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6.1.1 燃烧的条件与
灭火的原理
1.通过探究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理解并初步学会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方法。
火——点亮蓝星的文明
化学变化
物质
能量
反应类型
微粒
反应条件
质量
燃烧的调控与利用
反应现象
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Ⅰ所示,在 500 mL 烧杯中加入 300 mL 80℃左右的热水,在水底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侧放少量的红磷,另一侧放一小块已用吸水纸吸过
水的白磷,分别用倒置的小烧
杯罩住,观察现象。
2.如图Ⅱ所示,在烧杯中的白
磷上方通入氧气,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 现象 实验
推论
实验Ⅰ
实验Ⅱ
铜片上的白磷①燃烧、红磷③不燃烧
水中的白磷②不燃烧
对比①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接触到充足的氧气
对比①③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在烧杯中的白磷上方通入氧气,白磷在水中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接触到充足的氧气
方法引导
控制变量法
科学实验中,如果发现某个事物或问题有多个影响因素(即多个变量),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对多因素的研究分解成对多个单一因素的研究。即每次实验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称为自变量),而控制其他因素始终保持不变,从而可知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该事物(称为因变量)的影响,然后综合分析所有实验结果,得出最终结论。
上述关于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果用数字化仪器来进行,是否会有惊喜呢 以下是借助氧气传感器做的两组实验:
1.用氧气传感器测
量木条在密闭容器内燃
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
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发
现当容器内氧气的体积
分数降到11.7%时,木
条燃烧停止了。
观察思考6-2
燃烧条件的定量探究
2.用蜡烛代替木条进行上述实验,发现当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降为 15.8% 时,蜡烛熄灭了。
思考:上述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对你有何启示
【思考】:上述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对你有何启示?
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与 氧气(或空气)接触
充足的
燃烧需要氧气,且不同的可燃物燃烧对氧气的最低浓度要求不同。
通过探究我们知道,物质跟氧气发生的燃烧反应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1)物质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
(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通常所说的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虽然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各不相同,燃烧时产生的现象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有氧气参加,并且反应都会伴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学以致用:应用燃烧条件解释现象
1.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的更旺。
在居室内起火时,由于居室是相对封闭的环境,室内的可燃物燃烧会消耗大量的氧气,若此时打开门窗,则会起到补充氧气的作用,会使火越烧越旺。
2.“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加热时纸张不会燃烧。
纸中盛放汤料、水等物质,水蒸发时能吸收燃烧
产生的热量,使纸表面温度无法达到纸的着火点。
2.“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加热时纸张不会燃烧。
二、认识灭火的原理
活动探究6-1
下列着火的场景,可以采取哪些方法灭火 采用这些方法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着火的场景 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 分析与解释
炒菜时油 锅着火
森林着火
1.直接盖上锅盖
2. 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
1.直接盖上锅盖,使之缺乏氧气的支持
2. 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起到降低可燃物温度冷却灭火的作用
迅速在距火场不远处伐木,以形成隔离带
砍伐树木形成森林隔离带,起到移走可燃物达到灭火的作用
着火的场景 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 分析与解释
电器着火
蜡烛着火
先切断电源后再用干粉或二氧化碳器灭火
切断电源,防止触电,用灭火器可以隔断电器与氧气的接触,使之缺乏氧气的支持
1.吹灭蜡烛
2.用烧杯罩住蜡烛
1.空气流动带走蜡烛上方的热量,起到降低可燃物温度的作用
2.罩上烧杯可以隔绝氧气,使之缺氧熄灭
上述各种灭火方法,其目的归结起来,无外乎下列三种:
(1)移走可燃物;
(2)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着火点以下)。
可见,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同样的,预防火灾的措施也是提前破坏能引发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
三种方法采取其中任意一种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交流共享】如图所示,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其
中一根火柴头竖直朝上,另一根火柴头略斜向下。
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为什么?
1.说一说下列情况怎么灭火,及其所涉及的原理?
(1)煤气泄漏着火
(2)油锅起火
(3)图书报刊起火
(4)沙发起火
(5)酒精洒落起火
盖上锅盖--隔绝氧气
CO2灭火器--隔绝氧气
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湿抹布盖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切断煤气后用灭火器灭火--移除可燃物;隔绝氧气
2.判断正误。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一定能燃烧 。 ( )
(2)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燃烧都可以
用水来灭火。( )
(3)凡是发光放热的现象都叫燃烧。( )
(4)木炭放入氧气中就可生成二氧化碳。( )
×
×
×
×
3.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木柴架空—增大了氧气浓度
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D.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
4.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控制反应物
控制反应条件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燃烧
燃烧模型
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