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1 20:1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秦朝(  )
A. 刑罚严苛 B. 赋税沉重 C. 徭役繁重 D. 战乱频繁
2. 从秦始皇继位到去世后一年,秦朝用了整整38年的时间修建骊山陵。此项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前后共征发全国刑徒及奴隶78万人,征集北山的石椁、巴蜀等地的优质木料,千里迢迢运往骊山。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 赋税繁重导致秦朝灭亡
B. 当时秦朝经济实力强大
C. 秦始皇的生活豪华奢靡
D. 徭役频繁造成劳民伤财
3. 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会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的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 统一文字
C. 征收苛税 D. 统一货币
4.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对历史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对下面两幅图片的解读能体现知识迁移能力的是( )
秦朝刑具 陈胜、吴广起义
A. 秦朝刑罚的残酷是秦朝暴政的唯一表现
B. 严苛的法律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
C.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刑具繁多
D. 历史文物是历史绘画作品创作的主要渠道
5. 《史记》中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材料提及的起义(  )
A. 因商纣王的残暴统治而爆发
B.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 是项羽领导的
D. 曾经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6. 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了西楚霸王项羽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 涿鹿之战 B. 巨鹿之战
C. 长平之战 D. 马陵之战
7.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多项巩固政权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它的生命很短暂,从建立到灭亡共多长时间?(  )
A. 221年 B. 207年
C. 14年 D. 19年
8.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发现了秦代法律文献,其中有当时官员编写的解释法律名词术语的回答式手册《封诊式》,体现了严格的法律程序,如杀人,要区分是故意杀人还是过失杀人再定刑等。这(  )
A. 反映了秦朝实行的是“仁政”
B. 证明秦朝曾实行残暴的统治
C. 可用于研究当时的治理情况
D. 说明《史记》中的记载不可信
9. 据《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照秦律应当被处死,情急之下他们揭竿而起。但据湖北云梦县出土的秦简记载,因遇有不可抗力的“水雨”而延期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  )
A. 文献解读必须依赖考古佐证
B. 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
C. 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途径
D. 历史研究需要经过多元互证
10. 某历史短剧以“因法而兴”“以法弱民”“作法自缚”“酷法民反”四个微主题进行演绎。据此判断,这一历史短剧的主题是(  )
A.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 秦朝的兴起与衰亡
C. 百家争鸣的影响
D. 封建君主专制的确立
11.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
A.秦朝人民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
B.秦朝法律的残暴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拐杖是外来品
1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这个画面发生在(  )
A.陈胜、吴广起义中
B.巨鹿之战中
C.楚汉之争中
D.刘邦建立汉朝后
1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14.下列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国和秦王朝的成与败(  )
①垓下之战 ②城濮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巨鹿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唐朝诗人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统一中国
B.秦末农民战争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16.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 “史实”和“史论”是历史学科常见的构成要素,前者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后者是人们针对史实作出的评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B. 秦二世任意屠杀文武大臣,并四处巡游
C. 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进行反秦斗争
D.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二、非选择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秦始皇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历史事件
① 公元前247年 秦王嬴政即位
② 公元前230年 开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
③ 公元前221年 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称“始皇帝”;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④ 公元前215年 派将军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
⑤ 公元前213年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
⑥ 公元前212年 建阿房宫;坑杀儒生460多人于咸阳
⑦ 公元前210年 病死于沙丘平台
⑧ 公元前247—前208年 修建秦始皇陵
⑨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整理
根据材料,指出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写出序号即可)
根据材料,指出秦始皇的哪些事迹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写出序号即可)
根据以上材料,评价秦始皇。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学习,你能从秦朝的兴衰中得到什么启示?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
(3)材料二图中振臂高呼的两位主角是谁 你能根据该图概括出两个成语吗
(4)图片反映的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0、学习秦朝的历史时,老师带领我们进行探究,在老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我们对秦朝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你也试试吧!
【步骤一:搜集史料】
材料一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秦朝民谣
材料二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步骤二:解答疑惑】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末年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怎样
答案
1-5ADABB 6-10BCCDB 11-15BABBB 16-17CD
(1)②③④
⑤⑥⑧
(3)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秦始皇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但是,他“焚书坑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压制,且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暴虐,使民众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基。
总的来说,秦始皇既有正面的伟大功绩,也有负面的过失和不足。(言之有理即可)
(4)明君兴邦,暴君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等等。
19、(1)事件:焚书坑儒。
(2)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3)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0、(1)秦的暴政。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残酷。
(2)大泽乡起义。
(3)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遇雨误期,按法律当斩。结果被镇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