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数学学科
期末素养质量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汽车里程表两天前显示的是540千米,现在显示的是873千米,这两天行驶了( )千米。
A.1413 B.233 C.333
2.下面算式中与45×7的积相等的是( )。
A.63×9 B.45×9 C.27×9 D.63×5
3.50米赛跑,芳芳用了8秒,张强用了9秒,( )跑得快。
A.芳芳 B.张强 C.一样快
4.如图所示,图中的交叉部分表示( )。
A.不爱吃桃子也不爱吃苹果的人
B.既爱吃桃子又爱吃苹果的人
C.无法确定
5.吃午饭大约需要20( )。
A.时 B.分 C.秒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6.钟面上有3根指针,它们分别是( )、( )、( ),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000米=( )千米 40毫米=( )厘米 46毫米+34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吨=( )千克 8吨-3000千克=( )千克
8.同学们到植物园游玩,参观梅园的有23人,参观的菊园有36人,两个园都参观的有11人,去植物园的一共有( )人。21*cnjy*com
9.同学们到游乐园游玩,坐摩天轮的有23人,坐过山车的有17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1人,去游乐园的一共有( )人。21*cnjy*com
10.小浩在看上午9:40~上午11:20场次的《之熊心归来》电影,距离电影结束还有15分钟,现在是( )时( )分。
11.将1~7七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圆圈内,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12.在括号里填上“>”“<”或“=”。
5分米( )50厘米 3分( )200秒 240+260( )510
( ) ( ) ( )
13.把83分成两个自然数,要使这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最大,这两个自然数是( ).
14.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圆的( ),4份是这个圆的( )。
15.要使□06×3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最小填( )。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16.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就是两位数。( )
17.明轩刷牙要用3秒。( )
18.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19.2吨的海绵和2吨的石头一样重。( )
20.小强立定跳远跳了16厘米。( )
21.四边形都有4条边,所以是一个四边形。( )
四、计算题(共24分)
22.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6分)
25×4= 280÷70=
30×40= 101×70=
(30+5)×20= 640÷8=
23.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每题2分,共12分)
238×7= 220×5= 305×6= 365+189=
502-309= ※53+797= ※900-198=
24.脱式计算。(每题2分,共6分)
五、解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25.养鸡场有公鸡168只,公鸡比母鸡少310只,养鸡场有母鸡多少只?
26.爸爸和小明一共下了15盘棋(无平局),小明说:“下了这么多盘,我只赢了”。爸爸赢了几盘?
27.奥运村餐厅准备了18箱酸奶,每箱9盒,纯牛奶的盒数是酸奶的6倍,纯牛奶有几盒?
28.一个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是6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3,如果用它剪成一个最大的半圆形,那么这个半圆形纸片的面积是多少?
29.小红暑假看一本120页的《少儿阅读》,她每天看32页,4天能看完这本书吗?
30.博物馆内上午有862人,中午有245人离开。下午又来了403人,这时博物馆内有多少人?
31.学校竹笛队有75人,舞蹈队有88人,篮球队的人数是竹笛队和舞蹈队总人数的3倍,篮球队有多少人?
32.202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一个44人的国际旅游团到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参观,其中会讲英语的有37人,会讲汉语的有25人,英语和汉语都会讲的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现在显示的路程减去里程表两天前显示的路程即可,依此计算并选择。
【详解】873-540=333(千米)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D
【分析】计算出各个算式的积即可解答。
【详解】45×7=315
A.63×9=567
B.45×9=405
C.27×9=243
D.63×5=315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3.A
【详解】8秒<9秒
芳芳跑得快。
故答案为:A
4.B
【分析】根据集合的概念,重叠部分是既爱吃桃子又爱吃苹果的人。据此选择。
【详解】重叠部分是既爱吃桃子又爱吃苹果的人。
故答案为:B
5.B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常用的时间单位以及数值的大小,吃午饭选择分做单位比较合适。
【详解】吃午饭大约需要20分,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时间单位的选择,掌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和生活经验是解题的关键。
6. 时针 分针 秒针 秒针
7. 4 4 8 50 6000 5000
【分析】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吨=1000千克,依此进行换算并填空即可。21·cn·jy·com
【详解】4000米是4个1千米,即4000米=4千米。
40毫米是4个1厘米,即40毫米=4厘米。
46毫米+34毫米=80毫米,80毫米是8个1厘米,即46毫米+34毫米=8厘米。
5米是5个10分米,即5米=50分米。
6吨是6个1000千克,即6吨=6000千克。
8吨是8个1000千克,因此8吨=8000千克,即8吨-3000千克=5000千克。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48
【分析】用参观梅园的23人加上参观的菊园的36人再减去重复计算的两个园都参观的11人,即是去植物园的总人数。www.21-cn-jy.com
【详解】23+36-11
=59-11
=48(人)
【点睛】A类与B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
9.29
【分析】用坐摩天轮的人数加上坐过山车的人数,减去两项都参加的人数,求出去游乐园的总人数。
【详解】23+17-11
=40-11
=29(人)
则去游乐园的一共有29人。
【点睛】集合问题中,各部分的总和减去重叠部分,求出实际总量。
10. 11 5
【分析】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1:20-15=11:05
【点睛】熟练掌握时间的推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解析】略
12. = < < > > <
【分析】(1)1分米=10厘米,据此统一单位后进行比较;
(2)1分=60秒,据此统一单位后进行比较;
(3)(4)计算结果后进行比较;
(5)(6)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分数就大,分子小,分数就小;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分数就小,分母小,分数就大;先计算再比较。2-1-c-n-j-y
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1分米=10厘米,所以5分米=50厘米;
(2)1分=60秒,3分=180秒,180<200,所以3分<200秒;
(3)240+260=500,500<510,所以240+260<510;
(4)140×5=700,150×4=600,700>600,所以140×5>150×4;
(5)5>2,所以>;
(6),9>8,<,所以<。
13.41、42.
【详解】试题分析:因为两个数越接近,它们的积就越大,所以将数83分成两个最接近的自然数的和的形式,即可得出答案.21cnjy.com
解:因为,83=41+42,
所以,41×42=1722,
即最大的乘积是1722,
答:这两个自然数是41,42.
故答案为41、42.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两数越接近积越大的定理,将83合理地表示成两个自然数的和的形式.
14.
【分析】把这个圆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据此解答。www-2-1-cnjy-com
【详解】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圆的,4份是这个圆的。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来源:21cnj*y.co*m】
15. 3 4
【分析】依次将1、2、3…代入算式中求出积,再结合积的位数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06×3=318
206×3=618
306×3=918
406×3=1218
要使□06×3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3;要使积是四位数,□最小填4。
16.×
【分析】列举极端情况即可判定:最大两位数为99,最大一位数是9;最小一位数是1,最小两位数是10;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出处:21教育名师】
【详解】最大两位数为99,最大一位数是9,99×9=891,积为三位数;
最小一位数是1,最小两位数是10,1×10=10,积为两位数;
所以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所以原题的说法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类问题,在举例时注意极端情况。
17.×
【分析】根据情景、生活经验,以及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1秒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1分钟=60秒,钟面上秒针走一圈为1分钟,所以计量明轩刷牙的时间用“分钟”作单位;据此解答。【版权所有:21教育】
【详解】根据分析:明轩刷牙要用3分钟,而不是3秒。
故答案为:×
18.×
【分析】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依此判断。
【详解】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但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正方形和四边形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
【分析】不管是海绵还是石头,问的是重量,直接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即可解答。
【详解】2吨=2吨,所以2吨的海绵和2吨的石头一样重,故原题说法正确。
【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对重量单位吨的认识及理解。
20.×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立定跳远肯定不止跳16厘米,应该选择分米为单位,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小强立定跳远跳了16分米,所以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21.×
【分析】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并且是一个封闭图形,有4条边,只有3个角,并且不是一个封闭图形,所以不是四边形,据此即可解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不是一个封闭图形,不是一个四边形,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四边形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100;4;
1200;7070;
700;80
【详解】略
23.1666;1100;1830;554;
193;850;702
【分析】(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得数的数位也要对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21教育网
(3)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1·c·n·j·y
【详解】238×7=1666 220×5=1100 305×6=1830
365+189=554 502-309=193
53+797=850 900-198=702
验算: 验算:
24.8;100;40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1)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2)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详解】
=64÷8
=8
=55+45
=100
=240-200
=40
25.478只
【分析】有公鸡168只,公鸡比母鸡少310只,用168加上310即可求出母鸡的只数。
【详解】168+310=478(只)
答:养鸡场有母鸡478只。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加法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要熟练掌握。
26.9盘
【分析】根据题意,把爸爸和小明一共下棋的总盘数看作整体“1”,则爸爸赢的盘数是总数的,要求爸爸赢了几盘棋就是把15平均分成5份,求出其中的3份是多少,据此解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详解】
答:爸爸赢了9盘。
【点睛】本题考查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找出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972盒
【分析】酸奶每箱的盒数乘箱数等于酸奶的盒数,再乘6等于纯牛奶的盒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9×18×6
=162×6
=972(盒)
答:纯牛奶有972盒。
【点睛】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这个半圆形纸片的面积是157平方厘米
【详解】试题分析: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6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3,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以长方形的长边的长度为直径画半圆是最大的;利用圆的面积公式求它所在圆的面积的即可.
解:5+3=8(份);
64÷2×,
=32×,
=20(厘米);
64÷2×
=32×
=12(厘米);
3.14×
=3.14×100×
=157(平方厘米);
答:这个半圆形纸片的面积是157平方厘米.
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宽,理解以长方形的长为直径所画的半圆是最大的;再利用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9.能看完
【分析】每天看的页数×天数=看的总页数,4天看的总页数大于或等于书的页数,看得完;反之,看不完。
【详解】32×4=128(页)
128>120
答:能看完。
30.1020人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用博物馆上午来的人数减去中午离去的人数后,再加下午来的人数即可,依此列式并计算。
【详解】862-245=617(人)
617+403=1020(人)
答:这时博物馆内有1020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世纪*教育网
31.489人
【分析】根据题目,篮球队的人数是竹笛队和舞蹈队总人数的3倍,所以先将竹笛队和舞蹈队的人数相加,计算出的结果乘3则为篮球队的人数,即可解题。
【详解】(75+88)×3
=163×3
=489(人)
答:篮球队有489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法和乘法的意义,关键是理解倍数关系。
32.18人
【分析】由题目可知,先用37加25求出会讲英语的和会讲汉语的人数和,再减去总人数44就是重复计算的人数,也就是英语和汉语都会讲的人数,即可解题。
【详解】37+25-44
=62-44
=18(人)
答:英语和汉语都会讲的有18人。
【点睛】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教育网(www.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