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2 15:5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扩大
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19世纪中期
改革
美国
法国
英国
俄国
日本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课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2.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3.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认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
——彼得一世改革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阅读教材概括俄国改革前的发展历程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4世纪
16世纪初
17世纪
东斯拉夫人建立
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
被蒙古征服
莫斯科公国崛起
莫斯科公国
统一俄国
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执政时期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
彼得一世继位实行改革
彼得一世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大帝是一位“真正的伟人”。——恩格斯
彼得一世
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五位沙皇、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一世时代,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
1672—1725
“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俄罗斯总统普京
1.背景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荷兰: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
英国:占有广阔市场,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正在孕育工业革命;
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17世纪的西欧:
17世纪的俄国:
俄国:全国只有十几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全城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
——摘自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17世纪的俄国的基本情况。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国家
政治上: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2.概况
1697年,彼得派遣了一个由200多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出访欧洲各国。彼得大帝隐姓埋名随使团出访西欧,目睹了西欧的先进。在这次旅行期间,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通过此次西欧之行,彼得发现了俄国人思想的封闭和生产力的极端落后,这让彼得感觉到了改革的紧迫性! 1698年彼得返回俄国,决心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即彼得大帝改革。   
(1)改革者:
(3)目的:
(4)学习对象:
(2)时间:
沙皇彼得一世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学习西方
17世纪末18世纪初
荷兰赞丹镇造船厂学徒的彼得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3.内容
改革领域 改革内容 改革影响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教
社会生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创办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军事实力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促进教育、文化、科技的发展和近代化。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促进生活习俗的近代化。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4.影响
改革后,俄国打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营建新都圣彼得堡。打开俄国与欧洲海上贸易的通道。
材料: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如莫斯科的官营造帆工场拥有工人1162名……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在波罗的海舰队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①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了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4.影响
材料一:彼得一世是率领俄国人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开启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大门。
——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先行者——彼得一世》
材料二:彼得一世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强化了国内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对外奉行帝国政治,其结果是又拉大了俄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俄国在后来的200多年间不断地落后于西方。
——杜立克:《论俄皇彼得一世改革的“欧化”与“专制化”》
②积极: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③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通过分析沙俄彼得一世的改革,你认为它与我国近代的哪场改革相似?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中国洋务运动
改革者     
改革者身份     
学习对象 
学习内容    
改革性质    
结果     
西方国家
奕?、曾国潘、李鸿章等
封建统治者(18世纪初)
封建地主阶级(19世纪60年代)
彼得大帝
科学技术
封建地主自救
成功
失败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
——1861年农奴制改革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如何?
(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远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根据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原因。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
农奴生活水平低下——
农奴时常发动起义——
生产效率低下,缺少自由劳动力;
市场难以扩大;
社会动荡不安;缺少稳定的社会环境
(2)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博斗 ——恩格斯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列宁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 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
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材料: 近代科技战争的第一次发生就是克里米亚战争,新式武器的大规模运用更是第一回。战争爆发之后的俄国根本就不是英法联军和土耳其的对手,这也让人们意识到沙皇的统治阶段遭遇了危机。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更是失去了欧洲霸主的地位。
战争使用的帆船
英国的铁甲战舰
(3)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2.目的:
在内外交困的时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如何处理?
(2)外有克里米亚战争惨败;
(1)内有农奴危机;
“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奴。”——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我们都一一地做到了。
从亚历山大二世的话中,得知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利益,巩固沙皇统治。
改革,废除农奴制
农民暴动,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亚历山大二世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3.开始的标志:
1861年(时间),亚历山大二世(人物)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4.内容:
改革名称: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内容 影响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农奴购买土地的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但农民仍然遭受剥削
材料:按改革法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其中25%左右交现金,其余的要在49年内连本带息还清。据统计,至农民还清贷款时,政府和地主一共掠夺了农民20亿卢布赎金。
  列宁曾指出,经过 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为了购买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变得一贫如洗。他们有可能成为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的人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5.性质: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农奴制改革
农奴自由支配财产
农奴缴纳赎金
资金
市场
自由的劳动力
发展资本主义需要的条件
促进俄国经济发展,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贰·资本主义道路的开辟——1861年农奴制改革
6.影响:
材料一:农奴制改革后30年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工商业出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说俄国又称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在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气象,开始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俄国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严重的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阅读材料,归纳俄国1861年改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由封建社会转为资本主义社会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
背景
目的
时间
内容
性质
意义
局限
共 同 点
沙皇专制统治,农奴制盛行,工商业落后。
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经济的发展
改变俄国落后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挽救统治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18世纪初
1861年
政、经、文、军、社
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农奴获得自由、高价赎买土地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历程
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农奴制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
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
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都为俄国的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启示:1.改革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2.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国情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课堂小结
课后活动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面画
向西方学习( ) 加强中央集权( ) 创建新式常备军 ( )
废除农奴制( ) 推行文化教育( ) 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





随堂训练
1.他的改革,既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又使农奴制进一步强化。他是( )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伊凡四世 D.查理一世
A
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一位官员说:“几乎过时了1个世纪”,“如果这个制度原封不动,那么,几十年以后,它就会把整个国家毁灭”。这位官员所说的“这个制度”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制     B. 沙皇专制    
C. 农奴制     D. 资本主义制度
C
随堂训练
3.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C
4.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解放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以上说明农奴制改革( )
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B
随堂训练
5.关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D.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制度
A
6.普希金指出:“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这说明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 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 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成为军事强国
D. 废除农奴制,促进经济发展
C
随堂训练
7. 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这反映出彼得一世( )
A. 强迫农民服役 B. 强制农奴劳动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C
8. 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材料反映了农奴制( )
A. 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 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导致农民贫困,频繁暴动 D. 符合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情
B
随堂训练
9.“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市价计算,仅值6.5亿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交付了20亿卢布。”下列说法中,与材料观点最相符的是 ( )
A.“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B.“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C.“它使俄国腾飞。”
D.“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D
10. 有学者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如此评价:“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对农民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这种“失望”主要源于( )
A. 农民可以获得人身自由 B. 农民必须花钱向地主买地
C. 农民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D. 农民解放后必须归村社管理
B
随堂训练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重大转折点”指的是俄国 ( )
A. 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B.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C. 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D.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
12.《剑桥欧洲经济史》一书中写道:“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1861年2月19日”成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是因为 ( )
①废除了落后的封建农奴制 ②摆脱了民族危机
③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彻底废除了君主专制统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B
随堂训练
13. 下表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数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沙皇政府引进西方技术 B. 废除农奴制改革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 D. 克里木战争的影响
年 份 企业数/家 工人数量/人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 600 7 954
1879 287 4 200 51 937
B
14. 有人认为,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
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 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
C
随堂训练
15.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
A. 人人都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 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 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 D. 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16. 列宁说:“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一场无耻掠夺。”而当时的某官员则说:“人民腰杆挺起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 改革是俄国历史的一次倒退 B. 列宁的观点正确,某官员观点错误
C. 改革对农奴来说既是解放也是一场掠夺 D. 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殖民压迫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