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诫子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诫子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3 11:0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诸葛亮

[目标]
了解文学常识,积累重要实词、虚词;


理解文章内涵,感受诸葛亮的教育智慧;

体会修身养德在为人处世中的重要意义。
导入故事
在清朝,有这样一家人
老曾
小曾
家里实在太有钱了,辣条我都买两包,吃一包扔一包!
当年我连辣条都吃不起,年轻人不要太奢侈了!
老曾家的故事
在清朝,有这样一家人
老曾
小曾
昨晚玩到一点多,今天得好好睡个懒觉!
起床啦!!!
你这么厉害,我再努力还能超越你?躺平了躺平了!
家境这么优越,如果你还能坚定志向努力,你总会超越我的。
老曾家的故事
老曾,真名曾国藩,是清朝晚期的一代名臣,对清朝的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其中他留给后世最宝贵的作品就是他写给家中子女、晚辈的家书。
其实不止曾国藩,历代名臣贤相都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让我们来看看诸葛亮的家书吧。

作者简介
时代
事迹
代表作
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蜀汉)
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
赤壁之战联合孙权抗曹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
《出师表》《诫子书》
地位
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世称武侯、诸武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贤臣、忠臣、智者的代表人物。
孔明故事
三顾茅庐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答应出山相助 。
火烧博望坡 :诸葛亮初出茅庐,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军,一战成名 。
草船借箭 :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用草船从曹军那里“借”来了十万支箭 。
舌战群儒 :诸葛亮与东吴群臣辩论,说服他们与刘备联合抗曹 。
空城计 :诸葛亮在危急时刻使用空城计,成功吓退司马懿的大军 。
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因马谡失街亭而斩马谡,表现出他的严格和公正 。
白帝城托孤 :刘备临终前将蜀汉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因此承担起兴复汉室的重任 。
七擒孟获 :诸葛亮南征时七次擒获孟获,最终使其心服口服,稳定了南中地区 。
增灶退兵 :诸葛亮通过增加营灶数量来迷惑敌人,成功退兵 。
木牛流马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用于运输军粮,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
年轻时的诸葛亮
年老的诸葛亮
一定要助我主刘备早日完成兴复汉室之大业!
我这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万一我家儿子也是个傻子,那可怎么办?得写封信好好教育一下。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是古代应用性文体的一种,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 书信在古代主要用于记事陈情,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的特点。汉魏六朝时期的尺牍重在实用,而唐宋以后,书信的实用功能逐渐淡化,审美性能则日益强化。
书信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写景、记录私人事件和感情,甚至可以用于进谒显贵或勉励后学。八年级课本中的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书信体作品。书信的写作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朗读课文
《诫子书》
题解:即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以此为题,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意疏通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文意疏通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行:行为操守。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修身:修养身心。俭:节俭。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俭朴节约来培养品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文本分析
吾儿,为父对你的期望甚高啊!要以君子为标准,宁静俭朴,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意疏通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不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本分析
方法我都教给你了,记住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文意疏通
广才:增长才干
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文本分析
弄明白“静”“志”
“学”“才”的关系,求学要宁静,要有志向。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文本分析




成才的基石:“静”
其内涵:
1.内心世界保持宁静,不贪图物质享受。
2.摒除杂念和干扰,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文意疏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则:就。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文本分析
有的人精神颓废、性情轻浮,对待生活和学习都很懈怠,最后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从反面阐明不“静”的坏处。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文意疏通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在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到时候 (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遂:最终。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文本分析
不静下心来“学习”,就让你见识一下世界有多么残酷!
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用心学习。
文章结构
诫子书
谆谆告诫修身治学
文章从正反两方面来说理,抓住一个“静”字,论述淡泊宁静的价值。告诫儿子做人要摒弃干扰、拒绝诱惑、治学要立定志向、一心向学,并注意珍惜时光,勉励他刻苦学习。
文章主旨
文章从正反两方面来说理,抓住一个“静”字,论述淡泊宁静的价值。告诫儿子做人要摒弃干扰、拒绝诱惑、治学要立定志向、一心向学,并注意珍惜时光,勉励他刻苦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 )
非志无以成学( )

一词多义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古义:意与日去( )
今义:( )

古今异义
离开
到某地去
词类活用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确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的目标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1.要从静和俭狠下功夫。
2.要宁静专一,要有志向。
课堂回顾
1、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怎样求学?
淫慢不能振奋精神,险躁不能陶冶性情,将随年岁的流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从而无用于世,悲守穷庐。
课堂回顾
2、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成才要具有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静”,“静以修身”“学须静也”;第二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三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四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四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四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课堂回顾
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课堂回顾
4、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诸诸葛瞻(227年-263年),在十七岁时迎娶了蜀汉公主为妻。随后,他相继担任射声校尉、侍中等职,并兼任军师将军。景耀四年(261年),诸葛瞻出任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一起总领尚书事。
在军事上,诸葛瞻曾参与多次战役。景耀六年(263年)冬天,他与魏将邓艾交战于绵竹,但因未能采纳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错失兵机,最终兵败被杀,致使绵竹失守。诸葛瞻的军事行动虽然未能挽救蜀汉的命运,但他以身殉国的精神被后人赞誉。
诸葛瞻在文学上也有一定的成就。诸葛亮在临终前写下了著名的《诫子书》,希望诸葛瞻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诸葛瞻在战前感叹自己未能制服姜维、制衡黄皓,感叹领军不能守住国土,最终以死报国。
猜一猜:诸葛亮的儿子最终是否如父亲期望的那般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呢?
一、课内巩固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辨析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异义。
(1)淫慢则不能励精(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检测
【答案】
1.(1)增长才干。(2)又怎么来得及。
2.(1)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2)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3. (1)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课堂检测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课堂检测
【乙】成王封①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②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③,守④之以恭⑤者,荣⑥;土地广大,守之以俭⑦者,安;禄位尊盛⑧,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⑨,守之以愚⑩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 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 欤?”
(《周公诫子》)
【注】①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②相:辅佐。③宽裕:宽大,宽容。④守:保持。⑤恭:肃敬,谦逊有礼。⑥荣:荣华显贵。⑦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⑧尊盛:位高势盛。⑨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慧,明智。⑩愚:愚拙,不巧伪。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险躁则不能治性( ) (2)遂成枯落( )
(3)吾闻,德行宽裕( ) (4)子无以鲁国骄士(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诸葛亮的立德原则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两篇短文都是父亲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各不相同。其告诫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答案】
1.(1)修养。(2)于是,就。(3)听说。(4)因为。
2.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第一篇告诫的是要文德、修身、惜时。第二篇告诫的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课堂检测