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联盟校教学协作体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地理学科期中试卷
分 值:100分 完卷时间:__75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11月8日,本年度第二次月全食上演,始于北京时间16时,全部过程历时近6个小时。北京市观赏此次月全食条件绝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月全食发生时,日、地、月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月全食发生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北京市观赏此次月全食条件绝佳”包括( )
①正值晚高峰②日落时间17:05③月升时间16:52④气温适宜⑤晴朗少云⑥城市灯光明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挪威山谷小镇留坎(59°N)一年中有近半年无阳光照射,当地政府为此斥资在山坡上架设3面巨镜(下图),将光线反射到小镇广场中心,使小镇居民聚在广场上可以享受冬日阳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造成该地冬季太阳辐射不足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大气成分 D. 天气状况
5. 下列各项能量不是源于太阳辐射的是
A. 风的形成 B. 海水蒸发 C. 生物生长 D. 岩浆喷发
清末光绪年间出版的蒙学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写到:“日面有黑影,大小方圆凹凸斜角不等,亦无定在,篆文象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文中的“黑影”可能是( )
A.太阳耀斑 B.日珥 C.太阳黑子 D.日冕物质拋射
7.当“黑影”现象增多时,地球上最可能出现( )
A.到达地球光热资源瞬时增加 B.扰动地球磁场引发强烈地震
C.卫星导航等无线通信受干扰 D.高纬度地区的极光现象消失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
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 B.恐龙化石——前寒武纪
C.甲化石——新生代 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9.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 )
A.藻类化石——重要的成矿时期 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
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 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
10.研究化石,可以( )
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了解地球生命历史③还原地貌形成过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海陆变迁 B. 频繁的火山爆发 C. 生物的呼吸作用 D. 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12. 下列叙述中,反映古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 )
A. 蕨类植物全部衰退 B. 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
C. 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 D. 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
读图“黄山云海雪景‘同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云海、雪景“同框”,美得令人心醉,引得游人流连忘返。其所属的主要圈层依次为( )
①大气圈②生物圈③水圈④岩石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图中( )
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B.大气圈仅由气体组成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大气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 ”。据此完成下列题。
干洁空气 氮气 氧气 氩气 二氧化碳 臭氧等其他气体
体积(%) 78.09 20.95 0.93 0.03 极少
质量(%) 75.52 23.15 1.28 0.05 极少
15.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
A.氩气 B.臭氧 C.氧气 D.氮气
1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臭氧的大量减少 ②变暖越来越严重 ③大量使用煤炭、石油 ④森林大肆破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7.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 )
①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 ②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
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基地发射成功,航天员顺利进驻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乘组圆满完成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带回再生稻等多项生命实验样品,获取了宝贵的实验数据。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中国空间站位于地球大气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19.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所经过的①层( )
A.多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B.上部热下部冷,空气运动平稳
C.氧气稀薄,须配备特制宇航服 D.有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20.与地面相比,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再生稻等生命科学实验,是为了利用空间站的( )
A.极低大气密度环境 B.微重力环境
C.大气高度电离环境 D.高温度环境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探测器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的飞行抵达火星,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下左图为太阳系“生命宜居带”示意图,右图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完成下面小题。
21.在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条件 B.恒星质量 C.行星体积 D.大气成分
22.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最可能是( )
A.金星 B.火星 C.木星 D.海王星
23.火星没有孕育出生命,大气稀薄是主要原因之一。据图推测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的原因是( )
A.昼夜更替周期长 B.距离太阳近 C.质量与体积小 D.有四季更替
下图示意某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及空气受力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表述合理的是( )
A.该气压场位于北半球 B.F2作用下风力会增强
C.等压线的数值L1>L2 D.F3作用下风力会减弱
25.图中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
A.F1 B.F2 C.F3 D.V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3题,共50分)
26题.图14为地球内部圈层部分构造图,图15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6分)
(1)图14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_、____和生物圈,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4分)
(2)图14中不连续面④以上为地壳,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地壳比较厚。不连续面④对应图15中的A,名称叫____界面,大约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另一个不连续面B叫____界面,(6分)
(3)填出图15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 __,D+E__ __,F+G____。(6分)
27.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3“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该层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 。(6分)
(2)写出图2中下列辐射的名称:① ③ 。(4分)
(3)读图2分析,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 )(2分)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 (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 (填图2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4分)
(5)图3中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 ,此时段沙漠气压 (高或低),在图4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6分)
28. 下面是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阅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图中甲、乙两个气压中心中,高压中心为____,低压中心为____。(2分)
(2)甲、乙两地昼夜温差较小的是____,运用大气受热过程说明原因。(5分)
(3)在图中画出A点的风向,并判断A地的风向为____风; A、B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并说明理由。(5分)山海联盟校教学协作体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地理学科期中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A D C C D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D D D D D A B
21 22 23 24 25
A C C C A
二、综合题(3题,共50分)
26题(每空2分,共16分)
(1 ) 水圈(2分) 大气圈(2分) (可对调)
(2) 大陆(2分) 莫霍(2分) 古登堡(2分)
(3) 地壳(2分) 地幔(2分) 地核(2分)
27题(每空2分,共22分)
(1)对流 地面辐射或地面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6分)
(2)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4分)
(3)C(2分)
(4)② ③(4分)
(5)6:00—21:00 低 (4分)
(2分,每个箭头都画对得2分,画错不得分)
28题(共12分)
(1) ①. 乙 (1分) ②. 甲 (1分)
(2)甲(1分),甲地为阴雨天云层多(1分),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1分),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温度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强(1分),对地面保温效果好(1分),温度不会太低。
(3)画图1风
东北(1分);A(1分),A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2分)。
选择题解析
【答案】1.B 2.A 3.C
【解析】1.月全食发生在满月,此时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中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月全食发生在地月系中的月球上,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并列级别,故地月系是级别最低的天体系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日落时间17:05和月升时间16:52较早,使得北京可以比较完整的看到此次月全食的整个过程,②③正确;气温适宜,适合市民外出户外观看,④正确;晴朗少云便于观察月全食,⑤正确;城市灯光会干扰观测,⑥错误;晚高峰城市拥堵,道路光污染较严重不利于观测,①错误。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答案】4. A 5. D
【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挪威山谷小镇留坎一年中有近半年无阳光照射现象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题详解】
材料信息显示,该地位于挪威,纬度较高,冬季白昼时间短,正午太阳高度低,很容易被南边的山地遮挡住阳光,导致半年无阳光照射现象,因此,造成该地冬季太阳辐射不足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选项A符合题意。海陆位置对当地太阳辐射影响不大,排除B。大气成分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C。题中信息表明,山坡上有阳光照射,说明天气晴朗,天气状况不是造成该地冬季太阳辐射不足的最主要因素,排除D。
【5题详解】
太阳辐射的地区分布不均,导致地表冷热不均,这是引起大气运动根本原因,也是产生风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海水温度升高,导致蒸发加强,因此海水蒸发的能量是来源于太阳辐射,B不符合题意。生物生长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岩浆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来源于太阳辐射,D符合题意。
【点睛】影响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白昼时间、大气透明度(天气状况、污染状况、空气密度等)。
【答案】6.C 7.C
【解析】6.1.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黑斑点,所以文中的“黑影”可能是太阳黑子,C正确;耀斑是太阳色球爆发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A错误;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B错误;日冕物质抛射是巨大的、携带磁力线的泡沫状气体,在几个小时中被从太阳抛射出来的过程,不会出现黑色斑点,D错误。故答案选C。
7.耀斑爆发时,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磁场和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使卫星导航等无线通信受干扰,C正确;并不影响太阳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A错误;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太阳活动不会引发强烈地震,B错误;太阳活动强烈时,极光现象可能会频繁发生,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其主要观测特征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斑闪耀,其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亮度上升迅速,下降较慢。特别是在耀斑出现频繁且强度变强的时候。
【答案】8.D 9.B 10.D
【解析】8.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 D 正确;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出现在新生代, A 错误;恐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 B 错误;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 C 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
9.读图可知,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古生代中期出现鱼类,陆地面积大大增加,联合古陆形成, B 项正确;太古宙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元古宙出现了藻类,A 项错误;鸟类出现在中生代,联合古陆在新生代解体,C项错误;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剧烈的地壳运动发生在新生代,D 项错误,故选B。
10.根据动植物的演化规律,其形成的化石可以判断岩石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而不能确定地球的年龄,①错误;了解地球生命历史,②正确;化石的形成无法还原地貌形成过程,③错误;根据动植物化石可以判断动植物的生长习性,从而推测古地理环境,④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联合古陆,又称泛大陆,地质学概念,是推测的曾在地史时期存在的超级古大陆,也称泛大陆。
【答案】11. D 12. 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且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A错误,B正确;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C错误;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的历史,需要学生们熟记各个地质时期的主要生物。
【答案】13.B 14.D
【解析】13.云海的主要由水汽凝结而成,属于大气圈,雪景中的雪为固态水,属于水圈,①③正确,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坚硬岩石组成,云海、雪景不属于生物圈与岩石圈,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A错误;大气圈是由气体与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B错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C错误;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的水体总称,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D正确。故选D。
【点睛】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地球外部圈层通过生物圈与地球内部圈层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地理环境。
【答案】15.D 16.D 17.D
【解析】15.读表可知,氮气的体积、质量在干洁空气中所占比重都超过75%,是各种气体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成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大肆破坏,森林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③④正确;臭氧的大量减少,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无关,①错误;变暖越来越严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臭氧的作用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臭氧总量的减少,进入地球大气层的紫外线增多,带来的后果有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③④正确;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与臭氧无关,①错误;臭氧减少,不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但会造成进入地球大气的紫外线增多,不利于林木生长,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虽然臭氧在平流层起到了保护人类与环境的重要作用,但若其在对流层浓度增加,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臭氧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肺功能也有影响,较高浓度的臭氧对植物也是有害的。
【答案】18.D 19.A 20.B
【解析】18.据材料信息,航天员顺利进驻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可知,中国空间站位于距地表400~450千米高度,应该处于高层大气。读图可知,①是对流层,②是平流层,③是高层大气,故中国空间站位于③层高层大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所经过的①层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上升过程中随温度降低,容易出现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A正确,B错误。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距离地面较近,氧气浓度较高,C错误;电离层分布在③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A。
20.中国空间站进行的再生稻等生命科学实验,需要在空间站内部进行,与地面相比,空间站具有微重力的环境,B正确。极地大气密度、高度电离和高温环境都可以在地球模拟,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对流层的范围约为地面以上至12km处,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该层大气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答案】21.A 22.C 23.C
【分析】21.由图可知,图中恒星质量越大,则“生命宜居带”与恒星的距离越远,说明恒星质量越大,放射出的辐射越强,获得适中能量的距离应越远,这样才能保证行星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A正确。图中显示,无论恒星质量是大还是小都有对应的生命宜居带,因此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恒星质量,B错误;图中没有表明行星体积和大气成分对“生命宜居带”位置的影响,C、D错误,故选A。
22.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太阳发出的太阳辐射变得更多、更强,太阳系的生命宜居带应外移,由图可知,可能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地球公转轨道之外的木星,C正确;金星离太阳比地球更近,气温更高,太阳质量增加,金星更不可能出现生命,A错误;太阳质量增加两倍,火星温度过高,也不会出现生命,B错误;海王星离太阳距离太远,增加两倍气温也较低,没有生命出现,D错误。故选C。
23.火星质量与体积小,产生的引力较小,故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 C 正确;昼夜更替周期长,与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无关, A 错误;火星距离太阳较远,且距离太阳远近与大气层厚度关系不大, B 错误;有四季更替,与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无关, D错误。故选 C。
【点睛】 地球有生命的条件: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地球上有液态水。
【答案】24.C 25.A
【解析】24.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图中F1与等压线垂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V与F1之间呈45度的夹角,且向左偏,可以判断V为风向,并且是南半球,A错误;F2与V的方向相反,可以判断出风F2为摩擦力,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会减弱风力,B错误;由于F1由高压指向低压,可以判断出等压线L1>L2,C正确;F3垂直风向V,且向左偏,符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特点,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但不会影响风力大小,D错误。故选C。
25.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是同一水平面存在气压差异,即水平气压梯度,会产生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力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空气发生水平运动,因此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A正确;V为风向,D错误;F2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B错误;F3垂直于风向,为地转偏向力,C错误;故选A。
【点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摩擦力会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会影响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