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水循环课件(共44张PPT,含实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4.1水循环课件(共44张PPT,含实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5 07: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一节 水循环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0.001%
96.538%
海洋水
大气水
陆地水
3.463%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目前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哪些?
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液态水数量最多
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些?陆地淡水主要分布在?
水圈的组成
课前检测
假若我是一滴水,可以汇入渤海的浪花,
可以化为喜马拉雅山山顶的彩虹,
驾着西北风变为北国大地的积雪,
融化后滋养长白山的红松.
前 言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神奇的力量让一滴水有这么奇妙的旅行?
情境激趣
答案:
小水滴奇妙旅程的实质是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
第一节 水循环
1.说出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提高地理实践力素养。
3.结合城市化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提高人地协调观素养。
4.结合实例,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提高综合思维素养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活动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阅读教材90—92页,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水循环 水循环包括哪些环节。
2.绘制出水循环的过程示意图。
3.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以划分成哪几种类型。
类型
发生领域
主要环节
特点
1.描述水循环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联系了哪些圈层?
2.水循环有哪些类型?各类型的过程、发生地点和主要环节
3.举例说明在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相态如何转化?
4.促使水循环运动的动力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一
根据动画演示,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以下问题:
1.水循环的概念:
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蒸发
降水
下渗
径流
水汽输送
降水
植物蒸腾
学习活动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活动:观察水循环示意图找出水循环有哪些环节?
2.分类: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蒸发
降水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蒸发
植物蒸腾
降水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学习活动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蒸腾
蒸发
降水
地下径流


动手画一画:请参照教材p91绘出水循环的简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发生 领域
循环 过程 示意
主要 环节
特点
典例
海洋和陆地之间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奔流到海
海洋和海洋
上空之间
蒸发、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着重要作用。
未登陆的台风
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
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循环水量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A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__.
E F 。
(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_和______之间。
(3)该循环是通过______输送和______输送而实现的。
(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海陆间循环
海洋
陆地
A
B
C
D
E
F
下渗
地下径流
水汽
径流
地表径流
读图回答:
练:
水循环
同学们,从理论上来讲,地球上的水一般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
地球上的水是不断地出于循环当中的,我们对地球上各种水资源的利用,只不过是由一种水转变成了另一种水的存在形式,总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思考:从地理学的角度,黄河之水真的从天上来吗 奔流到海之后就不再返回吗?
黄河之水通过大气降水补给,除了降水,还有冰雪融水、湖泊等补给;
奔流到海之后通过水循环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又返回了地表。
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
01 从水循环过程看,“黄河之水天上来”指的是哪个环节?
02 黄河水真是“奔流到海不复回”吗?
03 长江主要参与的是哪种类型水循环?
降水
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又重新回到陆地
海陆间循环
04 塔里木河水参与的是那种类型的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抢答环节
1.我国华北平原地区,经常容易在春季的时候发生春旱灾害,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的发生,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其原因?
课堂活动--水循环的案例分析与运用
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春季,本身降水较少,再加上春季气温开始回升,造成蒸发加剧,从而带来春旱
学习活动二--水循环的案例分析与运用
2.云贵地区位于我国西南,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但是该地区地表水缺乏你,不分山区常年缺水,试分析其原因?
课堂活动--水循环的案例分析与运用
降水丰富的地区,理论上来讲水资源丰富,但部分特俗地区,由于地表性质的差异,地形坡度大,石灰岩广布,下渗严重,造成地表水缺乏
学习活动二--水循环的案例分析与运用
学习活动三--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7月下旬到8月上旬,雨季如期而至。我国的很多大城市如都发生的严重的内涝。“今天的航海路,真能航海了。”“今日无事,小区看海。“城市看海”现象接连发生,城市洪涝灾害问题十分严峻。
城市内涝,主要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 ,地下径流减少
学习活动三--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思考题1:结合下图说明城市化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学习活动三--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思考题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思考题3: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思考题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④排水不畅
①降水多
③地表径流增多
②路面硬化,下渗减少
学习活动三--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地面硬化,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湖泊、河流面积减少,蓄水排水能力差。
城市排水管道堵塞,管网建设滞后,排水能力差等。
思考题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学习活动三--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铺设渗水砖,提高路面下渗能力;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增加绿化面积,增加湿地,提高涵养水源能力
建设海绵城市
思考题3: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学习活动三--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海绵城市
用“水循环”的眼光看生活:
①寻找身边的“海绵城市”项目。拍照记录,并了解该项目或设施的专业名称,结合水循环的知识了解其原理。②寻找身边会影响到水循环环节的人类活动,简单说明该活动对水循环环节带来的影响。
人工降雨
破坏植被
硬化路面
修建水库
南水北调
植树造林
学习活动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分组讨论:
结合上面的案例,分小组开展讨论,讨论人类活动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影响?
@布衣公子
同桌讨论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植树造林
人工降雨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城市道路硬化
滥伐森林, 破坏地表 植被
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植被可涵养水源)
增加了降水
调节地表径流的空间分配
调节地表径流的时间分配
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蒸腾减少,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并进一步描述产生的影响。
(1)蒸发
(2)降水
(3)径流
如植树造林,增加水汽,调节局部地区气候,涵养水源,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如人工降雨,增加降水,缓解旱情;
如修建水库,调节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削峰补枯作用;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
道路硬化,可以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
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形成漏斗区,引起地面沉降。
活动
学习活动三--水循环的案例分析与运用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蒸发、地表径流、下渗、降水等环节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为改变时间分配规律——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
学习活动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环节 实例或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汽蒸发 兴修水利工程、水库(增加),灌溉(增加)
植物蒸腾 植物造林(增加),滥砍滥伐(减少)
降水 人工降水
水汽输送 人类不可干预
地表径流 随下渗增而减,跨流域调水(增加),引水灌溉(增加),修建水库(减少), 填河改陆、围湖造田(减少),植树造林(减少)
地下径流 随下渗增加而增,开采地下水(减少)地下工程建设,修建地下交通线路都会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
下渗 植物造林(增加),渗水砖(增加),海绵城市(增加),建水库(增加),滥砍滥伐(减少)硬化地面(减少)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会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 保护湿地 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 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会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 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会使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下沉,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入侵现象
(2)不利影响
课堂总结
水循环
过程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
课堂检测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A.③①⑦⑧ B.③①④⑦⑤⑧
C.⑥④⑤ D.⑥④⑦⑧
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⑧的水量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调出区环节①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⑦的水量
D.目前人类对环节④施加的影响最大
B
C
课堂检测
近几年,城市内涝愈演愈烈,在自己家小区就可以开启“看海模式”。读图,完成3~4题。
3.“看海模式”开启最主要因为(  )
A.①变小B.②变大
C.③变大D.④变大
4.解决城市“看海模式”的合理措施是(  )
A.增大硬化路面 B.使用透水砖
C.减少湖泊面积 D.绿化带高于道路
C
B
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下垫面性质,影响水循环下渗,达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这是现代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举措。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通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海绵城市”建设
课题一: 结合“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自然、人为原因)。
项目式学习
城市内涝,主要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
课题二:如今,全国上下都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具有哪些优势?建设“海绵城市”是否能极大改善城市内涝问题?
项目式学习
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课题三:请你尝试从水循环的角度,对校园建筑和道路系统进行改造,促进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和利用。给出设计图并说明设计缘由。
项目式学习
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
2、三种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入渗和蒸腾
3、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台风 
1、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
A.海洋水 B.冰川 C.河流水 D.淡水湖泊水
B
B
A
随堂演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蒸发
B
5.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D
随堂演练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