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与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
B.植物细胞内存在多糖,不存在脂肪
C.脂肪、淀粉、糖原都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D.多糖和二糖只有水解为单糖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
2.糖类和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C.素食者主要通过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获得能量
D.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3.我们食用的白糖、冰糖、红糖都是由某种糖加工而来的,这种糖是( )
A.蔗糖 B.乳糖 C.麦芽糖 D.淀粉
4.幼儿经常晒太阳可以使皮肤表皮细胞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维生素D的作用是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B.在一定强度的紫外线照射下,皮肤表皮的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
C.人体细胞中的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和磷脂同属于固醇类物质
D.胆固醇的元素组成为C、H、O
5.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B.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C.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类分子无关
D.玉米中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
6.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胆固醇,属于脂质的一种,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
B.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所有细胞都含有的重要脂质
C.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储存的能量多,因为脂肪的含氧量低于糖类,而含氢量更高
D.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肠道吸收Ca和P
7.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二糖是
A.纤维素 B.蔗糖 C.葡萄糖 D.核糖
8.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磷脂
B.淀粉、糖原、脂肪都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C.动物细胞中含有纤维素,植物细胞中没有
D.当糖类代谢障碍时,细胞中的脂肪会大量转化为糖类
9.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是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
B.核糖、半乳糖含六个碳原子,属于单糖
C.人体过剩的葡萄糖可以转变成淀粉储存于肝脏或肌肉中
D.核糖存在于RNA分子中
10.适时施肥可促进农作物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吸收的N元素主要参与构成蛋白质,并主要存在于氨基上
B.施肥时补充Mg等微量元素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C.农作物吸收的P元素主要用于合成核糖、磷脂、ATP等化合物
D.组成农作物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11.脂质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鉴定时一定要使用高倍显微镜
B.磷脂分子可以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C.固醇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都为C、H、O
D.胆固醇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维生素D
12.自然条件下,淀粉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产生。2021年9月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实验室中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合成过程,且人工合成的淀粉与天然淀粉的分子结构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合成的淀粉与天然淀粉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B.淀粉与几丁质均为多糖,可作为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C.该研究为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D.该研究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二、多选题
13.下列糖类中,属于还原糖的有( )
A.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 D.果糖
14.如图所示为脂肪(含C、H、O三种元素)和糖类部分元素含量,已知两者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根据图中有关数据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较多
C.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多
D.正常情况下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储能物质
15.下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脂肪不能转化为糖类
B.若物质X能与脂肪酸结合生成脂肪,则X代表甘油
C.葡萄糖和脂肪的元素组成不同
D.长期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而积累较多脂肪
16.脂滴(LD)是所有真核细胞中负责存储脂质的结构,主要储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最新研究发现,抗生素和抗病 毒蛋白组装成的复合物可存在于LD 表面协同对抗病原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脂滴既可存储脂质,也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B.脂滴中某些脂质的化学元素可能与糖类一致
C.脂滴中胆固醇在人体内只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脂滴中氧元素的含量少于同质量糖类中氧元素的含量
三、非选择题
17.镉(Cd)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元素,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伤害。现以洋葱为材料探究外源钙(Ca)能否缓解Cd的毒害。
(1)实验步骤:
①在室温(25℃)条件下,用自来水培养洋葱鳞茎,待刚长出叶片后选取80棵生长状况一致,植株高度基本相同的洋葱幼苗平均分成16组,依次编号。
每组镉处理和钙处理的浓度组合如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两周后,分别 ,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
组别 镉处理(μmol/L)
0 10 100 300
钙处理(mmol/L) 0 A1 B1 C1 D1
0.1 A2 B2 C2 D2
1 A3 B3 C3 D3
10 A4 B4 C4 D4
(2)绘制实验结果柱形图如图所示。实验分析与讨论:
①A1、B1、C1、D1四组实验结果说明镉能 (“促进”或“抑制”)洋葱的生长。
②A、B组实验结果说明:在低镉浓度条件下,外源Ca对洋葱的生长无明显的影响;而C、D组实验结果则说明:在中、高镉浓度条件下,外源钙能部分减缓镉对洋葱生长造成的抑制作用,且钙浓度越 (“高”或“低”),缓解效果越明显。
③进一步研究发现,Ca2+与,Cd2+竞争细胞表面有限的离子通道,当溶液中,Ca2+和Cd2+同时存在时,,Ca2+可显著地 ,从而减轻镉的毒害。
④若土壤中过量的镉被洋葱等植物吸收积累,会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使人体骨骼中的钙大量流失,临床上常补充 来辅助治疗,以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的吸收,临床上补充的此物质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18.某科研小组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春化和光照两大阶段。收获后的种子可以制作加工成各类食品,食品被人体消化吸收后通过一系列代谢来提供营养。具体途径如下图所示。
(1)冬天来临前,冬小麦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发生的变化是 ,其生理意义是 。
(2)某同学要减肥,制定了高淀粉低脂的减肥餐,请根据图示信息,评价该方案 (填:“有效”或“无效”),理由是 。
(3)油菜种子中富含脂肪,播种时应适当浅播,其原因是 。
(4)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经一系列过程逐步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现有萌发1日、3日、5日、7日、9日的若干水稻种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这些种子中的淀粉是否水解及水解程度。设计了如下实验:首先取等量的萌发1日、3日、5日、7日、9日的水稻种子分别制成匀浆,各取2mL置于甲、乙两组试管中,并编号甲1、甲2、甲3、甲4、甲5;乙1、乙2、乙3、乙4、乙5。接着向甲组试管中依次加入等量碘液并充分震荡,向乙组试管中 。
①若观察到 现象,可得到结论为淀粉部分水解。
②若观察到 现象,可得到结论为淀粉完全水解。
19.新疆是个好地方,既有沙漠也有戈壁,风景优美,成为大家都想打卡的旅游圣地。同时物产十分丰富,牛羊成群,新疆的棉花水果更是享誉世界。
(1)棉花中富含的多糖是 ,牛肉羊肉中富含的多糖是 。
(2)新疆盛产各种水果,比如西瓜,西瓜中富含果糖,是否可以用来检测还原糖 (填“是”或“否”),原因 。
(3)牛羊体内富含脂肪,脂肪对于动物来讲有什么用处? 。(答一点即可)
20.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主要是糖类有机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有甜味是多数的单糖、二糖)。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 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Ⅰ、Ⅱ分别表示 物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Ⅰ和Ⅱ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
(2)在a、c试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 ,推测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3)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然后把两支试管放在 条件下两分钟后观察,b、d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中颜色较深的是 管,这说明 。
(4)同样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也需要观察颜色的变化,因此应该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的 (“内”或“外”)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原因是 。
21.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
生物参考答案
1.D
【分析】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
【详解】A、脂质与糖类的组成元素不都相同,如:磷脂组成元素为C、H、O、N、P,A错误;
B、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植物细胞中也存在脂肪,B错误;
C、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C错误;
D、多糖和二糖不能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只有水解为单糖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D正确。
故选D。
2.C
【分析】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此外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作用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
【详解】A、糖类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A正确;
B、脂肪有储能、保温和缓冲作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减压的作用,B正确;
C、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在人和动物体内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素食者不能从摄入的纤维素中获得能量,C错误;
D、维生素D属于固醇,是一种脂溶维生素,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正确。
故选C。
3.A
【分析】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详解】红糖、白糖、冰糖都是由蔗糖加工制成,A正确。
故选A。
4.C
【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功能: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生物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对生殖有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A、维生素D的作用是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A正确;
B、根据题干幼儿经常晒太阳可以使皮肤表皮细胞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而太阳光中有紫外线,所以在一定强度的紫外线照射下,皮肤表皮的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B正确;
C、人体细胞中的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同属于固醇类物质,而磷脂不属于固醇类物质,C错误;
D、胆固醇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其元素组成为C、H、O,D正确。
故选C。
5.D
【分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其基本组成元素只有C、H、O。
1、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葡萄糖被称为是细胞中的“生命的染料”;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
2、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
3、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详解】A、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A错误;
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错误;
C、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即细胞识别与糖链有关,C错误;
D、玉米中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鲜重最多的是水,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性激素是固醇类激素,其功能是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A错误;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所有细胞都含有的重要脂质 ,B正确;
C、等质量的脂肪含有更多的氢原子,氧化分解时可以释放更多的能量,C正确;
D、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肠道吸收Ca和P,D正确。
故选A。
7.B
【分析】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
①单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动植物均有)、果糖(植物)、半乳糖(动物)。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详解】A.纤维素是植物体内特有的多糖,A错误;
B.麦芽糖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二糖,B正确;
C.葡萄糖是动植物体内都有的单糖,C错误;
D.核糖是动植物体内都有的单糖,D错误。
故选B。
8.A
【分析】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2、脂质主要是由C、H、O 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故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A正确;
B、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B错误;
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C错误;
D、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故选A。
9.D
【分析】 糖类包括多糖和单糖,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不都有甜味,比如纤维素,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是糖,比如木糖醇。
【详解】A、脂肪是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A错误;
B、核糖含有5个碳原子,为五碳糖,B错误;
C、人体过剩的葡萄糖可以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脏或肌肉中,C错误;
D、核糖存在于RNA分子中,脱氧核糖存在DNA分子中,D正确。
故选D。
10.D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位于肽键中,因此农作物吸收的N元素主要参与构成蛋白质,并主要存在于肽键上,A错误;
B、Mg属于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B错误;
C、核糖的元素组成是C、H、O,不含P元素,因此农作物吸收的P元素不能用于合成核糖,C错误;
D、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H、O、N、P可以参与构成细胞内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部分以离子的形式存在,D正确。
故选D。
11.A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1)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肪鉴定时若使用脂肪样液则不需要显微镜观察,A错误;
B、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B正确;
C、固醇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都为C、H、O,C正确;
D、皮肤中的胆固醇在阳光照射下可转变为维生素D,D正确。
故选A。
12.B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糖原和几丁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几丁质广发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详解】A、天然淀粉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据题意“人工合成的淀粉与天然淀粉的分子结构一致”,因此人工合成的淀粉的基本单位也是葡萄糖,A正确;
B、几丁质广发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不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B错误;
C、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实验室中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合成过程,实现了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正确;
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进而造成环境污染,淀粉属于能源物质,因此该项研究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淀粉,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D正确。
故选B。
13.AD
【分析】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详解】A、葡萄糖属于还原糖,A正确;
B、蔗糖不属于还原糖,B错误;
C、淀粉不属于还原糖,C错误;
D、果糖属于还原糖,D正确。
故选AD。
14.ABD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元素的比例高,而O元素的比例低。
【详解】A、与糖类相比,同质量下,脂肪H的比例较高,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A正确;
B、由于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O的比例较少,所以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较多,B正确;
C、同质量下,糖类H的比例较低,所以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少,C错误;
D、正常情况下,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D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识记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特点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BD
【分析】人体内糖的组成元素一般为C、H、O,糖是人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其中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糖和脂肪相比,彻底氧化分解后,脂肪释放的能量较多。生物体内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在糖供能出现障碍时才会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详解】A、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A错误;
B、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酯,若物质X能与脂肪酸结合生成脂肪,则X代表甘油,B正确;
C、葡萄糖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因此组成元素相同,C错误;
D、人体内葡萄糖可以转化成脂肪,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从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D正确。
故选BD。
16.ABD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脂滴可存储脂质,同时,其表面存在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可协同对抗细菌及病毒,A正确;
B、脂滴上有脂质,而脂质包括磷脂、固醇类、脂肪,其中脂肪、固醇的做出元素是C、H、O与糖类的组成元素一致,B正确;
C、胆固醇在人体内不只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还是组成动物细胞质膜的成分,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脂滴中存在脂质,而脂质中氧的含量远少于糖类中氧元素含量,D正确。
故选ABD。
17.(1)分别测量植株高度,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
(2) 抑制 高 降低细胞对镉离子的吸收 维生素D
【分析】分析表格和柱形图:A、B、C、D四组的变量是镉(Cd)浓度,且A、B、C、D四组的镉(Cd)浓度逐渐增大,四组的平均株高随着镉(Cd)浓度逐渐增大而减小,可见镉(Cd)对植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1234组的变量是钙(Ca)浓度,AB两组表明在低镉浓度条件下,外源Ca对洋葱的生长无明显的影响;C、D两组实验结果说明在中、高镉浓度条件下,外源Ca能缓解Cd对洋葱生长的抑制作用,且Ca浓度越高,缓解作用越明显。
【详解】(1)②通过柱形图的纵坐标可知:该实验的观测指标是各组洋葱幼苗的平均株高,故两周后,分别测量各组洋葱幼苗的株高,算出各组平均值。
(2)①A1、B1、C1、D1四组实验的变量是镉(Cd)浓度,实验结果说明:一定范围内,镉浓度升高,对洋葱幼苗生长抑制作用增强。
②C、D两组实验结果说明在中、高镉浓度条件下,外源Ca能缓解Cd对洋葱生长的抑制作用,且Ca浓度越高,缓解作用越明显。
③Ca2+与Cd2+竞争细胞表面有限的离子通道,因此当溶液中Ca2+和Cd2+同时存在时,Ca2+可显著地降低细胞对Cd的吸收。
④若土壤中过量的镉被洋葱等植物吸收积累,会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使人体骨骼中的钙大量流失;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故补钙的同时要添加维生素D辅助治疗,以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的吸收。
18.(1) 逐渐降低 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细胞结构
(2) 无效 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3)油菜种子中脂肪含量高,与糖类相比,脂肪中O的含量低而H的含量较高,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更多,故应浅播
(4) 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进行50~65℃水浴加热 甲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乙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甲试管中无明显现象(或无蓝色现象出现),乙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分析】1、细胞中结合水和自由水比例不同,细胞的代谢和抗逆性不同,当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相对增高时,细胞的代谢减慢,抗性增强;反之代谢快,抗性差。
2、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详解】(1)当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相对增高时,细胞的代谢减慢,抗性增强,所以冬天来临前,冬小麦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发生的变化是逐渐降低,其生理意义是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细胞结构。
(2)该方案是无效的,因为食物中的高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后,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不利于该学生减肥。
(3)油菜种子中富含脂肪,播种时应适当浅播,其原因是油菜种子中脂肪含量高,与糖类相比,脂肪中O的含量低而H的含量较高,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更多,故应浅播。
(4)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这些种子中的淀粉是否水解及水解程度,又因为淀粉经一系列过程逐步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其中麦芽糖、葡萄糖为还原糖,所以应该甲组试管中依次加入等量碘液并充分震荡,向乙组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进行50~65℃水浴加热。
①若观察到甲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还有淀粉剩余,乙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有还原糖生成,因此最终得到结论为淀粉部分水解。
②若观察到甲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还有淀粉完全水解,乙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有淀粉水解产物生成,因此最终可得到结论为淀粉完全水解。
19.(1) 纤维素 糖原
(2) 否 因为西瓜有颜色,不适宜用来做颜色反应实验
(3)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
【分析】还原糖的鉴定:在待测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等量混合。
【详解】(1)棉花中富含的多糖是纤维素 ,牛肉羊肉中富含的多糖是糖原。
(2)不能使用西瓜作为实验材料来检测还原糖,因为西瓜汁本身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不适宜用来做颜色反应实验。
(3)牛羊体内富含脂肪,脂肪对于动物来讲的用处有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
20. 淀粉、还原糖(顺序不可颠倒) Ⅰ分解(水解、转化)为Ⅱ 淀粉 a、c试管中均出现蓝色,但是a管中的蓝色比c管中的蓝色深(答出现蓝色给1分,答蓝色a管深给 50℃--65℃水浴加热 d d管中还原糖的含量高于b管 内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中有较深的紫色中央大液泡,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答出材料有颜色干扰实验颜色观察即可)
【分析】本题是以香蕉成熟过程中糖类的变化考查糖的分类和作用及糖类的检测方法,分析图A曲线可知,I是香蕉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Ⅱ是还原糖的变化,分析题图B可知,a、c是检测淀粉的含量,b、d是检测还原糖的含量
【详解】(1)由上分析可知,图A中I是香蕉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Ⅱ是还原糖的变化,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Ⅰ淀粉会水解为Ⅱ还原糖。
(2)在a、c试管中加的是碘液,推测被检测的物质是淀粉,碘液遇淀粉会变蓝,第X天的淀粉比第Y天多,故a管中的蓝色比c管中的蓝色深。
(3)在b、d试管中含有还原糖,故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后放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两分钟,b、d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中颜色较深的是d管,这说明d管中还原糖的含量高于b管。
(4)同样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也需要观察颜色的变化,因此应该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因为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中有较深的紫色中央大液泡,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淀粉遇还原糖的转化,糖类的检测方法,解题时审清题图、特别是题图B,弄清4只试管检测什么时间的什么物质是解题的关键点。
21. 苏丹Ⅲ(Ⅳ) 橘黄色(红色) O 适宜的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
【详解】(1)苏丹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Ⅳ能将脂肪染成红色。
(2)油料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要转变成糖类;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的最大差异是糖类比脂肪中含的氧元素多。
(3)实验第11d干重开始增加的原因是形成的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矿质元素等,再结合题目所给的情景“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可推出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强度和所需的矿质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