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2 15:5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瓦当
文字瓦当
图案瓦当
图纹瓦当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汉代瓦当知多少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并天下”瓦当直径17.5厘米, 出土于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西汉初年,制作和使用“汉并天下”瓦当,目的在于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一、天下初定顺民意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秦朝灭亡
VS
1.楚汉之争
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 ,封刘邦为 。
双方为争夺 展开争战,史称“ ”。
西楚霸王
汉王
国家统治权
楚汉之争
一、天下初定顺民意
楚汉战争示意图
公元前206-202年,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汉军将楚军围在 。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刘邦胜,项羽败。
想一想
阅读P63思考:项羽将战败的原因归结于上天,你是否赞同?
1.楚汉之争
垓下
一、天下初定顺民意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此三者(张良、萧何、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得民心者得天下
1.楚汉之争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VS
一、天下初定顺民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汉朝
刘邦(汉高祖)
公元前202年
长安
2.西汉建立
汉高祖
二、整顿秦弊重民生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
想一想
西汉建立之初是一种怎样的社会景象?
材料二:西汉建立之初,正处强盛时期的匈奴,击败东边的东胡、西边的月氏,战胜合并了南边的楼烦、白羊河南王,拥有强大的军队。此后,匈奴又出兵燕、代,占领河南地,征服了浑庚、屈射、丁零、鬲昆等部落,对西汉造成了严重军事威胁。——《西汉与匈奴、乌孙的和亲》
内忧
“外”患
1.背景
景象1: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景象2:匈奴不断袭扰边郡
“长乐未央”瓦当面径17.5厘米。“长乐” 的意思是国君以亲和力善待臣民,国得以永续。“未央” 意为未尽, 没有穷尽,希望汉帝国永续,传之“千秋万岁”。
造成这一社会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整顿秦弊重民生
1.背景
休养生息
指休息调养
指繁殖人口
国家在大动荡或大战乱后,统治者实施减轻人民负担、增加人口的政策。
道家:黄老学派,主张清静无为
哪一个学派的思想适用于当时的西汉?
二、整顿秦弊重民生
2.含义
想一想
二、整顿秦弊重民生
1.背景
3.内容
景象1: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景象2:匈奴不断袭扰边郡
措施
措施
材料二: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汉书·高帝纪》
释放奴婢为平民
材料一:春三月……令吏卒从军至平城及守城邑者,皆复终身勿事。——《汉书·食货志》
士兵还乡务农
材料三: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史记·平准书》
减轻农民的赋税(十五税一)
材料四:六月,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汉书·高帝纪》
减免徭役及兵役
材料五:高祖使刘敬奉宗室女翁主为单于 [chán yú]阏氏[yān zhī](单于、诸王妻子的统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汉书·高帝纪》
和亲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作用?
二、整顿秦弊重民生
4.作用
想一想
具体措施 作用
士兵返乡务农
释放奴婢为平民
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轻徭:减免徭役及兵役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增加农业劳动力
稳定民心,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营造了相对和平的环境,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整顿秦弊重民生
想一想
汉文帝、汉景帝在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下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
汉景帝
秦朝
汉高祖
汉文帝12年
汉文帝13年
汉景帝
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zī chéng]。
夫农,天下之大本也。
1.以农为本
“与天久长”瓦当出自汉景帝阳陵博物馆,作为汉景帝地下王国的一块砖瓦,表达出的是对天子的祝愿和祝福。
二、整顿秦弊重民生
想一想
汉文帝、汉景帝在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下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
汉景帝
秦朝
汉高祖
汉文帝12年
汉文帝13年
汉景帝
2/3
1/15
1/30
免除赋税
1/30
秦朝:一年数次;17岁开始服徭役
文帝景帝时期:三年一次;20岁开始服徭役
秦至汉初赋税及徭役
政策变化:
2.减轻赋税和徭役
二、整顿秦弊重民生
想一想
汉文帝、汉景帝在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下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
汉景帝
秦朝
汉高祖
汉文帝12年
汉文帝13年
汉景帝
我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修建陵墓时都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我不接受贡献的奢侈物品,禁止官员购买黄金珠玉,否则以盗窃论罪。
3.勤俭治国
三、治世初现民殷富
纺织技术高超,丝织品种类繁多。
漆器造型美观,在日常生活中多有使用。
1.农业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纺织品
盛食器
取食器
“百万石仓”瓦当直径16.6厘米。中心圆内双圈弦纹及连珠乳丁,双栏四格界。通过结体及线条的变化,仍显得轻盈飘洒。百万石仓,意储粮之多,为汉代仓廪建筑用瓦。
2.手工业
农业得以恢复并快速发展。
陶仓
三、治世初现民殷富
2)都市繁荣: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
西汉长安城遗址平面示意图
3)边境贸易: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来往更加频繁。
材料:自是后,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单于,遣翁主如故约。终景帝世,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史记·匈奴列传》
3.商业
1)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获利成为富商大贾。
三、治世初现民殷富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
边境总体安宁
人民生活安定
文景之治
小组讨论
影响汉代从“内忧外患”到“文景之治”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三、治世初现民殷富
小组讨论
影响汉代从“内忧外患”到“文景之治”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30.(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总结出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
农业生产工具的创新;新的生产方式的改进;制定合适的农业政策;水利工程的兴修。
因素类答题规范:词组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民族政策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
1.政治: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轻徭薄赋政策的推行
2.经济:农业生产的重视、商业的发展
3.民族政策:与匈奴和亲的外交策略




楚汉之争,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
高祖吸取秦亡教训,稳定政权实行休养生息
汉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
出现“文景之治”
1.(2023苏州相城一模)《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器,还有铁器小件。这表明( )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增强 B. 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可信
C.《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D. 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2. (2023南通中考)下图是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士的现存最早的养生运动导引图。该图反映了汉朝时( )
A. 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 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
C.有强生健体的意识
D. 呈现统一国家的气象
课堂小练
D
C
1.(2022江苏常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求得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的真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汉初与民休息之时,为汉文帝所重用的贾谊,提出民为一切之本,为政以此为要为大,应当厚民、安民,切戒薄民、害民。
——摘编自施丁《贾谊的“民本”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儒家学派在“民心”问题上的主要主张。(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汉文帝是如何实践贾谊的主张。(3分)
课堂小练
反对苛政,为政以德/仁政/实行礼治
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勤俭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