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电源和电流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电源和电流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9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22 16:1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电源和电流(强基课—逐点理清物理观念)
课标要求 层级达标
观察并能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学考 层级 1.了解电源的作用,知道持续电流形成的原因。 2.了解导体中的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3.理解电流的定义、定义式、单位及方向的规定。
选考 层级 1.会用公式 q=It 分析相关问题。 2.会推导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
逐点清(一) 电流的形成
[多维度理解]
1.电源
(1)定义:能把电子从电源正极搬运到电源负极的装置就是电源。
(2)作用:使导体两端始终存在电势差。
2.恒定电场
(1)形成:电源正、负极周围空间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电荷的分布和电场的分布不随时间变化。
(2)定义: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叫作恒定电场。
(3)特点:在恒定电场中,任何位置的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都不随时间变化,所以它的基本性质与静电场相同。
1.电源的作用
(1)电源可使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静电力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源可以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
2.形成电流的三种电荷
形成电流的三种电荷为自由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举例说明:
(1)金属导体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
(2)液体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有正离子和负离子;
(3)气体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有自由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
3.电流的形成
(1)形成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
(2)形成条件:导体两端有电压。
(3)电路中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且电路闭合。
[全方位练明]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负极搬运到正极,保持两极之间有电压。(×)
(2)电源的作用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持续地定向移动。(√)
(3)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4)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会形成持续的电流。(×)
2.(多选)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的作用是使电路中产生电荷
B.电源的作用是使电路中的电荷发生定向移动
C.电源能把自由电子从负极搬运到正极
D.电源能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运到负极
解析:选BD 电源的作用是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正、负电荷发生了分离),这样电源两端就会产生电势差,电势差使电路中的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不是产生电荷,故A错误,B正确;电源能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运到负极,从而形成两极间的电势差,故C错误,D正确。
3.为什么电闪雷鸣时,强大的电流能使天空发出耀眼的强光,但它只能存在于一瞬间,而灯泡却能持续发光?
提示:闪电不能产生持续的电流,而灯泡发光时有电源供电,能形成持续的电流。
逐点清(二)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多维度理解]
1.定义: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作恒定电流。
2.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程度。
(1)表达式:I=。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常用的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1 A=103 mA=106 μA。
(3)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1.金属导体中电流的计算
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只有自由电子,运用I=计算时,q是时间t内通过金属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电解液中电流的计算
电解液中的自由电荷是正、负离子,运用I=计算时,q应是时间t内正、负两种离子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
[全方位练明]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电流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2)导体中的电流一定是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3)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4)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
2.(2023·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在2 s内有0.1 C电荷通过横截面积为2 mm2的金属导体,则形成的电流大小是(  )
A.0.025 A          B.0.05 A
C.0.1 A D.0.02 A
解析:选B 根据电流的定义可知,I== A=0.05 A,故B正确,A、C、D错误。
3.如图所示,电解池内有一价的电解液,t时间内通过溶液内面积为S的截面的正离子数是n1,负离子数是n2,设元电荷为e,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n1=n2时,电流大小为零
B.当n1<n2时,电流方向从B→A,电流大小为I=
C.当n1>n2时,电流方向从A→B,电流大小为I=
D.溶液内电流方向从A→B,电流大小为I=
解析:选D 电流的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则溶液内电流方向从A到B。t时间内通过溶液截面的电荷量为正、负离子电荷量绝对值之和,即q=n1e+n2e,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可得I===,与正、负离子的数量相对大小无关,A、B、C错误,D正确。
逐点清(三)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多维度理解]
1.电流的微观表达式的推导
如图所示,AD表示粗细均匀的一段长为l的导体,两端加一定的电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沿导体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大小为e。则:
导体AD内的自由电荷全部通过横截面D所用的时间t=
导体AD内的自由电荷总数N=nlS
总电荷量q=Ne=nlSe
此导体上的电流I===nevS。
2.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evS
(1)I=是电流的定义式,I=nevS是电流的决定式,因此I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及时间t无关,从微观上看,电流决定于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大小e、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v,还与导体的横截面积S有关。
(2)v表示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自由电荷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电流是自由电荷在热运动的基础上向某一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典例] (多选)有一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经其中的电流为I;设每单位体积的导线中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e,导线内电子的定向移动平均速率为v,在Δt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可表示为(  )
A.nvSΔt       B.nvΔt
C. D.
[解题指导] 
(1)自由电子数等于总电荷量除以每个电子的电荷量,所以求出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即可求出自由电子数。
(2)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已知,只要求出Δt时间内有多少体积的电子通过横截面,即可求出自由电子数。
[解析] 因为I=,所以q=IΔt,自由电子数目为N==,C正确,D错误;因为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为I=nevS,所以自由电子数目为N====nvSΔt,A正确,B错误。
[答案] AC
用电流的微观表达式求解问题的注意点
(1)准确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式中的v是指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不是电流的传导速率,也不是电子热运动的速率。
(2)I=neSv是由I=导出的,若n的含义不同,表达式的形式也会不同。  
[全方位练明]
1.(多选)如图所示,将左边的细铜导线与右边的粗铜导线连接起来,已知粗铜导线的横截面积是细铜导线横截面积的两倍,在细铜导线上取一个截面A,在粗铜导线上取一个截面B,若在1 s内垂直地通过它们的电子数相等,那么,通过这两个截面的(  )
A.电流相等
B.电流不相等
C.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相等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不相等
解析:选AD 由电流定义知I==,故A正确,B错误;由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Sev知,I、n、e均相等,因为SAvB,故C错误,D正确。
2.(2023·福建厦门检测)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每摩尔铜原子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e,今有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当通过的电流为I时,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
A.光速c   B.  
C.   D.
解析:选D 如图所示,选长度为l的铜导线为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的体积为V=lS ①,铜的摩尔体积V0= ②,由①②可得所选研究对象的物质的量N=== ③,因为每摩尔铜原子有n个自由电子,所以所选研究对象所含自由电子个数n1=Nn= ④,电流:I== ⑤,由④⑤得v=,故D正确。
A级——学考达标
1.下列关于电流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的方向规定为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B.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C.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D.在电解液中,电流的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析:选B 物理学中把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B正确,A错误;自由电子带负电,故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C错误;在电解液中,电流的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D错误。
2.关于电源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负极不断地搬运到正极,从而保持两极之间有稳定的电势差
B.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正极不断地搬运到负极,从而保持两极之间有稳定的电势差
C.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D.电源实质上也是一个用电器,也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解析:选B 电源的作用是维持正、负极之间恒定的电势差,这需要电源不断地将其内部的负电荷向负极聚集,将正电荷向正极聚集,外电路中自由电子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向正极移动;在电源内部,需要将正极上的电子搬运到负极,维持电势差不变,故A错误,B正确;电路中有电流不仅需要电源,还需要电路是闭合的,两者缺一不可,故C错误;电源是对电路提供能量的装置,故D错误。
3.(2023·江苏盐城检测)一太阳能电池对一用电器供电时,在1 min时间内,通过该用电器的电荷量为1.2 C,则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为(  )
A.10 mA        B.20 mA
C.40 mA D.1.2 A
解析:选B 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为I== A=0.02 A=20 mA。B正确,A、C、D错误。
4.如图所示,一根均匀带电的长直橡胶棒沿其轴线方向做速度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棒的横截面积为S,单位体积内所带的电荷量为-q。由于棒的运动而形成的等效电流(  )
A.大小为qv,方向与v相同
B.大小为qv,方向与v相反
C.大小为qSv,方向与v相同
D.大小为qSv,方向与v相反
解析:选D 橡胶棒带负电,等效电流方向与v的方向相反,由电流的定义式可得I===qSv,故D正确,A、B、C错误。
5.一宽为d的绝缘薄传送带,以速率v运动。已知传送带单位面积上带有q的电荷量,则传送带运动形成的等效电流大小为(  )
A.vq B.
C.vdq D.
解析:选C 时间t内传送带运动的距离x=vt,长为x的传送带上带的电荷量Q=xdq=vtdq,由电流的定义知传送带运动形成的等效电流的大小为I==vdq,C正确,A、B、D错误。
6.某电解池,如果在1 s内共有5×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1×1019个一价负离子通过面积为0.1 m2的某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是(  )
A.0           B.0.8 A
C.1.6 A D.3.2 A
解析:选D 1 s内,通过截面正离子的电荷量为q1=5×1018×2×1.6×10-19 C=1.6 C,通过截面负离子的电荷量绝对值为q2=1×1019×1.6×10-19 C=1.6 C,则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为I==3.2 A,D正确,A、B、C错误。
7.心室纤颤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一种叫作心脏除颤器的设备,通过一个充电的电容器对心颤患者皮肤上的两个电极板放电,让一部分电荷通过心脏,使心脏完全停止跳动,再刺激心颤患者的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如图所示是一次心脏除颤器的模拟治疗,该心脏除颤器的电容器电容为15 μF,如果充电后电容器的电压为4.0 kV,电容器在大约2.0 ms内放电至两极板电压为0,则这次放电过程通过人体组织的平均电流强度约为(  )
A.6×10-2 A     B.30 A
C.2×103 A D.×106 A
解析:选B 由电容定义式得C=,所以放电过程中通过人体电荷量为Q=CU=15×10-6 ×4 000=0.06 C,所以放电过程通过人体组织的平均电流强度约为I== A=30 A,故选B。
8.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单位长度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电荷量为e,电子定向移动速率为v,则导体中的电流为(  )
A.nev   B.   C.   D.
解析:选A 时间t内通过导体的电荷量为q=nvte,由电流的定义可知I==nev,故A正确,B、C、D错误。
9.如图所示是静电除尘器示意图,A接高压电源的正极,B接高压电源的负极,A、B之间有很强的电场。空气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电子奔向正极A的过程中,遇到烟气中的煤粉,使煤粉带负电,吸附到正极A上,排出的烟就成为清洁的了。已知每千克煤粉会吸附n mol电子,每昼夜能除尘m kg,计算高压电源的电流I。(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一昼夜时间为t)
解析:由于电离出的气体中电子和正离子同时导电,流过电源的电荷量Q跟煤粉吸附的电荷量Q′并不相等,则煤粉吸附的电荷量为Q′=Q
由于Q′=mneNA,Q=It,解得I=。
答案:
B级——选考进阶
10.某电解池中,若在2 s内有5.0×1015个二价正离子和1.0×1016个一价负离子通过某截面M,其中正离子水平向右移动,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  )
A.0.8 mA,水平向左
B.0.08 mA,水平向左
C.1.6 mA,水平向右
D.0.16 mA,水平向右
解析:选C 2 s内流过截面M的电荷量为q=5.0×1015×2×1.6×10-19 C+1.0×1016×1.6×10-19 C=3.2×10-3 C,由电流的定义可知I== A=1.6 mA,由于正离子水平向右移动,则电流的方向水平向右。故A、B、D错误,C正确。
11.(2023·宣威三中月考)(多选)半径为R的橡胶圆环均匀带负电,总电荷量为Q,现使圆环绕垂直环所在平面且通过圆心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则由环产生的等效电流判断正确的是(  )
A.若ω不变而使电荷量Q变为原来的2倍,则等效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
B.若电荷量Q不变而使ω变为原来的2倍,则等效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
C.若使ω、Q不变,将橡胶环拉伸,使环半径增大,等效电流将变大
D.若使ω、Q不变,将橡胶环拉伸,使环半径增大,等效电流将变小
解析:选AB 取任一截面S,在橡胶圆环运动一周的时间T内,通过这个截面的电荷量为Q,则有电流I==,周期T=,解得I=。由I=可知,若ω不变而使电荷量Q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故A正确;由I=可知,电荷量Q不变而使ω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故B正确;由I=可知,若使ω、Q不变,将橡胶环拉伸,使环的半径增大,对电流没有影响,故C、D错误。
12.某根导线的横截面积为S,通过电流为I。已知该导线材料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电子电荷量为e,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设每个原子只提供一个自由电子,则该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平均速率为(  )
A. B.
C. D.
解析:选A 设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导线中自由电子从一端定向移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对导体研究:每个原子可提供一个自由电子,则自由电子的总数与原子数目相等,为n=NA,t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ne,电流为I==,得v=,故A正确。
13.(选自鲁科版教材课后练习)若距地面高约2 km的空中有两块乌云,它们因与空气摩擦带电,致使两块乌云之间的电势差约为3×109 V且保持不变。已知空气的电场强度达到3×106 V/m将被击穿放电,请对以下问题进行估算。
(1)当两块乌云相距多少米时会发生电闪雷鸣?
(2)若某次闪电,两块乌云之间通过的电荷量为500 C,可释放多少能量?
(3)这次放电现象历时约0.01 s,则其平均电流约为多大?
解析:(1)两块乌云间电势差U=3×109 V,空气的击穿电场强度E=3×106 V/m,
当发生电闪雷鸣时,空气被击穿。
由U=Ed可得两块乌云间的距离d==1 000 m。
(2)两块乌云之间通过的电荷量q=500 C时,释放的能量W=qU=1.5×1012 J。
(3)放电时间t=0.01 s,由I=可求得平均电流I==5×104 A。
答案:(1)1 000 m (2)1.5×1012 J (3)5×104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