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2 16:12:05

文档简介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24 — 2025学年度第 一 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 一 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60分,时间50分钟)
一、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着悠久的历史,生活在这里远古人类是
(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郧县人 2、下列文化,属于氏族社会兴盛时期的是( )
A 仰韶文化 B 大汶口文化 C 龙山文化 D 红山文化
3、学习历史,最可靠的证据是( )
A 神话传说 B 影视作品 C 考古发现 D 历史文献
4商朝时,由于受战乱、环境变迁等因素影响,曾多次迁都,其中迁都到殷的是( )
A汤 B盘庚 C 纣王 D桀
5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中,下列描述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哪一个( )
A 诸侯争霸 B 大国兼并 C 制度变革 D 天下一统
6、战国时期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 A 燕国 B齐国 C 楚国 D秦国
7、战国时“提倡节俭,反对奢侈生活”的是哪位思想家( ) A、老子 B孟子 C 孙子 D墨子
8、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表达屈原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的长诗是( ) A《 诗经》 B《 离骚》 C《 论语》 D《史记》
9、从秦朝开始,我国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 )
A 世袭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刺史制度
10、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巨鹿之战 11、下列属于秦汉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2、汉武帝时西汉王朝达到鼎盛,他统一铸造的货币是( )
A 圆形方孔半两钱 B 铲形币 C 五铢钱 D 楚蚁鼻形钱
13、历史漫画能简明地反映一些历史现象,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豪强势力膨胀 B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农民起义爆发 D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1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在西域设置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 西域长史府 C 安西都护府 D 北庭都护府
15、他是我国中医临床理论的开创者,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请问“他”是
( )
A 扁鹊 B 华佗 C 张仲景 D 孙思邈
二、非选择题(45分)
1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 分 )
材料一:
(
馬一马

涵服穿的繁体和
滴体

1 我国最早的文



文字


图2





)
材料二:曾有文化学者说:”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 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 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材料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 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中国之文化自信,源于五千年中华文化 的深厚底蕴、漫长的砥砺和坚定的底气。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应更加 坚定文化自信。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什么朝代 秦朝规定什么 字体为全国通用的文字 图1、图2、图3反映了我国汉字演变过程的什么特点 (3 分 )
(2)材料二中的“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中提到的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是谁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进造纸术的是东汉的哪位历史名人,结合现 实生活,说说纸张出现的好处 (2分)
(4)根据材料四,写出中国之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优秀 传统文化 (2分)
初一历史第1 页 ( 共 4 页 ) 初一历史 第 2 页 ( 共 4 页 )
17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9 分)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
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材料二: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 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 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论述》
材料三: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 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 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 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 吾 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华夏民族 ”形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 文初祖的传说人物 2 位。(3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民族间交流的特征。秦汉时为对抗匈奴“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 写出秦汉时抗击这一民族的名将各一位。(3分)
(3)阅读材料三,指出“骞 ”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在通往西域的过程中开辟了哪一商路?(2 分)
(4)通过学习,你认为各族人民该如何相处?(1 分)
18 、.“大一统 ”观念是中国自西周以来立国的基本观念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 分)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 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 -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势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其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 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一《风凰网》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 大一统 ”,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
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 一《“大一统 ”之梦》
材料四 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诸侯王。称帝后,刘邦采取断然手段,消
灭了异姓诸王。可是在消灭了异姓诸王后,汉高祖无力直接控制全国;同时,他在总结秦亡的历史 教训时,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因此,他在异姓诸王的旧土上,又陆续分封 了九个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史称“ 同姓九王 ”,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 ”的誓约。实行郡
国并行制,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 -百度百科之《七国之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将四土、四国之地“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的是什么政治制度,根 据材料概括此制度有何作用。(2 分)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哪个朝代?依据材料二,指出其组织机构的职能。 (2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强化“思想统治 ”采取的措施各一例 (2 分)
(4) 依据材料四指出,刘邦在消灭异姓王之后,为什么又要大封同姓王 (一点即可)为了强化中 央集权,削弱诸侯王势力,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哪一建议。(2 分)
(5)请你谈谈对统一的认识。(1 分)
19 、“治大国如烹小鲜 ”,从古至今,国家治理不仅是一项智慧,亦是一门艺术。结合所学,回答 问题。(9 分)
(1) 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名称及爆发的根本原因。(2 分)
(2) 西汉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刘邦主张清静无为,采取了哪一政策,这属 于春秋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受这一政策影响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清明盛世是什么?(3 分)
(3) 东汉之初,刘秀也实行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写出光武帝关注民生的一项措施?东汉 末年,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在 184 年爆发了哪一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写出
领导人的名字?(3 分)
(4) 通过秦汉历史的学习,你认为统治者怎样做才能长治久安?( 1 分)
20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为人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结合所学回答问题(9 分)
(1)中国人和水稻打交道七八千年,那么距今 7000 年的长江流域哪一聚落居民就已经种植水稻 了?( 1分)
(2)农业生产工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春秋后哪一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出现,使深耕细作 都具备了条件。写出西汉时期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的农具(2 分)
(3)秦汉时期,农学有了较大发展。写出总结关中地区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合理密植 等农业生产方法的农书一部。(1 分)
(4)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河流治理、兴修水利。请以《古代的水利工程》 为题,介绍两例水利工程(河流治理)。要求史论结合、介绍完整,字数 80 左右。(5分)
初一历史第3页 (共 4 页) 初一历史 第 4页 (共 4 页)
初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5AADBD 6-10CDBCD 11-15ACBAC
二、非选择题
16(1)商朝 小篆 由繁到简 (2)百家争鸣 孔子
(3)蔡伦 便于书写(有利于文化传播)
(4)源于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漫长的砥砺和坚定的底气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发扬优秀中华文化等。
17 、(1)华夏族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中逐渐融合 而成的。炎帝、黄帝
(2)明显的地域特征 蒙恬、卫青(霍去病)
(3)张骞 丝绸之路 (4)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18(1)分封制 使周天子一统天下
(2)秦朝 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
(3)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
(4)无力直接控制全国/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5)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19(1)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秦的暴政
(2)休养生息政策 道家 文景之治
(3)略 黄巾起义 张角 (4)符合题意即可
20(1)河姆渡居民 (2)铁农具和牛耕 耧车 (3)《汜胜之书》
(4)可以介绍大禹治水 都江堰等的修建及意义即可1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在西域设置的机构是( )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202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A西域都护府 B西域长史府 C安西都护府 D北庭都护府
初一历史试卷 15、他是我国中医临床理论的开创者,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请问“他”是( )
(试卷满分 60分,时间 50分钟)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二、非选择题(45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10分) 1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
1、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着悠久的历史,生活在这里远古人类是
分)
( )
材料一: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郧县人
2、下列文化,属于氏族社会兴盛时期的是( )
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龙山文化 D红山文化
3、学习历史,最可靠的证据是( )
A神话传说 B影视作品 C考古发现 D历史文献
4商朝时,由于受战乱、环境变迁等因素影响,曾多次迁都,其中迁都到殷的是( ) 材料二:曾有文化学者说:”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
A汤 B盘庚 C纣王 D桀 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
5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中,下列描述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哪一个( ) 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A诸侯争霸 B大国兼并 C制度变革 D天下一统
6、战国时期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 材料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
A燕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
7、战国时“提倡节俭,反对奢侈生活”的是哪位思想家( )
A、老子 B孟子 C孙子 D墨子 材料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中国之文化自信,源于五千年中华文化
8、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表达屈原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的长诗是( ) 的深厚底蕴、漫长的砥砺和坚定的底气。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应更加
A《诗经》 B《离骚》 C《论语》 D《史记》 坚定文化自信。
9、从秦朝开始,我国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 )
A世袭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刺史制度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什么朝代?秦朝规定什么
10、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字体为全国通用的文字?图 1、图 2、图 3反映了我国汉字演变过程的什么特点?(3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分)
11、下列属于秦汉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中华文明的起源 (2)材料二中的“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提到的儒家学派的创始
C、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人是谁?(2分)
12、汉武帝时西汉王朝达到鼎盛,他统一铸造的货币是( )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铲形币 C五铢钱 D楚蚁鼻形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进造纸术的是东汉的哪位历史名人,结合现
13、历史漫画能简明地反映一些历史现象,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实生活,说说纸张出现的好处?(2分)
A豪强势力膨胀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农民起义爆发 D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4)根据材料四,写出中国之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优秀
传统文化?(2分)
初一历史第 1页 (共 4页) 初一历史 第 2页 (共 4页)
学校 班级 姓名
密 封 线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哪个朝代?依据材料二,指出其组织机构的职能。
17、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9 (2分)
分)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强化“思想统治”采取的措施各一例 (2分)
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材料二: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 (4) 依据材料四指出,刘邦在消灭异姓王之后,为什么又要大封同姓王 (一点即可)为了强化中
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央集权,削弱诸侯王势力,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哪一建议。(2分)
——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论述》
材料三: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 (5)请你谈谈对统一的认识。(1分)
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
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 吾 19、“治大国如烹小鲜”,从古至今,国家治理不仅是一项智慧,亦是一门艺术。结合所学,回答
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 问题。(9分)
请回答: (1) 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名称及爆发的根本原因。(2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
文初祖的传说人物 2位。(3分) (2) 西汉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刘邦主张清静无为,采取了哪一政策,这属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民族间交流的特征。秦汉时为对抗匈奴“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于春秋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受这一政策影响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清明盛世是什么?(3分)
写出秦汉时抗击这一民族的名将各一位。(3分)
(3) 东汉之初,刘秀也实行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写出光武帝关注民生的一项措施?东汉
(3)阅读材料三,指出“骞”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在通往西域的过程中开辟了哪一商路?(2 末年,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在 184年爆发了哪一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写出
分) 领导人的名字?(3分)
(4)通过学习,你认为各族人民该如何相处?(1分)
(4) 通过秦汉历史的学习,你认为统治者怎样做才能长治久安?(1分)
18、.“大一统”观念是中国自西周以来立国的基本观念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 20、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为人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结合所学回答问题(9分)
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1)中国人和水稻打交道七八千年,那么距今 7000年的长江流域哪一聚落居民就已经种植水稻
- -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势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了?(1分)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其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 (2)农业生产工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春秋后哪一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出现,使深耕细作
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一《风凰网》 都具备了条件。写出西汉时期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的农具(2分)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
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一《“大一统”之梦》 (3)秦汉时期,农学有了较大发展。写出总结关中地区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合理密植
材料四 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诸侯王。称帝后,刘邦采取断然手段,消 等农业生产方法的农书一部。(1分)
灭了异姓诸王。可是在消灭了异姓诸王后,汉高祖无力直接控制全国;同时,他在总结秦亡的历史
教训时,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因此,他在异姓诸王的旧土上,又陆续分封 (4)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河流治理、兴修水利。请以《古代的水利工程》
了九个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史称“同姓九王”,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实行郡 为题,介绍两例水利工程(河流治理)。要求史论结合、介绍完整,字数 80左右。(5分)
国并行制,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 -百度百科之《七国之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将四土、四国之地“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的是什么政治制度,根
据材料概括此制度有何作用。(2分)
初一历史第 3页 (共 4页) 初一历史 第 4页 (共 4页)
初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5AADBD 6-10CDBCD 11-15ACBAC
二、非选择题
16(1)商朝 小篆 由繁到简 (2)百家争鸣 孔子
(3)蔡伦 便于书写(有利于文化传播)
(4)源于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漫长的砥砺和坚定的底气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发扬优秀中华文化等。
17、(1)华夏族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中逐渐融合
而成的。炎帝、黄帝
(2)明显的地域特征 蒙恬、卫青(霍去病)
(3)张骞 丝绸之路 (4)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18(1)分封制 使周天子一统天下
(2)秦朝 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
(3)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
(4)无力直接控制全国/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5)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19(1)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秦的暴政
(2)休养生息政策 道家 文景之治
(3)略 黄巾起义 张角 (4)符合题意即可
20(1)河姆渡居民 (2)铁农具和牛耕 耧车 (3)《汜胜之书》
(4)可以介绍大禹治水 都江堰等的修建及意义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