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经典好题】
专题18技术、工程与社会(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51小题)
1.(2024秋 越城区校级月考)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火山爆发 C.人工降雨 D.汶川地震
【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
【解答】解:雨后彩虹、火山爆发和汶川地震都是自然现象,人工降雨是人为造成的,不属于自然现象。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解答即可。
2.(2023秋 鹿城区期中)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嫦娥飞天
C.流星划破夜空 D.大雁南飞
【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
【解答】解:A、雨后彩虹,不受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是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属自然现象,故A错误;
B、嫦娥飞天,是指运载火箭升空是人的创造,不属于自然现象,故B正确;
C、流星划破夜空,是大自然运作规律自发现成的属自然现象,故C错误;
D、大雁南飞,是鸟类的迁徙,不受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属自然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景观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3.(2023秋 义乌市月考)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许多的自然现象,下列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青蛙冬眠 B.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
C.刮风下雨 D.火山爆发
【分析】(1)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等;
(2)社会现象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相互影响中产生的具体事物的表象。
【解答】解:青蛙冬眠、刮风下雨以及火山爆发都是自然现象,而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是利用物理原理才能完成的人类活动,不是自然现象,属于社会现象,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基础。
4.(2023秋 滨江区月考)下列自然现象和发明创造不相关的是( )
A.火山爆发——人造卫星
B.水沸腾顶起壶盖——蒸汽机
C.吊灯的摆动——摆钟
D.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
【分析】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中的自然现象是如何启发了相应的发明,注意其中是否存在相应的关系。
【解答】解:A.火山爆发与人造卫星。火山爆发是地球内部岩浆通过火山口向地表释放的过程,它主要涉及到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知识。而人造卫星是人类为了探索太空、进行通信、导航等目的而发射到太空中的飞行器。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科学原理或技术联系。火山爆发并没有直接启发人造卫星的发明或创造,因此A选项中的自然现象和发明创造是不相关的。
B.水沸腾顶起壶盖与蒸汽机。水沸腾时,由于水分子间的热运动加剧,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水蒸气,体积膨胀,从而顶起壶盖。这个现象启发了瓦特等科学家,他们利用蒸汽的力量来驱动机器,最终发明了蒸汽机。因此,B选项中的自然现象和发明创造是密切相关的。
C.吊灯的摆动与摆钟。伽利略在观察教堂内吊灯的摆动时,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即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与振幅和摆球的质量无关。这个原理后来被应用于钟表的制造中,发明了摆钟,使得钟表的走时更加准确。因此,C选项中的自然现象和发明创造也是密切相关的。
D.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在观察苹果落地时,思考了为什么苹果会向地面落下而不是向其他方向飞去。他最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这个定律不仅解释了苹果落地的原因,还成为了天文学、宇宙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因此,D选项中的自然现象和发明创造同样是密切相关的。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自然现象与发明创造之间的关联性,属于基础题。
5.(2023 普陀区校级模拟)修正带涂在纸上可以遮盖错字,但研究发现,修正带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对此,我们可获得的启示是( )
A.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都是便利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尽可能减少滥用科技带来的危害
C.许多科技产品都像修正带一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应绝对禁止使用
D.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考虑负面影响
【分析】根据科学技术的作用、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目的来分析。
【解答】解:A、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不都是便利,如利用化学方法合成毒品,说法错误;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尽可能减少滥用科技带来的危害,说法正确;
C、许多科技产品都像修正带一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但不能禁止使用,要合理使用,说法错误;
D、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也需要考虑负面影响,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技术的作用,难度不大。
6.(2024春 镇海区期末)如图为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与北京演播室的同学们连线开展“天宫课堂”的场景。关于太空与北京演播室实现信息传递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通过声波传播,图象通过电磁波传播
B.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光导纤维传播
C.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
D.声音和图象分别通过次声波和超声波传播
【分析】(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解答】解:
A.连线时时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故A错误。
B.由于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所以通话的声音和图象不是通过激光传来的,故B错误。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连线时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故C正确。
D.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波,其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和声波的特点,对比记忆加深印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7.(2023秋 海曙区期中)下列关于物质、能量、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冰熔化成水是物理变化,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B.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这是镁的化学性质
C.水力发电是把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人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符号、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工具进行的,书籍、报纸和广告是信息的载体
【分析】A.根据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水力发电的能量转化方式进行分析;
D.根据人类信息的传播主要载体进行分析。
【解答】解:A.冰熔化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这是镁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水力发电是把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C错误;
D.人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符号、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工具进行的,书籍、报纸和广告是信息的载体,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信息的传递,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和化学变化,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等相关知识,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8.(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载体的是( )
A.符号 B.书籍 C.图像 D.文字
【分析】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括的内容。信息的体现形式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等。承载信息的工具是信息的载体,例如:纸张、收音机等。
【解答】解:A、C、D、信息的体现形式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等,故ACD属于信息的体现形式;
B、信息的载体是承载信息的工具,比如依附于纸张的书籍、依附于电磁波的电视等,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信息载体的判断,难度不大。
9.(2023秋 北仑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B.信息的传递不需要能量
C.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形式
D.手机发短信也需要能量
【分析】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解答】解:信息既不是能量、也不是物质,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所以手机发短信需要能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信息与信息的传播,属于基础题。
10.(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仪器中,人类利用它能获取信息的是( )
A.望远镜 B.显微镜
C.雷达 D.以上三项都是
【分析】人类每天通过视觉和听觉会获取大量的信息,可通过广播、显微镜、雷达、报纸、电话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解答】解:人类利用①望远镜、②显微镜、③雷达都可以获取信息。
故选:D。
【点评】了解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即可解答。
11.(2023 宁波模拟)光纤作为现今宽带网络最理想的传输媒介,其传播的基本原理是光的全反射。进入纤芯的光波因能在界面上发生多次全反射而不透过界面,仿佛被包层紧紧地封闭在纤芯内,沿着纤芯传播。下面有关光纤通信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波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速率可达3×109m/s
B.光波能在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是因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纤通信的发射器发出的激光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和颜色纯的特点
D.光纤通信是利用特殊的技术把表示信息的电信号转为光信号,让光波在光导纤维中通过,在接收端再从光信号还原出电信号
【分析】(1)光波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速率约为3×108m/s。
(2)光波能在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是因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纤通信的发射器发出的激光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和颜色纯的特点。
(4)光纤通信是利用特殊的技术把表示信息的电信号转为光信号,让光波在光导纤维中通过,在接收端再从光信号还原出电信号。
【解答】解:A、光波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速率约为3×108m/s,故A错误;
B、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故B正确;
C、光纤通信的优点是亮度高、方向性好、颜色纯(単色性好),故C正确;
D、光纤通信在发射端将电信号变成光信号,在接收端把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知道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知道光的传播速度。
12.(2024秋 余杭区月考)下列有关科学技术的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
B.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发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
D.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
【分析】结合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的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生活质量等,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故A正确;
B.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发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因此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B正确;
C.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发现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故C正确;
D.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会产生负面影响,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考查物体的唯物辩证论,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不存在这只有积极作用而没有消极作用的事物。
13.(2024秋 余姚市期中)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B.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的根源
D.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分析】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故A正确;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的根源,故C正确;
D.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物理学史、化学史的了解和著名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14.(2023秋 慈溪市期末)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B.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实现了地震的准确预报
C.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
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地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分析】根据对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的掌握进行作答。
【解答】解:A.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提出了地球是球体的学说,故A错误;
B.张衡发明了地动仪,人类可以观测地震方位,但是还不能实现地震的准确预报,故B错误;C.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故C正确;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观测依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课本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15.(2024春 诸暨市期末)下列科学家和相应贡献匹配不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B.安培——最早指出地球是一个巨大磁体
C.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将科学家与对应的成就比较进行选择。
【解答】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安培——发现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符合题意;
C.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不符合题意;
D.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理学史中科学家与对应的成就,是一道基础题。
16.(2024 富阳区一模)下列有关科学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给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有力支持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林奈的“双名制”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奠定了生物分类学的基础
D.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完整的细胞
【分析】根据有关学科的科学发展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法拉第发现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给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有力支持,A正确;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正确;
C.林奈的“双名制”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奠定了生物分类学的基础,C正确;
D.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胞,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科学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7.(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中)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下列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惯性定律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德国马德堡市市长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卢瑟福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电子
【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家及其成就的了解作答。
【解答】解:A、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发现了包括惯性定律在内的著名三大运动定律。故A符合史实;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大规模获得电能提供了可能。故B符合史实;
C、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德里克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成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C符合史实;
D、汤姆逊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电子。故D不符合史实。
故选:D。
【点评】对于物理学史的学习要注意平时加强积累和记忆,不可忽视,这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18.(2023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下列事物的变迁不能反映科学改变人们生活的是( )
A.玻璃保温杯→塑料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
B.唐诗→宋词→元曲
C.人力纺织机→水力纺织机→蒸汽纺织机
D.书信→电话→手机
【分析】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改变,会改变生活的方式。
【解答】解:A、玻璃保温杯→塑料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是科学改变生活的表现,故A不符合题意;
B、唐诗→宋词→元曲,是文化的发展,不属于科学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
C、人力纺织机→水力纺织机→蒸汽纺织机,是科学改变生活的表现,故C不符合题意;
D、书信→电话→手机,是科学改变生活的表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19.(2023 余杭区模拟)科学实验为结论的得出提供了支持。下列选项中,科学实验与结论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磁效应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定量测出其大小
C.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证明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米勒模拟实验证明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转化的
【分析】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世界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C.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大部分α粒子直接穿过,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大幅度的偏转,这说明原子核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只有原子中心是实心的,且质量很大,并且带有正电荷,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D.米勒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的起源。
【解答】解:A、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证明了电流的磁效应,故A正确;
B、世界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故B错误;
C、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证明了原子核质量较大,原子内部空间较大,但不能证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C错误;
D、米勒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物质可由非生命物质转化的可能,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物理学史的了解和著名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20.(2023 余姚市模拟)下列关于科学家作出的贡献叙述正确的是( )
A.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B.祖冲之发明了地动仪,实现了地震的准确预报
C.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观测依据
D.多普勒提出了多普勒效应,开创了热大爆炸宇宙学
【分析】根据对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A、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板块构造学说,故A叙述错误;
B、公元132年,中国的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到现代,全球地震台网逐渐建立,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监控台网,人类观测预报地震才有了重要进展。但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故B叙述错误;
C、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他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了大量的观测依据,故C叙述正确;
D、多普勒效应在天文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普遍观测到的天体光谱的红移现象为大爆炸宇宙学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故D叙述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科学家成就的掌握。我们不仅要掌握科学家的成就,更要学习他们潜心研究、不畏困难的精神。
21.(2022秋 鄞州区校级期末)科学发展,薪火相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诺贝尔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徐寿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故选:B。
【点评】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2.(2024春 宁海县期末)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是( )
A.手机通信 B.B超诊断仪
C.卫星导航系统 D.γ射线防治害虫
【分析】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A、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A不符合题意;
B、B超诊断仪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符合题意;
C、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不符合题意;
D、γ射线防治害虫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电磁波的特点及应用,属于基础题。
23.(2024春 宁波期末)在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天问一号”火星车传回与“冰墩墩”和“雪容融”的自拍合影,这条来自火星的祝福被称为“宇宙级”祝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祝福的传送是依靠电磁波实现的
B.超声波属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C.电磁波能传递不同的信息,传播速度为340m/s
D.利用声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
【分析】(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声波不属于电磁波,传播需要介质;
(3)电磁波能传递不同的信息,传播速度为3×108m/s;
【解答】解:A、这条来自火星的祝福是依靠电磁波实现的,故A正确;
B、超声波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电磁波能传递不同的信息,传播速度为3×108m/s,故C错误;
D、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在现代信息传递中,电磁波的重要应用,以及其它信息传递方式的了解和掌握,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24.(2024 游仙区模拟)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发布了5.5G智能核心网解决方案,宣布2024年为5.56商用元年,就这项通讯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的频率越高,传播的速度就越大
B.5.5G无线电通讯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C.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只有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分析】(1)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都等于真空中的光速;
(2)(3)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声、光和电磁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A、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都等于真空中的光速,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故A错误;
B、5.5G无线电通讯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5.(2024春 临平区期末)2024年5月14日太阳爆发了近20年来最强的耀斑,太阳耀斑可能会影响地球的( )
A.自转周期 B.通讯信号 C.公转速度 D.昼夜变化
【分析】太阳耀斑对无线电通讯有影响。
【解答】解:太阳耀斑增强时,会严重干扰地球上无线电通讯及航天设备的正常工作,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电磁波传播的一些因素,属识记内容,难度不大。
26.(2024春 北仑区期末)中国的创新发展战略使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智能机器人能完成实时图像传输、语音识别、自动避障等重要功能
B.2020年5月,珠峰登顶测高运用了北斗卫星系统,该系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C.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备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D.“5G”采用波长为1~10毫米的微波更好地传递信息,微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速
【分析】(1)智能机器人是使用多个传感器制造的机器人;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3)无人机是使用电磁波控制的不载人飞机;
(4)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一定的,大约为30万千米每秒,与光速相同。
【解答】解:A、智能机器人通过多个传感器实现了图像传输、语音识别、自动避障等重要功能,故A正确;
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无人机是使用自备程序操纵的电磁波控制的不载人飞机,故C正确;
D、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大约30万千米每秒,等于光速,微波也属于电磁波,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信息的传递以及新科技的应用,要牢记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
27.(2024春 宁波期中)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氢燃料火炬、防刺防切割面料运动服、紫外线消毒机器人,智慧AR导航系统,体现了科技冬奥、绿色环保的理念。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紫外线没有显著的热效应
B.防刺防切割面料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
C.氢燃料是绿色环保无污染能源
D.智慧 AR导航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分析】(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2)根据材料的特点分析;
(3)氢燃料在使用后会产生水;
(4)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A.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紫外线不具有显著的热效应,故A正确;
B.防刺防切割面料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不容易被刺破,故B正确;
C.氢燃料在使用后的生成物是水,所以氢燃料绿色环保无污染能源,故C正确;
D.智慧AR导航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能源、材料的特性、红外线、电磁波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8.(2024 宁波模拟)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奔向火星。2021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四),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
B.2021年5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下弦月
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
D.“天问一号”拍摄的照片信息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
【分析】八个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解答】解:A、图甲中箭头所指的是太阳系自内向外第四颗行星,据此判断是火星,故A正确;
B、2021年5月15日是农历四月初四,农历月初看到的是上弦月,故B错误;
C、陨石高速撞击星球的地表会形成陨石坑,故C正确;
D、在太空中进行信息传递主要运用电磁波,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理常识,根据资料,结合宇宙探索的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29.(2023春 开化县期末)今年元宵晚会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悠扬的《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下列关于琴声说法正确的是( )
A.悦耳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改变拨琴弦的力度可改变音色
C.琴声通过声波从空间站传回地面
D.观众听觉的形成部位在耳朵
【分析】(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特点和品质叫音色,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3)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且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4)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解: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悦耳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改变拨琴弦的力度可改变琴弦的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琴声通过电磁波从空间站传回地面,故C错误;
D、声音通过空气,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开去,传到耳朵里,引起鼓膜的振动,在大脑形成听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电磁波的传播和应用、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30.(2023 宁波模拟)如图所示,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费俊龙等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接后,以飞船为参照物,核心舱是运动的
B.“太空会师”的画面是通过超声波传递过来的
C.航天员绕地球运行时,运动状态不断地在改变
D.费俊龙从地面进入空间站后质量变为零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且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飞船绕地球运行,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据此分析;
(4))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无关。
【解答】解:A、对接后,以飞船为参照物,核心舱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可能用来实现地面与外太空设备的互联,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且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太空会师”的画面是通过电磁波传递过来的,故B错误;
C、飞船绕地球运行,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所以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故C正确;
D、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宇航员的质量不会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费俊龙从地面进入空间站后质量不会变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质量及其特性,涉及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属基础题目。
31.(2023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新型镁锂合金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已应用于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的高分辨率微纳卫星上。新型镁锂合金具有减震、消噪和抗电磁干扰性能,同样大小的新型镁锂合金质量仅是铝合金的一半。关于该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材料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
B.该材料可有效地降低卫星发射时的噪音
C.镁锂合金材料大幅减轻了卫星质量,显著提高有效载荷,降低了发射成本
D.该材料的熔点很低
【分析】新型镁锂合金具有减震、消噪和抗电磁干扰性能,密度小,质量轻;熔点高。
【解答】解:A、该材料抗电磁干扰,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故A正确;
B、新型镁锂合金具有减震、消噪的性能,可有效的降低卫星发射时的噪音,故B正确;
C、镁锂合金材料大幅减轻了卫星重量,显著提高有效载荷,降低了发射成本,故C正确;
D、该材料的熔点很高,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知道新型镁锂合金的重要物理特性。
32.(2023秋 临平区期中)法国国家频率管理局9月12日发布公告称,检测结果显示苹果iPhone12手机的电磁波辐射值超出欧盟标准,已要求苹果公司自当日起从法国市场暂时下架这款手机。“手机的电磁波辐射”具有( )
A.机械能 B.电磁能 C.电能 D.内能
【分析】电磁波向外辐射时具有电磁能。
【解答】解:“手机的电磁波辐射”具有电磁能,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电磁波的特点及应用。
33.(2023春 镇海区期末)关于电磁波和通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变化的电流或变化的磁场的周围存在电磁波
B.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C.5G技术发射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速
D.电台、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都可以传递信息
【分析】(1)变化的电流或磁场的周围存在电磁波。
(2)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3)电磁波和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4)电台、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都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A、变化的电流或变化的磁场的周围存在电磁波,故A正确;
B、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B正确;
C、5G技术发射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故C错误;
D、电台、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都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电磁波产生的条件和电磁波的应用;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4.(2023 椒江区校级二模)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系列科学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有关“天宫课堂”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宇航员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防止肌肉萎缩
B.透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C.能够与地面课堂实时交流,是利用超声波进行通信
D.宇航员推墙壁使自己后退,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分析】A、根据体育锻炼的目的来分析;
B、根据水球相当于凸透镜来分析;
C、根据太空通讯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分析。
【解答】解:A、宇航员在太空中长期处于失重状态,因此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故A正确;
B、水球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她位于水球的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
C、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时传递信息主要依靠电磁波,故C错误;
D、宇航员推墙壁使自己后退,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为材料背景,考查了体育锻炼的目的、实像的形成、电磁波的应用以及力的相互作用等,难度不大。
35.(2023春 义乌市校级月考)地球距离月球约3×108米,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行走,且每隔5秒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时刻,地面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前方相距32米处存在障碍物,经过5秒,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距离障碍物22米;再经过5秒,控制中心得到探测器上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科学家决定对探测器进行人工刹车遥控操作,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3秒。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则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探测器( )
A.已经撞到障碍物 B.距离障碍物2米
C.距离障碍物4米 D.距离障碍物6米
【分析】(1)已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和电磁波传播速度,根据公式t=可求电磁波从月球传到地球所需的时间;
(2)已知月球探测器前后两次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和经过的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出月球探测器行进的速度;
(3)求出从探测器发现故障到探测器接收到命令所需时间;然后由公式s=vt求出在此时间内探测器前进的距离;最后根据公式求出探测器距离障碍物的距离。
【解答】解:(1)电磁波从月球传到地球或从地球传到月球所需时间Δt===1s;
(2)从探测器发现障碍物到发现刹车出现故障的时间t1=5s,探测器前进的路程s1=32m﹣22m=10m;
月球探测器行进的速度为V探测器===2m/s;
(3)某时刻,地面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前方相距32m处存在障碍物“,该时刻是“显示“为32m,在此信息传回地球的1秒内,探测器又前进了1s,所以,显示为32m的时刻实际距离是30m;以此类推,5s后,显示为22m,但实际距离是20m;再经过5s,发现故障,此时显示为12m,但实际距离为10m.此后输入指令3s,指令传给探测器1s,共4s,在这4s内,探测器走8m,故答案是10m﹣8m=2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时间、速度、路程等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计算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所需要的时间。
36.(2023春 瓯海区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考系是人
B.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漫反射
C.立定跳远是中学体育测试项目之一,某同学起跳后仍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惯性
D.3G手机采用第三代数字通讯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它传递信息利用的是声波
【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
(2)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镜面反射。
(3)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4)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考系是水,故A错误;
B、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镜面反射,故B错误;
C、立定跳远是中学体育测试项目之一,某同学起跳后仍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惯性,故C正确;
D、3G手机采用第三代数字通讯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它传递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惯性和电磁波的特点及应用。
37.(2023 西湖区二模)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成功发射,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关于探月卫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射时,燃气向下喷射,火箭向上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C.月球土壤样品从月球送到地球,样品的质量不变
D.卫星在绕月球转动时不会坠落地面是因为卫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据此分析;
(2)卫星通讯中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位置、状态、温度、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4)物体只有处于平衡状态时才受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解:A、燃气向下喷射,火箭携带卫星向上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在航天领域,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故B正确;
C、从月球取回的样品,位置变化,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卫星在围绕月球转动时,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卫星不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中国探月工程为背景,考查了电磁波的传播、平衡状态的判断、力的作用特点以及地球与月球重力的特点等,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38.(2023春 椒江区校级月考)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三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
A.紫外线最大 B.可见光最大
C.红外线最大 D.一样大
【分析】只要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就是3×108m/s。
【解答】解: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都是电磁波,它们传播的速度是一样的,都等于光速,所以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磁波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
39.(2023 鹿城区模拟)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11月8日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关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B.飞船绕地球匀速转动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发射时,燃气向下喷射推动火箭向上运动
D.航天员舱外操作时高温差、强辐射都会威胁他们生命
【分析】A、卫星通信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航天员出舱面临四大威胁:失压、缺氧、辐射、温差。
【解答】解: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故A正确;
B、飞船绕地球匀速转动时,因为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受到的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发射时,燃气向下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上运动,故C正确;
D、航天员舱外操作时高温差、强辐射都会威胁他们生命,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属基础题目。
40.(2023秋 鹿城区期末)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
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解答】解: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研究含羞草的特性,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方法,属于科学问题。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是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
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研究麻雀的形态结构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研究下雨前引起蜻蜓低飞的原因,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故选:B。
【点评】科学探究是否成功,首先取决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是否科学合理。
41.(2023秋 嵊州市期末)“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A.研究泥石流成因实验
B.研究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
C.研究地球板块碰撞实验
D.研究分子有间隔实验
【分析】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解答】解:A、研究泥石流现象,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后,观察A处发生的现象,属于模拟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抽去玻璃板使瓶口相互贴紧,观察两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的运动,不属于模拟实验,故B符合题意;
C、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向中间移动,属于模拟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D、可以用不同大小的芝麻和黄豆进行混合,模拟分子间存在间隙,属于模拟实验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这是一道简单的关于科学研究方法中模拟实验的知识考查,尤其要注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是分子运动的普遍规律,不需要利用模型进行实验。
42.(2023秋 苍南县期中)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
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
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
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
【分析】根据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去判断。
【解答】解: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条件,属于科学问题;
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不属于科学问题;
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探究的是生物体的繁殖问题,属于科学问题;
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探究的是光的折射原理,属于科学问题。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科学研究的意义。
43.(2022秋 温州期末)2022年12月4日,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历经高温和低温的双重考验安全着陆。同时返回的还有多种太空实验样品,其中包括国际上首次在太空获得的水稻种子,返回的太空水稻将由中科院实验室继续培养,并与普通水稻种子作对比研究。小组同学对此提出以下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该水稻得到种子会更多吗?
B.该水稻成熟时间会更短吗?
C.该水稻植株长得会更高吗?
D.该水稻开出的花会更美吗?
【分析】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据此分析。
【解答】解: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该水稻得到种子会更多吗?该水稻成熟时间会更短吗?该水稻植株长得会更高吗?这些都是科学问题,而该水稻开出的花会更美吗不属于科学问题,是主观问题,因此只有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研究的对象等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对象即可解答本题。
44.(2022秋 浦江县期末)科学以各种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下面四种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着明显区别的是( )
A.种子长成幼苗 B.秋天大雁南飞
C.“嫦娥一号”绕月飞行 D.流星划破夜空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A、种子长成幼苗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BCD、秋天大雁南飞、“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和流星划破夜空三种现象中,物体位置之间都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故四种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着明显区别的是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机械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
45.(2023秋 柯桥区月考)中国漫影《哪吒》受到广泛好评。下列关于漫影的问题最不适合做科学研究的是( )
A.哪吒的造型好看吗?
B.戴3D眼镜看3D漫影会有重影?
C.漫影屏幕是如何成像的?
D.影院的隔音效果和墙体的材料有关吗?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解答】解:A、哪吒的造型好看吗?是人的主观认识,没有科学研究价值,故A符合题意;
B、戴3D眼镜看3D漫影会有重影?有科学研究价值,故B不符合题意;
C、漫影屏幕是如何成像的?有科学研究价值,故C不符合题意;
D、影院的隔音效果和墙体的材料有关吗?有科学研究价值,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探究是否成功,取决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是否科学合理。
46.(2022秋 玉环市期末)科学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B.爸爸爸爸,最早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C.妈妈妈妈,宇宙是怎么诞生的?
D.老师老师,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到地面上?
【分析】根据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去判断。
【解答】解:A、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这是人的主观意识,不是科学问题,故A正确;
B、爸爸爸爸,最早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这是研究人类的起源,属于科学问题,故B错误;
C、妈妈妈妈,宇宙是怎么诞生的?这是研究宇宙的起源,属于科学问题,故C错误;
D、老师老师,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到地面上?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科学研究的对象知识,是一道简单的基础题。
47.(2023秋 临海市校级月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鱼儿何时洄游
B.哪种染色体能够决定人的性别
C.哪种玫瑰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的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做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解答】解:A、鱼儿何时洄游?有科学的研究价值,故A不符合题意;
B、哪种染色体能够决定人的性别?有科学的研究价值,故B不符合题意;
C、哪种玫瑰漂亮?没有科学研究价值,故C符合题意;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有科学的研究价值,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探究是否成功,取决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是否科学合理。
48.(2023 宁波模拟)关于几种矿泉水的比较研究,同学们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哪种矿泉水所含的微量元素多
B.哪种矿泉水的密度大
C.哪种矿泉水的pH小
D.哪种矿泉水的口感好
【分析】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据此分析。
【解答】解: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哪种矿泉水所含的微量元素多?哪种矿泉水的密度大?哪种矿泉水的pH小?这些都是科学问题,而哪种矿泉水的口感好不属于科学问题,是主观问题,因此只有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研究的对象等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对象即可解答本题。
49.(2023春 余姚市月考)以下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赫兹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B.最早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C.发电机是根据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D.麦克斯韦创建了电磁场理论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学史,应记住一些物理学家及他们的贡献,可逐一对题干中的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解:A、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故A说法错误;
B、最早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奥斯特,故B说法正确;
C、发电机是根据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C说法正确;
D、麦克斯韦创建了电磁场理论,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学习物理学史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平时要注意物理学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50.(2023春 余姚市月考)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
A.微波炉加热食物时发出的微波
B.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
C.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
D.光缆中传播的光波
【分析】(1)电磁波在微波炉中可以加热物体。
(2)声呐系统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3)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4)光缆中传播的光波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解答】解:ACD、微波、光波都属于电磁波,北斗导航系统中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ACD不符合题意;
B、声呐系统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知道电磁波和超声波的特性及应用;知道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51.(2023 宁波一模)下列有关科学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给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有力支持
B.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给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支持
C.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给原子内部是很空旷的提供了有力证据
D.米勒模拟原始大气产生有机物的实验给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地球提供了有力证据
【分析】根据法拉第、卢瑟福、米勒、魏格纳的科学贡献分析。
【解答】解:A、在电和磁的研究过程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故A正确;
B、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有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大西洋两岸的地质构造向对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有亲缘关系,故B正确;
C、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能说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极小的体积内,且原子核带正电,因此大部分粒子穿过了金箔,只有极少数碰到了原子核被散射,甚至被“反弹”回来,故C正确;
D、米勒实验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这个过程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的化学演化提供了实验依据,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理解法拉第、卢瑟福、米勒、魏格纳的科学贡献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52.(2024秋 富阳区月考)有下列现象:①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②火山爆发;③“海市蜃楼”;④含羞草开花;⑤人民币升值;⑥“神舟十号”上天;⑦种子发芽;⑧大雁南飞;⑨昆虫蜕皮;⑩青蛙冬眠。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①②③④⑦⑧⑨⑩ 。科学以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他们产生、发展的 原因 和 规律 。
【分析】自然现象是指不在人为作用下产生的表现,是由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不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
【解答】解:①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②火山爆发;③“海市蜃楼°”;④含羞草开花;⑦种子发芽;⑧大雁南飞;⑨昆虫蜕皮;⑩青蛙冬眠;这些都不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是自然现象;⑤人民币°升值;⑥“神舟十号”上天,这是人为因素所控制的,不属于自然现象。科学以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故答案为:
①②③④⑦⑧⑨⑩;原因;规律。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自然现象的概念。
53.(2023秋 临海市期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现象:
A.雨后的彩虹
B.头门港海域潮汐
C.含羞草开花
D.“神舟十六号”上天
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ABC 。
同时我们对各种现象的观察也有着不同的方法: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旅客体温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②④ 。
【分析】自然现象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的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据此规律分析哪些属于自然现象;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于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据此判断哪些属于直接观察。
【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A、雨后的彩虹;B、头门港海域潮汐;C.含羞草开花;D、“神舟六号”上天,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ABC;“神舟六号”上天是科技问题;
结合分析可知: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②④。
故答案是:ABC;②④。
【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区分,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等相关知识,本题只要明白自然现象、间接观察的含义即可顺利解答。
54.(2024春 余姚市期末)2024年4月25日晚,神舟十八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次日05时04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顺利打开舱门,迎接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入驻“天宫”。
(1)太空中,舱外工作的宇航员之间无法直接对话,这是由于声音的传播 需要 介质(填“需要”或“不需要”)。
(2)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约为3×108m/s。若神舟十八号的宇航员(轨道高度约390km)以直线距离与地面的航天技术人员利用电磁波通讯,技术人员约 1.3×10﹣3 s后就能收到宇航员的信息。
【分析】(1)声音的传播介质;
(2)速度与距离已知,利用速度公式得到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介质;
(2)电磁波传播到地面用的时间t===1.3×10﹣3s,即技术人员约1.3×10﹣3s后就能收到宇航员的信息。
故答案为:(1)需要;(2)1.3×10﹣3。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与电磁波的区别和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55.(2024春 金华期末)我国攻击11无人机是世界上最先列装的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该无人机的列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空军的作战方式。完成下列问题:
(1)攻击11无人机的发动机为喷气发动机,其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由发动机等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
(2)该无人机能够隐身是因为雷达站发出的电磁波传到机身时,无人机隐身涂层能够吸收一部分电磁波,同时机身的隐身外形使 反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的电磁波尽量不返回雷达站;
(3)攻击11无人机在水平跑道上加速滑行的过程中,该无人机 具有 (选填“具有”或“没有”)惯性。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隐身飞机的特殊外形可以吸收部分电磁波。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都具有惯性。
【解答】解:(1)攻击11无人机的发动机为喷气发动机,其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由发动机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该无人机能够隐身是因为雷达站发出的电磁波传到机身时,无人机隐身涂层能够吸收一部分电磁波,同时机身的隐身外形使反射的电磁波尽量不返回雷达站;
(3)攻击11无人机在水平跑道上加速滑行的过程中,该无人机具有惯性。
故答案为:(1)振动;(2)反射;(3)具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惯性的基本概念;知道隐形飞机的特点。
56.(2023秋 浦东新区校级期末)手机是利用 电磁波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传递信息的,通话过程中手机发热是因为电流具有 热效应 (选填“热效应”或“磁效应”)。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手机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用电器在工作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而产生大量的热量。
【解答】解:
手机是通过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来实现信息传递的,
手机在工作中,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通话过程中手机发热。
故答案为:电磁波;热效应。
【点评】本题考查电磁波的应用、及电流热效应,要求学生应熟记相关知识点。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57.(2024春 东阳市期末)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利用可乐瓶等材料制作水火箭(如图甲),并进行飞行高度测试实验。水火箭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将水火箭竖立于地面,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脱落,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就接近竖直向上飞。
(1)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就接近竖直向上飞,体现的科学原理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2)为比较2个水火箭哪一个竖直上升的高度更高,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转换为测量 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 来间接比较这个高度。
(3)如图丙所示,小组同学用频闪照相机拍下了水火箭从A处起飞,到C处达到最高点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秒曝光一次,仅从拍摄的照片分析,可判断水火箭上升过程中,速度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变速直线运动 。
(4)下表是小组同学制作的水火箭的功能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功能性 火箭能顺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时间t≥6秒 火箭能顺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时间3秒≤t<6秒 火箭能顺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时间t<3秒或不能升空
小组同学借助手机的速度监测软件,获得了某次水火箭发射过程中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丁所示。据此,该水火箭功能指标被评为优秀,理由是 其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等于8秒,符合优秀的评价指标 。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根据转换法分析;
(3)从他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同,根据v=分析;
(4)根据图丁中水火箭飞行的时间和评价量表中的标准进行分析。
【解答】解:(1)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给水一个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水火箭一个向上的力,水火箭向上运动;
(2)火箭上升的高度越高,到落地时所需的时间就越大,所以实验中可以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来间接反映这个高度;
(3)如图丙所示,因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从他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在水火箭在做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同,根据v=知,水火箭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4)由图丁知该水火箭在空中的飞行时间等于8秒,由评价指标中优秀的标准知该水火箭为优秀。
故答案为:(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3)变速直线运动;(4)其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等于8秒,符合优秀的评价指标。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火箭飞行高度的实验,用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转换法、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等知识点。
58.(2024 浙江)学校科技节开展水火箭比赛,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占总体积比例、瓶内气压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除上述因素外,为研究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质量的关系,某兴趣小组通过只改变液体的密度来改变其质量,并用图1装置和有关测量工具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可乐瓶作为水火箭内胆,瓶内装入体积为V的水,将其放置在已固定好的发射架上。
②用打气筒给水火箭打气,当瓶内气压为p时,打开开关发射。
③测出水火箭的射程,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④用食盐和水配制A、B、C三种密度不同的溶液,均量取体积为V的溶液替换水,重复上述步骤①②③。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
(1)实验中用于测量水火箭射程的工具是 刻度尺 。
(2)一定温度下,用足量的食盐和水配制溶液,若观察到 有食盐沉淀在下方 ,则溶液密度达到最大。
(3)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其他条件相同时,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质量有关,且质量越大,射程越远 。
(4)某同学认为本实验用相同装置,只用水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水的体积来改变质量更方便。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判断该同学的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不合理,没有控制瓶内空气多少相同 。
【分析】(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根据饱和溶液浓度最大分析;
(3)根据图像分析得出结论;
(4)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解答】解:(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射程是长度,故实验中用于测量水火箭射程的工具是刻度尺。
(2)一定温度下,用足量的食盐和水配制溶液,若观察到有食盐沉淀在下方,说明是饱和溶液,则溶液浓度最大,使得密度达到最大。
(3)根据盐水是密度较大的A、B、C点,比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大,射程远,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质量有关,且质量越大,射程越远。
(4)某同学认为本实验用相同装置,只用水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水的体积来改变质量更方便。
改变水的质量的同时,改变了瓶内空气的多少,即使压强相同,空气的内能不等,做功不等,故不合理,原因是没有控制瓶内空气多少相同。
故答案为:(1)刻度尺;(2)有食盐沉淀在下方;(3)其他条件相同时,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质量有关,且质量越大,射程越远;(4)不合理,没有控制瓶内空气多少相同。
【点评】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四.解答题(共2小题)
59.(2024 玉环市模拟)如图甲所示为一款家用电动车,图乙是某型号剪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更换汽车轮胎时,将底部支撑台置于水平地面,保持千斤顶竖直,将顶升置于汽车车身下,用手摇动扳手使扳手绕O点不断旋转,带动丝杆转动。通过杠杆水平拉动左端铰链,使支架向内收缩,顶升升高,从而将汽车车身顶起,丝杆上刻有梯形扣,图丙是梯形扣的实物图。
(1)从手机APP上可以看到车辆的主要信息,手机和车辆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递信息的,该车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
(2)该型号的剪式千斤顶是由一些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在顶起车身的过程中,丝杆上的梯形扣属于下列简单机械中的 D 。
A.滑轮
B.滑轮组
C.杠杆
D.斜面
(3)现使用该剪式千斤顶更换轮胎,顶起汽车车身后,若顶升受到车身竖直向下的压力大小始终为10000牛,且等于顶升对车身的支持力,千斤顶自身重量忽略不计。顶起汽车车身后,为了方便更换轮胎,需要继续摇动扳手,使顶升继续升高一段距离,若人摇动扳手使顶升在1分钟内升高12厘米,用千斤顶顶起车身时的机械效率为80%,则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分析】(1)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
(2)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时省力但费距离;
(3)人摇动扳手使顶升在1min内升高12cm,由题意可知顶升对车身的支持力大小,根据W=Fh求出千斤顶对车做的有用功,利用η=×100%求出人做的总功,利用P=求出人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1)由于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所以手机和车辆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
(2)丝杆上的梯形扣是变形的斜面,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故选D;
(3)由题意可知顶升对车身的支持力F支=F压=10000N,且人摇动扳手使顶升在1min内升高12cm=0.12m,
则千斤顶对车做的有用功:
W有用=F支h=10000N×0.12m=1200J,
由η=×100%可得,人做的总功:
W总===1500J,
人做功的功率:
P===25W。
答:(1)电磁波;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2)D;(3)人做功的功率是25W。
【点评】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简单机械以及功率的运算,是一道综合题。
60.(2024春 慈溪市期末)微波通信
电磁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通常用于广播、电视等通信。微波是电磁波家族中的一员,它的性质比中波和短波更接近光波。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电磁波,与中波和短波相比,微波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
用微波传递信息时,必须每隔50km左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如图甲所示。信号传递的距离越远,需要的中继站越多。在雪山上、大洋中,根本无法建设中继站,所以人类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来进行通信。如图乙所示,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Ⅰ、Ⅱ、Ⅲ三颗同步通信卫星作为太空微波中继站,可使地球上任意两点间保持通信,接收地面站传来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再发送到另一个或几个地面站。现在通过卫星电视,某地举行体育赛事,其他地方的人几乎可以立刻看到现场的画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微波传递信息时,必须每隔50km左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这是因为 ③ (选填序号)。
①多修建中继站,有利于微波产生更多的信息
②微波的传播距离比中波近,只能传播50km
③微波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
(2)如图丙所示,a、b分别是Ⅰ、Ⅱ两颗卫星正下方的地面站,把通信卫星假想成一个平面镜,要使地球上b处地面站接收到a处发送的信号,请仿照光路图,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及微波传播的路径和方向。
(3)已知三颗通信卫星距地面的高度都是3.58×104km,任意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都是7.30×104km.则a处发送的微波信号传送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 0.482 s。
【分析】(1)由题意可知,微波的性质比中波和短波更接近光波,其传播路径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的传播路径更接近;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a、b两点关于法线对称,连接两点做出中垂线即为法线,找到法线与同步卫星轨道的交点,然后做该点的切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据此进行解答;
(3)a处发送的微波信号传送到b处微波经过的路程等于通信卫星距地面的高度的2倍加上任意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微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根据v=求出a处发送的微波信号传送到b处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
(1)由题意可知,微波的性质比中波和短波更接近光波,其传播路径更接近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
所以,用微波传递信息时,必须每隔50km左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
(2)由题意可知,分别连接a和Ⅰ、Ⅰ和Ⅱ、Ⅱ和b,做出∠aⅠⅡ和∠ⅠⅡ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的位置,
然后分别过Ⅰ、Ⅱ做出法线对应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微波从a点发出然后到达b点,如下图所示:
(3)a处发送的微波信号传送到b处时微波通过的路程:
s=3.58×104km×2+7.30×104km=1.446×105km,
微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即v=3.0×105km/s,
由v=可得,a处发送的微波信号传送到b处所用的时间:
t===0.482s。
故答案为:(1)③;(2)如上图所示;(3)0.482。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定律、速度公式的掌握与应用,熟知光的发射定律和最后一问中微波的路程是关键。
声
第1页(共37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经典好题】
专题18技术、工程与社会(原卷版)
一.选择题(共51小题)
1.(2024秋 越城区校级月考)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火山爆发 C.人工降雨 D.汶川地震
2.(2023秋 鹿城区期中)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嫦娥飞天
C.流星划破夜空 D.大雁南飞
3.(2023秋 义乌市月考)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许多的自然现象,下列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青蛙冬眠 B.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
C.刮风下雨 D.火山爆发
4.(2023秋 滨江区月考)下列自然现象和发明创造不相关的是( )
A.火山爆发——人造卫星
B.水沸腾顶起壶盖——蒸汽机
C.吊灯的摆动——摆钟
D.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
5.(2023 普陀区校级模拟)修正带涂在纸上可以遮盖错字,但研究发现,修正带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对此,我们可获得的启示是( )
A.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都是便利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尽可能减少滥用科技带来的危害
C.许多科技产品都像修正带一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应绝对禁止使用
D.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考虑负面影响
6.(2024春 镇海区期末)如图为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与北京演播室的同学们连线开展“天宫课堂”的场景。关于太空与北京演播室实现信息传递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通过声波传播,图象通过电磁波传播
B.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光导纤维传播
C.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
D.声音和图象分别通过次声波和超声波传播
7.(2023秋 海曙区期中)下列关于物质、能量、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冰熔化成水是物理变化,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B.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这是镁的化学性质
C.水力发电是把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人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符号、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工具进行的,书籍、报纸和广告是信息的载体
8.(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载体的是( )
A.符号 B.书籍 C.图像 D.文字
9.(2023秋 北仑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B.信息的传递不需要能量
C.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形式
D.手机发短信也需要能量
10.(2023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仪器中,人类利用它能获取信息的是( )
A.望远镜 B.显微镜
C.雷达 D.以上三项都是
11.(2023 宁波模拟)光纤作为现今宽带网络最理想的传输媒介,其传播的基本原理是光的全反射。进入纤芯的光波因能在界面上发生多次全反射而不透过界面,仿佛被包层紧紧地封闭在纤芯内,沿着纤芯传播。下面有关光纤通信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波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速率可达3×109m/s
B.光波能在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是因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纤通信的发射器发出的激光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和颜色纯的特点
D.光纤通信是利用特殊的技术把表示信息的电信号转为光信号,让光波在光导纤维中通过,在接收端再从光信号还原出电信号
12.(2024秋 余杭区月考)下列有关科学技术的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
B.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发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
D.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
13.(2024秋 余姚市期中)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B.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的根源
D.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14.(2023秋 慈溪市期末)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B.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实现了地震的准确预报
C.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
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地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5.(2024春 诸暨市期末)下列科学家和相应贡献匹配不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B.安培——最早指出地球是一个巨大磁体
C.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
16.(2024 富阳区一模)下列有关科学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给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有力支持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林奈的“双名制”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奠定了生物分类学的基础
D.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完整的细胞
17.(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中)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下列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惯性定律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德国马德堡市市长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卢瑟福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电子
18.(2023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下列事物的变迁不能反映科学改变人们生活的是( )
A.玻璃保温杯→塑料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
B.唐诗→宋词→元曲
C.人力纺织机→水力纺织机→蒸汽纺织机
D.书信→电话→手机
19.(2023 余杭区模拟)科学实验为结论的得出提供了支持。下列选项中,科学实验与结论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磁效应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定量测出其大小
C.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证明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米勒模拟实验证明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转化的
20.(2023 余姚市模拟)下列关于科学家作出的贡献叙述正确的是( )
A.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B.祖冲之发明了地动仪,实现了地震的准确预报
C.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观测依据
D.多普勒提出了多普勒效应,开创了热大爆炸宇宙学
21.(2022秋 鄞州区校级期末)科学发展,薪火相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诺贝尔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徐寿
22.(2024春 宁海县期末)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是( )
A.手机通信 B.B超诊断仪
C.卫星导航系统 D.γ射线防治害虫
23.(2024春 宁波期末)在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天问一号”火星车传回与“冰墩墩”和“雪容融”的自拍合影,这条来自火星的祝福被称为“宇宙级”祝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祝福的传送是依靠电磁波实现的
B.超声波属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C.电磁波能传递不同的信息,传播速度为340m/s
D.利用声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
24.(2024 游仙区模拟)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发布了5.5G智能核心网解决方案,宣布2024年为5.56商用元年,就这项通讯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的频率越高,传播的速度就越大
B.5.5G无线电通讯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C.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只有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25.(2024春 临平区期末)2024年5月14日太阳爆发了近20年来最强的耀斑,太阳耀斑可能会影响地球的( )
A.自转周期 B.通讯信号 C.公转速度 D.昼夜变化
26.(2024春 北仑区期末)中国的创新发展战略使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智能机器人能完成实时图像传输、语音识别、自动避障等重要功能
B.2020年5月,珠峰登顶测高运用了北斗卫星系统,该系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C.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备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D.“5G”采用波长为1~10毫米的微波更好地传递信息,微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速
27.(2024春 宁波期中)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氢燃料火炬、防刺防切割面料运动服、紫外线消毒机器人,智慧AR导航系统,体现了科技冬奥、绿色环保的理念。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紫外线没有显著的热效应
B.防刺防切割面料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
C.氢燃料是绿色环保无污染能源
D.智慧 AR导航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28.(2024 宁波模拟)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奔向火星。2021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四),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
B.2021年5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下弦月
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
D.“天问一号”拍摄的照片信息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
29.(2023春 开化县期末)今年元宵晚会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悠扬的《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下列关于琴声说法正确的是( )
A.悦耳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改变拨琴弦的力度可改变音色
C.琴声通过声波从空间站传回地面
D.观众听觉的形成部位在耳朵
30.(2023 宁波模拟)如图所示,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费俊龙等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接后,以飞船为参照物,核心舱是运动的
B.“太空会师”的画面是通过超声波传递过来的
C.航天员绕地球运行时,运动状态不断地在改变
D.费俊龙从地面进入空间站后质量变为零
31.(2023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新型镁锂合金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已应用于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的高分辨率微纳卫星上。新型镁锂合金具有减震、消噪和抗电磁干扰性能,同样大小的新型镁锂合金质量仅是铝合金的一半。关于该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材料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
B.该材料可有效地降低卫星发射时的噪音
C.镁锂合金材料大幅减轻了卫星质量,显著提高有效载荷,降低了发射成本
D.该材料的熔点很低
32.(2023秋 临平区期中)法国国家频率管理局9月12日发布公告称,检测结果显示苹果iPhone12手机的电磁波辐射值超出欧盟标准,已要求苹果公司自当日起从法国市场暂时下架这款手机。“手机的电磁波辐射”具有( )
A.机械能 B.电磁能 C.电能 D.内能
33.(2023春 镇海区期末)关于电磁波和通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变化的电流或变化的磁场的周围存在电磁波
B.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C.5G技术发射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速
D.电台、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都可以传递信息
34.(2023 椒江区校级二模)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系列科学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有关“天宫课堂”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宇航员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防止肌肉萎缩
B.透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C.能够与地面课堂实时交流,是利用超声波进行通信
D.宇航员推墙壁使自己后退,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5.(2023春 义乌市校级月考)地球距离月球约3×108米,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行走,且每隔5秒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时刻,地面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前方相距32米处存在障碍物,经过5秒,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距离障碍物22米;再经过5秒,控制中心得到探测器上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科学家决定对探测器进行人工刹车遥控操作,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3秒。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则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探测器( )
A.已经撞到障碍物 B.距离障碍物2米
C.距离障碍物4米 D.距离障碍物6米
36.(2023春 瓯海区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考系是人
B.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漫反射
C.立定跳远是中学体育测试项目之一,某同学起跳后仍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惯性
D.3G手机采用第三代数字通讯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它传递信息利用的是声波
37.(2023 西湖区二模)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成功发射,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关于探月卫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射时,燃气向下喷射,火箭向上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C.月球土壤样品从月球送到地球,样品的质量不变
D.卫星在绕月球转动时不会坠落地面是因为卫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8.(2023春 椒江区校级月考)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三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
A.紫外线最大 B.可见光最大
C.红外线最大 D.一样大
39.(2023 鹿城区模拟)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11月8日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关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B.飞船绕地球匀速转动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发射时,燃气向下喷射推动火箭向上运动
D.航天员舱外操作时高温差、强辐射都会威胁他们生命
40.(2023秋 鹿城区期末)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
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
41.(2023秋 嵊州市期末)“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A.研究泥石流成因实验
B.研究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
C.研究地球板块碰撞实验
D.研究分子有间隔实验
42.(2023秋 苍南县期中)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
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
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
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
43.(2022秋 温州期末)2022年12月4日,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历经高温和低温的双重考验安全着陆。同时返回的还有多种太空实验样品,其中包括国际上首次在太空获得的水稻种子,返回的太空水稻将由中科院实验室继续培养,并与普通水稻种子作对比研究。小组同学对此提出以下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该水稻得到种子会更多吗?
B.该水稻成熟时间会更短吗?
C.该水稻植株长得会更高吗?
D.该水稻开出的花会更美吗?
44.(2022秋 浦江县期末)科学以各种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下面四种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着明显区别的是( )
A.种子长成幼苗 B.秋天大雁南飞
C.“嫦娥一号”绕月飞行 D.流星划破夜空
45.(2023秋 柯桥区月考)中国漫影《哪吒》受到广泛好评。下列关于漫影的问题最不适合做科学研究的是( )
A.哪吒的造型好看吗?
B.戴3D眼镜看3D漫影会有重影?
C.漫影屏幕是如何成像的?
D.影院的隔音效果和墙体的材料有关吗?
46.(2022秋 玉环市期末)科学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B.爸爸爸爸,最早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C.妈妈妈妈,宇宙是怎么诞生的?
D.老师老师,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到地面上?
47.(2023秋 临海市校级月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鱼儿何时洄游
B.哪种染色体能够决定人的性别
C.哪种玫瑰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48.(2023 宁波模拟)关于几种矿泉水的比较研究,同学们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哪种矿泉水所含的微量元素多
B.哪种矿泉水的密度大
C.哪种矿泉水的pH小
D.哪种矿泉水的口感好
49.(2023春 余姚市月考)以下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赫兹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B.最早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C.发电机是根据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D.麦克斯韦创建了电磁场理论
50.(2023春 余姚市月考)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
A.微波炉加热食物时发出的微波
B.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
C.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
D.光缆中传播的光波
51.(2023 宁波一模)下列有关科学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给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有力支持
B.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给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支持
C.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给原子内部是很空旷的提供了有力证据
D.米勒模拟原始大气产生有机物的实验给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地球提供了有力证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52.(2024秋 富阳区月考)有下列现象:①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②火山爆发;③“海市蜃楼”;④含羞草开花;⑤人民币升值;⑥“神舟十号”上天;⑦种子发芽;⑧大雁南飞;⑨昆虫蜕皮;⑩青蛙冬眠。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科学以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他们产生、发展的 和 。
53.(2023秋 临海市期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现象:
A.雨后的彩虹
B.头门港海域潮汐
C.含羞草开花
D.“神舟十六号”上天
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
同时我们对各种现象的观察也有着不同的方法: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旅客体温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54.(2024春 余姚市期末)2024年4月25日晚,神舟十八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次日05时04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顺利打开舱门,迎接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入驻“天宫”。
(1)太空中,舱外工作的宇航员之间无法直接对话,这是由于声音的传播 介质(填“需要”或“不需要”)。
(2)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约为3×108m/s。若神舟十八号的宇航员(轨道高度约390km)以直线距离与地面的航天技术人员利用电磁波通讯,技术人员约 s后就能收到宇航员的信息。
55.(2024春 金华期末)我国攻击11无人机是世界上最先列装的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该无人机的列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空军的作战方式。完成下列问题:
(1)攻击11无人机的发动机为喷气发动机,其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由发动机等物体的 产生的;
(2)该无人机能够隐身是因为雷达站发出的电磁波传到机身时,无人机隐身涂层能够吸收一部分电磁波,同时机身的隐身外形使 (选填“反射”或“折射”)的电磁波尽量不返回雷达站;
(3)攻击11无人机在水平跑道上加速滑行的过程中,该无人机 (选填“具有”或“没有”)惯性。
56.(2023秋 浦东新区校级期末)手机是利用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传递信息的,通话过程中手机发热是因为电流具有 (选填“热效应”或“磁效应”)。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57.(2024春 东阳市期末)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利用可乐瓶等材料制作水火箭(如图甲),并进行飞行高度测试实验。水火箭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将水火箭竖立于地面,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脱落,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就接近竖直向上飞。
(1)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就接近竖直向上飞,体现的科学原理是 。
(2)为比较2个水火箭哪一个竖直上升的高度更高,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转换为测量 来间接比较这个高度。
(3)如图丙所示,小组同学用频闪照相机拍下了水火箭从A处起飞,到C处达到最高点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秒曝光一次,仅从拍摄的照片分析,可判断水火箭上升过程中,速度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4)下表是小组同学制作的水火箭的功能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功能性 火箭能顺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时间t≥6秒 火箭能顺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时间3秒≤t<6秒 火箭能顺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时间t<3秒或不能升空
小组同学借助手机的速度监测软件,获得了某次水火箭发射过程中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丁所示。据此,该水火箭功能指标被评为优秀,理由是 。
58.(2024 浙江)学校科技节开展水火箭比赛,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占总体积比例、瓶内气压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除上述因素外,为研究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质量的关系,某兴趣小组通过只改变液体的密度来改变其质量,并用图1装置和有关测量工具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可乐瓶作为水火箭内胆,瓶内装入体积为V的水,将其放置在已固定好的发射架上。
②用打气筒给水火箭打气,当瓶内气压为p时,打开开关发射。
③测出水火箭的射程,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④用食盐和水配制A、B、C三种密度不同的溶液,均量取体积为V的溶液替换水,重复上述步骤①②③。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
(1)实验中用于测量水火箭射程的工具是 。
(2)一定温度下,用足量的食盐和水配制溶液,若观察到 ,则溶液密度达到最大。
(3)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某同学认为本实验用相同装置,只用水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水的体积来改变质量更方便。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判断该同学的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四.解答题(共2小题)
59.(2024 玉环市模拟)如图甲所示为一款家用电动车,图乙是某型号剪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更换汽车轮胎时,将底部支撑台置于水平地面,保持千斤顶竖直,将顶升置于汽车车身下,用手摇动扳手使扳手绕O点不断旋转,带动丝杆转动。通过杠杆水平拉动左端铰链,使支架向内收缩,顶升升高,从而将汽车车身顶起,丝杆上刻有梯形扣,图丙是梯形扣的实物图。
(1)从手机APP上可以看到车辆的主要信息,手机和车辆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该车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
(2)该型号的剪式千斤顶是由一些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在顶起车身的过程中,丝杆上的梯形扣属于下列简单机械中的 。
A.滑轮
B.滑轮组
C.杠杆
D.斜面
(3)现使用该剪式千斤顶更换轮胎,顶起汽车车身后,若顶升受到车身竖直向下的压力大小始终为10000牛,且等于顶升对车身的支持力,千斤顶自身重量忽略不计。顶起汽车车身后,为了方便更换轮胎,需要继续摇动扳手,使顶升继续升高一段距离,若人摇动扳手使顶升在1分钟内升高12厘米,用千斤顶顶起车身时的机械效率为80%,则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60.(2024春 慈溪市期末)微波通信
电磁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通常用于广播、电视等通信。微波是电磁波家族中的一员,它的性质比中波和短波更接近光波。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电磁波,与中波和短波相比,微波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
用微波传递信息时,必须每隔50km左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如图甲所示。信号传递的距离越远,需要的中继站越多。在雪山上、大洋中,根本无法建设中继站,所以人类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来进行通信。如图乙所示,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Ⅰ、Ⅱ、Ⅲ三颗同步通信卫星作为太空微波中继站,可使地球上任意两点间保持通信,接收地面站传来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再发送到另一个或几个地面站。现在通过卫星电视,某地举行体育赛事,其他地方的人几乎可以立刻看到现场的画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微波传递信息时,必须每隔50km左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这是因为 (选填序号)。
①多修建中继站,有利于微波产生更多的信息
②微波的传播距离比中波近,只能传播50km
③微波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
(2)如图丙所示,a、b分别是Ⅰ、Ⅱ两颗卫星正下方的地面站,把通信卫星假想成一个平面镜,要使地球上b处地面站接收到a处发送的信号,请仿照光路图,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及微波传播的路径和方向。
(3)已知三颗通信卫星距地面的高度都是3.58×104km,任意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都是7.30×104km.则a处发送的微波信号传送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 s。
第1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