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历史
2024年11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4年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日,主题是“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国际禁毒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 )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照会英国:“从此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这表明清政府( )
A.未能认清英国的侵略本性 B.开始向西方学习
C.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 D.成为洋人的朝廷
3.历史学习要正确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B.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D.《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4.2023年10月18日到29日,“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在圆明园博物馆举办,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铜像在时隔163年后重聚圆明园。兽首流失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慷”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国这样做( )
A.打击了帝国主义 B.创新了斗争方式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维护了国家权益
7.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发起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和经济技术的运动。这场运动( )
A.挽救了清王朝统治 B.唤醒了民众救亡意识
C.推动了早期近代化 D.改变了封建政治制度
8.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 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 D.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9.某班设计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板报,下列历史人物所在版块的标题是()
戚继光 林则徐 邓世昌
A.传播文化助交流 B.悬壶济世医天下
C.锐意改革促发展 D.抗击侵略卫主权
10.冯子材“以帕裹首,赤足草鞋,持矛大呼”,这一举动大大激励了爱国将士,他们纷纷奋勇向前与敌人展开白刃搏斗,将中路法军击退。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台湾抗击日军 B.镇南关大捷 C.马尾海战 D.清军入越抗法
11.吴玉章老人在自己时候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还记得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四川容县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文中“苛刻”的条件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19 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19 世纪90年代以后,清政府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兴起 B.《辛丑条约》签订
C.民族危机加深 D.革命思想传播
13.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知( )
A.顽固势力阻挠变法 B.维新力量发展迅速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4.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做了如下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5.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和开放通商口岸是重要内容,但由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下列哪一条约没有此类条款()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辨析改错(8分)
16.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救国救民于水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 】改正:
(2)19 世纪70年代,曾国藩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 】改正:
(3)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发表了《变法通议》,宣传变法强国的思想。
【 】改正:
(4)魏源所译《天演论》宣传了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部分)
年份 事件
1856年10月 三艘英国军舰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
1858年5月 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清军奋起还击。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瑗珲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1858年6月 清政府被迫与俄、关、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10月 英、法控制了北京城,对国明因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烧
1860年10月、11月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模仿西方近代化起步时期的一次军事较量,同时也是对两国“被动模仿”成效的一次大检验。自此中国在贫弱的道路上继续表衰落,半殖民地化更加严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大事年表所述的战争名称。并指出该战争期间割占中国领土的两个国家。(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结束后日本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再次割让了大片领土。(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从清政府方面探究晚清时期中国领土不断丧失的原因。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18.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材料三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超越”的主要表现。(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用历史大事记梳理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结合表中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60年 a火烧圆明园
19世纪60-90年代 b
1894-1895年 c
1895年 d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19世纪末 e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898年 f戊戌变法
19世纪末 g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h八国联军侵华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c对应的历史事件。(2分)
b: ; c: 。
(2)按要求从上述表格中找出典型事件填写在下面空白处,只填写字母即可。(4分)
侵略事件2例: ;探索事件2例: 。
(3)从大事记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以“民族危机的加剧促使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为观点,进行论述。(6分,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B A D C B D B C C A D D
二、辨析改错(8分)
16.(1)√。
(2)×;将“曾国藩”改为“左宗棠”。
(③)×;将“康有为”改为“梁启超”
(4)×;将“魏源”改为“严复”。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国家:俄国、英国。
(2)《马关条约》。
(3)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领土主权意识较弱;武器装备水平落后;学习西方不彻底。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坚定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2分)
18.(1)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主要因素:君主专制(或专制政体)。具体主张:维新变法,开国会)
(3)领导力量方面: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主张方面,从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到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经济主张方面: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b: 洋务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2)侵略事件2例 :e h 探索事件2例: b f
(2)观点:民族危亡与中国人探索救国。
论述: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意识觉醒,一部分先进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制度以救亡图存,严复提出“救亡”口号以唤醒更多人的危亡意识,拯救民族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