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第二次学生素质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次学生素质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2 15:55:15

文档简介

五、写作(50分)
26、总有一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用他的某些话,成全了你的人生。总有一些事,
浮现在你的脑海里,用它不经意的一瞬,改变了你的决定。总有一些东西,停留在你的视野里,
用它独有的安静,打动了你的心。去寻找,去聆听,生活,如此动人。
(1)请以“我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要求独立构思,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题 目
500
600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次学生素质检测答题卡
高二年级政治答卷
高二年级政治答卷
2009年余杭高级中学高三年级十月月考答题卡—政治
10、(4分)原因:
11、(4分)方法:
12、(2分)说明方法:
作用:
13、(2分)启示:
(二)(9分)
14、(2分)
15、(2分)
16、(3分)
17、(2分)
缺考标记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考号: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姓名、班级、考号,再用2B铅笔把考号对应数字涂黑。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书写(4分)
二、积累与运用(28分)
1、( ) 2、( ) 3、( ) 4、( ) 5、( )(各2分)
6、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 。⑨
7、综合性学习(4分)


8、名著导读(4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一)(8分)
18、(2分) ①虽有至道 ( ) ②学学半( )
19、(2分)( )
20、(2分)翻译:
21、(2分)修辞:
道理:
(二)(7分)
22、(3分)①孔子过泰山侧( ) ②夫子式而听之( ) ③然( )
④昔者吾舅死于虎( ) ⑤何为不去也( ) ⑥小子识之( )
23、(1分)文中的“夫子”指的是 ____________
24、(1分)原因:
25、(2分)主旨句:
翻译: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14分)
9、(2分) 原因:

(四)(8分)
20.( )(3分)
21.(2分)
22.(3分)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次学生素质检测试卷
出卷人:卓逵 审题人:李佩芬
卷首语:“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那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尽情地展示吧!相信自己,答案就在你的笔下。
一、书写(4分) 请仔细观察下图的书法作品,用楷书依次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二、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盘虬卧龙 头晕目炫 海枯石烂 昂首挺立
B、惊慌失错 随声附和 孤苦伶仃 梦寐以求
C、晴天霹雳 塞翁失马 万籁俱寂 花枝招展
D、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据理意断 逝者如斯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武松提着哨棒踉踉跄跄地向景阳冈走去。
B、他奋不顾身地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C、说到他最喜欢的名著,《茶花女》应该当仁不让了。
D、杰克逊虽然已经猝然长逝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一系列精彩表演却深深地留在观众们的记忆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在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的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C、对于他能否在本次朗诵大赛中胜出,老师抱有很大希望。
D、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4、下列四个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得从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做起。
C、“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D、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
5、下列选项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世说新语》主要记叙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笔记小说。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尚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礼记》、《春秋》并称“四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为清代文学家纪昀,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6、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①______________, 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
③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⑤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⑥“乡书何处达, ”一句借用雁足传书的典故,表达了游子淡淡的乡思愁绪。
⑦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歌女指责统治者,表达忧国忧民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⑨“剪烛西窗”这个成语现指亲友相逢叙旧,它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__ 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4分)
材料一:电视剧《老有所依》内容简介:江木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吕希是夫妻,在北京工作,上有老下有小。因为两人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担子比较沉重。木兰的父亲江开国患白内障,还要照顾爷爷江多福。木兰因老人的赡养问题跟吕希产生了矛盾。江木兰的上级雷颂华也因为父母的事情烦心,工作上老是找木兰的茬。吕希的父亲意外身亡,吕希只能亲自照顾吕母。江木兰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市长说明了自己的问题,市长说政府早已将养老问题纳入到议程中,一定会给百姓一个圆满的答复。住到私人敬老院的江开国,帮助照顾儿子常年在外的兰芝并和雷颂华父母成为好朋友。敬老院的那块地本来是属于市政规划用地,即将要拆迁。江木兰打了市长热线,由政府出面保住了敬老院。江木兰最终和雷颂华和解。江开国和江多福为了不拖累木兰,想回老家。最终江木兰将二老接回,全家团聚。
材料二:在北京丽都广场南门西侧的路边草坪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口井,井底下居住着一对老夫妇,两位老人近70岁,在此居住已有五六年,白天外出乞讨,晚上回来居住。让记者意外的是,离该井西侧大约50米,还有一个纸板覆盖、井盖上写着“热”字的井。搬开井盖,一股酸臭味扑面而来,记者刚打算入内一探究竟,被一位中年男士叫住。原来,他就是这口井的“主人”王先生。他称自己今年53岁,家在怀柔农村,在井下已居住近20年。
①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揭示了什么问题。
(2分)
②上面两则材料和漫画给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8、名著导读(4分)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①这首诗的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_ ,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请简述“代表作”的三大主要内容。(3分)
, , 。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4分)
①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④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⑦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9、根据文本,探究黄河经常决堤的原因。(2分)
10、请简要概述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4分)
11、治理黄河的方法有哪些?(4分)
1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启示?(2分)
(二)一个人的小镇(9分)
①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莫诺维镇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上最袖珍的小镇,全镇总人口只有一人。作为该镇唯一一位居民和镇长,现年73岁的埃尔希 爱勒同时兼任清洁工、税务员、警长和守墓人。自从三十五年前与丈夫定居于此之后,埃尔希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莫诺维镇。
②别看莫诺维镇规模小,它却是190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注册认可的行政单位。36年前,埃尔希你和丈夫卢迪从附近拥有200名居民的林奇镇搬来时,莫诺维镇还算人丁兴旺,全镇共有居民25人。可是随着时光变迁,由于居民自然死亡或者远走异乡,莫诺维镇上的人口逐渐减少。到了1996年埃勒夫妇和另一位居民就成了小镇硕果仅存的常住人口。
③如今的的莫诺维镇是一片衰败荒 ( http: / / www.21cnjy.com )凉的景象:一条马路将小镇一分为二,道路两旁是锈迹斑斑的汽车和卡车,破烂不堪的房屋随风飘摇。自从1971年起,埃尔希夫妇住进一辆带有三间卧室的的房车之后,便再也没有搬过家。三年前,丈夫卢迪因患癌症去世,成为寡妇的埃尔希却决定继续驻留,独自经营一个木屋酒馆。
④小酒馆周围唯一可以居住的建筑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间低矮的白色铁皮屋,原来这是镇上唯一一家图书馆,里面收藏着约5000册图书。作为前任莫诺维镇镇长,卢迪生前一个愿望便是拥有小镇自己的图书馆,可惜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卢迪去世5个月之后,妻子埃尔希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收集到了5000册二手书籍,总算了却了亡夫的遗愿。
⑤埃尔希如今是镇上最有权势的人——镇长,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她还兼任清洁工、税务员、警长和守墓园等职务。她很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我感觉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人争吵,一切都由我说了算。虽然形单影只,可是埃尔希坚称自己不孤单。“方圆50英里的每个人,我几乎全都认识。酒馆虽小,却能够让我忙得团团转了。并且凡到此的人,无不感到快乐,带着微笑离开。”一位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老太太现在的生活足以令人羡慕,在这儿没一个人却可以感受到过去那种美好的生活方式,难道还有比这更棒的?
⑥一个人的小镇,温暖了一群人。而生活在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繁华都市的我们,却彼此倾诉:我们很孤独。
14、埃尔希是如何度过她一个人的生活的?(2分)
15、埃尔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16、说一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3分)
17、我们该如何来充实自己的学习生活呢?(2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一)《虽有嘉肴》(8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虽有至道 ( ) ②学学半( )
1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虽有嘉肴 B 虽有至道 C 闻之笑曰 D 于我如浮云
虽令不从 日中不至 疑邻人之父 如其言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故曰: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论述了什么道理?(2分)
(二)《礼记·檀弓下》(7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壹似:很像。
舅:公爹。古时候女子称丈夫的父亲。 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2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
①孔子过泰山侧( )②夫子式而听之( )
③然( ) ④昔者吾舅死于虎( )
⑤何为不去也( ) ⑥小子识之( )
23、文中的“夫子”指的是 ____________ (1分)
24、妇人的丈夫儿子因何而死?(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旨句?请翻译这句话。 (2分)
五、作文(50分)
26、总有一些人,出现在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命里,用他的某些话,成全了你的人生。总有一些事,浮现在你的脑海里,用它不经意的一瞬,改变了你的决定。总有一些东西,停留在你的视野里,用它独有的安静,打动了你的心。去寻找,去聆听,生活,如此动人。
(1)请以“我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要求独立构思,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次学生素质检测答案
一、书写(略)
二、积累与运用(28分)
1、C 2、A 3、D 4、A 5、C (各2分)
6、古诗文名句填空(各1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匹夫不可夺志也 ④沾衣欲湿杏花雨
⑤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⑥归雁洛阳边 ⑦可据理臆断欤
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⑨何当共剪西窗烛
7、综合性学习(各2分)
①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养老问题日益严重,“空巢老人”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老人独守空居,晚年生活惨淡不堪。(符合意思即可)
②A、国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保障机制。
B、为人子女者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尽到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和长辈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享受精神上的愉悦。(符合意思即可)
8、名著导读
①冰心.《繁星·春水》(1分)
②A、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B、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C、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4分)
9、决堤的原因:黄河是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大量泥沙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让黄河变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2分)
10、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4分)
11、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大量修筑水利工程。(4分)
12、列数字.说明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分)
13、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人类必须保护大自然,合理开发利用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二)一个人的小镇(9分)
14、73岁的埃尔希作为莫诺维镇唯一一位居民和镇长,同时兼任清洁工、税务员、警长和守墓人,独自经营一家木屋酒馆和图书馆。
15、埃尔希是个勤劳善良、勇敢坚强、乐观开朗、生活充实的人。
16、埃尔希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人也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得很忙碌、很充实、很快乐,她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感动了无数人,这与当代人精神上的空虚无聊形成了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17、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养成受益一生的个人运动习惯,多看书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尽量拓展知识视野。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一)《虽有嘉肴》(8分)
18、①至:达到极点 ②学:教 19、A
20、因此说: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1、比喻.以“嘉肴”和“至道”做类比,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说明学习是体验“至道”的最好途径。
(二)《礼记 檀弓下》(7分)
22、①过:经过 ②之:它,指哭声 ③然:是的 ④于:在 ⑤去:离开 ⑥识:记住
23、孔子 24、老虎很凶猛,被老虎吃了。
25、主旨句: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苛酷(刻)的政令比老虎还凶猛啊!
五、作文(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