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38张PPT) 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统编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38张PPT) 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统编版2019)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1 20: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导入新课
从“小中国”到“大中国”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问:从唐到元,中国如何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
在此过程中,辽金等少数民族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纲要·上
时空坐标
916年
辽朝
元朝建立
元朝统一全国
1038年
1115年
1125年
1234年
1271年
1279年
1368年
西夏
1227年
金朝
元朝灭亡



目录


疆域之大——并立到统一
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民族交融——多元到一体
一、疆域之大——并立到统一
1.辽
(1)族源与生活方式:
①族源: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族同源。
②生活方式: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立政权: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一、疆域之大——并立到统一
2.西夏
(1)族源及生活方式:
①族源: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
②生活区域:唐末生活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地位。
(2)建立政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金
(1)族源及生活方式:
①民族:女真族;
②生活区域: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③生活方式:以农业、狩猎、畜牧为主。
2.建立政权: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
一、疆域之大——并立到统一
蒙 古
西辽
1218年灭西辽
西夏
吐蕃
大理

1234年灭金
1227年灭西夏
1253年,受降吐蕃、灭大理
1206年,铁木真建蒙古政权
4.元
(1)蒙古汗国建立: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2)元朝建立
①蒙古汗国的扩张: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收服吐蕃诸部,兼并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②建立元朝: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③统一全国:1276年,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坚拒劝降,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
一、疆域之大——并立到统一
元朝形势图(1330年)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疆域之大——并立到统一
一、疆域之大——并立到统一
辽、西夏、北宋
金、西夏、南宋
元朝形势图(1330年)
北临北海
南越海表
东尽辽左
西越葱岭
政权并立
国家统一
大中国的疆域框架
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 ——雍正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材料: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宋]余靖《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辽朝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特点。
主要内容:辽朝:南北面官制
特点:因俗而治;学习汉制;同时继承本族传统。
辽:四时捺钵制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放鹰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秋冬违(避也)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tián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居有宫卫,谓之斡wò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
——《辽史·营卫志序》
特点:游牧特色、因地制宜
作用:保持游牧民族特色;保持军事训练与战斗力;定期巡查各部族,笼络归属部族首领;维护辽的统治。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西夏的政治制度
仿唐宋建制,汉化色彩浓厚
一官两称,保持党项特色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西夏官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开封府,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太尉,皆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夏国传》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金朝的政治制度
猛安谋克
军事单位
社会组织
基层制度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的制度。
凡女真民户,每300 户编为一谋克,10 谋克编为一猛安。
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材料一:金之初年……行兵则称猛安,谋克,以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
——《金史》卷44志第25《兵志》
材料二:(金世宗)又谓宰臣曰:“猛安谋克人户,……与汉人错居,每四五十户结为保聚,农作时令相助济,此亦劝相之道也。”——《金史》卷46志第27《食货一》
思考:猛安谋克制有何特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猛安谋克
性质:
特点:
作用:
兵农合一、平战结合
军事、行政、生产三位一体的组织
②保证了较强战斗力;
③加强了女真族封建化进程。
①减少了财政开支;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元朝的政治制度
思考:为了使得辽阔疆域能四通八达,元朝实行什么制度?
(1)驿传制度
①修驿道: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
②设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
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
③分设急递铺:传递文书。
元代驿站分布图
元代急递铺令牌
(2)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
何为行省制?
概念:由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央处理地方事务,后逐渐成为常设机关,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思考:元朝共设了多少个行省?哪些地方是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又有哪些在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呢?
参考:
共设10个行省;
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称为“腹里”;
甘肃、陕西、云南、江西、四川这些省在今天还存在。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材料一: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材料二:行省“诸行省用及(超过)千定(锭),必咨都省” “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 ——《元史·百官志七》
特点:
思考:行省制度有什么特点?
①行省权力大;②行省权利大而不专;③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2)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
材料三: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2)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
打破山川形便,实行犬牙交错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原因:使地方无山川险阻可守,难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山川形便
指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
犬牙交错
行政区边界与山川形势有出入。这样的行政区使所有凭借山川之险的因素完全消失。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材料四 :行省制度的建立不仅从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省制度的确立将元朝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边远地区,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 加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
思考:根据材料回答,行省制有何历史意义?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交往和交融(回回);
边疆管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趋势;
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意义
(3)边疆管理
吐蕃: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台湾:在福建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4)民族政策:
等级 名称 民族
一 蒙古人 蒙古族
二 色目人 主要是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三 汉人 北方的汉族、契丹、女真人等
四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四等人制”(后人概括)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想控制统治范围内的各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区别对待各民族,使其互相牵制,以使统治民族坐收渔利。“四等人”制是统治技巧的表现之一,差异对待,最终省时省力地巩固自身统治。
——鲁玉《试论元代“四等人”制》
积极:它满足了维持大一统的需要,也是对五代以来民族交融成果的一种承认。这一制度导致民族分布格局的巨大变化,进而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条件。
思考:如何评价元朝的四等人制度?
消极:这种不同民族差别对待措施不仅给广大人民造成心理上的创伤,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社会动荡,从而给元朝的统治带来不利影响。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河北宣化张恭诱墓壁画《备茶图》
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
民族认同
经济
材料二:
“契丹、汉人久为一家”
——(元)脱脱《金史》
“天下一家。然后可以为正统”
——(元)脱脱《金史》
材料三:
材料一:
辽朝货币
社会风俗
民族交融,走向一体
三、民族交融——多元到一体
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分组完成表格。
“中国” 地域意义 文化意义 人民意义 政权意义
“小中国”
“大中国”
中原(九州)
十一行省
汉文化(农耕文化)
农耕、草原文化
汉人
汉蒙女真等各族人民
汉族政权
不论民族
(联合政权)
三、民族交融——多元到一体
【课程标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从辽、金朝起,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以空前的规模向北方传入,汉族向北方迁徙也空前增加,极大地改变了草原树海的面貌。辽、夏、金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一系列变化。游牧部族的制度无法再继续下去,而向着中原农耕民族的组织制度演变。
——武玉环《中国大通史·西夏》
虽然各政权之间战争不断,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频繁,民族交融是主流,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辽有自我独特的医学针灸、防腐技术和历法,又有契丹汉族结合的建筑风格……
——龚书铎《金戈铁马的交汇》
①促进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贡献
②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受中原(汉)文化影响,不断学习汉文化
忽必烈一路走来,带来了游牧文明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明的中原文化大融会、大交流、大发展的局面。……上都城(会宁府),孔庙倍受尊崇。这里,帝师寺蒙古学得到传扬。这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各倡其门,庙宇、道宫、佛殿庄严肃穆、香火兴隆。这里云集天下客商。这里,旅行家、科学家、政治家、学者往来频繁。这里,物宝天华人文荟萃。
——殷继红《元上都文化》
③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④中外交流活跃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2019.9.27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
课堂小结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三、民族交融——多元到一体
一、疆域之大——并立到统一
从“小中国”到“大中国”
二、制度多元——借鉴与创新
“大中国”一个能为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提供多样性发展空间的“多民族之巨大中国”。
民族交融,走向一体
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制、行省制
辽、西夏、金、元
当堂检测
1.(2024·广东高考·5)《大元大一统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纂的全国地理志书,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该志书修纂时,由各行省提供所辖郡邑的图志及各路府州县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图,引进了阿拉伯地图制图法。这反映元朝(  )
A.建立了中原传统影响下的统治秩序
B.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
C.地理志修纂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
D.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
当堂检测
2.(2024·湖南高考·6)元朝圣旨多采用蒙古语法糅合汉语词汇的形式,开篇曰“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汉族文臣润色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明朝又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说明(  )
A.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
B.元朝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C.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
D.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
A
当堂检测
3.(2023·福建高考·4)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
丈夫 妻子
蒙古人秃忽赤 汉人刘氏
汉人王庆端 蒙古人也速真氏
畏兀儿人廉希宪 女真人完颜氏
回回人哈只哈心 汉人荀氏
汉人傅昱 契丹人耶律氏
A.不同民族的杂居 B.华夏文化的扩散
C.民族隔阂的消解 D.民族习俗的趋同
A
当堂检测
4. (2022·海南卷·4)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
A.疆域拓展 B.民户管理
C.文化认同 D.政权认同
c
当堂检测
5. (2022·天津卷·4)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
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A
当堂检测
6.(2022 浙江 7)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城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 )
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
B.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C.确定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道、州、县
D.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B
当堂检测
7.(2022·江苏·统考高考)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 )
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
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
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
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
B
当堂检测
8.(2022·辽宁高考)金朝海陵王前期,宰执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贵族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议国事、治国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官僚体系完善
B.宗室素质下降
C.吏治腐败严重
D.君主专制加强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