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辛 亥 革 命 导 言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
步步紧逼,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
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帝制。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革
命党人毕生求之的目标是否能实现?辛亥
革命伟大意义何在?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一、清末资产阶级革命1、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看一看,想一想 ①清政府实行的“新政”是怎么回
事?
②为什么将兴中会等称为革命团
体,而将同盟会称为革命政党?
③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与太平天
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有何本质差
异 ?何谓“新政”?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1901年,清政
府宣布实行“新政”,即政治上更定官制,
新设立或改名称的机构有外务部、商务
部、民政部、资政院等;经济上奖励实
业;教育上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军事上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团体与政党的区别: 团体是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所组
成的集体;
政党是代表某个阶级、阶层或集团
并为维护其利益、实现其政治主张而以
执掌或参与政权为主要目标开展共同行
动的政治组织。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部分领导人在日本的合影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与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差异 “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
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
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
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
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
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使“公
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 孙中山的 “平均地权”与太平天国的《天
朝田亩制度》都是一种空想,都不可能实
现。但孙中山的 “平均地权”,主张实行“耕
者有其田”,主张进行社会革命,是资产阶
级推动社会前进的主张。
而《天朝田亩制度》则提出“有田同耕”
“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分配”,它是农
民对土地实施的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
案,其本质仍是维持封建落后的土地制度,
而没有任何创新。1、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2、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中国同盟会
的机关刊物
——《民报》《民报》发
刊词孙中山手书《新民丛报》论战的内容及影响 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
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
开。
经过激烈的论战,更多的人开始冲
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1、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2、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3、革命党发动的起义徐锡麟徐锡麟绝命书在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
林觉民 喻培伦黄兴(左图)
部分参加黄花岗起
义的被俘人员。(下图) 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宪的
呼声也越来越高。为了遏制革命,维护风雨
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
宪”。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
政;1906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后颁布
了《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清政府成立
“皇族内阁”,结果引起立宪派的内部分化和
汉族官僚的离心。清政府更加孤立。一、清末资产阶级革命二、武昌首义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旧址。 十八星旗原是共
进会的会旗,表示联
合十八个省进行革
命。武昌起义时被作
为军旗。一、清末资产阶级革命二、武昌首义三、帝制的终结和民国的建立1、建立中华民国1、建立中华民国2、颁布《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南京签发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临时约法》直接援用了西方的天赋人
权和三权分立学说,集中体现了民主主义革
命者的政治理想。它是中华民国史上第一部
宪法性文件。它使民主原则在中国第一次以
根本大法的形式被肯定下来,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一块光辉的
里程碑。1、建立中华民国2、颁布《临时约法》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袁世凯清陆军大臣荫昌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
帝发布退位诏书,中国历史
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 3岁登基的爱新觉
罗·溥仪(1906—1967)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1、建立中华民国2、颁布《临时约法》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4、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
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
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合作探究 孙中山为什么让位于袁世凯?答案总结客观原因
第一,辛亥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呼唤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收拾局面,而此人
非袁世凯莫属。
第二,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政绩颇
著,得到了资产阶级的信任和欢呼。
第三,列强与资产阶级各阶层一致倾向
“拥袁弃孙”。
第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财政困难,
是孙中山“让位”的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
原因。 主观原因
第一,革命党人对掌握政权缺乏思想准
备,以为中华民国建立后,只剩下建设民国
的问题了,从而产生功成身退的思想。
第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尚不具
备管理国家的政治经验和才能。另外,在孙
中山看来,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受到的约束,
不仅来自《临时约法》,而且还有他自己的
诺言和誓约,即中国人对政治家持信守约的
责求。孙中山让位也与其信守的“民本”思想
有关。 总 结 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共
同破坏,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经验不足和妥
协,导致革命果实被窃取。辛亥革命在推翻
封建帝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失败也
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
通”。那么,中国革命到底应向何处去?我
们将在下一节中探究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