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5章《环境与发展》-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知识梳理】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__。
(2)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
________被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________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________,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主要环境问题
(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________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2)生态破坏:________、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________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
区域 环境问题
城市 环境污染
乡村 生态破坏
发达国家 ________和环境污染
发展中国家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全球 酸雨、全球________、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
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
箭头①②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代表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⑤⑦代表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
箭头⑥⑧代表环境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判断:
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
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
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 )
【知能提升】
一、
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容易与所学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应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应用1: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完成1~2题。
1.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3~4题。
3.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 )
A.水土流失
B.酸雨危害
C.臭氧层空洞
D.土壤污染
4.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盐碱化
C.大气污染 D.水土流失
二、
应用2: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读“北京空气质量指数播报图”,完成1~2题。
1.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 )
①固体垃圾 ②汽车尾气 ③沙尘 ④燃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可减轻北京市PM2.5污染的合理措施是( )
A.市中心垃圾外运 B.限制汽车工业发展
C.大量使用洒水车 D.发展燃煤脱尘技术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画面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滥伐森林 B.草场退化 C.土壤污染 D.沙尘暴
4.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生态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 )
①林产品短缺 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④臭氧层破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巩固专练】
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人口增加
C.植被破坏 D.自然灾害
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水资源短缺加剧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4.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图甲为“北极地区景观图”,图乙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甲中的景观反映了图乙中环境问题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6.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 )
A.②③ B.①④
C.④⑤ D.②⑤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如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历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图5.8)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________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学法指导
1.“可持续”和“发展”不分家
“可持续”和“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发展”是这个统一体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可持续”是发展的最佳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任何片面强调“发展”或片面强调“可持续”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巧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
公平性——人人平等,万物均衡(侧重的是“权利”)。
持续性——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侧重的是“发展”)。
共同性——天下兴亡,人人有责(侧重的是“义务”)。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
2.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消除贫困
①原因
a.贫困是发展中国家________的根本原因。
b.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____________的障碍。
(2)发展绿色经济
①内容:________、环境保护、社会包容,强调________、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3)提倡可持续消费
①可持续消费的倡议:建立简约适度、________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判断:
1.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2.过度放牧行为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
3.可持续消费就是尽量少消费。( )
【知能提升】
一、
应用1:
2023年9月1日,太湖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迎来了秋汛开捕的第一天。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2.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
A.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
B.保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
C.调节太湖的流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
D.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
二、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区别
(1)生态经济强调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强调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2)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物质循环利用,强调的是循环和生态效益,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注重了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
应用2:
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 )
A.市场、环境、自然资源、环保体系
B.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
C.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
D.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
2.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③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
④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4.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巩固专练】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读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1~2题。
1.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承载力高 B.能源需求量减少
C.森林覆盖率较高 D.产业结构轻型化
2.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
B.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
C.禁止煤炭外运,发展第三产业
D.延长煤炭产业链和促进非煤产业发展
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图中文字所示)
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为保护生态环境,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基础知识梳理】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________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作用: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________、有序开发。
(3)确定区域主体功能的依据:土地________的程度、________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________水平等地理背景。
2.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必要性
(1)适宜开发的________少。
(2)________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________。
(4)区域经济发展________。
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3)限制开发区域
①农产品主产区:保障我国的________供给。
②重点生态功能区:将保护和修复________放在首位。
(4)禁止开发区域:国家级____________、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____________等。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目的:逐步缩小我国________________。
2.长江经济带
(1)规划:一轴、________、三极、多点。
(2)发展战略
①建设沿江________生态廊道。
②建设综合________交通走廊。
③推进________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1.海洋的重要性:________的源泉、未来的________。
2.我国的海洋国情
(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________宽广,岛屿众多。
(2)自北向南纵跨温带、________和热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渤海和________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结冰。
(3)________十分丰富。
(4)________种类多。
(5)拥有多种海洋________类型。
(6)海洋________不容乐观。
3.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措施: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__________、保护海洋________、维护海洋权益。
4.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基本原则: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________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________效率,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维护海洋权益
1.南海诸岛
(1)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组成部分的原因
①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________多年历史。
②中国最早________、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
③中国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____________,确立了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
(2)中国对南海诸岛的权利
①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________。
②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________和毗连区。
③中国南海诸岛拥有____________和大陆架。
④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2.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1)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________和利用的。
(2)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________________。
(3)明代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4)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我国____________,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________隔开。
判断:
1.一个区域只能拥有一种功能,称为主体功能区。( )
2.限制开发区域就是在该区域内限制所有开发活动。( )
3.推动区域协调的目的是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 )
4.领海的地位低于领土。( )
5.钓鱼岛是台湾岛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
【知能提升】
一、
应用1:
浙江、安徽两省对新安江水质跨省保护达成新的协议。为此,安徽省黄山市三产业结构由11.4?46.3?42.3调整至9.8?39.0?51.2。下图为新安江部分流经地图。读图,完成1~2题。
1.加强水质保护是因为新安江可以( )
A.调蓄洪水 B.调节气候
C.发展航运 D.提供水资源
2.为了更好地保护新安江,黄山市产业的调整方向可以是着重发展( )
A.网箱养鱼 B.畜禽养殖
C.服装加工 D.生态旅游
二、
应用2:
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南昌是江西省的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
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
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
2.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
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
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
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巩固专练】
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下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组团都按社区设计,不同功能的组团配备了不同的公众服务,北京市党政机关率先迁往此地。据此完成1~3题。
1.北京市建设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北京市级机关办公条件
B.缓解中心城区住房紧张的问题
C.加快北京东部地区的城市化
D.疏解中心城区过多的城市功能
2.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创新发展轴适宜发展( )
A.大型综合小商品批发市场
B.智能手机总装企业
C.创意设计与金融咨询产业
D.再生资源回收企业
3.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组团( )
A.与水域或绿地相交织 B.按照职住分离原则设计
C.投入—产出联系紧密 D.均配备各级学校、医院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我国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冲绳海槽是中日之间海洋的天然分界线。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的钓鱼岛海域位于(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生长边界上
B.太平洋板块上
C.我国东海大陆架上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上
5.我国虽然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我们又主张对南沙群岛附近的石油资源“共同开发”,这反映了我国的态度是( )
A.友好避让
B.友好协商、公平合理解决国际争端
C.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合作开发海洋资源
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6.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问题。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参考答案:
第1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1.
(1)物质和能量
(2)废弃物
2.
(1)索取资源
(2)净化能力
二、
1.
(1)水资源
(2)水土流失
(3)土壤
2.资源短缺 变暖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2AC
3-4AC
应用2:
1-2CD
3-4AD
【巩固专练】
1-2BD
3-4BA
5-6BA
7.
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第2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2BB
应用2:
1-2BD
3-4DB
【巩固专练】
1-2DD
3.
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第3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四、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2DD
应用2:
1-2DA
【巩固专练】
1-3DCA
4-5CC
6.
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