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 6 个生字,会写“棵、谢、想、盯、言、邻、治、怪、葫、芦、藤、挂、哇”等 14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实物葫芦。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拿出一个实物葫芦,问学生:“同学们,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葫芦的形状、颜色等特点,然后板书“葫芦”。
2. 提问:“你们见过葫芦生长在什么地方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藤、盯、邻”等字的读音。
3. 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如“葫=艹+胡”“哇=口+圭”。
4. 出示文中的词语,如“葫芦藤、盯着、邻居、自言自语、奇怪”等,让学生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自言自语”,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什么时候会自言自语,加深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明确: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听,最后小葫芦都落了。
3. 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葫芦生长的过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那个人对待蚜虫的态度?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学习第 1 自然段
指名读第 1 自然段,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葫芦生长的画面。
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细长的葫芦藤、绿叶、雪白的小花和小葫芦,感受葫芦生长的可爱与生机。
教师课件出示葫芦生长过程的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再次朗读第 1 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2. 学习第 2-3 自然段
自由读第 2-3 自然段,画出那个人和邻居说的话。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与“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让学生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加强烈,表达了那个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再出示句子:“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学生读出那个人对小葫芦急切盼望长大的心情,注意“快长啊”要读得短促、急切。
分角色朗读邻居和那个人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读出邻居的关心和那个人的不以为然,同桌之间先练习,再指名上台表演读。
3. 学习第 4 自然段
齐读第 4 自然段,思考: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叶子是为葫芦提供营养的,如果叶子生病了,葫芦就无法正常生长,从而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引导学生带着惋惜的语气朗读第 4 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总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中的问题。
2.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比如:鸟儿和树木、鱼和水等,加深学生对事物联系的理解。
3. 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我要的是葫芦》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讨论从中学到了什么。
画一幅自己心目中未来葫芦的画,并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六)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生长:细长藤、绿叶、小花、小葫芦(可爱)
人物态度:那个人(不在乎蚜虫) 邻居(劝治虫)
结果:小葫芦变黄落掉
道理:事物相互联系,不能孤立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