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球与地球仪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地球与地球仪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2 16:21:01

文档简介

(共82张PPT)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与
地球仪
Earth with globe
HOME
TARGET
CONTENT
HOME
TARGET
CONTENT
课程标准
Curriculum Standards
地球在宇宙中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HOME
TARGET
CONTENT
1.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从古至今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通过使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ons
3.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知道经线与纬线的特征、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学会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2. 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4.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的位置和特点,能够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earth
01
HOME
TARGET
CONTENT
目录
Contents
地球的形状
The shape of the earth
1.1
地球是球体,在今天已如常识一般,甚至于打开手机微信就能直接确认.
那在古人眼里呢?地球是啥样?
阶段1--“天圆地方”
1.1
地球的形状
The shape of the earth
掐指一算,直觉告诉我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阶段2--推测“球体”
1.1
地球的形状
The shape of the earth
(非真实大小比例)
太阳和月亮都是球体,地球说不定也是个球体 …
阶段3--证实“球体”
1.1
地球的形状
The shape of the earth
1519—1522 年
麦哲伦 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人类环球一周的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阶段4--确证“球体”
1.1
地球的形状
The shape of the earth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可以从太空观察地球。
地球卫星影像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1.1
地球的形状
The shape of the earth
凭直觉猜测
“天圆地方”
据日月推测
“球体”
首次证实
“球体”
确证
“球体”
地球形状认知历程总结:
1.1
地球的形状
The shape of the earth
结合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哪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海岸观船
站在海边眺望从远方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
1.1
地球的形状
The shape of the earth
结合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哪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站得高看得远
1.1
地球的形状
The shape of the earth
结合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哪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月食
发生月食时,月面上显现出的地球阴影边缘呈圆弧形,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现在人们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了地球的大小。
1.2
地球的大小
The size of the Earth
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最大周长约 4 万千米
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为什么用到“平均”“最大”来描述,难道还有其他数据?
1.2
地球的大小
The size of the Earth
极半径约 6357 千米
赤道半径约 6378 千米
结合数据,如何描述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P12活动:认识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数字描述,还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描述。
1. 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大小 比较项
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相当于 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 7 000 平方米)
地球最大周长约 4 万千米 相当于客机沿赤道飞行 小时的距离(客机飞行速度约800千米/时)
表1.3 地球大小的比较
7.29X1010
50
地球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数字描述,还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描述。
2. 用太阳和月球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11961
4
P12活动:认识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A model of the earth – a globe
02
HOME
TARGET
CONTENT
目录
Contents
2.1
地球的模型
A model of the Earth
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思与学
观察你们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它与地球有何不同之处?
地轴
线条

符号
文字
2.2
认识地球仪
Get to know the globe
地轴
地球绕着地轴转动,是人们假想的轴
北极
地轴北端和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
地轴南端和地球表面的交点
地球表面的线条怎么区分?
“横纬竖经”
2.2
认识地球仪
Get to know the globe
P14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按照下面的步骤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1)准备材料:泡沫球、铁丝、胶布、橡皮泥、毛线、胶水、剪刀等。
(2)如图1.10①所示,在泡沫球的中间贴上毛线,作为赤道;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作为极点。
(3)把铁丝的一端从一个极点穿至另一个极点,使球体能围绕铁丝旋转;余下的铁丝大致沿球体外侧弯为半圆状,将其余部分卷绕成底座,使球体能放置在桌面如图1.10②)所示。注意极点连线与桌面的夹角大致为66.5°,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泡沫球略大一点。
(4)在图1.10③a、b两个极点处裹上胶布,使球体既可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又可以自由转动。
(5)在图1.10③c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地球仪不会翻倒。
P14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来点灵感?
HOME
TARGET
CONTENT
目录
Contents
Classroom Exercises
课堂小练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四幅图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B
2.《封神演义》中的“遁地太岁”土行孙奉师命下山助武王伐纣。如果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遁地”能力,从家中钻入地球。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则他到达地球另一端的距离约为( )
A.40000千米 B.51亿千米
C.12742千米 D.6371千米
C
3.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
A.圆柱体
B.圆锥体
C.圆球
D.不规则的球体
4.在遨游宇宙之前,人类已经基本证实了地球的形状。其方法是( )
A.实地测量
B.观测月全食
C.凭直觉猜想
D.环球航行
D
“蓝色弹珠”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船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当时太空船正背向太阳,所以成功拍到了清晰的地球全景(下图)。读图,完成3-4题。
D
A.大小 B.质量
C.形状 D.海陆分布
6.生活处处有地理,同学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通过实验来探究学习地理知识。读图,手持帆船模型沿着伞面移动的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地球的( )
5.在中学生科普交流会上,小强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了他对地球的认识,你认为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6371千米
②如若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5.1亿平方千米
③沿赤道环绕地球一周需要走4万千米
④地球上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C
7.图②中,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多少度的角( )
A.23.5° B.45° C.66.5° D.90°
8.图③中,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倾斜的铁丝两头,即a处和b处,用胶布裹几圈固定。对铁丝a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B.b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C.铁丝ab表示的是地轴 D.地球上实际存在ab表示的轴
C
某同学尝试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简易地球仪,下图是他的制作过程。读图完成7-8题。
C
10.小亮描述地球仪的语言,错误的是( )
A.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 B.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本初子午线
C.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9.小亮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地球仪是( )
D
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小亮同学尝试自选材料制作地球仪。完成9-10题。
B
经线和经度
Meridian and longitude
03
HOME
TARGET
CONTENT
目录
Contents
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 。
3.1
经线概念
Meridian concept
半圆弧
[我国古代用“子”代表北方,用“午”代表南方。因此,经线也叫 。]
子午线
你能在地球仪上描出一条经线吗?
读图,结合教材P15,完成表格。
经线特征
3.2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数量
相互关系
半圆弧
都相等
南北方向
无数条
相交于极点
Meridian features
思与学
这么多条经线,怎么区分它们呢?
经度
经度概念
Longitude concept
3.3
概念:本初子午线所在平面与其他经线所在平面的夹角。如∠A。
A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建有本初子午线的标志,该标志以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线代表本初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
指0° 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
经度特征
Longitude characteristics
3.4
180°

180°
西经(W)
东经(E)
0 经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0 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 180°是重合的,称为 180° 经线
观察地球仪,是否有180°E和180°W两条180°经线?
难点突破:东西经判断

10°E
20°E
30°E
180°
10°W
20°W
30°W
180°
本初子午线
(西经度W)愈向西愈
(东经度E)愈向东愈


方法点拨:
1. 以0°经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2. 按度数变化趋势,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40°
20°

20°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40°
160°
180°
160°
W
E
E
E
E
E
E
W
W
W
W
E
W
W
经度特征
Longitude characteristics
3.4
根据所学,完成表格。
起始线
度数范围
表示符号
度数分布规律 由0°经线向 和向 ,各分作 。
写法
0°经线(本初子午线 )
0°-180°
东经为“E”,西经为“W”
180°

西
东经90度写作90°E
经线圈
Warp coils
3.5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拿出地球仪,找出下列经线的相对经线。
0°经线的相对经线是_________
30°E的相对经线是__________
60°E的相对经线是__________
30°W的相对经线是_________
60°W的相对经线是_________
180°经线
150°W
120°W
150°E
120°E
成为相对经线需满足什么条件?
1. 两条经线的度数和为180°
2. 除0°和180°外,一条为东经(E),一条为西经(W)

180°
150°E
120°E
150°W
120°W
30°E
60°E
30°W
60°W

180°
150°E
120°E
150°W
120°W
30°E
60°E
30°W
60°W
经线圈
Warp coils
3.5
任意一个经线圈,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这么多组经线圈,该选哪一组来划分东西半球呢?
0°和180°?
20°W和160°E?
东西半球
Eastern and Western Hemispheres
3.6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思与学
为什么东西半球图是以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建有本初子午线的标志,该标志以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线代表本初子午线。
如果以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就会把欧洲、非洲大陆划分在两个半球。
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大陆少,以此划分的东西半球图能呈现更多完整的大陆。

P12活动: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
在地球仪上找出 0° 经线与 180°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如果以此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看看哪些国家被划分在两个半球。
按照由北到南的顺序,0°经线穿过:英国、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加纳
按照由北到南的顺序,180°经线穿过:俄罗斯、美国、图瓦卢、斐济、新西兰

难点突破:东西半球判断
1. 小小为东
2. 大大为西

20°E
180°
20°W
180°
160°W
160°E
西经
东经
东半球
西半球
西半球
3. 不大不小看东(E)西(W)
< 20° → 东半球
> 160° → 西半球
20°E~160°E → 东半球
20°W~160°W → 西半球
纬线和纬度
Parallel and latitude
04
HOME
TARGET
CONTENT
目录
Contents
概念: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4.1
赤道
Equator
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到并描出赤道吗?
4.2
纬线
Parallel
读图,结合教材P17,完成表格。
概念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数量
相互关系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圆,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
不相等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半球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东西方向
无数条
相互平行
纬度特征
Latitude characteristics
4.3
概念: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
北纬(N)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

南纬(S)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90°
90°
根据所学,完成表格。
起始线
度数范围
表示符号
度数分布规律 由赤道向 和向 ,各分作 。
写法
0°纬线(赤道 )
0°-90°
北纬为“N”,南纬为“S”
90°


纬度特征
Latitude characteristics
4.3
北纬90度写作90°N
重点突破:南北纬判断
1.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2. 按度数变化趋势,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写出下列各点的纬度。
20°
10°

10°
A
60°
50°
40°
30°
B
30°
40°
50°
60°
C
15°


15°
D
10°N
50°N
50°S
5°S
思与学
观察下图,结合课本P17,你认为哪些是重要的纬线?理由?
南北半球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
4.4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亦是南北纬的分界线。
90°N
90°S

30°N
60°N
60°S
30°S
纬度区划分
Zoning of latitudes
4.5
通常,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P17活动: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
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3.5°N
23.5°S
66.5°N
66.5°S
90°
90°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项目 经线 纬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P17活动: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
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经线(度)和纬线(度)有一些共同之处,也有很多区
别。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的特点,进一步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
1.观察地球仪,找出经纬线和经纬度各自的特点,并填入表1.4和表1.5。
表1.4 经纬线特点的比较
半圆弧
圆,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
相等
不相等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半球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项目 经度 纬度
度数范围
表示符号
度数分布规律
P17活动: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
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经线(度)和纬线(度)有一些共同之处,也有很多区
别。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的特点,进一步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
1.观察地球仪,找出经纬线和经纬度各自的特点,并填入表1.4和表1.5。
表1.5 经纬度特点的比较
0°-180°
0°-90°
北纬为“N”,南纬为“S”
由0°经线向东西各分作180°
由赤道向南、北各分作90°
东经为“E”,西经为“W”
HOME
TARGET
CONTENT
目录
Contents
Classroom Exercises
课堂小练
2.下列关于地球仪、经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B.纬线分南纬、北纬,故可指示南北方向
C.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到两极为两点 D.地球仪上的地轴,在实际地球上不存在
1.在地球仪上,关于0°经线与0°纬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经线是最长的经线 B.0°纬线是最短的纬线
C.0°纬线比0°经线长 D.0°纬线与0°经线等长
C
B
3.关于图中经线两侧东经、西经的标注,正确的是( )
B
4.关于经、纬线的正确描述是( )
A.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经线的形状是圆形
C.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5.关于经、纬度的正确描述是( )
A.纬度从南向北逐渐增大
B.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C.经度从西向东逐渐减小
D.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两侧逐渐减小
D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而在地球仪上画出来的。读纬线和纬度示意图(图1),经线和经度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B
7.图中甲点所处半球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半球、北半球 B.东半球、南半球
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8.甲、乙、丙、丁四点所在的纬线最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一个人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 )
A.0度纬线上 B.0度经线上 C.北纬80度 D.极点上
D
D
C
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图中甲、乙、丙位置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都位于西半球
B.甲、丙属于中纬度,乙地属于低纬度
C.乙、丙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D.甲在乙的西北方向
10.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假如甲、乙、丙三人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各自所在位置出发,最先到达180°经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同时到达
11.小冬应邀到纬度10°,经度110°的地方参加地理实践活动,他可以在地球表面找到几个符合该条件的地点(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A
D
12.关于图中棋子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均位于中纬度地区
B.丙位于高纬度地区
C.甲、乙、丙、丁均位于北半球
D.乙位于东半球
13.在绘制纬线时,甲、乙、丙、丁四颗棋子所在纬线的长短关系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乙>丙>甲
C
小雨在课后学习围棋时,在棋盘上以某一点为极点,绘制出简易经纬网,有几颗棋子恰好落在其所绘制的几条经纬线上。读简易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B
14.观察角度相同的两图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15.对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画有3根经线 ②乙图画有最长的纬线圈
③丙图标有北极点 ④丁图可看到赤道全貌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下图是王明绘制的经纬网简图。其中甲、乙图中0°代表本初子午线,丙、丁图中0°代表赤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A
利用经纬网定位
Locate with graticules
05
HOME
TARGET
CONTENT
目录
Contents
思与学
船只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如果遇到事故需要救援,该怎样确定遇事船只的确切位置?其实,这和我们日常进入电影院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是一样的问题。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通常,我们会利用经纬网定位。
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可以用相交于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确定,用经纬度表示。
5.1
经纬网
Graticule
例如:
“泰坦尼克号”失事地点的经纬度位置为 41.73°N,49.95°
一般写作( 41.73°N,49.95° )
坐标书写规则:
一般“先纬后经”
以坐标的形式( , )呈现
练一练
A
B
C
D
A( )
B( )
C( )
D( )
0°,40°W
20°N,40°E
60°N,20°W
20°S,20°E
5.2
经纬网类型
Graticule type
60°

30°W
30°E
①平面经纬网
②球面经纬网

180°
30°
60°
③极地经纬网
5.3
经纬网应用
Graticule applications
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方便导航,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P20活动:学会利用经纬网定位
每天世界都会发生一些大事件,这些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点。可以利用经纬
网,通过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确定这些地点的位置。
1. 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查找城市,填入表 1.6。
纬度 经度 城市
40°N 116°E 北京
51°N 0°
60°N 25°E
0° 79°W
30°N 120°E
23°S 43°W
表1.6 经纬度与对应城市
伦敦
赫尔辛基
基多
杭州
里约热内卢
P20活动:学会利用经纬网定位
2. 2021 年第 18 号台风“圆规”于10月8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其中心位于13.8°N,131.4° E。10月13日“圆规”在19.2° N,110.4° E 登陆。请你在地球仪上大致标出台风“圆规”的生成位置和登陆位置,说说它附近的主要地名。
台风“圆规”附近的主要地名:
海南、广东、越南
HOME
TARGET
CONTENT
目录
Contents
Classroom Exercises
课堂小练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正确的是( )
A.(40°W,30°S) B.(40°E,30°N)
C.(40°W,30°N) D.(40°E,30°S)
2.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B.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纬线上
C.甲位于西半球,乙位于东半球 D.甲和乙都位于北半球
A
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
C
3.图中能满足“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是( )
A.甲所在的经线 B.乙所在的纬线
C.丙所在的纬线 D.丁所在的纬线
4.符合“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东半球,东侧是西半球”要求的点是( )
A.(90°N,0°) B.(0°,20°W)C.(0°S,180°) D.(0°,160°E)
C
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以非常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地球自转这一事实。下图示意四地经纬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D
我们生活的北京市经纬度位置为(40°N,116°E)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北京市位于图2中的哪个地点(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6.下列关于图2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中A点位于低纬度 B.②图中B点位于中纬度
C.③图中C点位于高纬度 D.④图中D点位于低纬度
C
B
如图为局部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①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70°N,170°E
B.70°N,170°W
C.70°S,170°E
D.70°S,170°W
8.①②③④均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C
D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建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网而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其中一个卫星定点位置为图中④点,其经纬度为( )
A.(23.5°S,120°E)
B.(23.5°N,120°W)
C.(23.5°N,120°E)
D.(23.5°S,120°W)
10.属于图中③点的叙述的是( )
A.东半球、北温带 B.两半球、中纬度
C.北半球、高纬度 D.南半球、热带
C
A
读下边两幅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甲点的经纬度,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20°N,15°E) B.(20°S,15°E) C.(20°S,15°W) D.(20°N,15°W)
12.关于乙、丙两点的位置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点位于丙点的正南方 B.乙点位于丙点的东北方
C.乙点位于丙点的西南方 D.乙点位于丙点的正北方
13.关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实际面积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无法确定
A
B
C
14.读下面的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东西半球分界线为 ,则图示地区属于 半球(东/西)。
(2) 图中,A点位于C点的 , 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3)图中B点经纬度是 ,C点经纬度是 。
(4)图中C点从低、中、高纬度看属于 地区。
(5)四点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
20°W,160°E
(6)从A点一直向北走,不改变方向, (能/不能)到达C点;从B点一直向西走,不改变方向, (能/不能)到达D点。

正北方
西南
(40°N,60°E)
(40°S,0°)
中纬度
A
C
不能
能【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
找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课件说明】
本节内容分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和“利用经纬网定位”五个框题展开。本课件重点多利用问题进行导入与知识的呈现,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和图文资料进行内容讲解,帮助学生达到熟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的使用,经纬线与经纬度的特征,经纬网的作用,为后续的地图的阅读和区域的学习大小良好的知识基础。
1.2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根据图文材料,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了解纬线与经线、纬度与经度的划分,比较和归纳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特点。
4、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难点】
  1、东西经、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当前通过各种渠道都能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这个如生活常识一般结论,并没有人会质疑,因为日常用到的微信,它的登陆界面就为我们展示了地球的形状。但在古人眼中,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一、地球的形状
  1、分别展示图1.5,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阅读文字材料,抓准关键词,总结概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经历的重要阶段,最后可总结出该过程:天圆地方(直觉)→太阳和月球(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卫星照片(确证)
2、展示图文材料,提问:结合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哪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分别介绍海岸观船、登高望远和月食等现象,再次强调地球是个球体。
(承转: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人造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大小
1、展示图1.6,引导学生读图,明确地球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的数据。随后提问,描述词中为何用到“平均”“最大”,难道还有其他数据能够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吗?展示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结合该数据,引导学生了解,地球是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最后可在展示没有海洋覆盖的地球形状图片,可加深学生印象。
2、开展P12活动:认识地球的大小。引导学生将地球大小的数据与足球场面积和客机飞行距离相比较,直观感受地球之大。同时又与太阳和月球的大小作比较,感受不同天体间的大小差异。
3、PPT展示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大小对比,推出: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承转:地球如此之大,我们需要借助什么工具来观察研究地球呢?)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展示地球仪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地球仪。
2、展示地球和地球仪的图片,开展思与学活动: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它与地球的不同之处?给出关键词:地轴、线条、点、符号和文字,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3-14页的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最终总结它们之间的差异。
3、展示图1.9,引导学生读图认识地球仪的重要的点与线:地轴、极点和经纬线,强调“横纬竖经”。
4、开展P14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简要介绍活动的步骤与要求,并展示自制地球仪的成果图,给学生以灵感与鼓励。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本节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1.2.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重要的数据: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
   认知过程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定义与作用
地球仪 地球仪与地球的差异
重要的点与线:南北极、地轴、经纬线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组织学生分享制作的地球仪,并展示图1.9,引导学生指出地轴、南北极、经线和纬线,并强化“横纬竖经”。
一、经线和经度
1、展示图1.11,地球仪示意图以及中国古代方向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经线的定义和 “子午线”名称的由来,并能在地球仪上描绘出经线。
2、展示图1.11,引导学生读图并结合教材P15正文内容,完成经线特征的总结:形状、长度、指示方向、数量以及相互关系。提问:数不清的经线,我们需要怎样区分它们?
3、展示经度的示意图,并结合文字,简要介绍本初子午线以及经度如何确定。
4、展示图1.11,在图中描绘出经度变化的方向并介绍其名称与表示方法。随后提问:观察地球仪,是否有180°E和180°W两条180°经线?可以观察得出东经和西经的 180°是重合的,称为180°经线。
随后并用数轴图示法,介绍东西经的判断方法,并进行检验。
5、展示图1.11,根据教材P15正文及所学内容,总结经度的特征:起始线、度数范围、表示符号、度数分布规律和写法。
6、提问:半圆弧的经线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吗?展示相关图像,并运用地球仪,帮助学生理解经线圈的概念,并在练习后,总结出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要满足必要条件。
7、通过地球仪演示或图片展示,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任意一个经线圈都能将地球分成两个半球,提问:这么多组经线圈,应该选择哪一组划分东西半球?展示图1.12,引导学生读图确定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8、开展P16思与学:为什么东西半球图是以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图像进行理解。
9、开展P18活动: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第三小问,根据图像看看哪些国家被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随后运用数轴图示法演示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并总结出口诀。
(承转:认识到经线与经度的特点后,那么纬线和纬度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二、纬线和纬度
1、展示图1.15,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赤道,并理解赤道的概念。
2、展示图1.15,引导学生读图并结合教材P17正文内容,完成纬线概念和特点的总结:形状、长度、指示方向、数量以及相互关系。
3、展示纬度的示意图和图1.15,并结合文字,简要介绍纬度的概念,在图中描绘出纬度变化的方向并介绍其名称与表示方法。
4、展示图1.15,根据教材P15正文及所学内容,总结纬度的特征:起始线、度数范围、表示符号、度数分布规律和写法。随后介绍南北纬的判断方法,并进行检验。
5、展示图1.14等相关图片,并结合课本P17正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重要的纬线,并说明理由。通过问题分析,可以发现赤道是南北纬分界线的同时,还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6、展示示意图,将文字具象化,促使学生在在图中找出划分高、中、低纬度区的分界线及范围。
7、开展P18活动: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引导学生找出特为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可以提问:这些特殊纬线分布在哪一纬度区?随后分别利用表格总结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本节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1.2.2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经线
一、经线与经度
1、经线 概念 2、经度 起始线
特征:见表格 特征:见表格—东西经的判断方法
3、经线圈(组成条件)→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判断方法
二、纬线与纬度
1、赤道
2、纬线 概念 3、纬度 起始线
特征:见表格 特征:见表格
4、重要纬线 赤道→南北纬和南北半球分界线
30°60°纬线→高中低纬度分界线
第三课时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过程】
(展示图1.16,提出问题:船只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如果遇到事故需要救援,该怎样确定遇事船只的确切位置?类比我们日常进入电影院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一、经纬网
1、展示经纬网图,简要介绍经纬网是如何形成的,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能确定一点,以及经纬度坐标的书写规则。随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熟悉书写的规则。
2、展示各种经纬网图,明确经纬网的作用与类型。
【板书设计】
1.2.3利用经纬网定位
书写规则
经纬网 作用:定位与定向
类型:平面、球面和极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