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演化》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地球的演化》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2 16:21:01

文档简介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
找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一起课件 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目标】
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和意义。
熟悉地质年代表,可以利用地质年代表描述不同时期的动植物特征。
通过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课时】
新授课1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过程。
地球各个时期的地质特征和动植物变化。
教学难点:
依据地层和化石推测地质年代与地理环境。
演化过程推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使学生对地层和化石及地球演化历史有基本的认识。
多媒体教学法,视频图片演示地球演化过程,生动形象吸引学生兴趣。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索,培养综合思维及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通过“为化石拍CT的刘煜生物学家”进行导入,让学生了解化石对了解地球演化的重要性。 阅读材料,结合自学内容进入课堂。 通过情景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提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教学 地层和化石 地层,地球历史的“书页”——地层的概念和特点,以嵩山为例。 化石,地球历史的“页码”——化石的分类和特点。 讲解地层和化石的作用。 观察嵩山地层,熟记地层概念与特点。 观察化石,谈谈是否见过真实的化石。 着重记忆地层和化石的作用。 直接讲解,清晰明了。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组合作,层层展现,以书本形式简单明了地认识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时间和顺序。
地球的演化史 播放“地球的演化史”视频,进入第二部分。 与学生一起划分地质年代,分清宙、代、纪。 对学生分为四大组合作探究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各具代表性的事物,总结生物演化顺序,地壳运动等内容。 观看视频。 确定地质年代划分。 分组合作,探究讨论,记录课堂笔记,进行知识总结。
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本节内容,建立知识框架。 和老师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完成课后作业。 有助于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巩固提高 进行课堂训练,巩固本节课内容。 回答问题,巩固所学。 巩固提升学习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知识迁移与运用。(共33张PPT)
授课人:XX
授课日期:20XX年X月X日
地球的演化
2019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四节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Alex Cao
这个医生“不简单”,为化石拍CT
在一台显微CT设备前,穿白大褂的刘煜像一位医生,只不过他要面对的不是病人,而是穿越5亿多年历史的古生物化石。
2023年,由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运用显微CT断层扫描等先进技术 手段,给寒武纪节肢动物——等刺虫拍出了多张较为完整的CT片,为学界研究节肢动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证据,更好地探索地球的历史。
刘 煜
地球的演化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地层和化石
地球的演化史
01
02
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目标
熟悉地质年代表,可以利用地质年代表描述不同时期的动植物特征。
通过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01
地层和化石
THE FIRST
PART
01
Stratigraphy and fossils
地层——地球历史的“书页”
地质学界的“五世同堂”
——中岳嵩山
地层:是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特点: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化石——地球历史的“页码”
地层中的化石,多数是古生物的遗体如贝壳、骨骼等;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遗迹,如足印、粪便等。
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地进化的。
地层和化石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但是,自然界的地层往往错综复杂,有的地层层序颠倒,有的地层缺失。那么,怎样更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呢
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一般来说:地层越老,其含化石生物越低级、简单;地层越新,其含化石生物越高级、复杂。例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例如: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
02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Earth
02
地球的演化史
THE SECOND
PART
地球的演化史
地球的演化史
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在宙之下,又分出代;在代之下,再分出纪。
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称为地质年代。
合作探讨
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讨论完成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各具代表性的事物,总结生物演化顺序,地壳运动等内容。
每组根据情况选择1-2人展示讨论结果,要语言流畅,用词科学,生动形象。
前寒武纪
大约经历40亿年,约占地球历史90%
冥古宙
地球诞生—36亿年前
太古宙
36亿年前—25亿年前
元古宙
25亿年前—5.4亿年前
冥古宙
冥古宙为初生地球阶段,地球经历了复杂而有序的发育和变化。
冥古宙距离我们46-40亿年,此时的地球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太古宙
早期,地球上还没有生命现象,到处是一片荒凉死寂。
中期,出现最原始的生物。
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元古宙
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加强,除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标志着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显生宙
寒武纪以来的时期,距今4.5亿年前
古生代
5.4亿年前—2.5亿年前
中生代
2.5亿年前—6600万年前
新生代
6600万年前—200万年前
寒武纪大爆发
在寒武纪早期,地球海洋中的生物快速发展,进化出大量不同种类的生物。古生物学家称这个事件为“寒武纪大爆发”论。从寒武纪开始,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古生代
时间:距今5.41-2.52亿年。
地壳运动:地壳发生剧烈的变动时期,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
海陆变迁: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拾升为陆地。
早寒武纪
晚二叠纪
古生代
动物变化: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如三叶虫、珊瑚等;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后期,一分部分鱼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植物变化:中后期蕨类植物繁生。
三叶虫
志留纪海底
蕨类植物
古生代
矿产: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生物灭绝:发生地球历史上最大灭绝事件,60%以上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古生代生物灭绝
中生代
时间: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地壳运动: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也带来丰富的金属矿产。
海陆变迁:陆地面积空前扩大。
早三叠纪
晚白垩纪
中生代
动物变化: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生,后来出现始祖鸟。
植物变化: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松衫纲等植物是主要的代表植物。
恐龙
中华龙鸟
裸子植物
矿产:中生代也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
生物灭绝:末期,恐龙从地球上突然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中生代
恐龙灭绝真相
新生代
时间:距今6600万年-至今。
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联合古陆最终解体。
K-T界限,6500万年前
现在
新生代
动植物变化: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气候变化:第四纪大冰期来临时,气候变冷冷陆地上冰川覆盖面积增大,海面下降100米。
哺乳动物
被子动物
人类出现
课堂小结
地球的演化
地层和化石
地球的演化史
地质年代表
概念
作用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02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地球的演化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同一时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
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可以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含三叶虫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 ;含恐龙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
2、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元古代
太古代
中生代侏罗纪
古生代寒武纪
b
课堂练习
3、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1)-(3)题。
(1) 该地质时期是指( )
(2) 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爬行动物时代
古生代
新生代
中生代
第四纪
(3)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b
课堂练习
3、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古生代早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形成联合古陆
晚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重要的成煤期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大繁盛
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新生代
第四纪属于间冰期,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小
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
整个古生代以温暖期为主
授课人:XX
授课日期:20XX年X月X日
感谢观看
2019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四节
THANKS FO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