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两段材料: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摘自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
●提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1、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4、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
二、从金天起义到定都天京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创立宗教理论
农民阶级平等的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1851年初,农民领袖洪秀全发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暴发了。3、革命准备组织上: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群众。以洪秀全、杨秀清为代表的六人领导核心形成
理论上: ①来源:西方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②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③特点:将农民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根据地建立:冯云山深入广西紫金山区活动,建立根据地。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头像洪秀全故居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兄都以耕田谋生。洪秀全7岁入私塾读书,非常聪明,仅用6年的时间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后又自读中国史籍,但不久即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在家帮助父兄务农。18岁时受聘为本村的私塾教师,从此一面教书,一面继续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考,洪秀全也不例外。从16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屡试不第。但几次到广州,他耳闻目睹了英国的侵略暴行,清政府的卖国和人民的斗争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渐生忧国忧民的胸襟。1843年最后一次科考失败后,他受《劝世良言》这本宣传基督教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最早加入的是族弟洪仁?屯?Х朐粕健:樾闳?戳?萆系劢毯螅??桔又泄┓畹目鬃拥呐莆辉一伲?庠诜饨ㄉ缁嶂惺谴竽娌坏乐?伲?谑鞘У袅怂桔咏淌Φ闹耙担?蹲咚?纾??グ萆系劢獭2痪梅朐粕缴钊氲阶暇I角??蹋?樾闳?蚍祷鼗ㄏ兀?ㄐ拇邮伦诮汤砺鄣拇醋鳌?
1845~1847年间,洪秀全撰写了多篇文章,其中《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是他的代表作品。
他说:“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摘自《中国近代史常识》
提问:依据材料归纳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点。
三、金天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四、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全州(冯云山)长沙(萧朝贵)攻占武汉三镇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作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金田永安长沙武昌湖口安庆天京五、定都天京六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1.北伐2.西征(1853年)3.东征军事上:全盛《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1859年冬,干王洪人轩提出改革的治国的方案——《资政新篇》一、《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土地分配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太平天国还将土地按产量的多少,分为九等,然后好坏搭配分配各户,并提出了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方法。 2、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3、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产品分配问题:实行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4、评价二、《资政新篇》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2、内容 3、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太平天国的失败(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 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阶级局限性2、天京变乱的经过
洪逼疑杀杀责杨韦石杀3、影响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二)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
后期防御战(1856——1861):
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
(1)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2、时代特点: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用内因和外因原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和特点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这一方面是中国封建社会固有矛盾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闯入国门所造成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夕的中国,虽然没落的封建社会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而开始瓦解,但是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起支配作用的仍旧是封建经济关系和封建政治制度。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社会矛盾发展了,危机加深了。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严重的自然灾害使矛盾迅速激化。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是社会主要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发必然会导致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这是内因。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疯狂掠夺并攫取大量特权,勒索赔款又加重了农民负担,加速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外因。正是由于此外因的存在,使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了与以往农民起义所不同的显著特征——既反封建又反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