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24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24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2 08:5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从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群众发挥的作用来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时空观念:结合地图认识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的概况,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史料实证:通过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史实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表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历史解释:结合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中国共产党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
家国情怀:感知胜利来之不易,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导入新课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万船齐发,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一举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毛主席豪情万丈,写下了这首诗。
在短短三年内,人民解放军是如何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怎样的意义?
1、原因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国共实力对比悬殊,共产党如何去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 127万
武器装备 全部日、美装备 小米加步枪
拥有人口、地区 3亿多、大城市 1亿多、小城镇、乡村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1936年 毛泽东
争取农民的支持
(1)共产党实力弱小,需要满足解放区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
从农民起义看民生之根本
夏民: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大泽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王小波、李顺起义: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
钟相杨幺起义: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李自成起义:等贵贱,均田免粮。
太平天国运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土地是“命根子”,是生存权益最集中的体现。
从封建农民起义,我们可以看到,农民起义从最初简单的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到后来正上升到认识到土地是一切不公正的根源,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争取生存权利的迫切愿望。对农民来说,土地是“命根子”,是生存权益最集中的体现。可以说谁满足了人民的土地要求,人民群众就拥护他。
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该做些什么呢?
20-30%
90%
占有土地比例
农村人口比例
10%
70-80%
地主
农民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材料三:毛泽东总结革命实践经验,指出:“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材料一:
做法:解决土地问题,改革土地制度。
(2)原有土地制度不合理,问题急需解决。
2、概况
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晋察冀根据地农民游行,拥护减租减息政策
实现耕者有其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什么文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3、内容
1947年,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中共全国土地会议
(1)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开展情况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1)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5、意义
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财产只有0.93亩,到了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村民们满怀热情地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了支援前线上。
——柯鲁克夫妇《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最后一碗米用作军粮最后一尺布来缝军装
最后亲骨肉送到战上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进攻背景
力量悬殊
1946-1947
势均力敌
1948
战略进攻时机成熟
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人民解放军经过连续作战,歼灭国民党军队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2.战略进攻标志——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4万人,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时间:
领导人:
军队:
1947年夏
刘伯承、邓小平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武汉
南京
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蒋介石两个拳头一伸, 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插入他们的心脏”。——毛泽东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被动防御作战。
1947年8月,刘邓大军穿过人烟稀少、遍地积水的黄泛区。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
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3、三大战役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
名称 国民党 共产党
东北 约55万 约70万
华北 约55万 约25万
华东 约60万 约42万
中原 约75万 约12万
西北 约30万 约7.5万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1948.9
平津战役1948.11
淮海战役1948.11
1
2
3
1948年秋国共在东北地区兵力对比
103万
共产党
国民党
55万
战略决战为何首选东北?
东北地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解放,土改基本完成,解放区得到巩固,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军工生产有了较快发展,人力物力比较充足,已经对国民党军形成局部优势。
关门打狗
兵力对比:解放军兵力在五大战场中唯一超
过国民党军队。
敌军态势: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
意图未定。
我军态势:东北根据地支援,战争物质力量
雄厚,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
战局延伸: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以东北
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时间
地点
部队
将领
意义
1948年9月-1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
解放了东北全境
东北
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
淮海战役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经过
结果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邓小平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
徐州为中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意义)
歼敌改编敌人数最多
黑虎掏心
民 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平津战役
时间
地点
部队
将领
意义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
基本解放了整个华北
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傅作义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再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和平解放可以减少人员伤亡,是民心所向;保护北平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


三大战役示意图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警卫员李银桥发现毛泽东长了一根白发,毛泽东看着警卫员拔下来的白发,风趣地说:“白了一根头发,胜了三大战役,值得!”
三大战役总结
时间 战役 名称 作战 部队 指挥员 歼敌改编敌人数 解放 地区 影响
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 战役 东北 野战军 林彪 罗荣桓 47万人 东北 全境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 战役 中原、华东野战军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谭震林 55万人 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平津 战役 东北野战军、华北人民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52万人 华北 全境
4、渡江战役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我不愿看到一个分裂的中国!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南京
(1)背景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2)过程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占领南京,标志着结束国了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七律·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4
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分离至今。
前两次分离是外来侵略所致。第三次分离是中国内战所致,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所以与前两次有着本质区别。
祖国统一,不可阻挡!
合作探究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你认为奇怪吗?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小组讨论:
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三大战役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从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高度着眼,深思熟虑、多谋善断,妥善应对种种复杂局面,展现出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
——金冲及、邵建斌《从三大战役看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作战方针正确
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财富骤然增至200亿美元之多,达到发展顶峰,垄断金融、工矿业等;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从人民那里掠夺了无数的财富。——王桧林《中国近代史》
②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集团经济腐败,失民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对中国: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⑤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2)对世界:
①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课堂小结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南京解放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结果
概况
意义
概况
影响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标志: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国民党败退台湾
背景
国共实力对比发生显著的变化
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中考链接
1.(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后,在机场发表谈话:“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上述任务而奋斗。”这反映出毛泽东飞抵重庆的目的是( )
A.争取国民大革命的胜利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2.(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此行渝州的目的是( )
A.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 B.推动实现全民族抗战
C.达成国共的再次合作 D.商讨成立苏维埃政府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