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测试题(期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问70分钟。
2.各卷前,考生务必將向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覆。
3,客策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客在本说惑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左武卷和答道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诗把正确选项写在题号对应处,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2
3
6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分析表格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请依据表格信息判断表格中“远古人类”指的是
远古人类
距今时间
工具制造
生活遗物
约170万年
粗糙的打制石器
炭屑、烧骨
A.元某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农田里收制水智的人们
B.在水井边排队挑水
C.在半地穴式房屋内做饭
D.用象牙雕刻艺术品
3.“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道,各老小异而太同,渐化合以
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爱民族
A.居所固定杂居相处
B.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在交往中不断融合而成
4.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一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胖、
大型墓莽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一现象反缺了夏朝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B.耗费国力修篆华宫殿
C.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明显
D.因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5,右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型(1é)的铭文拓片,其大意
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候。
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第5恩图
6.“战国李悝估计,(当时)一个农民可以耕田百亩(约相当于20800平方
米),每亩产粟三斗,可供五口人食用。以上这些都为解放劳动力创造了条件,也使得有
相当一些人成为有闲阶层,从而有时间去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为‘百家争鸣”打下了良
好的经济基础。”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战国时旧制度瓦解
B.农业生产进步促进思想解放
C.农民都是有闲阶层
D.思想解放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7.“我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擅长于步战。晋国吸取我狄
军车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上述史料表明春秋时期的战争客观上促进了
A.政治变革
B.民族交融
C.思想解放
D.国家统一
8.地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形势。观察地图,可知当时的社会形势是
A.游牧民族入侵
诸侯征战
.周王朝势力强
分封诸侯
C.游牧民族崛起
民族交融
D.诸侯征战频紧
势均力敌
9.张瑶在阅读一本成语故事书时,看到这样一段描述“廉烦一走,赵括
便照若他从兵书上学到的兵法干了起来。他不看当时的实际情况,便
照若兵法上说的去做。”与这段描述有关的战争是
第8题图
A.域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0.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这一思想源于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11.在学习《泰统一中国》时,老师要求绘制秦朝题域简图。下面是四位同学依据泰朝形势图
绘制的简图,其中正确的是
南海
长城一带
长城后
南,
东海
陇西
苏海
陇西陇西
+东浮
西
+东得
长垢帝
南海
南海
长城帝
A
B
E
秦朝形势图
12.诗词是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陈胜城中鼓三下,茶家天地如崩瓦。“
这句诗揭示了陈胜、吴广起义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微起了反茶浪潮,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C具有草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闪耀光辉
D.以大无畏精神,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3.公元前207年,仅存在15年的秦朝结束了它的统治,如果要将这一事件在下面的时间轴
上表示,它对应的位置应该是
公元前300年公元前200年
公元元年
公元200年
公元300年
为
A
C
D
山西文物众多,有“地上文明看山西”的说法。某校历史小组以“三晋文明”为主短进
行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第1415题。
14,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陶寺遗址”的资料,从材料中提取到的正确信总是
鸣寺都城连址位于山西采汾东北15千来,距今43004000年。城内有两处高等瓴的慕地,墓兼中
出土的彩绘蟠龙纹陶盘,蜂龙以红白彩揣绘,周身遥伸红驿纹,既是帝尧邦国图晦,又是典哲所载“赤
龙生尧”的注释,另出土的来书扁壶,上有来砂节写“文、尧”两个字,成为帝尧邦国文明的原创标志
和初始记录。
A.陶寺都城遗址是山西最早的人类遗址
B.亮在位时已有比较成熟的文字
C.婚龙纹陶盘表明陶寺彩陶技术水平最高
D,陶寺墓葬物品表明墓主身份高贵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C C B B A D D C B B D A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 10 分)
16. (1) 【1】:图 4 、图 3 (1 分) 【2】:图 5 、图 1 (1 分) 【3】:图 2 、图 1 ( 1 分,只 答出图 2 也可得分)
(2)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 反映出我国古代建筑水平的高超;它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反映了古代治水先躯和 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在修建工程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治 水和管水的方法,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等。
评分说明:从不同角度分别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3) ①秦朝暴政 ( 1 分) ②商朝灭亡 (1 分) ③秦军主力被灭 ( 1 分)
看法:统治者的暴政是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苦难;战争造成局势的 动荡;民心是战争胜利的保证等。
评分说明:从不同角度分别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三、材料解析题 (本题共 2 个小题,每题各 10 分,共 20 分)
17. (1) 翻整土地、播种庄稼 (只答翻土也可得分,1 分) 木头、骨头、石头。 (答出任意 两种即可,一种 1 分,共 2 分)
(2) 春秋时期 ( 1 分) 意义: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 件;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等。
评分说明:答出上述意义的任意两点即可,一点 1 分,共 2 分
原因: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铁矿的开发和冶铁技术的进步; 铁器质地坚硬、锋利等。
评分说明:答出上述意义的任意一点即可,共 1 分
(3) 因素: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的政策;安定的生活环境、丰富的资源、生产技 术的改进等。 (答出任意两个即可,一个 1 分,共 2 分)
特征: 以农业种植为主的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
评分说明: 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 分
18. (1) 措施: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等。 原因:依法治国,赏罚分明;不徇私舞弊,不畏惧权贵;改革家的精神;统治者的支持;改 革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等。
评分说明:从措施、原因两方面分别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一点 1 分,共 4 分 (2) 背景:秦统一全国 ( 1 分)
意义: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 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的交流,促进了各 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等。
评分说明:从不同措施角度分别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一点 1 分,共 2 分
(3) 秦始皇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
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 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 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通过这些措施,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 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税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 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4) 是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否具有高尚的品格;是否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否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等。
评分说明: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1 分
19.探究题 (本大题共 15 分)
(1) ①商 (1 分) ②战国 ( 1 分) ③秦朝 (1 分,答秦国不给分) 特征: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或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 分)
(2) 图一:四羊方尊 ( 1 分) 特点: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工艺精美;种类多,用途广等。 (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
意义: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为我们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甲 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 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最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 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一点 1 分,共 2 分
(3) 线路一:北京人遗址: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对研究古人类进化具 有重要意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研 究北京人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 靠的证据。半坡遗址:见证了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发展情况;对我国原始聚落情况的研 究有着重要价值。河姆渡遗址:见证了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情况;证明长江流 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线路二:秦始皇陵:是秦始皇的陵墓,其中有恢宏的地下宫殿和众多的兵马俑,其中兵马俑 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充分表现了 2000 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黄帝陵:黄帝是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相传黄帝 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等。这一部落联盟后来 逐渐形成华夏族主干、因此后人尊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每年海内外炎黄子孙 都会到黄帝陵祭拜,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商鞅广场:纪念秦国商鞅变法的广场,商鞅变 法使秦国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所具有诚信、 不畏权贵的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
评分说明:从任意一条路线中,能够正确表述历史遗迹的的历史价值即可,一个 1 分, 共 3 分
(4) 智慧:儒家、道家思想中以民为本的思想,关注老百姓的利益;施“仁政”思想,提 倡关心民众疾苦,顺应民心民意等。 (1 分) 法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的思想。 (1 分)
感想: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 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等。
评分说明: 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一点 1 分,共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