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
找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地球的运动分为 “地球自转”和 “地球公转”两个框题。本课件遵循教材设计思路,以图文结合、动图展示、实验活动等丰富形式,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拉进地理知识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同时,加强其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1.3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
2、结合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结合地球公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重点】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演示,及其基本特征的总结;
2、地球自转与产生的现象和生活生产实例关系的说明;
3、地球公转与产生的现象和生活生产实例关系的说明。
【难点】
1、地球自转与产生的现象和生活生产实例关系的说明;
2、地球公转与产生的现象和生活生产实例关系的说明。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地球的自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新闻,强调巴黎奥运会在当地时间7月26日19时30分开始,但国内的观众却需要等到27日凌晨1时30分才能观看到奥运开幕式。提问:为什么国内和巴黎的时间会出现6个小时的时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入到今天的学习——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展示地球自转动图,并结合P21正文,利用表格归纳总结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环绕中心、定义、方向与周期。此时,提问:现实中地球是直立旋转的吗?随后强调地球自转轴是倾斜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开展实验: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引导学生从赤道角度、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三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得出:赤道角度-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北逆南顺”)的结论。此时需强调,地球都是自西向东旋转,只是在南北极上空视觉上存在差异。随后进行地球自转方向的绘制。
(承转:地球在自转,会产生哪些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吗?)
3、开展P22活动:演示地球自转,思考地球自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参考步骤逐步演示,可得出以下结论:昼夜现象—地球是个不透明球体→在太阳照射下形成昼夜现象,随后展示图1.18,在图中认识昼半球和夜半球。
(承转:地球在不转动的情况下,产生了昼夜现象,如果地球转动起来,又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呢?)
二、地球自转的现象
1、昼夜交替:展示地球自转动图,可以总结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交替。随后展示地球昼夜更替的动图,引导学生认识晨昏线,并结合地球自转,区分晨线与昏线。
2、太阳东升西落:展示地球自转动图,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转天不转,从视觉上感受到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此时可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
3、时差:展示地球自转动图,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较东边的地区比较西边的地区更早见到太阳,更早经历完一天,因此,东边时间比西边早。在同一时刻,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就会出现时间的差异。此处就回答了在国内熬夜看奥运开幕式是必然的。
4、开展P22活动:演示地球自转,思考地球自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组织语言,解释美国纽约与中国北京的时间差异,以及结合自身体验,说说人们一天中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5、开展P22思与学:是地转还是天转?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总结出三个时段的观点:“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地球在自转且围绕着太阳运动,同时太阳不是宇宙中心,只是一颗恒星。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本节学习内容,重点总结归纳地球的自转现象: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及其成因。
【板书设计】
1.3.1地球的自转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展示地球自转的动图,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自转的特征以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地球的公转
1、展示地球公转动图,并结合P23正文,利用表格总结出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环绕中心、方向、周期和轨道形状。
2、展示地球公转动图,引导学生观察在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且保持不变的。提问:如果地轴不倾斜,地球的公转会有何不同?通过动图展示,学生可以发现红色箭头(太阳直射点)一直在赤道上。
3、随后展示图1.21,并结合动画讲解,在地轴保持倾斜,地球不断公转的情况下,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不断移动。其中有四个重要的节点,也是四个重要的节气,太阳直射点照射在不同的位置:春分—赤道;夏至—北回归线;秋分—赤道;冬至—南回归线。
(承转:由此可以看出,地球的公转会使得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那我们先总结这一规律,再看看地球公转还能产生哪些影响?)
二、地球公转现象
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展示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移动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以及在不同地区的直射次数。
2、昼夜长短的变化:展示图1.21及四个节气的太阳光线照射图,引导学生观察,重点找出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以及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并将南半球情况进行对比,得出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与北半球相反,最后利用表格进行总结。
3、难点突破: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结合动图,可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往哪个方向移动,那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
4、知识补充:直射与斜射;太阳高度角。
·展示太阳直射与斜射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太阳光在直射和斜射到地面,地面所获得的光热会存在差异。相同光线下,直射所覆盖的面积小,单位面积的光热更集中;而斜射所覆盖面积大,单位面积的光热更分散。
·展示太阳高度角示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太阳高度角的定义,太阳直射和斜射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以及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在一天和一年中出现的时间。
5、四季变化:展示图1.21,提问:在不同的节气,太阳直射点不断变化,那北半球在这期间所获得的热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可得出夏季(6/7/8)所获得太阳光热最多,冬季(12/1/2)所获得太阳光热最少,春季(3/4/5)、秋季(9/10/11)所获得热量比夏季少,冬季多。随后展示季节变化的实景图,并展示图1.22,总结季节变化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6、五带划分:展示图1.23,引导学生分析哪些范围存在有太阳直射或极昼极夜的现象,进行不同热量带的划分,并总结出不同热量带气候的整体特征。随后展示不同热量带的景观,加深学生对不同热量带的印象。
7、开展思与学:地球仪上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进行名称的理解与记忆。
8、开展P26活动:演示地球公转,了解季节变化。让学生自主摆放地球仪,认识不同节气太阳直射范围的差异,理解太阳直射点与四季的变化的联系。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本节学习内容,重点总结归纳地球的公转现象: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及其成因。
【板书设计】
1.3.2地球的公转1. 鎵撳紑鈥淪AFlashPlayer.exe鈥濄
2. 灏嗏 滃湴鐞冭繍鍔ㄥ叕杞?珛浣撴紨绀 .swf鈥濇嫋鍏ヤ笂杩扮▼搴忋 (共63张PPT)
第一章第三节
HOME
TARGET
CONTENT
The movement of the earth
HOME
TARGET
CONTENT
课程标准
Curriculum Standards
地球自转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球公转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HOME
TARGET
CONTENT
1.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ons
2. 结合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 结合地球公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地球的自转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01
HOME
TARGET
CONTENT
目录
Contents
1.1
地球的自转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阅读教材P21正文,完成下表。
定义
环绕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现实中,地球是这样旋转的吗?
1.1
地球的自转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地球自转轴是倾斜的
自转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北极上空俯视
实验: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
操作: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分别从侧视、北极上空俯视和南极上空俯视三个角度观察其旋转方向。
N
S
侧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
“北逆南顺”
重点击破:地球自转方向的绘制
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P22活动:演示地球自转,思考地球自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 参考以下步骤和图示演示地球自转。
(1)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
(2)按逆时针方向匀速、缓慢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
(3)观察光线在地球仪上的分布,找到对应的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稳定的太阳光照射
Q:如果加上自转呢?
思与学
Q:为什么会有昼夜之分?
1.2
地球自转的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现象①--昼夜交替
<晨昏线>
晨昏线即晨昏圈,是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
晨线:顺着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
昏线:顺着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
昼半球
昼半球
夜半球
夜半球
Q:A点在晨线还是昏线上?
<晨昏线>
A
晨线(夜→昼)
1.2
地球自转的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现象②--太阳东升西落
东
西
早晨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傍晚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1.2
地球自转的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现象③--时差
东早
西晚
随着地球自转,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会出现时间的差异
所以,熬夜看奥运是必然的…
乙地
思与学
Q:甲地和乙地,谁先日出?
甲
乙
受地球自西向东转的影响,同纬度地区,越往东,越早迎来日出
P22活动:演示地球自转,思考地球自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下图中,在同一时刻,林林和正在国外出差的妈妈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P22活动:演示地球自转,思考地球自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一天中,人们通常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思与学:是天转还是地转
古人认为: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运动
“地心说”
“日心说”
哥白尼认为: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VS
思与学:是天转还是地转
如今,地球自转与围绕太阳公转已经成为大众熟知的科学常识。
当然,我们今天已经更清楚地认识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课堂小结
地球不透明
昼夜现象
太阳照射
昼夜交替
太阳东升西落
时间差异
HOME
TARGET
CONTENT
目录
Contents
Classroom Exercises
课堂小练
2.用制作好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地轴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拨动地球仪
C.面对赤道,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 D.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拨动地球仪
1.同学们经过反复调整制作好的地球仪,正确的是( )
D
地理学习离不开实践。某地理兴趣小组尝试利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完成下面小题。
A
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 C.五带形成 D.昼夜现象
B
4.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天 D.—小时
C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A点处于黑夜,B点处于白昼,再过不久,A地也将进入白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太阳东升西落
C.地球公转
D.昼夜长短的变化
A
6.停止自转后,地球上依然存在的现象是( )
A.昼夜现象
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人类昼伏夜出,作息规律
D.乌苏里江清晨时帕米尔高原为黑夜
A
7.下面四幅图,正确表示自转方向的是( )
C
地球的公转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02
HOME
TARGET
CONTENT
目录
Contents
2.1
地球的公转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环绕中心
方向
周期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思与学:如果地轴不倾斜,地球的公转会有何不同?
2.2
地球公转示意图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Earth's revolution
春分(3月21日前后)
直射赤道
夏至
(6月21日前后)
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9月23日前后)
直射赤道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直射南回归线
(可利用文件夹flash动画讲解)
2.3
地球公转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现象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N
S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3.21日前后
春分
6.21日前后
夏至
9.23日前后
秋分
12.22日前后冬至
来年3.21日前后
春分
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 1 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每年直射 2 次
其余地区没有太阳直射
23.5°N
23.5°S
2.3
地球公转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现象②:昼夜长短变化
春分
日期
直射点
昼夜 长短
全球
昼夜等长
3月21日前后
赤道
2.3
地球公转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现象②:昼夜长短变化
夏至
日期
直射点
昼夜 长短
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
南半球相反
6月21日前后
北回归线
2.3
地球公转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现象②:昼夜长短变化
秋分
日期
直射点
昼夜 长短
全球
昼夜等长
9月23日前后
赤道
2.3
地球公转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现象②:昼夜长短变化
冬至
日期
直射点
昼夜 长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
南半球相反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2.3
地球公转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现象②:昼夜长短变化
N
S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光照图
直射点
昼夜 长短
3月21日前后
6月21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全球
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
南半球相反
全球
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
南半球相反
难点突破: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
N
S
(1)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区昼渐长,夜渐短
冬至
春分
夏至
冬至
秋分
夏至
太阳直射点南移,南半球各地区昼渐长,夜渐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
知识补充:直射与斜射
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会影响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
同一地区,直射时地面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光热量多
斜射时地面受热面积大,光热分散,同一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光热量少
知识补充: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气温越高
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此时,代表此地正受到太阳直射
思考:
你知道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吗?
一年中呢?
2.3
地球公转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现象③:四季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夏至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秋分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冬至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注意:
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2.3
地球公转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现象③:四季变化
季节变换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季节变换而变化。
2.3
地球公转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现象④:五带
一年之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终年寒冷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寒冷
有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无太阳直射
有太阳直射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现象
特点
2.3
地球公转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现象④:五带
热带景观
2.3
地球公转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现象④:五带
温带景观
2.3
地球公转现象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现象④:五带
寒带景观
思与学:地球仪上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每年夏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N,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每年冬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S,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
23.5°N 和23.5°S成为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故称为“回归线”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天 24 小时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 24 小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
66.5°N、66.5°S 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把这两条纬线称为极圈
P26活动:演示地球公转,了解季节变换
1. 参考以下步骤和图 1.24,演示地球公转。
(1)将房间光线调暗,选用合适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
(2)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使地球仪围绕光源缓慢移动,模拟地球公转。
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要保持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
(3)观察同一纬度地带接受太阳光照射情况的变化。
2. 当地球公转至图 1.24 所示的四个位置时,北半球分别处于哪个季节?
P26活动:演示地球公转,了解季节变换
课堂小结
地球绕太阳公转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不同
四季变化
五带之分
地轴倾斜
时间差异
空间差异
HOME
TARGET
CONTENT
目录
Contents
Classroom Exercises
课堂小练
2.日全食这天( )
A.墨西哥正处春季
B.北京正处夏至日
C.北京昼短夜长
D.太阳直射赤道
1.当日全食发生的这一天,地球运动至( )
A.A至B之间 B.B至C之间
C.C至D之间 D.D至A之间
D
北京时间4月9日凌晨,2024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北美洲上演。此次日全食带跨越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境内的大片陆地区域,当地人可观看到最长4分28秒的日全食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②处时,仙桃市(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昼长达最小值
3.2024年立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①②之间 B.③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④①之间
D
2024年2月4日,我国迎来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
6.若图示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则该日为北半球(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5.图示甲地( )
A.正迎来曙光 B.正送走落日
C.时值正午 D.时值子夜
A
下图为昼与夜示意图。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人们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8.开场节目中,北京、长沙、沈阳、西安分会场已是天黑的状态,而新疆喀什分会场直播时天还是亮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
B.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C.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D.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
7.春晚播出当天,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昼长夜短 B.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③段
C.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D.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D
2024年春晚设北京主会场和辽宁沈阳、湖南长沙、陕西西安、新疆喀什四个分会场。图为“地球二分二至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
10.A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23.5°N,4°E B.23.5°N,4°W
C.66.5°S,4°W D.66.5°S,4°E
11.此时图中A、B、C、D四地中昼最长的是( )
A.A B.B
C.C D.D
9.此时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B
读“地球自转图”,图中阴影为夜半球,完成下面小题。
A
D
12.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于2023年9月23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举行。读太阳光照图(图1)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点的地理坐标是 ,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40°N,140°E
北温带
(2)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当天,我国所处的节气是 ,该日地球位于图2所示公转轨道中的 (①/②/③/④)位置,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 现象。
秋分
④
昼夜等长
12.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于2023年9月23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举行。读太阳光照图(图1)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3)当天甲、乙、丙三地中,日出最早的是 地,三地日出时间不同,是地球 运动造成的地理现象。
乙
自转
(4)图2中,a和b能正确表示地球公转方向的是 。平果市未来2个月的昼夜变化情况为 。此时南半球澳大利亚所处的季节是 。
a
昼渐短,夜渐长
春季
14.不同地区一日之内旗杆影长和方位的变化,反映了( )
①地球的自转 ②地球的公转
③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当旗杆影子为OE时,正值( )
A.日出东方 B.日落西山
C.影子最短 D.影朝东南
A
某中学社团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观测夏至日旗杆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变化.下图阴影示意当日旗杆影子经过的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15.太阳高度越高,地面上物体的影子越短。当地球运动至图中②处时,所绘制的正午旗杆影子简图是( )
A.图a B.图b C.图c D.无法确定
下图是怀化市某中学李明同学绘制的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校园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简图。读旗杆影长变化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B
16.造成正午旗杆影长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D
17.连江县(26.2°N,119.5°E)某地理小组想继续了解一下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因此对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进行了探究。
(1)读图,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间段是 ,连江县 (有/无)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回归线之间
从春分到秋分
(2)夏至日当天连江县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过了这一天,连江县昼夜长短变化的情况是昼变 ,夜变 ,极昼现象范围变小的是 (南极/北极)地区。
无
昼长夜短
短
长
北极
17.连江县(26.2°N,119.5°E)某地理小组想继续了解一下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因此对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进行了探究。
(3)为探究太阳高度角与物影长度关系,该地理小组用竹竿在操场上测量了早晨、中午、傍晚三个时间段的物影,从左图中可以发现,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由此分析: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的长度越 。
长—短—长
长
(4)观察右图,连江不同季节正午影子都朝向方向,如果甲图的楼房影子为一年中最长时,此时连江正处于 (节气),一般为每年的 (日期)前后。
冬至
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