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章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江南地区的巨大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导入
观看视频——南京六朝博物馆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统编版新教材(2024版)
东晋黑釉鸡首瓷壶
南京六朝博物馆的条幅
东晋形势图
南朝青瓷莲花尊
新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说出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概括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列表整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在不同经济领域的表现,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到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各族民众共同努力的结果,理解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
核
心
素
养
目
标
一、东晋的兴亡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时空观念
任务一:识读地图,完成西晋到东晋的朝代更替的有关史实。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西晋灭亡
东晋形势图
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
317年,司马睿在以王导为首的世家大族拥戴下当上皇帝,义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一、东晋的兴亡
2.东晋的统治特点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二:阅读《相关史事》,“王与马,共天下”反映了东晋什么统治特点?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山东大贵族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一、东晋的兴亡
3.北伐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三:请你讲述祖逖北伐的故事,从中你感受到他的什么精神?
闻鸡起舞的勤奋努力,恢复中原的壮志和报效国家的精神。
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勤奋练武,夜半闻鸡起舞,随时准备报效国家。
祖逖北伐
一、东晋的兴亡
4.东晋灭亡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四:识读地图,阅读史料,简述东晋后期的统治及灭亡。
419年,刘裕受封为宋王,420年接受晋恭帝的“禅让”,即帝位,建元永初,国号宋,东晋灭亡。
淝水之战示意图
东晋在淝水之战以后,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随着外部压力减小,朝廷内部世家大族与皇权的矛盾、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到东晋末期世家大族桓玄起兵叛乱,逼迫安帝禅位,建元称帝。在平定桓玄之乱中,将领刘裕势力兴起在平定桓玄之乱后,又把被赶下台的安帝迎回。此后,他接连率军北伐,连连取胜,威名大灭亡。
——《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师用书》
二、南朝的政治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的政权更迭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一:观察地图,阅读教材,简述南朝的政权更迭情况。
南朝是东晋灭亡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包括宋、齐、梁、陈。
宋、齐、梁、陈的朝代更替都是采用“禅让”的方式,但这种“禅让”实质上是一个政权内的某一权臣,经过一定时期的准备,手中的权力绝对超过皇权的结果。不过这种政权更替的形式由于具有合法的外衣,相对比较平和,对社会稳定的冲击相对较小,有利于保持制度的连贯性。
二、南朝的政治
2.刘宋王朝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二:阅读史料,概括南朝的宋发展状况。
宋是南朝疆域最广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 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刘裕即位后打击豪强,镇压不听命的世家大族,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土断”,即以居住地为准,将人口编为国家户籍,以限制豪强非法占有劳动人口;发布军户免为平民、赦免奴婢的命令,增加了劳动力。他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和接纳态度,反对奢侈,较为开明、节俭。刘裕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宋
文帝在位30年,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生产,使社会安定,民勤本业,史称“元嘉之治”。刘宋前期的多项政策,为江南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师用书》
二、南朝的政治
3.梁朝的统治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三:阅读史料,概括梁朝发展与衰落,从中归纳政权兴衰的主要因素。
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南齐末年,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是为梁武帝。他在治国理政、发展经济和文化方面有所作为。
但在其统治后期,由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导致大规模叛乱长时间无法平息,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政权兴衰的主要因素:政治是否清明,统治者是否关注民生;社会是否安定;经济是否发展。
三、江南地区
的开发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一:多角度思考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从自然环境、政治、人口流动等方面思考)
1.自然环境: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作物生长;
2.政治:南方地区相对安定,统治者采取促进生产的措施;
3.人口流动:北方人为躲避战祸纷纷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中原地区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等。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北方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表现——农业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二:识读地图,阅读教材,简述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
1.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水利
2.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3.水稻育秧移栽,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
4.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
5.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多种经营。
北方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表现——手工业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三:观察图片,阅读史料,总结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江南地区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 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东晋黑釉鸡首瓷壶
南朝青瓷莲花尊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表现——手工业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三:这首诗与手工业的哪个行业有关 哪些诗句体现了宝剑的制作水平
这首诗与手工业中的冶铸业有关。“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这两句诗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容了宝剑的制作水平。反映了南朝铸造业的水平。
| 译文| 我有一把宝剑,所用钢材是昆吾山的矿石冶炼。剑身的光洁程度如同水能映照人影,用它切玉石就像切泥土一样容易。它的剑刃闪着凛凛寒光,剑鞘透出阵阵凉风。请转告张公子,什么时候前来见识见识。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表现——商业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四:识读地图,阅读史料,简述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南朝建康城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江南地区的开发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五:比较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史记》描述了西汉前期,江南地区还处在火耕水耨的农业阶段,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
《宋书》记载了东晋和刘宋时期,政府积极开发江南,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技术,江南开发后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 … … 无积
聚而多贫。(|译文|楚越地区,土地广阔而人口稀少,以福米为主食,鱼类做菜羹,有的地方用火烧去地面上的草木,然后放水漫灌,把草木沤在地里作为肥料……(当地人)没有积蓄而多贫穷。)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 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译文|江南地区作为国家的一个区域,是非常昌感的了……这里的土地广阔,物产丰盛,百姓勤勉于农业,如果有一年丰收就可以让数郡之内都不挨。……丝绵布帛丰富,可以供天下百姓穿戴。)
——《宋书》卷五十四“史臣曰”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4.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任务六:北方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 这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
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东晋建立后偏安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很多北方的农作物就出现在南方。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历史现象。
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以及梨树、枣树、否树等。这些农林品种原来主要种植在北方,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兴亡
南朝的政治
条件:世家大族拥戴
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
承
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
课
堂
小
结
建立: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
原因:社会安定;北方人南迁;自然条件优越
表现
江南地区的开发
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宋、齐、梁、陈
影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差距缩小
农业:兴修水利,改进生产技术,多种经营
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有显著发展
商业:城市繁荣(建康)
1.(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50万年的元谋人,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30万年不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排除B项;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项;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素
养
检
测
1.【史料实证】(2024·新疆·中考真题)某个朝代开国伊始,就形成了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这样的君臣共享天下的局面,也是其政治特征。这个朝代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2.【史料实证】唐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把江南风光写得神奇迷离,同时渗透出诗人对王朝兴亡盛衰的感慨。诗中所述朝代的都城在当时称为( )
A.长安 B.南京 C.建业 D.建康
C
D
1.(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50万年的元谋人,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30万年不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排除B项;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项;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素
养
检
测
3.【史料实证】(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齐民要术》记载,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改进。该著作所述现象( )
A.导致了东汉政权的衰亡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奠定了北魏统一的基础 D.推动了南北对峙的形成
B
1.(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50万年的元谋人,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30万年不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排除B项;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项;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素
养
检
测
4.【史料实证】下面组图反映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 )
A.政权分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民族交融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
1.(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50万年的元谋人,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30万年不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排除B项;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项;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素
养
检
测
5.【史料实证】《宋书》中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由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D
统编版新教材(2024版)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