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2 15:53:21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
全民族的抗战。
◎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敌后战场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2022版·新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论持久战》发表、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1. 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2011旧版课标要求: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程标准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目录
天 津
北平
太原
平型关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一、平型关大捷
问题探究
Q:阅读教材内容,标划出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时间和结果。
【学习任务一】依据教学内容,完成表格。
战役名称 时间 意义或影响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大同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参战 部队
指挥者
战果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东北平型关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八路军115师
歼灭日军1000多人
一·平型关大捷
115师师长林彪、
副师长聂荣臻
聂荣臻(1899年~1992)
林彪(1907年-1971年)
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
板垣征四郎(1885年—1948年),时任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师团长
板垣征四郎
平型关遗址
平型关地形
平型关大捷(油画)
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凯旋而归图片
忆平型关大捷
聂荣臻·1985年
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
史料阅读·史料实证
材料1:平型关战斗结束后,蒋介石在1937年9月26日给朱德、彭德怀的贺电中说: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征战。
材料2: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参谋处表示祝贺: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
——《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汇编》
1.毛泽东《论持久战》
毛泽东,
1938年5月
(4)历史影响:
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3)主要内容
(1)作者、时间
(2)目的
▲ 毛泽东(1893—1976)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相关链接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又称敌后解放区、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在敌后的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建立的以抗日民主政权为依托的战略基地。1937年11月,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立,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思考】阅读《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分析抗日根据地的分布特点。
主要敌后 抗日根据地名称 主要创建者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等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聂荣臻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刘伯承、 邓小平、徐向前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贺龙、关向应
山东抗日根据地 萧华、张经武等
华中(包括苏南、苏中、苏北、淮北、淮南等抗日根据地) 陈毅、张鼎丞、粟裕、
刘少奇、谭震林等
琼崖抗日根据地 冯白驹
抗日战争时期的
抗日根据地一览表
敌后抗日根据地斗争形势图
特点: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主要处于农村地区,依托山区;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罗工柳:《地道战》·1951年,麻布油彩 ;规格140×170cm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2)开展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 扫 荡 ”;
【思考】阅读教材103—104页相关内容,从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归纳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巩固的措施。
地雷战
地道战
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冀中地区地道战示意图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麻雀战
破袭战
地雷战
地道战
(3)创造了麻雀战、 地道 战、地 雷 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
《地道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一部抗战历史战争电影。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地雷战》是一部抗战战争片。该片于1962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2021年4月1日在中国大陆重映
麻雀战
麻雀战是抗日游击战的一种作战形式。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
阳明堡机场夜袭战
第129师385旅769团
3营营长赵崇德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相关拓展: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睛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件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本文选自《孙犁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孙犁(1913~2002),当代作家。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事迹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4)发展巩固抗日根据地建设;
经济上
政治上
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材料3:(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必须使党外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因为他们联系着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目的在于争取中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节选自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
Q:实行“三三制”原则有什么作用?
大生产运动(1939—1941年)
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将军开发南泥湾
八路军战士坐在纺车前纺纱
《南泥湾》:“花篮的花儿香,听我们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材料4:整个抗日战争,是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做战略配合,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是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因此,对正面作战的军人,我们要肯定他们的功绩,高度评价他们的牺牲精神。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是两个领导中心 ,中共是中流砥柱》
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如何看待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正面战场沉重打击日寇,粉碎日本速战速决计划,是防御阶段抗日的主战场;
敌后战场有利配合正面战场,相持阶段后逐步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如何看待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 · 百团大战
1.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
囚笼政策: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2.目的:
三、百团大战
时间
参战 部队
地区
指挥者
主要 目标
战果
历史 作用
1940年8月
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华北地区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据点近3000个。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左权
人物简介·抗日将领
[ 牢记历史 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左权(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 湖南醴陵人, 黄埔军校一期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5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
图:百团大战
八路军第一二零师重点拆毁正太路张净至桑掌段的铁路
我军于晓雾中围攻敌井陉煤矿
狮垴山战斗中的我军机枪阵地
八路军攻克涞源东团堡后,战士们在长城烽火台上欢呼胜利
三、百团大战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
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历史意义:
材料一:如下表所示
材料二:百团大战是在中国抗战处于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的时候取得重大胜利的,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遏制了妥协投降的暗流,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等谎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建立抗日根据地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平型关大捷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时间:1937年9月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领导人:林彪
重要意义
时间:1940年下半年
领导人:彭德怀
重要意义
◎课堂总结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毛泽东《论持久战》
百团大战
(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1.(模拟·练习)“历时四个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这是对哪次战役的评价(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2. (模拟·练习)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3. (模拟·练习)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其重要的意义在于( )
A.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性
4. (模拟·练习)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 徐州会战 D. 百团大战
5. (模拟·练习)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延安 C.长沙 D.台儿庄
C
D
课堂检测·直击例题
B
A
B
6. (模拟·练习)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成的《论持久战》中指出:“在他们(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在作战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史实依据是( )
A .平型关大捷 B.西安事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7. (模拟·练习)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是选项( )
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D.发动农民起义
8. (模拟·练习)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 徐州会战 D. 百团大战
9. (模拟·练习)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
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A
A
D
A
10. (模拟·练习)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是( )
A.实行减租减息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D.发动农民起义
11. (模拟·练习)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
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12. (模拟·练习)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瑞金 B.太原 C.延安 D.西柏坡
13. (模拟·练习)“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歌曲,我们会联想到的是( )
A.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
B.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
C.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展开了主力决战 D.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14. (模拟·练习)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破袭战,给日军以极大震撼。日军把这场战役称为“挖心战”,这场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A
D
A
B
C
15. (模拟·练习)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
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16.(模拟·练习)小历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1937年9月” “八路军”“第一次大捷”三个关键词,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下列选项(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西安事变
17. (模拟·练习)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瑞金
B.太原
C.延安
D.西柏坡
18. (模拟·练习)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这首诗描绘的是1940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D
A
C
B
19. (模拟·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杀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城头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请回答:材料中的“战役”指的是哪一次战役?是由哪位将领指挥的?这场战役对当时的抗日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关影视剧推荐
1.王树增:《抗日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
2. 纪录片:《抗战历史公开课》
谢谢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