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2章《乡村和城镇》-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基础知识梳理】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的概念: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的类型
3.乡村聚落的内部空间结构
诸葛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其村落布局宛如八卦图。村落的中心为钟池,一半水塘一半陆地,两面各设一口水井,形成极具象征意义的鱼形太极图。钟池周围分布有八条巷道,多数民居沿着巷道分布。以________为核心,围绕________、雍睦堂、________等祠堂形成多个居住片区。________则分布在对外交通便捷的上塘周边地区。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镇的概念:包括城市和镇,是以____________活动为主的地区。
2.城镇功能分区
(1)城镇功能分区的形成
城镇功能区的形成如下图所示:
[注意] 城镇功能分区≠城镇用地
城镇功能分区和城镇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土地利用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________;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城镇主要功能区
功能区 分布 特征
居住区 城镇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在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______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商业区 多位于________、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呈点状或________状分布
工业区 主要分布在靠近河流、________、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由城镇内部工业相互________而成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______,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1)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________的远近。
(2)付租能力:各种功能的活动愿意付出________的高低。
2.其他因素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如________、文化、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因素 影响 举例
政策 政府通过________________、城镇政策和城镇规划干预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和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调整空间结构,北京市政府部门迁至通州
文化 地域________深刻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城镇地域结构有深刻影响
环境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应有利于城镇________的改善和保护 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烟尘等)的工厂(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应布局在城镇主导风向下风向的郊区或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的意义
2.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的途径及目的
规划途径 目的
发展________、合理规划工业区等 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充分提高________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规划确定具有______________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 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判断:
1.城镇的功能区有明确的界线。( )
2.城镇的功能分区都非常明显。( )
3.所有城镇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 )
4.高级住宅区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镇中心区域。( )
5.距城镇中心越远,土地租金就一定越低。( )
【知能提升】
一、
技法点拨
三大功能区的判定方法
(1)面积法:面积最大者是住宅区,最小者是商业区。
(2)位置法:位于市中心的一般是商业区;位于城市边缘或河流下游、盛行风下风向的是工业区;位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或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向的是住宅区。
应用1:
读“沿海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该城市规划建设一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最合理的选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
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城镇功能分区的影响表现为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其中,地租水平由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付租能力由各类活动的收益决定。
应用2:
如图为“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可以形成商业区的有(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
2.在③处Ⅰ类型功能区付租能力有所提高,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该处( )
A.商品丰富 B.居民购买力大
C.交通发达 D.环境优美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回答3~4题。
3.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
4.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对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B.接近公路线,商贸活动便利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工业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巩固专练】
读我国某地区民居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的聚落( )
A.规模较大 B.多呈团块状
C.多呈带状 D.多沿陆路交通分布
2.这类聚落布局有利于( )
①水运 ②取水 ③商贸 ④旅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如图为某城市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最可能表示住宅用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丁类用地在市中心比重极少的主要原因是市中心( )
A.环境质量差 B.地租水平高
C.交通拥堵 D.基础设施不完善
5.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中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第二节 城镇化
【基础知识梳理】
一、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乡村人口向________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________、城镇建设用地规模________。
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________________。
4.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__________水平。
[特别提示] 图示法理解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5.城镇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________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______,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________、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________;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________环境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里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________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世界城镇化表现
时间 表现
18世纪中叶之前 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很低,增长________
18世纪中叶之后 世界城镇化速度________,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________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________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________
原因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
城镇人口比重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原因 起步早,城镇化水平__ 起步晚,城镇化水平__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
城镇化表现及原因 表现 ________现象 城镇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________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当城镇________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________。
(2)主要的城镇环境问题:________污染、水污染、______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城镇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2)主要的社会问题:________、住房紧张等现象。
3.城镇化问题的区域差异
(1)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曾出现过________问题,经过后来的不断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
(2)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城镇化________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
(3)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________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________、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
2.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应用 主要功能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城市规划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与________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显示有关道路的________、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
城市抗灾减灾 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________、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
城区公共卫生 提供________和决策支持
判断:
1.城镇化水平高低与城镇化速度快慢不同。( )
2.过度城镇化和滞后城镇化都是城镇化问题的表现。( )
3.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
4.许多城镇化问题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
【知能提升】
一、
技法点拨
利用图像比较法,区别郊区城镇化和逆城镇化
应用1:
下表为2023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镇化水平表。完成1~2题。
国家 甲 乙 丙 丁
城镇化水平/% 90 83 66 32
3.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4.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二、
应用2: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 D.臭氧层空洞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三、
应用3:
图甲示意某城市行政边界的划分资料,该区有3个行政单元,分别为城西区、城北区和城南区。图乙示意该地区城市计划分区与地价的网格式资料。图丙是网格代码。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城西区有12 000人,城北区有19 000人,城南区有15 000人;已知该城市计划分区人口依土地利用类型(商业、住宅、工业),按3?5?2的比例而定(同一土地利用类别每一方格人口数量相等)。据此完成1~2题。
1.在GIS软件中将人口资料与甲的行政区图层结合后,转换为乙的网格式资料,则丙中网格代码1的人口为( )
A.2 500人 B.3 450人
C.4 500人 D.3 000人
2.该城市决定在城西区设立新超市分店,只考虑地价和人口数量,则最佳设立地点的网格代码是( )
A.10 B.6
C.13 D.1
【巩固专练】
网约车是出租汽车的一种形式。据统计,一辆出租车或网约车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相当于15~20辆私人出行小汽车,一辆公共汽车占用城市道路面积65平方米,而运能相当的60辆小汽车占用1 600平方米城市道路。结合下表回答1~2题。
佛山市2014~2024年前3个季度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情况
2014年 2019年 2024年
拥堵指数 6.43 6.76 6.95
平均时速 24.93 km 22.95 km 21.73 km
1.结合题中材料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共汽车比私人小汽车运能大,灵活性更好
B.网约车占用道路资源比私人小汽车大
C.近3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D.近3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可能与网约车有关
2.为了更好地解决佛山的城市拥堵状况,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公共汽车占用道路资源少,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鼓励私人小汽车以“拼车”方式出行
C.合理规划道路,建设立体交通枢纽
D.大力发展网约车,以便充分利用城市的道路资源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要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迅速。读“珠海市1995~2010年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问题。
说出珠海市就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并简述其对城镇化推动作用的差异。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域文化
1.文化起源: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
2.地域文化的内涵
[特别提示]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从成因上来看,是自然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从景观入手感受地域文化
景观分为________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下表所示:
景观类型 含义 举例
自然景观 较少受到________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影响的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
人文景观 人类利用________加以创造形成的景观 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
4.城镇和乡村地域文化的差异
[特别提示] 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都是在地域文化的孕育下形成的,都有各自独特风貌和个性。通过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可以感受地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体现人地和谐理念
2.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城市的色彩、色调体现文化底蕴
景观名称 形成原因 文化内涵
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 粉墙黛瓦散布于青山绿水中,低调而又淡雅,与秀美山川相辉映 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
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颜色五彩缤纷 该城市为港口城市,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质房屋的侵蚀 反映了当地的生产特点和风俗习惯
2.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3.城镇空间格局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4.城镇景观设计者的追求
判断:
1.地域文化只是指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 )
2.不同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
3.广州的骑街老楼是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文化的产物。( )
4.从建筑景观上看,福建客家土楼保留了中原地域特色的汉族大院屋型民居建筑景观特色。( )
5.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上。( )
【知能提升】
一、
1.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如图所示:
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2)地域文化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地理学特别重视从物质景观上研究地域文化的差异。
(3)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
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如下图所示:
应用1: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二、
另外,城市与环境相互协调,往往形成独特的风格。如沿海、沿江、沿湖城市多利用水体表现城市特色。在水体的边缘,有的形成重要的商务区,如美国芝加哥市密歇根湖畔、上海黄浦江两岸;有的发展为风景旅游区,如我国的杭州西湖等。
应用2: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据此完成1~2题。
1.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
2.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读伦敦大本钟及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3~4题。
3.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历史
C.文化 D.经济
4.故宫虽位于北京的城市中心,但这里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其主要影响因素( )
A.经济 B.政治
C.历史 D.环境
【巩固专练】
1.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
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
2.下列能正确反映一个地区文化特点的是( )
①南方的居民夏天睡竹床,东北农村房屋使用双层玻璃
②溜冰是北方人冬季爱好的运动项目,游泳是南方人喜好和擅长的运动项目
③彝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火把节
④新疆人到国内的其他地方后说普通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 m2。如图为成都新农村综合体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 )
A.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
B.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原则
C.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
D.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
4.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 m,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
5.下列图中四种房屋建筑,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丁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地区,它反映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2.耕地 草地
3.居住 公共服务设施
二、
1.非农业经济
2.
(1)专业化 居住区
3.组合
三、
1.
(1)城镇中心
(2)租金
四、
1.人地关系 文化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2BA
应用2:
1-2AC
3-4BA
【巩固专练】
1-2CA
3-4CB
5.
(1)A>B>C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最高。
(2)D地 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邻近森林,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⑤交通比较便利。
第2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5.工业 内需 土地 环境质量 居住 价值观念
二、
1.缓慢 加快 上升
2.早 快 高 低 逆城镇化 环境质量
三、
四、
1.城市规划
2.规划 路况 规划与决策 预警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2CD
应用2:
1-2CA
应用3:
1-2BA
【巩固专练】
1-2AD
3.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平稳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较小;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波动上升。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远超第一产业;1997年之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二、三产业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1997年之后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愈加显著。
第3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2.物质 制度
3.自然 人类 自然物质
4.自然环境 文化遗产
二、
三、
4.社会公平 社会福利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3DBD
应用2:
1-2CD
3-4CC
【巩固专练】
1.C
2.A
3-4BC
5.
(1)江南水乡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2)西北 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 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
(4)内蒙古草原 游牧 不断发展、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