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练习题
【书写展示】
一、书写提醒:同学们,把字写工整、美观,保持整洁!
二、专项书写。把下列句子抄写到横格上,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有所爱,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积累运用】
三、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传说《月光曲》是这样pǔ xiě( )而成的:bèi duō fēn( )在lái yīn( )河畔的茅屋里,为máng gū niáng( )和她哥哥弹奏乐曲,优美的xuán lǜ( )让兄妹两táo zuì( )其中。于是他借着qīng yōu( )的月光即兴创作一首钢琴曲,这便是《月光曲》。
按课文内容填空。
,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2.古语有云:“ , 。”不可改也。
3.故人舍我归黄壤, 。
4.人们根据 传说,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
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5.《春日》的作者是宋代的朱熹,诗中蕴含哲理的名句是: ,无边光景一时新。
6.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诗句,其中写诗人回乡后与故乡人亲切问答情景的诗句是:“儿童相见不相识, 。”
7.从大诗人孟浩然“待到重阳日, 。”这两句诗中,我感受到了故人待客的热情,做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融洽。
8.“五音”包括 。由此推及,不能掌握五音的人,就被称为“ ”。
五、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琴弦(xián) 拊掌(fǔ) 谬论(mù) 微波粼粼(lín)
B.善哉(zāi) 恬静(tián) 驰骋(chěnɡ) 入场券(juàn)
C.尴尬(ɡà) 搀扶(chān) 锣鼓(luó) 惟妙惟肖(xiāo)
D.键盘(jiàn) 奴婢(bì) 谱曲(pǔ)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慷慨 纯熟 天籁之音 一曝十寒
B.清幽 疲倦 巧夺天宫 轻歌慢舞
C.琴健 爆发 栩栩如身 黄钟大吕
D.笨拙 泛滥 余音绕粱 别出心裁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B.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C.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
D.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B.他记录了并且看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C.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D.夏天的仙女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5.下列对课文内容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都是文言文,讲的都是与古代艺术家有关的故
事,叙事简洁,余味悠长。
B.《月光曲》是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C.《京剧趣谈》由两篇与京剧有关的小短文组成,讲述了京剧的由来。
D.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有的时候,只要记住了,可以不用笔记。
【短文阅读】
六、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给加点字注音。
汤汤( ) 善哉( ) 破琴绝弦(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伯牙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____ 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分节奏:
善 哉 乎 鼓 琴,巍 巍 乎 若 太 山。
4.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5.翻译下列句子。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6.伯牙和锺子期心灵相通,我们可以用 这个成语来形容;也可以用 的诗句“ ”来形容。
7.仿写句子: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七、课外阅读。
梅兰芳练功
①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②他8岁那年,曾跟一位有名的先生学戏。这位先生反复教他,他没有学会,先生见他进步太慢,就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没心思再教他了。临走时,先生对梅兰芳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③先生走了,可他的话,常常在梅兰芳的耳边响起,像针一样刺疼他的心。他常想,我真不是学戏的料子吗?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④后来,梅兰芳进了一个叫“云和堂”的戏班子拜师学艺。云和堂的吴先生对弟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对梅兰芳也不例外。
⑤一次,吴先生教梅兰芳练跷功。吴先生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让梅兰芳踩着半米多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一次要站一柱香的时间,中间不准休息。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⑥练了一个秋天,梅兰芳的跷功大有长进,吴先生连连称赞。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⑦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踏上高跷,在冰场上跑。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shuāi jiāo( )。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diē dǎo( ),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几天。梅兰芳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听后不住地点头。
⑧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yì lì( ),梅兰芳从小打下了zhā shí( )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1.读短文,在短文里写出含拼音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闻名--( ) 严厉--( ) 坚强--( )
3.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__________。
4.读第5自然段,吴先生是怎样教梅兰芳练功的?请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梅兰芳又是怎样刻苦练功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5.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得到了什么益处?
6.“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的意思是( )。
A.一日不练功,三日就空闲。
B.一日不练功,好几天不长进。
7.读到“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梅兰芳的刻苦练功,终成大师,让你想起哪些名言警句。请你写一句。
【习作展示】
八、台。
题目:我的拿手好戏
要求: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来写。注意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练习题参考答案
【书写展示 5分】
整体书写。(2分)(略)
专项书写。(3分)把下列句子抄写在横格上,注意字距和在横格中的位置。(略)
【积累运用 30分】
读拼音,写词语。(8分)
谱写 贝多芬 莱茵 旋律 陶醉 清幽
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12分)
1.蜀中有杜处士。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3.流水高山心自知 4.知音 高山流水
5.胜日寻芳泗水滨 6.笑问客从何处来
7.还来就菊花 8.宫商角徵羽 五音不全
五、选择题。(10分)
1.D 2.A 3.A 4.D 5.A
【短文阅读 35分】
六、课内阅读。(15分)
1.(3分)shāng zāi xián
2.(4分)
弹 泛指大山、高山 一会儿 断
3.(1分)善 哉 乎 /鼓 琴,巍 巍 乎/ 若 太 山。
4.(2分)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5.(1分)锺子期说,弹得太好了,像大山一样高峻。
6.(3分)心有灵犀 李商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7.(1分)方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七、课外阅读。(20分)
1.(4分)摔跤 跌倒 毅力 扎实
2.(3分)著名 严格 顽强
3.(3分)京剧表演 吴 踩高跷
4.(4分)吴先生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让梅兰芳踩着半米多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一次要站一柱香的时间,中间不准休息。
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2分)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2分)B
(2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习作展示 30分】
八、台。(30分)(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