是至交,梅 尧臣为欧阳修搜集碑拓,欧阳修分予梅尧臣好茶好酒,正是这日常生活中简朴而纯真的往来互赠,书写着“文
人相重”美谈。
试想,如果德拉和他的妻子都将心爱的东西换成金钱赠予对方,他们的爱情还这么甜美动人吗?试想, 身在官场的欧阳修与梅尧臣互送金钱,那岂不落下贿赂勾结、狼狈为奸的骂名?礼物是情谊的外化,金钱 会把交往物质化、商品化,甚至有违伦理,触犯法律。
中国人尚礼!同学升学,互赠一本好书就是互道一声祝福;朋友生日,相赠一张贺卡就是寄予一片深 情;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带上礼品,既是礼仪,也是情感的延续与重温,也是一份敬重——敬的是绵 延千年的礼仪文化,重的是待人接物的真诚情谊。古人说“礼轻情意重”“礼多人不怪”,大概道理就在此吧。
那种认为与其精挑细选礼物不如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出去、让对方决定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观点,貌 似有道理,实则不可取。这种以“实用价值”来权衡赠礼与否的认知,将人际交往赤裸裸商品化、物质化。 这既不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维持,也不利于良好风气的营造,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情意千金难买,礼轻人不怪;和谐你我共创,但赠又有何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针对人际交往中赠送礼物还是送上礼金做出了分析,一方面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是人际交往 中常见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人认为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给对方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更为自由的选择。题 目要求考生对此明确立场和观点后进行写作。
综合来看,从传统的角度分析,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历来有“礼尚往来”“礼轻情意重” 的观念,特定 的日子赠送礼物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礼物的本质不仅仅在于物质,更在于背后的那份情 感与心意。因此,礼物自古以来便是情感的载体、见证和纽带。而且礼物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它在购 买、挑选和赠送的过程中,融入了赠送者的情感与思考。这份心意是任何金钱都无法替代的。从现实的角 度看,现金虽然可以让对方自由选择,但在形式上多少有些冷漠和生硬,缺少点温度、仪式感和氛围感。 当然,考生也可以辩证思考,无论是礼物还是现金,都是情谊的一种表达,二者只是形式上有区别,只要 是真诚相赠,而又是对方所需,均无不可,考生可据此多角度立意。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引出中心论点,阐述赠送礼物的真正意义,是情感的交流与表达。然后可进
行对比论证,分别论述礼物与现金在情感与物质层面的价值。并指出在物质充裕的时代,更应思考礼物的 真正意义,礼物的背后是情感与心意,而不是单纯物质的价值。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强调礼物的传 统意义在于见证情谊,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体现。倡导让每一次赠送都成为情感的真诚交流。
立意:
1.礼物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
2.礼物的背后是真诚的心意。
3.情感的交流在于真心,不在于形式。
4.礼物彰显情谊,赠送表达感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