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章《人口》-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第一节 人口分布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1)从全球来看:集中于________半球,尤其在北纬________地带最为集中。
(2)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________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3)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不足________千米的________地区。
2.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分布
人口稠密区 具体地区
东亚 我国东部、________半岛和日本中南部
南亚 印度、________、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
欧洲西部 英国、________、德国、荷兰等国
北美东部 美国东部和加拿大________部
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1)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________,________、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2)国家之间的人口分布也不平衡,目前世界上已有中国、______、美国、________、日本等10多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思维拓展
1.人口分布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相同的两个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却不尽相同。
2.世界人口状况
2023年,世界人口总数达77.42亿。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菲律宾、埃塞俄比亚等13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达46.4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2.47%。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因素 表现
气候 通过________和降水影响人口的分布。过于寒冷、干旱或过于湿热的________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地形 人口分布多趋向于________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________,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水源 一般来说,________、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________、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密集。在干旱地区,有水源的________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2.人文因素
(1)影响最显著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和________________影响人口分布的特点。农业社会,人口聚集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________聚集。
(2)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人口稠密。
(3)历史因素:________的地区,经过长期的繁衍,人口稠密。
(4)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易误辨析
平原地区人口密集,高原地区人口稀少。
不正确,说法太绝对。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是这样,如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湿热的平原地区,而在凉爽的高原和山区,如南美洲的巴西高原,非洲的东非高原等。
判断:
1.平原地区人口密集,高原地区人口稀少。( )
2.某地的人口密度大小可以反映该地的人口分布格局。( )
3.发达国家因生产力发展水平高,因此人口稠密。( )
【知能提升】
一、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其分布分析如下:
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2)人文因素
应用1: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
图示法展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应用2: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导致甲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 B.水源
C.地形 D.矿产
2.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
A.气候和地形 B.地形和经济
C.气候和科技 D.地形和科技
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攀枝花市人口统计图
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巩固专练】
1.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为欧洲
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山和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读图,完成2~3题。
2.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3.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矿产资源 D.交通
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100)。图一是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图中P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图二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二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5.图二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势起伏大 B.水资源短缺
C.荒漠广布 D.土壤贫瘠
6.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美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分析东北部人口稠密的地理原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基础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概念
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人口移动有时数量少,有时却是成批的大规模移动。我们把涉及人口________发生________或________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人口迁移和________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________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的________增长。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动力机制: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________(排斥力)与迁入地的________(吸引力)共同构成。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________,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________,促使人们迁入。
2.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________优美、气候宜人和________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
3.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
(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着________作用。不同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________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________的地区。
(2)社会因素:________、军事、________等多种人文因素也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的阶段和特点如下表所示: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方向 从欧洲到________、大洋洲 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________、北美、西亚、北非
特点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________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2.国内人口迁移
(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________、严重的________、战乱等。
(2)工业化以后(1949年以来)
改革开放以前 改革开放以后
原因 实施________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________政策
表现 有计划、________地进行人口迁移 人口由农村向________迁移;________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
判断:
1.小明去美国留学不属于人口迁移。( )
2.原始社会时期,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
3.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 )
【知能提升】
一、
1.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根据人口迁移的概念,若属于人口迁移首先表现为人口在分布空间上的转移,但判断时并非如此简单,人口迁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3.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入地的影响
(2)对迁出地的影响
技法点拨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应用1:
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下表为“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2~3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0 11.63 4.01 1.78
2.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技法点拨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应用2: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⑥
2.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三、
知识延伸
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
(1)“民工流”的产生原因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②城乡地区间巨大的经济差距;
③国家允许农民进城政策的实施。
(2)“民工流”的流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3)“民工流”的变化:近几年出现“回流”和“民工荒”现象。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西部转移。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改变。
应用3: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1~2题。
1.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 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
③来京务工人员 ④外国留学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巩固专练】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2题。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动是北美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是国际劳动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读“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密度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 D.经济因素
4.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B.增加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减小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D.加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据《人口与劳动绿皮书》透露:我国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为了挖掘劳动力供给的潜力,应加快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的改革,清除各种阻碍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制度性障碍。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哪些因素?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第三节 人口容量
【基础知识梳理】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在保证________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__________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________(图1.22)。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
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_______状况。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________”所决定的。
②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依赖自然资源,如耕地、水、矿产等。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_________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①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________,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________资源环境承载力。
②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________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________。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________的人口的需要。
(3)人均消费水平
相同的________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________。
3.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
从全球尺度来讨论,把全球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1)乐观者:人口不会达到________值。
(2)悲观者:目前已大大超过极限值。
(3)中间派:人口数量在________亿左右。
二、人口合理容量
1.范围: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________。
2.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按照合理的________,保障________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________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的人口数量。
3.意义
4.人口持续增长的影响
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如图),由此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1)有限的资源无法承载过量的人口消费,导致________问题。
(2)造成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从而导致________问题。
(3)过多的人口还会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________问题。
5.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区域 具体措施
世界 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______的规模之内
建立公平的________,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________的平等权利
各国、各地区 尊重________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判断:
1.随着科技进步,资源环境承载力会无限增大。( )
2.自然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
3.生活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
4.资源贫乏的地区人口容量一定很小。( )
【知能提升】
一、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特性——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而引起的。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但在具体时间内,假定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保持不变,可以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就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对确定性,如下图所示:
应用1:
如图是人与环境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________、________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________水平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最大,而________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2)下列各项中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双选)( )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是人口数量不能超越当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3)图中不同时间出现了两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说明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简述为什么具有这两种特征?
二、
应用2:
读下图,回答1~3题。
1.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水土流失
C.荒漠化 D.土壤盐碱化
2.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被称为( )
A.地球承载力 B.资源环境承载力
C.人口合理容量 D.地球环境容量
3.下列各国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小的国家是( )
A.日本 B.加拿大
C.德国 D.科威特
【巩固专练】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地与②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人口稠密,已经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
B.②地人口稀少,没有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C.①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人口容量大于②地
D.①地人口合理容量小于②地
2.导致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图”,回答3~4题。
3.以某地的四类要素为标准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4.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5.读“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资源环境承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4)目前,对地球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有三种学说,即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说。
参考答案:
第1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1.
二、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DC
应用2:
2.CA
3.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巩固专练】
1.D
2-3AB
4-5DB
6.
(1)东北部(东北沿海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较多;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2)煤、铁资源丰富;开发时间长;经济(工业、金融贸易发达)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
第2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B
2-3BC
应用2:
1-3CDD
应用3:
1-2CA
【巩固专练】
1-2CD
3-4DA
5.
(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2)C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的现象。
第3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3.极限 100
二、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1)资源 经济 消费 资源 (2)BC
(3)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 因为资源总数不确定,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经济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在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所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
应用2:
1-3CCD
【巩固专练】
1-2CB
3-4DD
5.
(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
(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4)悲观 乐观 介于悲观说与乐观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